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叁洲沒有佛,只要有聖法,都可以破羯磨僧。那麼最少的人要有八個,一邊四個,都成僧了;那麼多也無限,多也沒有關系。
在這個前面破*輪僧下邊的,“等言爲明多少亦無限”,這個“少”你們有沒有?有沒有“少”字?有。這個“少”可能是多出來的,大概以前抄寫的時候寫多了,多亦無限,少是不能少于九個人,多沒有關系。後面八個人,“多亦無限”,多也沒有關系,最少是八人。
“謂一界中,僧分二部”,在一個界裏邊,僧分了兩部,一邊四個人以上,分開做羯磨,就有八個人,所以說最起碼要八個人,“過此無遮”,超過八個,那當然沒有關系了,都是成僧了,四個人是僧,四百個也是僧,四萬也是僧,四十萬,乃至四億也是僧,都是僧,都是叫破僧,所以過了之後“無遮”,不遮止。最起碼有八個。
反正我們說在一個界裏邊,分兩部分“別作羯磨”,這個就是破僧,破羯磨僧。但是我們的大界不能太大,太大了之後如果有其他的僧團,他們也在做他們的羯磨,我們做我們的羯磨,這個就是破僧的現象,所以大界不能太大的。
戊五 明無破*輪時
從此第五,明無破*輪時。論雲:于何時分,無破*輪?頌曰:
初後疱雙前 佛滅未結界 于如是六位 無破*輪僧
“從此第五,明無破*輪時”,什麼時候破*輪僧?“論雲:于何時分,無破*輪”,什麼時候沒有破*輪僧?就是說*輪僧一定要在什麼時候破?那某些時間,沒有破*輪僧的。“頌曰:初後疱雙前”,在這些時候都沒有破*輪僧的。
“初”,佛初轉*輪的時候,不會破*輪僧。因爲佛才出現的時候,一般的弟子信心都極大,這個時候破不了。“後”,佛在臨涅槃的時候,大家懷念佛,這個時候對佛的信心又生起來了,所以也破不了。就是中間,佛在中間,有人搞疲了,就會有破*輪僧的事情,所以初後是沒有的。
“疱雙前”,“疱”,就是瘡疱了,疱前,什麼叫疱?就是生一個瘡了。我們說在佛的這個戒、八正道上邊,你說它不是正道,另外立一個邪的東西說是正的戒,這是疱,在戒上生個疱;佛的正見,你說不是正見,要其他的才是正見,這個就是見上的疱。一個戒,一個見,兩個生疱,水疱。這個兩個疱,疱沒有起的時候,那也沒有破*輪僧,要兩個疱,戒上的疱、見上的疱起了,才有破*輪僧的可能性。
(103A)“雙前”,“雙”就是舍利弗跟目犍連。佛的大弟子,最得力的是目犍連跟舍利子,一個舍利弗是智慧第一,修觀的,一個目犍連是神通第一,修止的,一個是定,一個是觀,他們兩個叫一對,這是一雙。這一雙之前,這個舍利弗、目犍連還沒有做佛的弟子之前,也不會有破僧。因爲這是法爾如此,佛的法破了之後,*輪僧破了,決定由他們兩個把它合攏來的,他們沒有出現,不會有破僧的事情。
下面還有“佛滅”,佛滅度以後不會有破*輪僧。所以說,現在沒有人幹,“佛滅度後,無真大師爲敵對故”,你要跟佛對起來幹,佛已經滅度了,頂不起來了,現在只有把佛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,沒有人敢說佛是不對的,自己比佛還要好的,沒有。那麼外道當然有了,生在佛教內部的,是要破僧,破*輪僧的是不會有的。那麼這是佛滅度以後沒有破*輪僧,這是肯定的、決定的。
那麼還有個“未結界”,沒有結界,有立一個界裏邊僧分兩部,是破*輪僧。界還沒有立,沒有結,佛還沒有結界的時候,那也沒有,談不上破*輪僧。因爲破僧決定要一個界裏邊分了兩部才叫破僧,界都沒有,那就沒有破的現象。所以說這個裏邊,在這些情況之前,都沒有破*輪僧的時候,那麼在正是要這些條件之下才能破*輪僧。
釋曰:初者,謂世尊轉*輪未久;後者,謂佛將般涅槃。此二時中,僧一味故,不可破壞。疱前者,疱謂瘡,于正戒上,邪戒爲疱;于正見上,邪見爲疱。疱未起時,名爲疱前。要二疱生,方可破故。五法是邪戒也謗八聖非道是邪見也。雙前者,目連止第一也,舍利弗觀第一也,名第一雙。未有止觀第一雙時,名爲雙前。要彼和僧,法爾由彼速還合故。佛滅者,佛滅度後,無真大師爲敵對故。未結界者,無一界中,僧分二部故。于上六位,無破*輪。
“初謂世尊轉*輪未久”,“初”,就是佛成道以後,才轉*輪的時候。這個初期,那是佛的正是上升的時候,大家信心極好,不容存在破*輪僧的事情。“後者,謂佛將般涅槃。此二時中,僧一味故,不可破壞”,佛將要滅度了,僧就是非常之對佛起懷念的心,這個時候,對佛的信心非常之強,也破不了。“此二時中,僧一味”,這兩個時間,僧都是“一味”的,沒有其他的見,“不可破壞”,破不了。
第二是“疱雙前”,先說“疱”,疱是瘡疱。“于正戒上邪戒爲疱,于正見上邪見爲疱”,這個邪戒的、邪見的疱沒有起之前,就叫疱前。沒有這個疱,沒有起邪見、邪戒,那個也無所謂破了,你要在佛的正見、正戒上面再立一個邪的見、邪的戒,這樣子才頂起來幹破僧的事情,所以說,這兩個沒有起來之前,兩個疱沒有生出之前,也沒有破*輪僧的事情。“要二疱生,方可破故”,要兩個疱生起來了,才能夠破。哪兩個疱?五法是邪戒,謗八聖非道是邪見,就是一個邪戒、一個邪見,這兩個起了之後,才有可能破。
“雙前者”,“目連止第一”,目犍連神通第一,修止第一,“舍利弗觀第一”,智慧第一,觀第一。“名第一雙”,他們是最第一的兩個,一對。所以說佛的弟子,都是兩個大弟子。我們說宗大師,克珠仁波卿、賈曹仁波卿也是一對。那麼佛,就是舍利子跟目犍連,止觀一對。“未有止觀第一雙時,名爲雙前”,在這兩位弟子還沒有出現的時候,叫“雙前”,也沒有破*輪僧的事情。“要彼和僧,法爾由彼速還合故”,因爲這個破*輪僧決定要由他們兩位有威信才能合的起來,這是法爾如此,要有他們兩個才很快地能夠把破的僧和合。
“佛滅者,佛滅度後,無真大師爲敵對故”,佛滅度之後,沒有現實的大師可以跟他對立起來幹的,那麼也無所謂破*輪僧。所以說真正現在的破僧,就是破羯磨僧,破*輪僧,佛滅度之後就沒有的。
“未結界者”,還沒有結界的時候,也沒有破僧。一個界裏邊,僧分兩部叫破僧。界都沒有,那談不上破僧了。
“故如上六位,無破*輪”,在前面的六位,就是初、後、疱前、雙前、佛滅度的時候、沒有結界的時候,這些都沒有破*輪僧,把這個除掉就有破*輪僧了。
丁叁 明成逆緣
從此大文第叁,明成逆緣。論雲:且止傍論,應辨逆緣。頌曰:
棄壞恩德田 轉形亦成逆 母謂因彼血 誤等無或有
打心出佛血 害後無學無
“從此大文第叁,明成逆緣”,那麼這些講了很多了,都是從破僧裏帶出來的一些問題,到此爲止。“論雲:且止傍論”,這些從破僧牽出來的一些問題、“傍論”,把它先停下來,言歸正傳。“應辨逆緣”,要辨造五逆罪的緣是什麼?
“頌曰:棄壞恩德田,轉形亦成逆,母謂因彼血,誤等無或有,打心出佛血,害後無學無”,那麼哪一些因緣才是成五逆罪,哪一些不成五逆罪?這裏問題講的是這一些。
釋曰:棄壞恩德田者,由棄恩田、壞德田故,成無間罪。父母恩田,身生本故。佛及羅漢,名爲德田。謂具諸勝德,及亦能生一切有情勝功德故。壞德所依,故成逆罪。問:父母形轉,殺成逆耶?答:頌言轉形亦成逆,以依止身一故,殺必成逆。問:設有一女人,羯剌藍墮,余女人收取,置産門中生子,殺何成害母逆?答:頌言母謂因彼血。言彼血者,本生母也,殺成逆罪,身生本故。雖殺後母,無有逆罪。諸有所作,應谘後母,養汝身故。
“棄壞恩德田”,“由棄恩田、壞德田”,這個才是無間罪,這是總的說。什麼叫恩田?父母有恩,“身生本故”,是我們身體生出來的根本,我們的身體雖然是以中有投生,但是這個物質的身體是父精母血所成的,所以說父母是自己身的根本,這是恩田。
所以我們佛教裏邊,講父母,重在他的種子,不在生後的教養。縱然有的時候父母對自己孩子還是不太愛護的,甚至于打罵也很厲害的,甚至于虐待的,也有把自己孩子殺死的,這些都不算怎麼厲害的,而真正的恩決定是在他的身的根本。所以說即使他後來待你非常之不好,恩還是有,所以佛教裏邊要報父母恩也是這樣子。很多人就是提那個問題,有的父母很殘酷,報什麼恩呢?你身的根本哪裏來的?這個就是恩,所以從這個觀點看,父母的恩決定要報。“棄恩田”,父母是恩了,“身生本故”,你把他舍棄了,甚至于把他殺掉了,那這個是成了無間的罪,極大的罪。
“佛及羅漢,名爲德田”,“德田”,“謂具諸勝德”,他有極大的殊勝的功德;同時,“亦能生一切有情勝功德故”,自己有功德,也能使一切有情生功德,就是自行化他了,自己有功德,也能教化衆生,使他們也具足那些殊勝的功德,這叫德田。“壞德所依,故成逆罪”,這是“德田”,功德的所依,就依在佛身上,依在阿羅漢身上的,把功德所依的身,把他壞掉,殺掉,或者是出了他的血,這成逆罪。
“問:父母形轉,殺成逆耶?”這是提一個問題,這是可能性,但是真正的機會極少的。他說父母形轉,父親或者母親,他的形轉了,本來是父親,他變了女人了,這個時候殺掉之後成不成罪?父親是男的,他變了女人,殺了之後生不生逆罪?
“答:頌言轉形亦成逆”,這個頌子裏邊就回答了,即使轉了形,還是逆罪,“依止身一故”,因爲他依的身體沒有投生,沒有第二個投生,他還是那個身體,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