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▪P59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果,一个就是士用果,无间士用果。无间士用果,就是第一念为这个等无间缘,产生第二个果,这个士用果。这个士用果以第一念的作用把它引出来的,那么第一念是善业,第二念可以起恶念,这个也可以起不善的,士用果可以起的。

  

  我看没啥问题了吧。这些问题我感到很简单。未来的果,当然了,未来的果还是没有生出来,你未来要造了因了,可以感未来果。未来的因都没有造,果当然没有,因为它都在未来。就是说未来里边,因为未来时间很长了,它也可以产生未来的果,这是有这个可能性。

  

  昨天引、满业讲了一下,什么叫引业,什么叫满业?这是具体的,比较重要的事情。引业就是引总报的,我们的总的哪一个趣,投人趣、天趣,或者是恶趣,这是引业决定的。那么满业,就是在五趣里边你受的什么报,那个各式各样的,长寿的、短命的,痛苦的、快乐的等等,这些就是满业。引业只决定你的趣,是哪一趣;里边那些具体的受的报,都是满业的事情,满业很多了。所以说,一业能引,多业能满。那么满的时候,这一辈子的遭遇,假使各式各样都有的,有苦有乐,有甜有酸,各式各样都会遇到,因为满业很多。引业总是一个,人,决定这一辈子总是人,不能是作了人作一半变狗了,不会的,一般是不会的。除非特别重的业,他感了这个现报的果来了,那就是转变掉了。一般,这个引业,是一辈子决定了的,那是总是人趣,没有什么说。但是人趣里边满业就各式各样了,人趣里边可以先是福报很好,后来造了业了,后辈子就很苦,本来是算命算的很长,结果你做了恶业,杀生太多,会短寿,也可以本来是命不长的,因为做了很多好事,放生什么什么的,也变长寿。这个经上的例子很多,沙弥七岁要死的,他是救了一些蚂蚁,结果长寿了,这个是经上引的公案。这是满业的不同,满业是可以各式各样的,引业,沙弥他一辈子是人,他总是人了。

  

  

  

   丙二 明引满因体

  

  从此第二,明引满因体。论云:非唯业力能引能满,一切善不善有漏法皆容引满。以业胜故,但标业名。然于其中,业俱有者,能引能满;若不与业为俱有者,能满非引,势力劣故。如是种类其体是何?颂曰:

  

  二无心定得  不能引余通

  

  “从此第二,明引满因体。论云:非唯业力能引能满,一切善不善,有漏法皆容引满,以业胜故,但标业名”,他就是说,能引能满的业,这个,当然是业了,但是,一切善、不善的有漏法都有起引满的作用。这个作用,只要是有漏法,善的起好的作用,不善的起不好的作用。但是引业的力量大,所以单说是引业、满业,并不排斥其它的善恶的有漏法,也可以起这个作用,但这个作用跟引业比起来是很微的,所以一般就标个业的名字,“但标业名”。

  

  “然于其中,业俱有者,能引能满;若不与业为俱有者,能满非引,势力劣故。如是种类其体是何”,那么这个里边有差别,跟业同时生起的,业俱有的,那么它也能引,也能满。也是引业,它就引,它是满业,它是满。假使不与业为俱有的,就是跟业不是同时生起的,那么它只能作满业,只能起满的作用,不能起引的作用。因为它力量太小,不是跟业同时生起的了。那么到底这一些分别是怎样子的呢?“如是种类其体是何”,这些种类的它的体到底是什么?下边就要解释这个问题。

  

  “颂曰:二无心定得,不能引余通”,那么哪些就是力量很微劣,只能满不能引的,他给你标出来。其余的,除了这些以外的那些的善恶法,都是又能起满的作用,又能引的作用。当然,决定的作用要看业的强弱,业的力量大的,这些小的事情,当然服从大的力量去了。

  

  

  

  释曰:二无心定得者,二无心定者,谓无想定、灭尽定也。此与诸业,非俱有故,不为引因,但能为满。得者,善恶得也。得与诸业,非一果故,唯满非引。除此三类,所余善恶,皆通引满。

  

  “释曰:二无心定得”,两个无心定,灭尽定、无想定。“此与诸业,非俱有故”,它决定跟业不是同时生的,因为入定的时候,心也没有了,这个无想定,既没有意业,又没有身语业,所以说跟业决定不同,不能同时有。它不能作引业,只能作满业,就是根据前面的那个原则,跟业同时生起的善恶法,也可以引,也可以满。

  

  “得者,善恶得也。得与诸业,非一果故”,善恶的得,虽然跟业是同时生起的,但是它不是一个果,得是得的那个业。假使一个善法生起了,就得那个善法,不是得它后边那个果。所以说,它跟那个造业的业不是同一果,业感的是异熟果、等流果等等的果,而得所得到的,就是它本身那个东西,本身那个法,所以说两个果不一样。既然果不一样,只能满不能引,也是力量微弱的关系。

  

  除了这两类之外,其余的善恶法,都能够引也能够满,既能够起引的作用,也能够起满的作用。那就是说引业、满业,不仅仅是限于业(业,身语意业);那么其它的一些善恶法,也都可以产生引、满的作用,那就是起的念头。动作,当然是身业,说的话,语业,包完了;那么心里起的念头,不是思心所同时生起的,其它的善恶念头,也可以起一些引满的作用。这个力量当然跟业比起来要微劣得多,那么当然从强了,哪个业的力量强,就根据哪个业的方向走。但是这个要知道的,就是说不仅仅是业,业只不过是力量强,引的、满的力量强而已;真正能引、能满的力量,还是其它的善恶有漏法,都有这个作用。

  

  

  

   乙四 明三重障

  

   丙一 正明三障

  

   丁一 明障体

  

  从此第四,明三障。就中有二:一、正明三障,二、别明业障。就明三障中二:一、明障体,二、约处辨。且初明障体者,论云:薄伽梵说,重障有三,谓业障、烦恼障、异熟障。如是三障其体是何?颂曰:

  

  三障无间业  及数行烦恼  并一切恶趣  北洲无想天 

  

  “从此第四,明三障”,这个是重要的。什么叫三障呢?业障、烦恼障、报障,就是这三个障。“就中有二:一、正明三障,二、别明业障”,三障里边,先说障的体是什么;第二,“约处辨”,哪些地方有什么障,哪些地方有什么障。

  

  “且初明障体者,论云:薄伽梵说重障有三,谓业障、烦恼障、异熟障”,佛说的,经上这么说,重的障有三种——业障、烦恼障、异熟障。什么叫业障,什么叫烦恼障,什么叫异熟障?一般都会说,“业障重啊,烦恼重啊!”到底什么叫烦恼障、业障、异熟障?明确的恐怕说不出来。那么这里就明确地说,当然这是指最重的,不能说轻的没有障,障是有的,但是这是最重的障,有三种:业障、烦恼障、异熟障。一切烦恼都能障,但是所谓的烦恼障,特别是那些,这里有所特指的。(101B)“如是三障其体是何”,那么这个三障,大家知道的,名字经常听到的,什么体,什么法是它的体?

  

  “颂曰:三障无间业,及数行烦恼,并一切恶趣,北洲无想天”,所谓三障的体。业障,造五无间罪的人,才叫业障。所以说,业障重、业障重,你造了五无间罪没有?没有,业障不重,可以修行。不要做借口,“业障重,修不起了”,背铺盖卷起跑掉了。你没有造五无间业,还不是最重的业障嘛,可以忏悔的,没有关系,可以修。

  

  烦恼重,烦恼障,什么重?数起烦恼,经常起的烦恼,放不下的,经常要起的。跟吃鸦片、吃香烟一样的,不吃难过的,经常起来的。你偶尔发一次大脾气,后来不发了,这个不算烦恼障。你烦恼再小,你说你贪吃,就是贪吃,每天贪吃,今天也贪吃,后天也贪吃,天天贪吃,这个是烦恼障。所以说数行烦恼,经常行的烦恼,这是习惯势力。我们说列宁很聪明了,他说习惯势力最可怕的,那就是说这个问题了。偶尔发次脾气不可怕,改掉就可以了,它的报也不是很厉害。但是经常起的烦恼却是最可怕的,决定将来感的报是很厉害,所以数行烦恼是烦恼障的体。

  

  那么什么报障呢?一切恶趣、北俱卢洲、无想天,这个就是八难了。三恶趣;北俱卢洲是没有佛法的地方;无想天那是什么都不知道,外道天。八难里边就是差一个世智辩聪、盲聋喑哑这些,基本上就是八难。有了这个报的话,那你是对佛法无缘了,障住了。

  

  所谓障什么?我们说这个障,障圣道。就是说,你这一辈子想见道,入圣道,你假使有这些障的话,休想!不可能的。如果你说没有这些障,这一辈子你有希望见道。所以说,我们不要自暴自弃,“我这一生总不行了,算了,不去管它了”。你有没有无间罪的障,业障?有没有数行烦恼?这个就是自己要问自己了。无间罪的障一般恐怕不会有。那么数行烦恼,自己问自己,能不能放下,就是看你自己了。恶趣,你不是恶趣,是人,你也不是北俱卢洲,你也不是无想天,报障没有。你要注意,不要推客观,条件蛮好,就是自己努不努力的问题。

  

  这个三个障,假使有了的话,这一辈子要想入圣道,不但是圣道,圣道的加行,暖、顶、忍这一些,也没有希望的。那么假使没有这些,修行都有希望。所以海公上师给我们提出的这一辈子努力的目标,不要想得那么高,什么即身成佛、三身成就什么。你量量你自己是什么一个根器,想得那么高……。你这一辈子,实际一点,你要见个道,这个只要没有三个障的话是可能的。入圣,或者圣加行,这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,不要想得太高。当然了,我们说根器好的,确实是大根器的,即身成佛是可能的。但是昂旺堪布他也说了,他们说我们黄教修行慢,黄教最快了,四十五天成佛,三身成就,成佛了。但是这个根器却是有一定的,要这样的根器的人,你才能四十五天成佛,不是这样根器的人,四百五十天,四百五十年还成问题。那么什么根器呢?止观双运得到了,菩提心发了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