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▪P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果不定,這個話不大好說。那麼這樣子來解釋經裏邊的四業是比較善巧的,這是評論前面的幾個論師的說法,世親菩薩釆取的是四業家。

  

  下邊這四個業是不是同時能作?也可以,“容俱作”。“今此四業,容一時作”,在一個時間,一剎那之間,這四種業都能夠造出來。哪四種業?順現受,現世受的報;順生受,第二世受報;順後受,第叁世以後再受報;不定受,不定什麼時候受報。這四種業,可以在一剎那之間,一個人全部造完。但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子,只是“容”,可以容許有這樣子的情況,所以說容俱作。

  

  至于具體的舉例,“謂于一時”,就在這個時候,“自行淫欲”,自己犯邪淫;“遣使行殺”,又派人去殺,就在他邪淫的時候,他那邊正斷命,一個時間,犯兩個;“或盜”,派人去偷東西,正在那個時候,他也偷了,那麼這是一個時候犯的;“或诳”,又派人去說謊話、诳語。那麼這四個業,同一個時間成就,“業道齊成”,同時成就。但是呢,業道裏邊有重有不重,有的是感現法受,最重的,或者,一個是感來生受,或者一個感第叁生以後受,或者有一個最輕的,不定受,那麼這樣子就是容許四個業在一個時間全部造完,這是可能的。“一時造四,未必皆爾”,但是未必每一種業都這樣子做,這只不過是一種可能性,也可以這樣子做,但是未必全部是這樣子。“故說容言”,所以說頌裏邊加個“容”,是可能有這麼樣子。

  

  下邊,引衆同分,“問:幾業能引衆同分耶”,衆同分就是人趣是人的衆同分,天是天的衆同分,畜生是畜生的衆同分,每一個衆同分不一樣,這個我們在前面講不相應行講過。那麼他說這四個業裏邊,順現受、順生受、順後受、不定受,哪些業可以引衆同分的?

  

  “答:頌言引同分唯叁”,頌回答這個問題,能夠引衆同分的祗有叁種業。“于四業中,除順現受”,把順現受的業要除掉,其余叁個業,都能夠引衆同分。爲什麼順現受要除掉呢?“現身同分,先業引故”,順現受的業,這一輩子受報的,但是這一輩子衆同分已經決定了,已經是過去的業所決定,你現在生在人間,就是人的衆同分,不可能你現在造了個業變豬了。過去呢,因果感應錄裏邊也有這樣子的特殊情況,但是極特殊的,一般說衆同分成就了之後,中間不大會改變的,除非命終了以後再投其他的生。就在這一輩子突然之間人變畜生,或者是畜生變人,這個不大會有。所以說順現受業,感衆同分是沒有的。

  

  

  

  問:何界何趣,能造幾業?答:頌言諸處造四種者,已下句共答此問也。總而言之,諸界諸趣,或善或惡,隨其所應,容造四種。

  

  “問”,另外一個問題,“何界何趣,能造幾業”,這個問題很多,叁界裏邊,五趣裏邊,能夠造幾種業?

  

  “答:頌言諸處造四種者,已下句共答此問也”,下邊來回答這個問題,總而言之,諸界也好,叁界也好,諸趣也好,五趣也好,或者是善的,或者是惡的,“隨其所應”,根據它的條件,都能造四種業。就在叁界裏邊,不論你在哪一趣,不論哪一地,不論你造善業也好,造惡業也好,順現受、順生受、順後受、不定受的業都能造,都可以造出來,就是沒有限製的。

  

  

  

  地獄善除現者,此下約別論也。于地獄中,四種善業,除順現受,無愛果故,惡容造四。

  

  但是有一個例外,“地獄善除現”,地獄裏邊順現受業,現世感報的善業沒有。因爲地獄裏邊沒有樂的,善法要感樂報,而地獄裏邊沒有樂果,所以說這一輩子感善的現報的業,在地獄裏邊是沒有的。地獄裏邊只有順後、順生,或者是不定,那麼現世受,不容易,因爲現世地獄裏沒有樂,不能造那個業。

  

  “此下約別論也。于地獄中,四種善業,除順現受,無愛果故,惡容造四”,善業裏邊,順現受的不能,沒有這個業。因爲地獄裏邊,沒有可愛的果,樂的果沒有。但是惡業呢,四種都可以造,就是說地獄裏邊造惡業,現世受報的也會有,那更苦一點了。至于順現受的善業,這一輩子受好報的,地獄裏不可能,地獄裏沒有樂的地方,全部是苦,地獄是純苦,沒有樂的。所以說要在地獄裏簡別,善的順現受業是沒有。

  

  

  

  堅于雜染地,異生不造生,聖不造生後者,不退性名堅,此通異生及聖也。彼于離染地,若不退異生,不造生業,以不退性離此地染,于第二生必不生故,故無生業,容造余叁。

  

  下邊是那些利根不退的人,他對這四個業的簡別。“堅于雜染地,異生不造生,聖不造生後”,堅,什麼叫堅?不退性,利根,他能夠不退的,這樣子的人叫堅。“此通異生及聖也”,不管是凡夫,或者是聖者,凡是不退的利根都叫堅。那麼這一類的人,他們有特殊性。

  

  “彼于離染地,若不退異生,不造生業。以不退性離此地染,于第二生必不生故,故無生業,容造余叁”,凡夫來說,彼于離欲地,假使他得了初禅,對欲界的煩惱已經離開了,那麼他第二輩子決定不會再生到欲界。(90B)他不退嗎?不退。如果退了,沒有話說,還是會生欲界,他是“堅”,不退的,不退的得了初禅,他欲界第二輩子造順生受業的,欲界的業不會有的,因爲他第二輩子決定生初禅天,欲界的煩惱已經離掉,第二輩子不會再生欲界。這是堅的凡夫,利根的凡夫,不退的凡夫,如果他那一個地的煩惱離掉了,那麼他這一個地的第二輩子順生受業,在這個地方第二輩子受的業,就是再來這個地方受報的業不會有。

  

  什麼原因沒有?“以不退性,離此地染,于第二生必不生故”,因爲他既然不退,他這一個地方的煩惱已經除掉,第二生不會生在這裏來了。假使欲界的煩惱除掉,第二生決定生色界,不會生欲界。那麼順生受業,就不會造,“故無生業”,所以說順生受業是沒有的。

  

  “容造余叁”,但是其它的叁個業,順後受、順現受、不定受,可以有。他這一輩子離開欲界的煩惱,生色界,但是到了色界,他退了,色界的福報享完,那第叁生到欲界來是可能的(第二生是不會來的),那麼順後受業是可以有。順現受,這一輩當下受的報,也可以有。那麼不定受,當然更容易了。這是凡夫。

  

  

  

  不退聖人,于離染地,不造生後,以不退性,必無還生下諸地故,故無生後,容造余二。

  

  不退的聖者,“于離染地,不造生後,以不退性,必無還生下諸地故,故無生後,容造余二”,聖者,假使他這個地的煩惱離掉了,假使是不還果,不還果對欲界的煩惱已經離掉,他欲界的第二輩子的業不會造了,後業也不會造了,他從此不來了,不但是第二生是不來,第叁、第四、第五生,永遠不來了,所以說順生受業、順後受業都不會造了。如果要造的話,他還得來嘛,他既然不來,這些業都沒有。離欲地,那麼阿羅漢對叁界也不來,不會再造這些業。

  

  “以不退性”,因爲他不退,“必無還生下諸地故”,他離開了下地,下地永遠不來,他是不退,如果退的,當然可能再生起,既然不退的,那下地已經離掉。凡夫是第叁生可能下來,聖者是永遠不來。“故無生後”,所以順生受業、順後受業是沒有了。“容造余二”,順現受可能有的。這一輩子受報的業會有;那麼不定受,那更容易受了。不定受,可以受,可以不受,時間也不一定,它可以在現世受,也可以根本就不受。聖者是如此。

  

  

  

  並欲有頂退者,離欲聖人,及有頂聖,雖有退墮,而亦不造欲界、有頂生後二業,同前不退聖故,頌致並言。夫從離欲、有頂退者,必是退果。諸退果者,必不命終,還修得果,故于離染地,永更不生,故無生後業也。

  

  “並欲有頂退”,欲、有頂退,這是兩個人,一個是離欲,一個是離有頂的欲。離欲的聖者,不還果,欲界的煩惱除掉了,欲界再不來了,這是不還果。有頂天,就是叁界的頂(非想非非想的天),他這個煩惱已經斷掉,成阿羅漢果,叁界不來了。“離欲聖人”,就是不還果,離開欲界的聖者,“及有頂聖”,離開有頂煩惱的聖者,那是阿羅漢果。“雖有退墮,而亦不造欲界、有頂生後二業,同前不退聖故”,我們前面說的,在某些部派裏邊,認爲第叁果、第四果是會退的,那麼即使他們退,也不會造欲界的或者有頂的順生受業、順後受業。對不還果來說,即使他退,欲界的順生業、順後業不會有的,因爲他欲界畢竟不來了,退了之後,馬上就還是恢複的,沒有命終就恢複的。阿羅漢果一樣,叁界的,有頂的煩惱除掉了,第二輩子、第叁輩子再生到有頂天的那些業,也不會有的。“同前不退聖故”,跟前面的不退的聖者一樣,順生受業、順後受業不會再有。“並”這個字,並這個字。

  

  “夫從離欲、有頂退者,必是退果”,從欲界離了欲之後,叁果,或者從有頂離了那些煩惱之後,四果,他們雖然會退,這個退是退的果。“諸退果者,必不命終,還修得果,故于離染地,永更不生,故無生後業也”,退果的,前面我們講過,他決定在沒有死之前(命終之前),會還複他的果的;不會退了之後,死掉了,又流轉生死,不會的。他縱然是偶爾退一下,不久還是要恢複他的果位,在沒有命終之前會恢複的,所以說第二輩子、第叁輩子受的業是不會有的,他決定不會再生了。不還果,先就是說不退的,當然是欲界不來了,順生受、順後受的業沒有;即使要退的,他也是沒有命終之前還是要恢複的,那麼他順生受業、順後受業也不會有。阿羅漢果也一樣,先就是不退的利根,固然是叁界的有頂的業不再生,假使要退的,在沒有命終之前,還是會恢複他的果位,那麼在有頂天的或者叁界的順生受業、順後受業也不會有,因爲果在沒有命終之前,雖然退了,還是很快會恢複。那麼再流轉,或者再到欲界,不可能的。

  

  這是講凡夫的不退的情況,跟聖人利根、鈍根的不退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