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难得高不可攀?我们说开悟,跳龙门,你说一个鱼,要跳上了上面就变龙,那确实困难的,要跳上去的。这个要理解,爬梯子,有梯的,你只要肯一步步踩上去好了,决定会到的。跳,你说气力不够,跳那么高,跳三丈高,怎么跳得上去呢?梯子爬上去,三丈,你十丈也爬得上去,只要你肯走。所以说我们学教是登梯子,你不要说“我不懂了,没有办法了”,好象是没有办法的。有办法的,你爬好了,一步一步爬,总会上去的,就怕你不爬。那么你说爬不动了,怎么办呢?爬不动,休息一下。休息好了,又爬了。不要说爬不动干脆不走了,退下来了,那就糟糕了。爬不动,休息一下,吃点营养品,好了,又爬。那么下边我们讲一点点。
释曰:四善者,论主评取,说四业家于理为善,但于时中,说定不定,释经所说四业相故。
“释曰:四善者,论主评取,说四业家于理为善,但于时中,说定不定,释经所说四业相故”,这个四善这句话,是评论前面的种种业的。有的说三业,有的说四业,有的说是五业,有的说是八业,那么,那么多业,到底哪一个说得比较好呢?“四善”,说四业的比较好,这是世亲菩萨的评价。
“论主评取,说四业家于理为善”,世亲菩萨的评论,他釆取说四业的那一家,就是那些说法于道理上说是比较完善。
“但于时中,说定不定,释经所说四业相故”,在不定里边,时间不定,受的时间说定不定,不在果上说定不定。果上说定不定,世亲菩萨认为有毛病,时间定不定,那是合理的。这个果什么时候受不知道,可能现世受,可能将来受,这个是时间有不定。
那么这样子来解释经的所说四业相,以这样子解释经里边的四个业,这个说法是比较好的,世亲菩萨釆取这个。这是一段,完结了,总的说,这是一段。
容俱作者,今此四业,容一时作,谓于一时,自行淫欲,遣使行杀,或盗或诳,业道齐成。或一感现,或一感生,或一感后,或一不定,一时造四,未必皆尔,故说容言。
下边“容俱作”是另外一个问题。“今此四业,容一时作”,这是解释一些智慧的问题。我们说四种业,顺现受、顺生受、顺后受、不定受,这四种业能不能一个时间都造完?可不可能?“容”,容许,可以。
“谓于一时”,怎么样子,一个时间造四种业都造完呢?他举个例,就在这个时间,一时,“自行淫欲”,自己犯淫戒,造淫欲的事情;“遣使行杀”,派一个使者去杀人,就在这个时间,他又做淫欲,那边又杀人;“或盗”,再派一个人去偷东西,也在那个时候偷;“或诳”,或者去做骗人的话。“业道齐成”,它的业道,就这个时候,四个业道都成功。那么这四个业道,罪有轻有重,“或一感现,或一感生,或一感后,或一不定,一时造四,未必皆尔,故说容言”,这么他造了四个业道,这四个业道罪有轻重,一个感现生受,一个感第二生,来生受,或者一个感后辈子受,第三生以后受,或者一个不定受,不一定受,这四种。一个时间,造四个业,他感的果报,时间不一定。
但是,这样子,一时造四是可能的,“未必皆尔”,但是,从实际上,一般造业,不会都是这样子的,“故说容言”,所以说允许,可能有这样子的一时造四个业,所以在颂里边,“容俱作”,是可能这样子一起作。实际上,这样子一时造四个业,“未必皆尔”,不一定都是这样子,是很少的了。这是说或许,允许有这么样子。第一句讲完了。
这个我看看也不太难,如果你心静下来,不难的。我们经常打这个比喻,一团丝线,你要把它绞在线团上,那么你要耐心一点。这个有实际经验,你一粗心的话,东拆西拆的,拆了一团乱绳子,简直拔也拔不开,只有剪了,不剪不行,这个扯不开了。那么你细心的话,一团线,一根很长的,一点断也不断的,这就看细心不细心。你说不可能,这个线非断不可,不见得。人家的很多老太婆绕了一团线,整整齐齐的,难道你本事还不及一个老太婆吗?不见得吧,这是细心不细心的问题。
“几业能引众同分?”这么下边就是引众同分,几个业能引众同分?这四个业里边,哪些业能够引众同分呢?众同分,大家不要忘记,下一辈子投在哪一道?投了人,人的众同分,做天,天的众同分,畜生,畜生的众同分,哪些业能够引众同分?
“答:颂言引同分唯三”,这四种业里边,能够引众同分的,只有三种业,“于四业中,除顺现受,现身同分,先业引故”,能够做众同分的业,下一辈子众同分,顺生受可以引,后辈子的也可以,不定业,不定后生或者是来生,这三种业都能引众同分。现辈子的众同分已经定好了,是前辈子业引的,你再去造,造不出来了,所以现辈子的众同分是前辈子的业造的,过去的业造的,所以说,现在世造不出来的。顺现受业造现在的众同分,那如果说可以的话,那你造了个顺现受业,假使你是人,造了个畜生的顺现受业,你搞了一半,变畜生去了,不会的吧,畜生的众同分成熟了,变畜生了,这是不大会的,一般说不会的。
所以说引众同分的业,只有是三种,顺生受、顺后受、不定受,顺现受的要除开,因为现世的众同分,是“先业引故”,过去的业引的,现在造业是不能引现在,已经引出来了,怎么还引呢?
我们今天就讲这个两句。下边的不是难,是繁,说个老实话,就是头绪繁纷,难是不难,这个你一根丝线,你好好去清理的话,一定清得下来的。如果你粗心大意的,想一、两分钟把它全部弄好的话,就是一团乱麻,没有办法抽的。所以我们说耐烦有个好处,就是练练定心。如果你这个学法的耐烦心都没有,你说要入定,那是休想。这个心,慢慢地心细下去,以后入定就容易。如果这样子的一个细的程度都得不到的话,你说你要得定,两个眼睛闭起来、腿收起来,入定,一辈子不会的。你心那么粗,你怎么入定?
好,今天讲这里。
第八十二讲(第234页下第3行-第237页下第9行)
《俱舍论颂疏》。上一次有一个问题,有人提出来,我们再解释一下。就在“顺苦乐非二”那个里边,为什么业与果两个是性质不同的,可以相顺?在这一段的中间过去一点,一个问题:“问:岂不业是善恶,受果无记?”因是善恶,果是无记,这是没有问题。那么既然是一个无记,一个是善恶的,两个体是不同,“此业与乐”,乐是果,“体性既殊”,两个不一样,为什么说顺乐受、顺苦受、顺不苦不乐受?怎么相顺?两个体不同,如何顺?
这个有三个解释。三个解释不要混淆,差是差不多,但是每一个不一样。我们现说第一个,“业能为因,利益乐受”,业是因,对这个果(这个乐的受),有利益。什么利益?就是帮助它生出来。“故约利益,说名顺受”,因为这个业有力量使得这个乐的果能够产生出来,所以从这个利益,能够使它产生的这一方面的能力来说,叫顺受,这是第一个。就是能够产生这个乐受,或者产生苦受,或者不苦不乐受。
第二个,“或复此业,是乐所受,谓乐受是业异熟果故”,这个业是乐所受(这个受是领纳的意思)。这个业,这个乐的果所领纳的,就是这个乐的果,是像那个业的,孩子领纳父亲的相好,那么孩子像父亲,这个乐的果领纳这个业的因素,所以说这个果是领纳这个业:顺乐受的业产生的乐果,那么顺苦受的业产生苦果。这是领纳的意思。“或复此业是乐所受”,这个业是乐所领纳的,这个受不是感受,是领纳。“谓乐是业异熟果故”,这个乐是果,业是因,果领于因,这个果好似孩子,因是父亲,这个果是领纳这个因的因素,是乐的就领纳乐受,苦的就领纳苦受。“此即所受顺能受也”,这就是业(所受就是业了,所领纳的),能领纳的是受,所受的业顺着能受的受。这是第二个解释。为什么业能够顺所受那个果?这个果是领纳那个业的,果领纳那个业,从这一个方面来说,这个业是顺那个果的。
第三个解释,“或复彼乐,是业所受”,这个“受”是感受,不是领纳的意思,所以说它的意思看起来是差不多,实际上是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问题。“或复彼乐,是业所受”,这个乐的果是业因所感受的,就是因为这个业因,能感受这个乐果。“由此能受乐异熟故”,这个业能够感受乐的异熟果,业是因,能够感受那个果,“因受于果”,业就是因,能够感受那个果,果从因生出来的。“此即能受”,就是业,“顺所受”,那个果。
这是三重的讲法,每一个讲法从一个观点来说。三种讲法都可以,都是解释为什么业跟果的体是殊的,不一样的,而可以说顺,从三个方面都可以解释。那么这是补充上一次的,今天我们接下去。
前一次我们讲到“四善容俱作,引同分唯三,诸处造四种,地狱善除现”,这个我们上一次讲了,讲的是颂,长行还没念。
“坚于离染地,异生不造生,圣不造生后,并欲有顶退”,这是说,不退心的、利根的,他对于那些生业、后业,还有些不造的,有些是不再造的,那么这个后边再说。先说四善,他说前面讲的业,顺现受、顺后受、顺生受、不定受这个四种,或者说五种,不定里边又分时定果不定、果定时不定,五种,或者说八种,这几种说法里边,世亲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,所以说论主的评取,“说四业家,于理为善”,讲四业的那些论师们,他的道理比较善,比较好。“但于时中,说定不定,释经所说四业相故”,在不定业里边,就是从时间上说定、不定,果没有什么定、不定的。果呢,要么是时间不定,果也不定,没有说时间定了,果不定,这个不太善巧,这个不太好。那么世亲菩萨就是说,时间有定不定,果没有定不定的。果要么是定,要么不定,没有时定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