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。你說信了佛,吃了素了,修了行了,怎麼還會人家誹謗你呢?正因爲你信佛吃素了,你過去大的重報給你輕受,誹謗一下就完了,不要去埋怨了。所以有些事情,用道上慧,從道上把這個因果學通了之後,很多事情自己解決了,不要去埋怨了,問人家了什麼,一想就想通了,就解決了。
那妻不貞良了;或者是窮了,做生意總是發不了財,甚至破産了,這也自己想一想,過去決定有不與取,好好忏悔,這一輩子報受完,以後不受就完了。你要去怨天尤人的,那是因果還沒有信夠了。我們說要信因果的話,什麼事情不埋怨人的,一切我們都是自作自受的,什麼因感什麼果,一分都不差,你不會受冤枉的,這個客觀的自然的辯證法,就是客觀的規律了,是絕對沒有偏見的,什麼人都是公平的。那麼你不要埋怨了,真正懂了佛教的因果律的話,你碰到什麼的遭遇,再倒黴,不會怨人,這是過去造的罪,只有好好地忏悔,自己感慚愧,自己做了壞事了,這輩子受報,那不要去想其它的了,不要去鬥爭了,或者想辦法了,窮了,去偷了什麼,罪越造越大,那永遠出不了。
離間語的,“親友乖穆”,假使你做了離間語的,你惡道的苦受了之後,還要到人間之後,“親友乖穆”,親友跟你總是講不攏。那麼這也不要怨人,你過去造離間語的,那自己好好的忏悔,以後再也不要做,也勸人不要做就對了。
假使粗惡語的,“常聞惡聲”,歡喜罵人的,造了這種業道的,即使到了人間,經常聽到不好的聲音,總是聽了刺耳難過的聲音。
雜穢語的,“言不威肅”,假使你要講那些雜穢語的,那你做了人之後,叁惡道的報受了之後,講的話不威肅,沒有威信,人家不聽你的。所以說,我們有的人做領導也好,做什麼也好,他感到自己沒有威信,非常氣憤。氣什麼憤呢?你過去肯定是雜穢語,那麼現在你雜穢語不要做好了,你說的話就有威信。
“貪者貪盛”,這是真的等流果。貪心,本來是你起貪業道的,那麼貪心更增長,貪心盛。瞋恨心的,造了瞋恨的業道之後,瞋恨心更加增長。乃至邪見的,邪見更增長。這是等流,真正的等流果,前面的都是增上果跟那個異熟果的,跟因相似,有相似之處,安立的等流果。
增上果者,所有資具由殺生故,光澤鮮少;不與取故,多遭霜雹;欲邪行故,多諸塵埃;虛诳語故,多諸臭穢;離間語故,所居險曲;粗惡語故,田多荊棘,硗確鹹鹵;雜穢語故,時候變改;貪故果少;瞋故果辣;邪見故果少,或無也。
增上果,就是外緣,就是依報。“所有資具,由殺生故”,他的環境,他的客觀的那些依報、外緣,因爲造殺生業道的,“光澤鮮少”,你壞他的威儀,殺了他,他的臉色本來是光潤的,給他弄得灰土土的死掉了、爛掉了,那你自己感的依報,也是什麼東西都是不好的,光色都不好。
假使偷東西的,感的依報,“多遭霜雹”,好容易谷子、麥子長得快收了,一陣冰雹把你全部打掉了,或者來下一次霜,都縮下去了,收成就不好。這也不要怪人,碰到那些收成不好的,也是過去不與取的報,余報。
欲邪行的,“多諸塵埃”,因爲邪行是不淨的,你住的地方都是很髒。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上的染汙很多,空氣的染汙、水的染汙等等,這個什麼原因?我們想想看,自己一想也知道了,總是過去的欲邪行做得多了,你現在受的余報了,到處染汙得不得了。過去的人,染汙沒有那麼多,他們的報要好一些,就是現在五濁惡世越來越重,染汙也越來越多,各式各樣的都有。
“虛诳語故,多諸臭穢”,因爲你打诳語,你環境都是臭的、髒的東西很多。
“離間語故,所居險曲”,因爲離間語,你住的地方都是走路不容易走,這個路都是很險的路,很曲的路,不直,不通達的,往來就困難。本來你把人家離間了,這樣子,你客觀環境就把你離間了,你親友來望你,這個路太險了,就不來了,這就是離間,離間的客觀的那些報。
你要粗惡語的話,“田多荊棘”,(99A)你粗惡語傷人家的心,你這樣子後來感的依報,田裏邊都長的有刺的東西。“硗確鹹鹵”,這個地,長得不但是荊棘多,要傷人的手,傷人的腳,因爲你過去傷人了,那麼現在還有那個田是鹽堿田,長不出東西來的。
“雜穢語故,時候變改”,假使歡喜說雜穢語的,他的依報就是,“時候變改”,就是無常,一會兒熱,一會兒冷。雜穢語本身就是一個染汙的心說的那些俏皮話,你感到的報,這個客觀就是“時候變改”,我們現在的氣候就是一會兒熱得不得了,一會兒又冷起來了,最容易感冒,那也是雜穢語,這個我們知道因就不奇怪了。
“貪故果少,瞋故果辣,邪見故果少,或無也”,貪心大的,那麼你客觀的依報就是種的地産的谷很少,做生意賺的錢很少,總是你果實是很少的。瞋恚的緣故,“果辣”,因爲你瞋恨是心辣的,因爲你瞋恨心,你感到客觀的環境都是辣的,長出來的果子是辣的,那麼你碰到事情就是辣手的,做生意會辣手的事情碰上,這都是瞋恚心的增上果。邪見的人,果少或輕,因爲邪見感的果不會豐的,都是很少,或者是沒有果。
這就是把十惡業道的異熟果、等流果、增上果都講完了。那麼下邊提問。
問:何緣此十,各招叁果?答:此令他受苦,斷命壞威故。且初殺生,令他受苦,受異熟果;斷他命故,受等流果;令他失威,受增上果。余惡業道,如理應思。由此准知,善業叁果。離殺生等,生于天中,受異熟果;來生人中,受等流果,謂離殺者,得壽命長。余上相違,如理應說。
“問:何緣此十,各招叁果”,爲什麼這十個業道都招叁種果呢?“答:此令他受苦,斷命壞威故”,因爲這個十惡業道,都能夠使他受損害,叁種不同的損害,所以感的叁種不同的果。那麼這裏以殺生來說,第一是殺下去,使他受極大的痛苦;第二是殺了之後斷命,本來命還是能夠生存的,他把他斷掉了;第叁是壞威,本來是人有一定威儀的,長得很好,行動也很如法的,或者看上去很美妙的,但是你把他一殺,躺在地下,直槍槍的,那是不好看了,威儀都壞掉了。所以就感叁種報,就是以殺生來作比喻。
“且初殺生,令他受苦,受異熟果”,在地獄裏受苦。“斷他命故,受等流果”,把他的命斷掉了,自己受短命的果,這個短命跟以前的斷命是相似的,所以安立一個等流果。實際上,你使他受苦,自己感到自己地獄苦,也不是相似的。下邊,“令他失威”,本來他是活的,假使長得很好,或者是威儀很優美的,你把他殺了,那個樣子就不好看了,使他失去威儀,增上果就是那些,殺生感到的光澤少了。
那麼這就是說,因爲你在造業的時候,有叁種不同性質的罪,損害人家了,反正你感的果,也要受叁種不同的果。因果是最合理的,所以說我們整個客觀的宇宙規律就是因果。因果決定不賣人情的,不說你跟它要好,它跟你好。一般都推到閻羅王身上去,或者推到什麼上帝什麼,這都是不了解因果的那些見地。固然閻羅王他有一定權力可以判決你的罪,但是這個罪還決定于你自己的業報,你沒有業報,他抓也抓你不去,他把你送地獄,送不進去的。那麼天神一樣,固然有些神,因爲他有他的威德,過去培的福報了,他可以賞賜你一點福,或者是使你少點禍害,但是你沒有福報的話,他賜給你的福也受不到,他要害你也害不了。以前我們講的,財神菩薩,因爲財神娘娘講了,把一個金元寶放在地上,送給他一個元寶,這個窮人就是沒有看到,他的眼睛閉了就推車推過去了,把元寶滾到溝裏去了,什麼都沒有知道。所以說你真正的不是在天,也不是在閻羅王,在你自己了。你自己福報大的,自然會得發財了,你自己沒有做壞事的,地獄抓你不去的,所以這個就決定于自己。那麼這是受增上果,是壞威。
“余惡業道,如理應知”,那麼殺生如此,其它的十個業道,你按了道理可以去想,前面都講過了,“如理”,照這個道理可以去思惟。
“由此准知,善業叁果。離殺生等,生于天中,受異熟果;來生人中,受等流果,謂離殺者,得壽命長。余上相違,如理應說”,那麼十惡業道講完,十善業道那就反過來就是了。他舉一個例,第一個離殺生,不殺生的,那麼他感的果,第一,異熟果就是人天,生了天上,最好的,我們說福報最大就是天,你離了殺生,這個大的善事做了,將來生天,受異熟果,到天上去享受。假使你天上的福氣享完了,又生到人間來了,你受的受用——等流果——長壽。因爲你過去不殺生,這一輩子壽命就長。我們經常看到世間上的人,他再怎麼保養,再怎麼吃補品,再怎麼講衛生——短命。有的人,農村裏的什麼都不懂,根本不知道營養,也不知道衛生,他卻是長壽。
我們記得過去一個報導裏邊看到,那是俄國沙皇時代,一個牧羊人,牧羊的,活到一百七十幾歲,還是跟年青人一樣,每天上山牧羊,甚至于他們說,他對男女的事情也可以,沒有衰退,身體非常好,一百七十多了。那麼這個沙皇聽到了,很希奇,長壽的人都歡喜了,就把他請到沙皇的皇宮裏來,那麼因爲他長壽了,給他優待,每天給他吃好的,吃了幾個月死掉了。那就是說,你營養好了,什麼東西好,並不一定使人長壽,他福報沒有了,他牧羊人的福報就是那麼一點點。他在過去,因爲他牧羊的生活很艱苦,他的福氣用得少,錢呢,存款是不多了,但是很節約,可以用很長時間,一百幾十年用,福報還有。你把他皇宮裏,大大地享受,一下子存款都用完了,死掉了,沒有了。所以說都是自己造的業了。你自己好好地培福的話,將來不會受苦。
那麼培福是不是一定要過去培的福,現在來不及了?我們不是前面講過,現法受的業,當下立刻受的業都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