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了五逆罪,但是没有断善根。是什么?“谓未生怨等”,未生怨就是阿阇世王。“阿阇世王,造逆堕邪定”,他把他父亲关起来饿死,要杀母亲,结果当然没有杀掉,佛救了,没有杀,他是犯了五逆罪。他虽然犯了五逆罪,邪定聚,但是信佛,不断善根,他对佛是相信的,善根没有断。这是第二句,是邪定不断善根。
第三句,“谓天授等”。既断善根,又是造五逆。那么是天授等,等嘛是其他的人,还蛮多的,最突出的是天授。天授是什么?提婆达多,提婆就是天。那么天授,提婆达多,他是有邪见,又是断善根,又是造了五逆罪,他造了三个业。哪三个业?第一个是出佛身血。提婆达多,他是要害佛,用心积虑地要害佛,搞了好几次。他开始放大象,醉象,要害佛,结果佛的五个指一伸出去,就化了五个狮子,一齐大吼起来,把象吓得屎尿都撒了地下了,那么这是害不成了。因为佛他有这个威德,他不要作意的,他碰到这个事情,五个指他伸出去自然有五个大狮子,哗!一起吼起来,那个象就吓得趴在地下,屎尿都屙出来了,那动不敢动了,动不了了,害不到。
后来呢,佛在山下经行,他就爬到山上,用很大的石头,提婆达多气力很大,很大的石头从山顶上,从佛经过的路上摔下来。那个摔下来呢,藏巴拉,就是毗沙门的大太子,他来救佛,他用肩把这个石头顶起,这个石头就从他旁边摔过去了,石头打在地下迸开来了,小的石片,一点点,碰到佛的小趾上,出了一点血。出佛身血,五逆罪成了,这个第一五逆罪造了。
后来,他又是破僧。他给阿阇世王怎么说的?他叫阿阇世王杀他的父亲,做新王,他嘛杀掉佛,做新佛。两个人约好了这么做。阿阇世王听他的话,就把他父亲关起来,把他饿死了。那么这个提婆达多就要害佛了。害佛,几次害不成,他就破僧了。他对一部分新来的那些僧人,知见不坚定的,他就说了很多,自己说了一些苦行的事情,不吃盐,不吃什么东西了,好象装得很有修行,说佛那里不对,结果把这一批人引到另一个山上去了,听他说法,破了僧了,领了很多人去了,这是新学的幼稚的人。但是后来,佛就派舍利弗、目犍连到他们那里说法,把他们带回来了。但是破僧罪已经成功了,是第二个逆罪。
第三个逆罪,莲花色苾刍尼,她是阿罗汉尼,她看到提婆达多做这么多坏事,她就呵斥提婆达多。提婆达多生气了,“她是苾刍尼怎么骂起我来了呢?”他就一拳打过去把她打死了。提婆达多力气很大的。提婆达多小时候的事情可能你们有人知道了。佛还没有出家之前,要出去了。街上有一个大象。这个难陀,跑过去一拳把大象打倒了。这个大象大概在路上,就是要妨碍那些行人了,他一拳把它打倒,打在地下,他就走了,把这个害去掉了。提婆达多,后来跑过来,那个大象在路中间摆起,路也不通了,车子也不好走了,怎么办?就把它拉了一边,大象很大,他一拖,把它拖到路边上去了。后来呢,释迦牟尼,悉达太子,那个时候是太子了。出来了,看见怎么路边一个大象,他就把大象举起来往城外边一扔扔出去,把它扔得远远的,在城外边,掉在地下,一个大坑,就是一个象坑,这个古迹唐朝的时候还在,现在在不在不知道。那么这是表现他们三个堂兄弟,气力都是很大的,当然佛的气力最大。提婆达多也不是气力小的人,他有三十一相,他一拳打过去把莲花色尼打死了,这个三个逆罪。造了三个逆罪,又是破僧,害佛,这个是起邪见了,又是断善根。这是提婆达多,又断善根,又造逆罪,这是第三类。
第四句,既不断善根,又不造五逆罪,那一般的人很多了,把前面三个除掉,都是。那么这里,我们说,把善根的断跟续,这个应当知道的知识都讲完了。下边一科是比较困难一些,那是比较细致了,也不是很难了。
丙四 明业道与思俱转
从此第四,明思俱转。论云:已乘义便,辨断善根,今复应明本业道义。所说善恶,二业道中,有几并生,与思俱转。颂曰:
业道思俱转 不善一至八 善总开至十 别遮一八五
“从此第四”,我们再讲一点,“明思俱转”,这个造的业道,跟思心所同时生起的可能性,把它全部拿出来,“明思俱转”。
“论云:已乘义便,辨断善根”,我们讲到这里,顺便地把断善根、续善根的事情讲完了。“今复应明本业道义”,那么我们又回过来讲业道了。这里主要的科题是讲业道。因为讲起业道的中间,有个邪见,邪见的作用能断善根,所以带便地把善根的断、善根的续讲了一下。这个讲完,又回到业道的本上来,“本业道义”,还要再说业道的事情。
“所说善恶,二业道中,有几并生,与思俱转”,善、恶两个业道,十善业道,十恶业道,这两类中间,有几个同时生起,与思可以一起转?就是跟思心所同时生起的业道,可以有几个?善的里边有几个,恶的里边有几个?那是一个智慧的问题,也是阿毗达磨的问题,也是分类的问题。难不太难,但是很细致,就是叫你去分,我估计你们分不出来。那么他分好了之后,你能够领会已经算好了。如果他分好了,你还领会不下来,那这就不行了,那就好好地去多看几遍。那么他的问题,就是善、恶两个业道里边,有几个业道可以同时生起?同时跟思心所这个意业一起生?问这个问题。
“颂曰:业道思俱转,不善一至八”,业道跟思心所同时生起的,那么善的业道、不善的业道要分开。不善的业道,一个到八个,可以一个俱转,两个俱转,三个俱转,乃至八个俱转。善的里边一共有十个,可以十个,从一到十都有。但是“别遮一八五”,里边,从善业道说一俱转、八个俱转、五个俱转没有的,空缺的。什么原因?后边都要讲。如果不是业道,处中善也算进去,那么一到十都会有。那么这个问题难是不难了,讲得很长,就是很细致的问题。
今天我们当然只是开一个头,把它的主题讲一下,它到底讲什么东西。明天要讲之前,希望你们先预习一下,不要把今天的讨论的作业题讨论完了,就完成任务了,没有事了。明天这一科,如果不预习的话,可能是不大好理解的,那么你去看一看,自己下了一些功夫,思考一下不难,那么明天讲的时候可以很顺利地通过。实际上是不难的,但是里边头绪繁纷,就是感到有点儿麻烦,所以说这个预习是必要的。希望今天,你们先预习,不要把作业题讨论完了就大事了结,还得把明天要讲的,也可以在讨论中间自己看一看,不懂的互相讨论一下,先提出一些问题来,那么明天讲的时候更容易接受,更容易了解。
今天讲到这里。
第八十八讲(第252页下第13行-第256页下第3行)
《俱舍论颂疏》。昨天我们讲邪见如何断、如何续,讲完了。那么业品一共是六卷,现在讲到第五卷,跟着第六卷就快完了。那么业品完了之后要考试,考试的时候是两卷一考,考几天,两卷一考。那么中间还有一些,哪些颂要紧的要背的,第六卷讲的时候我们再标一下。我们现在讲下面第四。
从此第四,明思俱转。论云:已乘义便辨断善根,今复应明本业道义。所说善恶二业道中,有几并生,与思俱转。颂曰:
业道思俱转 不善一至八 善总开至十 别遮一八五
“从此第四,明思俱转。论云:已乘义便辨断善根,今复应明本业道义”,前面就是带便地讲到邪见业道能断善根,把善根讲了一下,现在回过来讲业道的意思。“所说善恶二业道中,有几并生,与思俱转”,这个里边有两个问题,善、恶两个业道,有几个业道可以同时生起来?跟思心所同时生的,一共有多少?就是说跟思心所同时生起来的有几个业道可以同时生?一个,或二个同时,或者八个、十个一起生,辨这个问题。那么我们昨天说了,比较细致的,叫大家去预习一下,如果预习好了,我看就念下去,没有什么困难。
释曰:业道思俱转者,标也。思谓剎那等起思也。此明业道与能起思,同一剎那俱时而转。
“释曰:业道思俱转者,标也”,业道,十恶业道、十善业道,它跟思心所同时生起的,这个是思俱转。我们说业道,前面的是身语七个,那么跟思心所是不是同时生起的?同时生起的,可以同时存在有几个?后头三个意业道,是贪、瞋、邪见,或者是无贪、无瞋、正见,它也可以跟思心所同时生起来,这个可以同时生的有几个?
思是什么呢?“剎那等起思也”,这个思心所是指剎那等起,就是说发动它的等起有两种,一种是剎那等起,跟它同时的;一个是在前的,推动它的。那么这是指剎那的等起心所,思心所。“此明业道与能起思”,发动它的思心所,“同一剎那,俱时而转”,这样子的业道可以同时存在的有几个?
不善一至八者,明不善业道,或一至八,与思俱转。
“不善一至八”,那么这个善的业道跟不善业道要分开讲。“明不善业道,或一至八,与思俱转”,不善业道,跟思心所俱转的,可以一个或者两个,或者三个,乃至八个都可以,那么有八种情况。
第一个,“不善业道,或一至八,与思俱转”,不善业道一共十个,它一个,或者两个,或者三个,或者四个,乃至八个,可以跟思心所俱转。九个、十个没有,什么原因?下边要讲。
一俱转者,有两种一:且初一者,谓离所余七恶色业,贪等三中,随一现起,贪瞋邪见,必不俱生,故随一起,与思俱转。第二一者,谓先加行,遣使杀等,造六恶业,不染心时,于前六中,随一究竟。善无记心,名为不染。染心究竟,成二俱转,故言不染,谓简染心成二俱转也。
“一俱转者”,具体的例子,一俱转的有两种。“且初一”,第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