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▪P1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業,就是惡業了。見道的、修道的惡業,就在這十二個思心所所斷。那麼這是交待了,並不是一切無漏業都能斷前面的叁種業,純黑業是用這十二個無漏思斷的。

  

  那麼另外還有一個欲界的第九個無間道沒有交待,這下邊要說。

  

  

  

  離欲四靜慮,第九無間思者,一離欲第九無間道思,二離四靜慮第九無間道思也。一盡雜純黑者,取前離欲第九無間道一無漏思,能盡雜業及純黑業。此時總斷欲界善故,能盡雜業,亦斷第九不善業故,能盡純黑。

  

  “離欲四靜慮,第九無間思也,一盡雜純黑,四令純白盡”,它們的作用。離開欲界的煩惱,還有第九品,那個第九個無間道,斷第九品煩惱的那個道,俱行的思,跟它一起生起的思心所,這個斷什麼?斷的第九品的煩惱,純黑的;那麼還有能夠斷所有欲界的善法,這是雜業。所以說,第九品的無間道,一方面斷第九品的黑業,另一方面,把整個欲界的善業都斷掉,雜業也斷了。所以說第九無間道,它有兩種的斷,前面八個無間道只斷純黑業,就是每一個道斷一品煩惱,都是黑的,不善業。那麼到第九品的時候,它本身也斷一品(第九品煩惱),這是黑的;但是它斷了第九品煩惱之後,欲界的煩惱沒有,那麼這些善業也解放了,本來的善業被煩惱所緣,被煩惱捆起來的,現在所有的煩惱斷完了,那善業就沒有煩惱捆它了,這個善業也算斷了。這個斷叫什麼斷?緣縛斷。

  

  我們前面講過,自性斷,本身自己體已經斷掉了;緣縛斷,能緣它的煩惱斷了,就是它本身解除了那些煩惱的系縛,這叫緣縛斷。善法是不能斷除的,它的本體是善的嘛,用不著斷的,但是它在欲界的煩惱把它系縛的時候,它在系于欲界煩惱的捆縛之下,那麼如何斷除它的煩惱呢?這叫是斷善業了,善業叫緣縛斷,能夠緣它的煩惱斷掉,這個善業也說解放了,也說斷掉了,那欲界的事情都了了。所以這個善業的斷,只有第九品才能斷。前面八品雖然斷了一些煩惱,但是還有其它的煩惱把它系住,第九品煩惱沒有斷之前,雖然只有一品了,這一品煩惱還把欲界的善業系住,沒有解放。當第九品煩惱斷了之後,一方面斷第九品煩惱是純黑業,一方面欲界的善業也緣縛斷斷掉了,是雜業,所以說第九品的無間思,它是一方面斷純黑業,又一方面斷雜業,這是第九個無間道斷的,所以欲界裏邊,四個法忍、九個無間道,作用不一樣。

  

  那麼這是欲界的講完了,講色界的了。

  

  

  

  四令純白盡者,謂取前離四靜慮,一一地中第九無間思。此有四思,令純白盡,謂各能永斷當地善法故。

  

  “四令純白盡”,色界的每一個地(叁界九地:欲界一地,色界四地,無色界四個地),每一個地的煩惱分九品,那麼九個無間道斷九品煩惱,色界的善業,由第九個無間道把它們斷除。因爲白業是不能斷的,只有緣它的煩惱斷掉,這個白業也說就斷掉,所以這也是緣縛斷。

  

  “四令純白盡者,謂取前離四靜慮,一一地中第九無間思”,四靜慮四個地,每一個地裏邊有九品煩惱,每一品煩惱由一個無間道來斷,第九品的無間道的同時生起的思心所,那麼一共四個。初靜慮,一個第九無間道的思,二靜慮,也一個第九無間道的思,叁靜慮也有一個第九無間道的思,乃至四靜慮,也有第九無間道的思,一共四個思。這四個思心所,“令純白盡”,斷白業的,這也是緣縛斷。

  

  “謂各能永斷當地善法故”,它們每一個思都能夠斷當地的善法,假使初禅的九個無間道,就把初禅的善法斷完。這是緣縛斷,不要說善法沒有了,善法是在,能緣它的煩惱斷了,叫緣縛斷。二地的九個無間道,就把二地的善法斷除,乃至四地第九無間道,把四地的善法斷除,所以說這四個思能使每一個地的善法(就是白業)“盡”,斷除。

  

  

  

  論雲:何緣諸地有漏善法,唯最後道能斷非余?以諸善法,非自性斷,斷已有容,現在前故,然由緣彼煩惱盡時,方說名爲斷彼善法,善法爾時得離系故。由此乃至緣彼煩惱余一品在,斷義不成,善法爾時未離系故。

  

  “論雲:何緣諸地有漏善法,唯最後道能斷非余”,這個提一個問題,爲什麼有漏法的善法只有最後的無間道能斷?前面八個不能斷,“非余”,簡此八個,就是前面八個。

  

  這一段難是不難,但是牽涉到很多的原則性問題。這些原則性問題,我們前面都講過的。如果前面的沒有聽,聽這個呢,那是雲裏翻筋鬥,摸不著方向的。如果前面聽過的,感到這個一點也不難,就是把前面的原則應用一下就完了。但是要記住,前面學過了,你說猴子摘玉米,這個手拿一捆,那個手拿了又把前面丟了,那也沒有用。學過了又忘掉了,白白的,學到後來,忘了前面的,那你這後頭還懂不了。《俱舍》是科學,沒有前面的就沒有後頭的,加法不會,乘法也會不了,減法不會,除法更做不了,所以說你不能脫離前面的基礎。

  

  學法如此,修行同樣如此。沒有前面的加行,沒有前面的正修,後邊的高深的東西你是得不到的。所以現在有些人,都是眼睛望著天,卻不知道地下有坑,你望了天走路,掉了坑裏去了,就是淹死了也不知道。你如果山上走路更危險,你朝天走的話,一腳踩到山下去了,那粉身碎骨都會的。那麼修行也是這回事情了。你不要不學教,什麼都不知道,一味地勇進,自己拼命地修,那是出魔障的不少的。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強調要學,再再地說,“谛聽谛聽,善思念之”,一定要學的。世間上的不論哪一個職業,最高深的科學乃至種地,如果沒有人教你,你去蠻幹的話,氣力再用得多,效果並不好。種地當然了,效果不好,最多是收不了稻谷,沒有危險性,只是餓肚子就完了。如果你飛上天的那些飛船之類的,你要是沒有學好,不要說沒有學,就是學得差一點點,出了一個岔子的話,粉身碎骨,掉下來就粉身碎骨了,屍體也找不到了。太空裏掉下來,你屍體在哪裏,哪裏去找呢?早就沒有了,所以說這個不能盲目的。

  

  那麼我們這裏說學法也不能跳級,從頭學起,如果你《俱舍》前面沒有學的,那把前面有關的,關于見道、修道,見斷的煩惱如何斷,八十八使,八忍八智等,九九八十一品煩惱,這個兩個表,向前面學過的人去看一看,然後再學這個,才有一條路,否則的話,你聽得頭痛,沒有辦法,我講得也吃力。

  

  下邊我們接下去。這個他是提一個問題,爲什麼有漏的善法只有最後的第九個無間道能斷,“非余”,前面八個斷不了?

  

  下邊回答。“以諸善法,非自性斷,斷已有容現在前故”,善法不是自性斷,不是把善法的體斷掉了,斷了之後,還可以現前的,體還在嘛,還可以現行的。斷是什麼叫斷呢?“然由緣彼煩惱盡時,方說名爲斷”,這個就叫緣縛斷了,能夠緣它的煩惱沒有了、斷完了,善法也就斷掉了。這個斷不是把善法的體斷了,是能緣它的煩惱沒有了。那麼善法叫什麼斷呢?叫緣縛斷。緣就是因緣的緣,縛就是繩子縛起來這個縛,斷就是斷掉,本來煩惱把它縛起的,現在這個能緣它的煩惱斷掉了,這個緣縛就斷掉了。

  

  自性斷、緣縛斷,這個把它搞清楚。如果這兩個搞不清楚,這一章你就不要想懂,你再去把它背下來也不懂了。因爲是緣縛斷,既然緣縛斷,有一品煩惱把它系住,它就斷不了,那麼一定要第九品,把第九品的煩惱斷掉了,才能夠把所有緣它的煩惱斷除,所以說,非第九品不可。前面八品雖然也斷煩惱,善法不能斷,因爲還有後頭的煩惱把善法系住的。這下面還要講。

  

  “善法爾時得離系故”,把能緣的煩惱斷掉,善法這是離系了,沒有煩惱把它捆起來嘛,就是離系了,解脫了。“由此乃至緣彼,煩惱余一品在,斷義不成,善法爾時未離系故”,所以說只要緣它的煩惱還剩一品,我們說九根繩子,解了八根,最後一根沒有解除,它還是捆起在那裏,動不了的。爲什麼?還有一根繩子把它捆起的。那麼最後一根繩子把它解掉了,第九無間道把它最後的一品煩惱除掉了,那就是解放了,再沒有繩子把它捆住了。那就是緣縛斷,沒有能緣的煩惱,它本身就是離系,再不爲煩惱所捆起來了。

  

  所以說,只要有一品煩惱沒有斷,這個善法的斷是斷不了的。“善法爾時未離系故”,爲什麼善法斷不了呢?這個時候善法還沒有離系,還有煩惱把它捆住,沒有離系。這是《俱舍論》的原文,下邊圓晖法師恐怕大家不懂,再解釋一下。

  

  

  

  解雲:緣縛斷者,有漏善法,被煩惱縛,斷此能緣九品惑盡,善法離系,名緣縛斷。斷已不行,名自性斷,善法斷已,容現行故,非自性斷。斷善法者,不斷善體,但斷善上能緣煩惱,成就善故,故得現行。言容行者,謂善憂根,斷已不行,所緣善法,斷已皆行故,致容言也。

  

  “解雲:緣縛斷者”,這裏他強調一下什麼叫緣縛斷。這裏再學過了,前面緣縛斷出現過,但是沒有講得那麼仔細,這裏是把緣縛斷的特征全部說明了,到此爲止,緣縛斷應當搞清楚了;如果今天的學了,緣縛斷還不知所雲的話,那你以後學起來就困難了。

  

  什麼叫緣縛斷?這是圓晖法師的慈悲,他給你解釋一下。“緣縛斷者,有漏善法,被煩惱縛,斷此能緣九品惑盡,善法離系,名緣縛斷”,這個你們可以劃個記號,什麼叫緣縛斷呢?有漏的善法,它本來是煩惱把它捆住的,你要把能捆住的煩惱九品斷完,這個時候,“善法離系”,沒有再煩惱把它系住,叫緣縛斷。所謂緣縛斷,不是把善法斷掉,能緣它的煩惱沒有了,它離系了、解放了,這叫緣縛斷。斷的是能緣的煩惱,不是把善法斷除,這個一定要搞清楚;不要說緣縛斷,把善法斷完了,這個善法不要斷的。

  

  “斷已不行,名自性斷”,那麼什麼叫自性斷呢?本體自己斷掉,再也生不起來了,叫自性斷。

  

  那麼這兩個斷法不一樣了。“善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