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三洲没有佛,只要有圣法,都可以破羯磨僧。那么最少的人要有八个,一边四个,都成僧了;那么多也无限,多也没有关系。
在这个前面破*轮僧下边的,“等言为明多少亦无限”,这个“少”你们有没有?有没有“少”字?有。这个“少”可能是多出来的,大概以前抄写的时候写多了,多亦无限,少是不能少于九个人,多没有关系。后面八个人,“多亦无限”,多也没有关系,最少是八人。
“谓一界中,僧分二部”,在一个界里边,僧分了两部,一边四个人以上,分开做羯磨,就有八个人,所以说最起码要八个人,“过此无遮”,超过八个,那当然没有关系了,都是成僧了,四个人是僧,四百个也是僧,四万也是僧,四十万,乃至四亿也是僧,都是僧,都是叫破僧,所以过了之后“无遮”,不遮止。最起码有八个。
反正我们说在一个界里边,分两部分“别作羯磨”,这个就是破僧,破羯磨僧。但是我们的大界不能太大,太大了之后如果有其他的僧团,他们也在做他们的羯磨,我们做我们的羯磨,这个就是破僧的现象,所以大界不能太大的。
戊五 明无破*轮时
从此第五,明无破*轮时。论云:于何时分,无破*轮?颂曰:
初后疱双前 佛灭未结界 于如是六位 无破*轮僧
“从此第五,明无破*轮时”,什么时候破*轮僧?“论云:于何时分,无破*轮”,什么时候没有破*轮僧?就是说*轮僧一定要在什么时候破?那某些时间,没有破*轮僧的。“颂曰:初后疱双前”,在这些时候都没有破*轮僧的。
“初”,佛初转*轮的时候,不会破*轮僧。因为佛才出现的时候,一般的弟子信心都极大,这个时候破不了。“后”,佛在临涅槃的时候,大家怀念佛,这个时候对佛的信心又生起来了,所以也破不了。就是中间,佛在中间,有人搞疲了,就会有破*轮僧的事情,所以初后是没有的。
“疱双前”,“疱”,就是疮疱了,疱前,什么叫疱?就是生一个疮了。我们说在佛的这个戒、八正道上边,你说它不是正道,另外立一个邪的东西说是正的戒,这是疱,在戒上生个疱;佛的正见,你说不是正见,要其他的才是正见,这个就是见上的疱。一个戒,一个见,两个生疱,水疱。这个两个疱,疱没有起的时候,那也没有破*轮僧,要两个疱,戒上的疱、见上的疱起了,才有破*轮僧的可能性。
(103A)“双前”,“双”就是舍利弗跟目犍连。佛的大弟子,最得力的是目犍连跟舍利子,一个舍利弗是智慧第一,修观的,一个目犍连是神通第一,修止的,一个是定,一个是观,他们两个叫一对,这是一双。这一双之前,这个舍利弗、目犍连还没有做佛的弟子之前,也不会有破僧。因为这是法尔如此,佛的法破了之后,*轮僧破了,决定由他们两个把它合拢来的,他们没有出现,不会有破僧的事情。
下面还有“佛灭”,佛灭度以后不会有破*轮僧。所以说,现在没有人干,“佛灭度后,无真大师为敌对故”,你要跟佛对起来干,佛已经灭度了,顶不起来了,现在只有把佛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,没有人敢说佛是不对的,自己比佛还要好的,没有。那么外道当然有了,生在佛教内部的,是要破僧,破*轮僧的是不会有的。那么这是佛灭度以后没有破*轮僧,这是肯定的、决定的。
那么还有个“未结界”,没有结界,有立一个界里边僧分两部,是破*轮僧。界还没有立,没有结,佛还没有结界的时候,那也没有,谈不上破*轮僧。因为破僧决定要一个界里边分了两部才叫破僧,界都没有,那就没有破的现象。所以说这个里边,在这些情况之前,都没有破*轮僧的时候,那么在正是要这些条件之下才能破*轮僧。
释曰:初者,谓世尊转*轮未久;后者,谓佛将般涅槃。此二时中,僧一味故,不可破坏。疱前者,疱谓疮,于正戒上,邪戒为疱;于正见上,邪见为疱。疱未起时,名为疱前。要二疱生,方可破故。五法是邪戒也谤八圣非道是邪见也。双前者,目连止第一也,舍利弗观第一也,名第一双。未有止观第一双时,名为双前。要彼和僧,法尔由彼速还合故。佛灭者,佛灭度后,无真大师为敌对故。未结界者,无一界中,僧分二部故。于上六位,无破*轮。
“初谓世尊转*轮未久”,“初”,就是佛成道以后,才转*轮的时候。这个初期,那是佛的正是上升的时候,大家信心极好,不容存在破*轮僧的事情。“后者,谓佛将般涅槃。此二时中,僧一味故,不可破坏”,佛将要灭度了,僧就是非常之对佛起怀念的心,这个时候,对佛的信心非常之强,也破不了。“此二时中,僧一味”,这两个时间,僧都是“一味”的,没有其他的见,“不可破坏”,破不了。
第二是“疱双前”,先说“疱”,疱是疮疱。“于正戒上邪戒为疱,于正见上邪见为疱”,这个邪戒的、邪见的疱没有起之前,就叫疱前。没有这个疱,没有起邪见、邪戒,那个也无所谓破了,你要在佛的正见、正戒上面再立一个邪的见、邪的戒,这样子才顶起来干破僧的事情,所以说,这两个没有起来之前,两个疱没有生出之前,也没有破*轮僧的事情。“要二疱生,方可破故”,要两个疱生起来了,才能够破。哪两个疱?五法是邪戒,谤八圣非道是邪见,就是一个邪戒、一个邪见,这两个起了之后,才有可能破。
“双前者”,“目连止第一”,目犍连神通第一,修止第一,“舍利弗观第一”,智慧第一,观第一。“名第一双”,他们是最第一的两个,一对。所以说佛的弟子,都是两个大弟子。我们说宗大师,克珠仁波卿、贾曹仁波卿也是一对。那么佛,就是舍利子跟目犍连,止观一对。“未有止观第一双时,名为双前”,在这两位弟子还没有出现的时候,叫“双前”,也没有破*轮僧的事情。“要彼和僧,法尔由彼速还合故”,因为这个破*轮僧决定要由他们两位有威信才能合的起来,这是法尔如此,要有他们两个才很快地能够把破的僧和合。
“佛灭者,佛灭度后,无真大师为敌对故”,佛灭度之后,没有现实的大师可以跟他对立起来干的,那么也无所谓破*轮僧。所以说真正现在的破僧,就是破羯磨僧,破*轮僧,佛灭度之后就没有的。
“未结界者”,还没有结界的时候,也没有破僧。一个界里边,僧分两部叫破僧。界都没有,那谈不上破僧了。
“故如上六位,无破*轮”,在前面的六位,就是初、后、疱前、双前、佛灭度的时候、没有结界的时候,这些都没有破*轮僧,把这个除掉就有破*轮僧了。
丁三 明成逆缘
从此大文第三,明成逆缘。论云:且止傍论,应辨逆缘。颂曰:
弃坏恩德田 转形亦成逆 母谓因彼血 误等无或有
打心出佛血 害后无学无
“从此大文第三,明成逆缘”,那么这些讲了很多了,都是从破僧里带出来的一些问题,到此为止。“论云:且止傍论”,这些从破僧牵出来的一些问题、“傍论”,把它先停下来,言归正传。“应辨逆缘”,要辨造五逆罪的缘是什么?
“颂曰:弃坏恩德田,转形亦成逆,母谓因彼血,误等无或有,打心出佛血,害后无学无”,那么哪一些因缘才是成五逆罪,哪一些不成五逆罪?这里问题讲的是这一些。
释曰:弃坏恩德田者,由弃恩田、坏德田故,成无间罪。父母恩田,身生本故。佛及罗汉,名为德田。谓具诸胜德,及亦能生一切有情胜功德故。坏德所依,故成逆罪。问:父母形转,杀成逆耶?答:颂言转形亦成逆,以依止身一故,杀必成逆。问:设有一女人,羯剌蓝堕,余女人收取,置产门中生子,杀何成害母逆?答:颂言母谓因彼血。言彼血者,本生母也,杀成逆罪,身生本故。虽杀后母,无有逆罪。诸有所作,应谘后母,养汝身故。
“弃坏恩德田”,“由弃恩田、坏德田”,这个才是无间罪,这是总的说。什么叫恩田?父母有恩,“身生本故”,是我们身体生出来的根本,我们的身体虽然是以中有投生,但是这个物质的身体是父精母血所成的,所以说父母是自己身的根本,这是恩田。
所以我们佛教里边,讲父母,重在他的种子,不在生后的教养。纵然有的时候父母对自己孩子还是不太爱护的,甚至于打骂也很厉害的,甚至于虐待的,也有把自己孩子杀死的,这些都不算怎么厉害的,而真正的恩决定是在他的身的根本。所以说即使他后来待你非常之不好,恩还是有,所以佛教里边要报父母恩也是这样子。很多人就是提那个问题,有的父母很残酷,报什么恩呢?你身的根本哪里来的?这个就是恩,所以从这个观点看,父母的恩决定要报。“弃恩田”,父母是恩了,“身生本故”,你把他舍弃了,甚至于把他杀掉了,那这个是成了无间的罪,极大的罪。
“佛及罗汉,名为德田”,“德田”,“谓具诸胜德”,他有极大的殊胜的功德;同时,“亦能生一切有情胜功德故”,自己有功德,也能使一切有情生功德,就是自行化他了,自己有功德,也能教化众生,使他们也具足那些殊胜的功德,这叫德田。“坏德所依,故成逆罪”,这是“德田”,功德的所依,就依在佛身上,依在阿罗汉身上的,把功德所依的身,把他坏掉,杀掉,或者是出了他的血,这成逆罪。
“问:父母形转,杀成逆耶?”这是提一个问题,这是可能性,但是真正的机会极少的。他说父母形转,父亲或者母亲,他的形转了,本来是父亲,他变了女人了,这个时候杀掉之后成不成罪?父亲是男的,他变了女人,杀了之后生不生逆罪?
“答:颂言转形亦成逆”,这个颂子里边就回答了,即使转了形,还是逆罪,“依止身一故”,因为他依的身体没有投生,没有第二个投生,他还是那个身体,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