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▪P5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果,一個就是士用果,無間士用果。無間士用果,就是第一念爲這個等無間緣,産生第二個果,這個士用果。這個士用果以第一念的作用把它引出來的,那麼第一念是善業,第二念可以起惡念,這個也可以起不善的,士用果可以起的。

  

  我看沒啥問題了吧。這些問題我感到很簡單。未來的果,當然了,未來的果還是沒有生出來,你未來要造了因了,可以感未來果。未來的因都沒有造,果當然沒有,因爲它都在未來。就是說未來裏邊,因爲未來時間很長了,它也可以産生未來的果,這是有這個可能性。

  

  昨天引、滿業講了一下,什麼叫引業,什麼叫滿業?這是具體的,比較重要的事情。引業就是引總報的,我們的總的哪一個趣,投人趣、天趣,或者是惡趣,這是引業決定的。那麼滿業,就是在五趣裏邊你受的什麼報,那個各式各樣的,長壽的、短命的,痛苦的、快樂的等等,這些就是滿業。引業只決定你的趣,是哪一趣;裏邊那些具體的受的報,都是滿業的事情,滿業很多了。所以說,一業能引,多業能滿。那麼滿的時候,這一輩子的遭遇,假使各式各樣都有的,有苦有樂,有甜有酸,各式各樣都會遇到,因爲滿業很多。引業總是一個,人,決定這一輩子總是人,不能是作了人作一半變狗了,不會的,一般是不會的。除非特別重的業,他感了這個現報的果來了,那就是轉變掉了。一般,這個引業,是一輩子決定了的,那是總是人趣,沒有什麼說。但是人趣裏邊滿業就各式各樣了,人趣裏邊可以先是福報很好,後來造了業了,後輩子就很苦,本來是算命算的很長,結果你做了惡業,殺生太多,會短壽,也可以本來是命不長的,因爲做了很多好事,放生什麼什麼的,也變長壽。這個經上的例子很多,沙彌七歲要死的,他是救了一些螞蟻,結果長壽了,這個是經上引的公案。這是滿業的不同,滿業是可以各式各樣的,引業,沙彌他一輩子是人,他總是人了。

  

  

  

   丙二 明引滿因體

  

  從此第二,明引滿因體。論雲:非唯業力能引能滿,一切善不善有漏法皆容引滿。以業勝故,但標業名。然于其中,業俱有者,能引能滿;若不與業爲俱有者,能滿非引,勢力劣故。如是種類其體是何?頌曰:

  

  二無心定得  不能引余通

  

  “從此第二,明引滿因體。論雲:非唯業力能引能滿,一切善不善,有漏法皆容引滿,以業勝故,但標業名”,他就是說,能引能滿的業,這個,當然是業了,但是,一切善、不善的有漏法都有起引滿的作用。這個作用,只要是有漏法,善的起好的作用,不善的起不好的作用。但是引業的力量大,所以單說是引業、滿業,並不排斥其它的善惡的有漏法,也可以起這個作用,但這個作用跟引業比起來是很微的,所以一般就標個業的名字,“但標業名”。

  

  “然于其中,業俱有者,能引能滿;若不與業爲俱有者,能滿非引,勢力劣故。如是種類其體是何”,那麼這個裏邊有差別,跟業同時生起的,業俱有的,那麼它也能引,也能滿。也是引業,它就引,它是滿業,它是滿。假使不與業爲俱有的,就是跟業不是同時生起的,那麼它只能作滿業,只能起滿的作用,不能起引的作用。因爲它力量太小,不是跟業同時生起的了。那麼到底這一些分別是怎樣子的呢?“如是種類其體是何”,這些種類的它的體到底是什麼?下邊就要解釋這個問題。

  

  “頌曰:二無心定得,不能引余通”,那麼哪些就是力量很微劣,只能滿不能引的,他給你標出來。其余的,除了這些以外的那些的善惡法,都是又能起滿的作用,又能引的作用。當然,決定的作用要看業的強弱,業的力量大的,這些小的事情,當然服從大的力量去了。

  

  

  

  釋曰:二無心定得者,二無心定者,謂無想定、滅盡定也。此與諸業,非俱有故,不爲引因,但能爲滿。得者,善惡得也。得與諸業,非一果故,唯滿非引。除此叁類,所余善惡,皆通引滿。

  

  “釋曰:二無心定得”,兩個無心定,滅盡定、無想定。“此與諸業,非俱有故”,它決定跟業不是同時生的,因爲入定的時候,心也沒有了,這個無想定,既沒有意業,又沒有身語業,所以說跟業決定不同,不能同時有。它不能作引業,只能作滿業,就是根據前面的那個原則,跟業同時生起的善惡法,也可以引,也可以滿。

  

  “得者,善惡得也。得與諸業,非一果故”,善惡的得,雖然跟業是同時生起的,但是它不是一個果,得是得的那個業。假使一個善法生起了,就得那個善法,不是得它後邊那個果。所以說,它跟那個造業的業不是同一果,業感的是異熟果、等流果等等的果,而得所得到的,就是它本身那個東西,本身那個法,所以說兩個果不一樣。既然果不一樣,只能滿不能引,也是力量微弱的關系。

  

  除了這兩類之外,其余的善惡法,都能夠引也能夠滿,既能夠起引的作用,也能夠起滿的作用。那就是說引業、滿業,不僅僅是限于業(業,身語意業);那麼其它的一些善惡法,也都可以産生引、滿的作用,那就是起的念頭。動作,當然是身業,說的話,語業,包完了;那麼心裏起的念頭,不是思心所同時生起的,其它的善惡念頭,也可以起一些引滿的作用。這個力量當然跟業比起來要微劣得多,那麼當然從強了,哪個業的力量強,就根據哪個業的方向走。但是這個要知道的,就是說不僅僅是業,業只不過是力量強,引的、滿的力量強而已;真正能引、能滿的力量,還是其它的善惡有漏法,都有這個作用。

  

  

  

   乙四 明叁重障

  

   丙一 正明叁障

  

   丁一 明障體

  

  從此第四,明叁障。就中有二:一、正明叁障,二、別明業障。就明叁障中二:一、明障體,二、約處辨。且初明障體者,論雲:薄伽梵說,重障有叁,謂業障、煩惱障、異熟障。如是叁障其體是何?頌曰:

  

  叁障無間業  及數行煩惱  並一切惡趣  北洲無想天 

  

  “從此第四,明叁障”,這個是重要的。什麼叫叁障呢?業障、煩惱障、報障,就是這叁個障。“就中有二:一、正明叁障,二、別明業障”,叁障裏邊,先說障的體是什麼;第二,“約處辨”,哪些地方有什麼障,哪些地方有什麼障。

  

  “且初明障體者,論雲:薄伽梵說重障有叁,謂業障、煩惱障、異熟障”,佛說的,經上這麼說,重的障有叁種——業障、煩惱障、異熟障。什麼叫業障,什麼叫煩惱障,什麼叫異熟障?一般都會說,“業障重啊,煩惱重啊!”到底什麼叫煩惱障、業障、異熟障?明確的恐怕說不出來。那麼這裏就明確地說,當然這是指最重的,不能說輕的沒有障,障是有的,但是這是最重的障,有叁種:業障、煩惱障、異熟障。一切煩惱都能障,但是所謂的煩惱障,特別是那些,這裏有所特指的。(101B)“如是叁障其體是何”,那麼這個叁障,大家知道的,名字經常聽到的,什麼體,什麼法是它的體?

  

  “頌曰:叁障無間業,及數行煩惱,並一切惡趣,北洲無想天”,所謂叁障的體。業障,造五無間罪的人,才叫業障。所以說,業障重、業障重,你造了五無間罪沒有?沒有,業障不重,可以修行。不要做借口,“業障重,修不起了”,背鋪蓋卷起跑掉了。你沒有造五無間業,還不是最重的業障嘛,可以忏悔的,沒有關系,可以修。

  

  煩惱重,煩惱障,什麼重?數起煩惱,經常起的煩惱,放不下的,經常要起的。跟吃鴉片、吃香煙一樣的,不吃難過的,經常起來的。你偶爾發一次大脾氣,後來不發了,這個不算煩惱障。你煩惱再小,你說你貪吃,就是貪吃,每天貪吃,今天也貪吃,後天也貪吃,天天貪吃,這個是煩惱障。所以說數行煩惱,經常行的煩惱,這是習慣勢力。我們說列甯很聰明了,他說習慣勢力最可怕的,那就是說這個問題了。偶爾發次脾氣不可怕,改掉就可以了,它的報也不是很厲害。但是經常起的煩惱卻是最可怕的,決定將來感的報是很厲害,所以數行煩惱是煩惱障的體。

  

  那麼什麼報障呢?一切惡趣、北俱盧洲、無想天,這個就是八難了。叁惡趣;北俱盧洲是沒有佛法的地方;無想天那是什麼都不知道,外道天。八難裏邊就是差一個世智辯聰、盲聾喑啞這些,基本上就是八難。有了這個報的話,那你是對佛法無緣了,障住了。

  

  所謂障什麼?我們說這個障,障聖道。就是說,你這一輩子想見道,入聖道,你假使有這些障的話,休想!不可能的。如果你說沒有這些障,這一輩子你有希望見道。所以說,我們不要自暴自棄,“我這一生總不行了,算了,不去管它了”。你有沒有無間罪的障,業障?有沒有數行煩惱?這個就是自己要問自己了。無間罪的障一般恐怕不會有。那麼數行煩惱,自己問自己,能不能放下,就是看你自己了。惡趣,你不是惡趣,是人,你也不是北俱盧洲,你也不是無想天,報障沒有。你要注意,不要推客觀,條件蠻好,就是自己努不努力的問題。

  

  這個叁個障,假使有了的話,這一輩子要想入聖道,不但是聖道,聖道的加行,暖、頂、忍這一些,也沒有希望的。那麼假使沒有這些,修行都有希望。所以海公上師給我們提出的這一輩子努力的目標,不要想得那麼高,什麼即身成佛、叁身成就什麼。你量量你自己是什麼一個根器,想得那麼高……。你這一輩子,實際一點,你要見個道,這個只要沒有叁個障的話是可能的。入聖,或者聖加行,這些是我們努力的方向,不要想得太高。當然了,我們說根器好的,確實是大根器的,即身成佛是可能的。但是昂旺堪布他也說了,他們說我們黃教修行慢,黃教最快了,四十五天成佛,叁身成就,成佛了。但是這個根器卻是有一定的,要這樣的根器的人,你才能四十五天成佛,不是這樣根器的人,四百五十天,四百五十年還成問題。那麼什麼根器呢?止觀雙運得到了,菩提心發了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