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▪P4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有办法,只好打住算掉了。难不难?一点也不难。如果你天天对帐的话,一分钱也不会错的。

  

  我以前在清凉桥当了十几年的会计,没有赔一分钱,也没有轧掉一次帐。为什么?我很仔细,经常对帐的,钱跟帐经常对,每一个月,出入册都做的,所以说错不了。你说尽不对,时间长了,又换了几个人,怎么搞起来了。本来很简单的事情,成了一个不可解,那就是懒不得。我以前是清凉桥的会计,从进去一直当到文化大革命,没有动。所以说,这个帐也不大会错,就是一个人经手的,那你也错不了。现在我们这里是,一会儿调这个,一会儿调那个,调来调去,调的帐也搞不清楚了。这就是说,我们心仔细一点,算帐是不难的,这不是什么困难得不得了。我们说学会计的,在学校里大家知道,最难的是理工科,搞物理、化学乃至原子、量子等等的东西是最难的,文学、社会科学的是第二种难,最容易的是会计,会计是最容易的这一科。那么如果你说会计难的话,那现在社会上就摆在那里,不是那一回事情,会计是容易的。

  

  好,今天讲到这里。

  

  

  

  

  

  第八十九讲(第252页下第13行-第256页下第3行)

  

  

  

  《俱舍论颂疏》。昨天我们讲了思俱转。思俱转,就是跟思心所同时生起来的那些业,善的、恶的分开讲。有一个俱转、两个俱转乃至八个俱转的,这是恶业;善业可以说一到十,但是,单是律仪的,要除掉一、八、五,如果加了处中律仪,那就是一到十是满的。这就是思俱转的情况。下边是哪些成就的?哪些是现行的?这个也讲过了。

  

  那么这里我们要补充一个以前的问题,有人就提那个问题:善根断的时候,上上品先断,下下品的邪见断上上品的善根。这个一般很多人想不通,好象是下下品的邪见应当断下下品的善根,这个反过来的。

  

  第一个,我们先这么说,有一个下下品的邪见,就是小的邪见,这个人本来是上品的善人,你说他是什么啦?有一个下下品的邪见,当然不是上上品的善人了,上中品的了,那么上上品的就断掉了。如果这个还想不通,那么洗衣服的喻我们是不用,用褪色的喻,用善根比作我们的衣服。以前我们在五台山的时候,染衣服,那个黄色,现成的是买不到的,那个时候没有的,只有自己染的。染了之后,是新的,颜色很好。但是一洗的话,就是褪了,第一次洗的时候,洗的水就是黄水,那就是轻轻的一漂,黄水就去了很多。那是下下品的那个,就可以把那本来是很鲜的黄颜色淡了,那就不是上上品的黄色了。但是你上中品一直洗,洗到最后的时候,你要把它最下的黄颜色去掉,要洗的跟白布一样,那可不容易。所以说上上品的邪见,才能破下下品的善根。你要把那个布洗得白色的,跟没有染一样,那是不容易的,非得上上品的把它洗掉。你一般地洗,总是带点黄色的,虽然褪,褪得很快,但是再褪,总是黄布,淡是淡了,但还是黄布。你要把它洗得一点也没有黄颜色,成整个的白布一样,那就是要上上品的邪见才能行,没有这样子的厉害的,是洗不掉的。这个喻,我想大概可以想得通了。

  

  那么反过来,烦恼也是九品,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下下品。对治道起的时候,下下品的对治道也是断的上上品的烦恼,这个一模一样的。最大的坏人,你如果对治道起一点,下下品的对治道起了,他就不是最坏的了,是上中品的坏人了,不能说是上上品的坏人。那么这个就是用洗衣服的比喻了,洗衣服的脏,这个烦恼是脏了,最粗的脏,假使你下雨天跑出去,很多泥浆在身上,这些泥浆你一搓就搓掉了--就是上上品的最大的那些脏(烦恼),下下品的对治道就对治掉了。那么你把这个衣服彻底洗干净,那就是要上上品的对治道。这个意思,两个一样的,反正对治道,跟所对治的东西是反起来的,下下品的除上上品,上上品的除下下品,这个烦恼也好,善根也好,两个都一样的。

  

  那么今天我们接下去讲下边的,得异熟果。

  

  

  

   丙六 明业道三果

  

  从此第六,明业道三果。论云:不善、善业道,所得果云何?颂曰:

  

  皆能招异熟  等流增上果  此令他受苦  断命坏威故

  

  “从此第六,明业道三果”,既然造了业,就要感果了。“论云:不善善业道,所得果云何”,根据《俱舍论》的提问,不善业道跟善业道,它所感的果是怎么一回事?

  

  “皆能招异熟,等流增上果,此令他受苦,断命坏威故”,那么这个就是说,十善业道也好,十恶业道也好,它能招几个果呢?招三个果。

  

  一个是异熟果,那肯定的,你做了大坏事,或者做了好的事,以后的异熟果决定要受。杀人的,下地狱;那么做了大好事的,人天了,这是异熟果。

  

  等流果,它的果跟因相似。这个等流果,实际上,假使你是坏心、瞋恨心,下辈子还是瞋恨心重的,这个是真的等流。那么你假使这一辈子杀人,那个生了异熟果之后,以后生了人间之后,出了恶道,还是感到短命,这是等流果。因为断人家的命,感自己的命短。实际上,这个等流果是安立的等流果,它离不开异熟果、增上果的。这个等流果,因为它有相似之处,就叫等流果。

  

  还有增上果,那就是环境。异熟果是受的正报,增上果是依报,这两个是决定的。那么等流果,因为因果有相似之处,就安立一个等流果。

  

  那么为什么要感异熟果、等流果、增上果呢?原因是,“此令他受苦,断命坏威故”,他以十恶道业的杀生来作比喻。杀生,第一是令他受苦,你把他杀下去,他痛苦得不得了,要把他活活地杀死,当然受极大的痛苦了。因为你使人家受苦,你要感苦的异熟果——地狱,地狱里经常受苦,自己要受苦。第二个是断命,你使他的命断了,他本来可以活下去的,你把他断掉了,杀掉他了,那么你自己感的果,等流果就是短命,自己的命也不长。那么你最后是坏他的威,本来他是活的,他的威仪很好的,你现在把他杀死了,颜色也变了,人也不象样了,这样子把他威仪坏了之后,感增上果,感的依报不好。这就是为什么要感到三个果的原因。下边是广释。

  

  

  

  释曰:初两句总明三界,下两句别释所以也。

  

  “释曰:初两句总明三界”,开头两句讲的是,十恶业道也好,十善业道也好,要感三种果——异熟果、等流果、增上果。“下两句别释所以也”,就是说为什么要感这些果?异熟果是因为使他受苦;等流果,因为是断他的命;增上果,因为坏他的威仪,所以说是要感三种果。

  

  那么,十善业道、十恶业道都有这个三种果。那么一个一个讲的话就很长,它这里是依十恶业道里边的那些讲了一些,十善业道,你反过来,自己就可以依此类推,这个反过来的方向就行了。

  

  

  

  十恶业道皆招异熟、等流、增上三果者。从此命终生捺落迦,是异熟果。

  

  那么这里就是说,这个十恶业道,先讲十恶业道,十善反十恶就可以了。“皆招异熟果、等流果、增上三个果者”,为什么要招这三个果?它怎么回事呢?

  

  “从此命终,生捺落迦,是异熟果”,十恶业道是大的、重的罪,他死了以后,他的依身、报身生在捺落迦,生地狱,这是他的异熟果。这个我们要知道,反正异熟果是正报,增上果是依报,这是决定的。那么你一般就是看了那个比喻,异熟果、增上果会混淆,这个你把它界限分明,就是异熟果决定是正报,增上果是依报。那么假使是做了十恶业道的,他将来的异熟果,决定是在地狱里边受生,地狱的身,异熟果。

  

  

  

  来生人中,受等流果:谓杀生者,寿量短促;不与取者,资财乏匮;欲邪行者,妻不贞良;虚诳语故,多遭诽谤;离间语者,亲友乖穆;粗恶语者,常闻恶声;杂秽语故,言不威肃;贪者贪盛;瞋者瞋增;邪见者痴。

  

  “来生人中”,地狱的苦受完了,到人间来的时候,还要受他的其余的余报,就是等流果。“谓杀生者,寿量短促”,那么就是以十恶道来说,杀生的,假使做了杀生的业的,地狱的苦受好以后,即使生到人间来(罪已经没有了,受完了,生到人间来),但是还是要受前面的余报——短命。因为把人家的命断了,自己也感到短命的报,即使生人间,还得要受短命的报。

  

  “不与取者,资财乏匮”,假使你是偷盗的,那么地狱出来之后,你自己的钱总是不会多的,穷的。或者是即使好容易得一些钱之后,就会给水火盗贼把你抢劫去了,或者冲掉了,或者烧掉了,反正你财聚不起来的。

  

  欲邪行的人,他的妻子决定不贞良,这是等流。因为侵犯人家的妻子,结果自己妻子也不规矩,给人家侵犯,这是一报还一报。

  

  “虚诳语故,多遭诽谤”,你欢喜打诳语的,将来都会碰到诽谤,人家说你坏话。那么这里我们又是经常人间就碰到了,有些人,他总是埋怨,他自己做得好好的,为什么人家尽说他坏话。这个,我们有的人就想不通,好象他自己也信佛、也吃素,什么都好,为什么还有人去诽谤他呢?这是因果不明了。如果你明白因果的话,你肯定以前是虚诳语,打虚诳语的,就是经常打诳语的,你打了诳语之后,你受了三恶道的报,受完了,即使生了人间,还得要受诽谤的报。那你是偿过去报,不要埋怨了,好象自己不平了,好象怨天尤人了,这样子不必。这是你过去自己自作自受的,那么受了之后就没有了,应该高兴了。这个诽谤又不痛又不痒的,随他去说好了,你把事情申明一下,搞清楚,他信不信不关你的事,这样子你就不会埋怨人家了,也把过去报就偿清了。如果你心里放不下的话,起烦恼,甚至于跟人家斗争,又造新的罪了。 《金刚经》里说的,你念《金刚经》,这一辈子受点人家的诽谤,那你过去重罪给你轻轻地就消掉了,这是大好事,不要认为这是坏事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