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见业果,邪见不起”,因为地狱里边有生得智,自己可以知道过去造什么业,现在受这个果,所以说邪见也生不起来。
“又地狱中,业尽死故,无杀业道”,地狱里边都是受苦,苦受够了才死的,所以中间不会死。当然中间菩萨来度,出去的也有。但是一般说,业尽才死。杀,没有的,杀不死的。地狱里边万死万生,丢在油锅里去,一会儿又活过来了。
“无摄财物,无盗业道”,地狱里根本没有财产,怎么有偷盗呢?谈不上。
“无摄女人”,也没有什么夫妇的这个女人的事,所以邪淫也谈不上。没有那个境,烦恼也不会起的。
“业镜现前,不可拒讳,以无用故,无虚诳语”,想打妄语,琰魔王审的时候:你这个事情干过没有?没有干!没有干,业镜一照,赖不掉了。这个东西,我们说《药师经》就有的,每一个人都有俱生神,他把你一生的事情,全全本本告诉琰魔王。你说你要赖,怎么赖呢?赖不了的。所以那个时候打妄语,不要打了,白白的。那么有神通的人,你跟他打妄语也白白的,他知道你心里什么心,欺骗心什么心,他一目了然,你说打个妄语,不是白干的事情吗?他都看清楚了,你打什么妄语?
“即由此无用,及常离故”,就是前面那个,打妄语是没有用的,而且是常离的,地狱里边没有好的,没有什么两个要好,没有的。大家痛苦得不得了,都是恨的,你恨我,我恨你的,哪有什么离间语?谈不上了,一天到晚离的,你不要离他,本来就离的,用不着离间语了。所以说骗也骗不了,用骗的话来离间他,也不需要,他本来离的,再也没有什么好离的。
这是地狱的情况,他们十业道里边,哪些成就,哪些是现行。
北洲成后三者,北俱卢洲,成就后三贪瞋邪见,而不现行。不摄财物,为我所故,贪不现行;身心柔软,复无恼害,瞋不现行;无恶意乐故,邪见不现行。
下边是北俱卢洲,“成后三”,北俱卢洲,只有后三。“贪瞋邪见成就,而不现行”,为什么不现行呢?“不摄财物,为我所故,贪不现行”,财物,私人财产没有的,他是共产主义,一切财物都是天然的资源,大家要拿就拿,要吃就吃,要用就用,不要说我的你的,所以说没有贪。
“身心柔软,复无恼害,瞋不现行”,(98B)身心都很柔软的,没有恼害的事情,他的心也好,身上也没有碰到那些不舒畅的事情,所以瞋心也起不了。
“无恶意乐故”,恶事也是没有了,很厉害的恶事也没有,所以邪见也不起,不现行。
杂语通现成者,北俱卢洲,杂秽语通现及成。由彼有时,染心歌咏。无恶意乐故,彼无杀等六。又寿量定故,无杀也;无摄财物,故无盗也;无摄女人,故无邪淫也;身心软故,无粗恶语;及无用故,无离间语,及虚诳语。
“杂语通现成”,杂秽语是有的,现行也有,成就也有。“北俱卢洲,杂秽语通现及成,由彼有时,染心歌咏”,杂秽语,他有的时候起染污的心唱那些歌,就是杂秽语了。
“无恶意乐故,彼无杀等六”,他没有恶的意乐,害人的心没有,杀、盗、恶口那些东西,除了杂秽语是有的,其余几个没有。“又寿量定,故无杀也”,杀也杀不死的,他是没有中夭的。前面我们讲过,都是一千岁,所以杀也没有什么好杀的。“无摄财物,故无盗也”,他里边是公共财产,不是你的我的,所以没有偷盗。“无摄女人,故无邪淫也”,邪淫也没有,并不是没有淫欲,是没有邪淫。因为北俱卢洲,他们没有摄女人,就是没有夫妇的,他们没有把女人摄为自己的个人财产,没有。那么是不是乱干,跟畜生一样呢?也不是,下边讲。邪淫那个业道也没有。“身心软故,无粗恶语”,他的身、心都是柔软的,不会骂人,粗恶语不会有。“及无用故,无离间语”,地狱里边本来是离间的,你离间也没有用。北俱卢洲的人,他都是和爱的,你去离间他也没有用。所以说离间语也没有,你白白离间嘛,离不了的。虚妄语也没有,他也不会相信你的。
彼处行非梵行者,谓彼男女执手相牵往诣树下,树枝垂覆,知是应行;树不垂枝,并愧而别。
“彼处行非梵行者”,北俱卢洲没有邪淫,他们的淫欲怎么搞得呢?非梵行,淫欲,不叫邪淫。“谓彼男女,执手相牵,往诣树下,树枝垂覆,知是应行,树不垂枝,并愧而别”,他们这里,就是该两个有因缘的,可以行淫欲的,他们两个人跑到树下,树枝自然就会垂下来把他们遮住,那就知道,这是他们两个是合法的。如果树枝不动,还是高高的,那么他们惭愧心很重,就互相起惭愧心,就分开了,不会邪淫的,这是北俱卢洲的情况。
余欲十通二者,余欲界中,天、鬼、傍生,及三洲人,十恶业道,皆通成就,现行二也。然有差别:天、鬼、傍生,前七业道,唯有处中,无不律仪。人三洲中,二种俱有。
“余欲十通二”,那么除了地狱、北俱卢洲,欲界其他地方,十个业道都通现行、成就。
“余欲界中,天鬼傍生,及三洲人”,北俱卢过了,地狱讲过了,那么还有其他的天、鬼、傍生,还有三洲的人。“十恶业道,皆通成就、现行二也”,也有成就,也有现行,都可以有。
“但有差别”,但是里边还有一点区别。“天、鬼、傍生,前七业道,唯有处中,无不律仪。人三洲中,二种俱有”,天跟傍生、鬼,他们只有处中律仪,没有不律仪。因为天、傍生、鬼里边,他律仪也没有,不律仪也没有。那么处中,非律仪非不律仪的恶是有的,这是欲界天。那么人在三洲中的,“两种俱有”,不律仪、处中律仪都是有的,他们有这一点差别。十个恶业道,现行、成就都有。但是里边不律仪,只有人三洲有,天、鬼、傍生没有,那么这是恶的讲完了。
善于一切处,后三通现成者,此明十善业道,三界五趣,此一切处,无贪等三,皆通成就,及现行也。
“善于一切处,后三通现成者”,善的律仪在一切处,后边三个现行、成就都有。“此明十善业道,三界五趣,此一切处”,无贪、无瞋、无痴,都有成就跟现行,都会有。
无色无想天,前七唯成就者,谓圣人生无色界,成就过未无漏七支律仪。彼无色故,必不现行。无想天中,以无心故,亦不现行,唯成就过未静虑律仪。然无色那含,于过去欲色界五地身中,随依何地,或二三四五地,曾起曾灭无漏律仪。生无色时,成彼过去,曾起一地,成过去一地戒,乃至曾起五地,成过去五地戒也。若未来世,依五地身,无漏律仪,皆定成就五地欲界四静虑也。
“无色、无想天,前七唯成就”,但是在无色界跟无想天(后三讲过了,一切处都有),那么前面七个,身三口四,无色界是没有的,没有无表色,也没有动作的,那么无想天也是没有。
“谓圣人生无色界,成就过未无漏七支律仪,彼无色故,必不现行”,因为律仪的现行无表色,他没有的。那么无漏法,道共戒,成就可以,过去的、未来的无漏的道共戒成就。圣者生到无色界去,他不成就了,不会,成就是成就的,现行没有,“必不现行”,因为无色界,他没有无表色,没有现行。
“无想天中,以无心故,亦不现行”,无想天没有心的,定共、道共戒是随心转,心都没有,定共、道共戒也没有,但是成就。“唯成就过未静虑律仪”,过去、未来的定共戒,他是成就,并不是现行。
“然无色那含,于过去欲色界五地身中,随依何地,或二三四五地,曾起曾灭无漏律仪,生无色时,成彼过去,曾起一地,成过去一地戒,乃至曾起五地,成过去五地戒也”,这是说圣者,阿那含,三果。三果生了无色界的,叫无色阿那含。他这个时候在过去下边,欲界也好,色界的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也好,这五个地方,他里边随便你这五个地方生的时候,得那一个地方的无漏戒,或者一地的,或者二地、三地、四地、五地的都可以有。那么这个时候曾经起的、曾经灭的那些无漏律仪,在你生到无色界去的时候都成就的,并不是生到无色界这些道共戒没有了。但是不现行,无色界没有无表色,现行没有,过去已经得到过的无漏戒都成就。假使过去成就一地的无漏戒的,起过一地无漏戒的,你现在生到无色界去了,那成就过去一地的戒。假使过去成就二地、三地、四地乃至五地的,那么这个过去的五地的戒现在都成就。
未来世的,这个无漏戒通过去、未来,有法前得、法后得。“若未来世,依五地身,无漏律仪,皆定成就”,过去在欲界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这个地方他们得到的无漏戒,未来的,他都成就。
余处通成现,除地狱北洲者,余欲色界,人天四趣,除地狱、北洲,名为余处。身语七支,各皆通现行及成就也。然有差别:谓鬼、傍生,有处中善;若于色界,唯有律仪;三洲欲天,皆具处中、律仪二种。
“余处通成现,除地狱北洲者”,“余”,欲界的其他地方,就是人、天四趣,除地狱、北俱卢洲,叫余处。这个余处就是有定的,把北俱卢洲、地狱除外,欲界的地方。身语七支,都是通现行、成就。
但是有差别,“谓鬼傍生,有处中善”,不能受律仪,人才有律仪。“若于色界,唯有律仪”,色界只有定共戒、道共戒,没有别解脱戒。“三洲欲天,皆具处中、律仪二种”,那么三洲,除了北洲,还有欲界天,他处中律仪跟别解脱律仪这两种都可以有。
那么这就是说,把前面的十善业道、十恶业道在整个的欲界里边、色界里边、无色界里边,哪些地方成就,哪些地方现行?也是一笔帐。今天我们算了两笔帐。这两笔帐,难是不难,但是就是很细致的。我们看会计算帐,有的时候,我们这里就是算来算去,算不对了,没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