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▪P4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一個一,“謂離所余七惡色業,貪等叁中,隨一現起,貪瞋邪見,必不俱生。故隨一起,與思俱轉”,貪、瞋、邪見行相不同,各是各的行相,不可能一剎那都起來,起貪就不起瞋,起邪見也不起貪瞋,因爲它們行相是不相同的。它們起的時候要麼就起一個,不會兩個同時起,叁個也不會起。那麼前面的惡業,就是身叁口四又不起,前面又沒有起來,只是意裏邊起一個。那麼這樣子就一個業道跟思心所俱轉,這是第一種。“故隨一起,與思俱轉”,這是第一種一。

  

  第二個一,“謂先加行,遣使殺人,造六惡業,不染心時,于前六中,隨一究竟。善無記心,名爲不染,染心究竟,成二俱轉,故言不染,謂簡染心成二俱轉也”,這裏另外一個業道,跟當時的思心所同時生起的。假使先在加行的時候遣使,叫人家去殺、盜,除了淫,妄語、绮語、惡口等等,做這六個惡業。他去做的時候,遣他去做的時候,當然是染汙心,有殺心、有偷盜心。但是,那個使者他在殺的時候,那個時候,這個遣殺的人不一定是染汙心。假使他不是染汙心的時候,前面六個業道一個究竟,就是成了業道,假使殺人殺死了,這個時候,他本身起的心是善心,或者是無記心,這個時候就是不染汙的,那麼只有成了一個業道,因爲就是殺了。假使是殺的話,那邊命斷了,他雖然是遣使,他還是業道成就,但是他沒有起染汙心,那麼他其它的業道沒有成就,所以只有一個跟思心所同時生起的,當然思心所是有的。所以說跟思俱轉的,只成就一個業道。

  

  這是兩種,一種是意裏邊起一個貪、瞋、邪見,隨起一種;一個是意裏邊沒有不染心,貪、瞋、邪見沒有,那麼只有一個遣使做的業道。因爲自己幹的時候,究竟的時候,殺必定是瞋心,盜必定是貪心,決定要起一個念頭。他遣使去幹的,那麼這個業道究竟的時候,他本人可以起的是善心,或者是無記心,那麼心裏邊就沒有其它的業道,只有單單一個,假使殺,就是一個殺業道。那麼這樣子就是一個業道跟思心所俱轉。這是兩個。

  

  

  

  二俱轉者,謂以瞋心,究竟殺業;若起貪位,成不與取;或複起貪,成欲邪行;或時起貪,成雜穢語。此上四類,名二業道,與思俱轉。

  

  “二俱轉者,謂以瞋心,究竟殺業;若起貪位,成不與取;或複起貪,成欲邪行,或時起貪,成雜穢語。此上四類,名二業道,與思俱轉”,這四種都是兩個業道,就是說殺的時候,最後是瞋心究竟這個殺業,就是斷命的時候,他起的是瞋心。這個前面講過的,殺的動機可能是貪,可能是瞋,也可能是癡,但是殺下去決定是瞋心。那麼究竟業道的時候是瞋心。這一個瞋心,就是意業道;一個殺,那就是身業道,兩個業道俱轉。

  

  去偷盜,完成的時候決定是貪心,以貪心完成不與取。那麼也是兩個業道,一個是貪的意業道,一個是不與取的身業道。或者以貪成欲邪行,欲邪行是一個身業道,那麼貪心是意業道,兩個業道同時跟思心所生起。“或時起貪,成雜穢語”,你起貪心,講那些下流話,那麼這個時候也是兩個業道同時生起。

  

  這舉四個例,這四種都是兩種業道與思俱起同轉。那麼一有兩種,二有四種。

  

  

  

  叁俱轉者,謂以瞋心,于屬他生,盜離本處,斷其命根,俱時殺盜。瞋殺盜叁,與思俱轉。又先加行,遣使殺等,造惡色業。貪瞋邪見,一正起時,于前殺等,隨二究竟。既貪等一,殺等隨二,故叁俱轉。

  

  “叁俱轉者,謂以瞋心,于屬他生,盜離本處,斷其命根,俱時殺盜,瞋殺盜叁,與思俱轉”,這是一種。“若以瞋心,于屬他生”,屬于人家的東西,但是有生命的,“盜離本處”,把它偷到其它地方去,離開原來的地方。離開之後,又把他命根斷掉了。那麼這個時候,殺的業道跟盜的業道同時成就,心裏邊起的是瞋心。這是叁個業道同時生起。這個瞋心起了,把屬于他所有的,假使一個雞,他因爲是對那個人恨,或者是對這個雞,他心裏討厭它叫,擾亂他。他把它拿過來,抓到他自己那裏,這個偷盜,離本處就是偷盜了;那麼再把它殺掉,又是偷,又是殺,再加上心裏一個瞋心,叁個業道同時生起,與思俱轉。

  

  再一種,“又先加行,遣使殺等,造惡色業,貪瞋邪見,一正起時,于前殺等,隨二究竟,既貪等一,殺等隨二,故叁俱轉”,前面說的,你派人去做那五個業道,派人去殺偷等等,那麼這裏六個當中,他成就兩個,在一個時間裏邊兩個業道完成。而他自己心裏邊,又不是不染心,他自己又起那個貪心,或者起瞋心,或者起一個邪見心,那這是意業道有一個,那麼前面叫人家去幹的兩個業道完成,那麼就是叁個業道同時俱轉。

  

  這是各種各樣的情況,叁業道的這麼說了兩種。

  

  

  

  四俱轉者,此有叁類:第一四者,謂欲壞他,說虛诳語,意業道一,語業道叁。以壞他故,是離間語;說虛诳故,複成诳語;此是染言,必兼雜穢。故語業叁。第二四者,又欲壞他,說粗惡語,意業道一,語業道叁。以壞他故,是離間語;說粗惡故,複成粗語;此是染言,必兼雜穢。故語業叁。第叁四者,若先加行,遣使殺等,造惡色業。貪等現前,于前殺等,隨叁究竟。既貪等一,殺等隨叁,故四俱轉。

  

  四個俱轉的,“此有叁類”,四個業道同時生起的,有叁種情況。

  

  第一個四,“謂欲壞他,說虛诳語”,要破壞他的和合,說虛诳語。“意業道一,語業道叁,以壞他故,是離間語”,你壞他的要求,說的話又是離間人家的離間語;但是這個離間語又是騙人的、假的,那麼又是虛诳語;那麼本身是染汙心說的,就是雜穢語,語業道有叁個了,他自己意業道裏邊再加一個,一共是四業道。意業道,總是貪、瞋、邪見,隨便起一個。

  

  第二個四,“又欲壞他,說粗惡語”,前面是壞他說虛诳語,現在是粗惡語的方式來壞他。那麼語業道也是叁個,因爲既然是染汙心發的,決定是雜穢語,又是粗惡語,又是壞他的離間語,那麼叁個語業道。所以說我們看起來造罪很容易,說一句話就叁個業道成功,再加上心裏邊的一個業道,那麼一共也是四個。心裏邊,當你起一個貪心也好,瞋心也好,邪見也好,反正說話的時候,心裏這麼叁個心隨便起哪一個都屬于一個業道,這樣子,語業道叁個,心裏意業道一個,一共四個,四個同時生起,“與思俱轉”。這個時候,剎那等起,思心所跟這四個業道同時生起的。

  

  第叁個四,“若先加行,遣使殺等,造惡色業,貪等現前,于前殺等,隨叁究竟,既貪等一,殺等隨叁,故四俱轉”,你前面叫人家去做六個壞事情了,假使這六個事情當中,在一剎那有叁個成功了,又是斷命了,又是偷盜了,或者又是什麼虛诳語說了,粗惡語說了,這樣子業道成了叁個;而自己心裏邊有一個貪心,或者是瞋心,或者是邪見,那麼這樣子染汙心一現前的時候,一個意業道成就,前面叁個業道同時成就,一共四個業道俱轉。

  

  

  

  五俱轉者,謂先加行,造惡色業。貪等現前,隨四究竟。

  

  第五個俱轉,“謂先加行,造惡色業,貪等現前,隨四究竟”,那麼前面叁個成就,四個業道俱轉。四個成就,五個業道俱轉,那個很簡單了。自己心裏邊起個貪、瞋、邪見,隨便起一個;派人做的事情有四個成就了,同時成就。自己做,要同時成就四個不容易,派人做可以派幾個人,在這一剎那成就四個。那麼總的來說有五個成就,五個業道可以俱轉。

  

  

  

  六俱轉者,貪等現前,隨五究竟。

  

  “六俱轉者,貪等現前,隨五究竟”,那麼還是前面那個例子,一下叫人家做那些壞事,業道成就五個,在一剎那成就五個成就,他自己心裏邊有個貪、瞋、邪見,一個意業道,一共加起來是六個。

  

  

  

  七俱轉者,貪等現前,隨六究竟,准上應知。

  

  七業道,也可以同樣再類推了,加一個好了,當你心裏邊貪、瞋、邪見,隨一現前的時候,你派人去做六個壞事,六個壞事同時成功了,那麼六個業道成就,加你心裏邊意業道一個,一共是七個業道。那麼這樣子七個俱轉,同時生起。

  

  

  

  八俱轉者,于加行位,遣使殺等,造六惡業,自行邪行,此七業道,一時究竟。行邪欲故,必有貪心,成八俱轉。

  

  “八俱轉者,于加行位,遣使殺等,造六惡業,自行邪行,此七業道,一時究竟,行邪欲故,必有貪心,成八俱轉”,那麼這個八個業道俱轉,就是說先是派人,加行位業道還沒有成就之前,自己派人去做六個壞事。這個邪行不能派人做的,前面講過的。邪行,派人家做,自己不受樂,效果沒有達到嘛,所以說不會派人,他是自己幹。那麼他自己幹邪淫,叫人家做六個業道,當起邪淫的時候,決定有貪心,這樣子意裏一個貪心,有一個邪淫業道成就,同時派人家做的六個業道都成就,就在這一個時間,“八俱轉”,八個業道同時生起。

  

  

  

  貪瞋邪見,自力現前,必不俱行,故無九、十,與思俱轉各當頭起名爲自力。

  

  “貪瞋邪見,自力現前,必不俱行,故無九、十,與思俱轉”,那麼第九個、第十個一起生能不能呢?七個業道,身叁口四同時已經滿了;意業道裏邊,它只能生起一個,最多就是八。因爲貪、瞋、邪見,“自力現前”,它自己的力量顯出來的,不是任運的,它跟小煩惱一樣的,它們是一個個各別生的,不會同時現前的。自力的煩惱都是不同時生起的,各了各的。一個生起,兩個就不起,所以說同時生起九個不可能。七個,身叁口四同時做了,意叁裏邊不能同時生的,兩個一起生、叁個一起生都不可能,只能是一個。所以說不善業道裏邊,最多的是八。

  

  從一個乃至到八個,每一個裏邊又分幾個支分,這一個裏邊可以有,這個情況成就兩個俱轉,那個情況也可以兩個俱轉,等等。這樣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