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▪P1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大种,既造第一念无表,也造后念的无表;这个说法,第一念无表,是初念的大种造的,那么初念的大种除了造第一念无表之外,另外还有一具大种,它造以后的无表。那就是初念的无表色,跟后念的无表色的大种,两具,不是一个。这是第二解释。

  第三种解释,“于初念时,起众多大种,悬造未来众多无表,刹那刹那四大别造”,第三个解释,他说就第一念时候,起了很多的大种,不是一具,就是七支的话(我们是身口七支),七支,每一支都有四大种个别造的,那么起了很多的大种,造了很多未来的无表色。“刹那刹那四大别造”,四大对每一支都是分开造的。前面是七支都是一具大种造的,这里就是说,七支里边每一支,都是各别的大种造的。

  这三种解释,在一般的书里边有评论,认为第一种解释是最好,他们认为是对的,第二、第三种解释,认为有漏洞。这个辩论太细,我们就略过去了。

  那么这里要注意的,就是转因跟随转因,一定要记住。一个是,转因是所依,随转因是依。那么就是说第一念的大种,它造无表色是所依,亲的,也叫转因;那么第二念以后的无表色,除了依第一念的四大种造了之外,还要依当时的四大种,这个四大种,当时的四大种,跟它同时的四大种,叫依,疏一点,也叫随转因。打的比喻非常恰当,手把轮子拋出去,它在地上滚,第一念的四大种,就是手,它能够推这个轮子,使它转;但是转子转也不能离开当时的四大种,同时也在地上滚,每一个时刻,地上滚的时候,都要同时的四大种把它跟起走,这个叫随转因,是疏一点,也叫依。这个要搞清楚。

  

   丁三 明能造地别生(明大种依地异)

  从此第三,明能造地别生。论云:何地身语业,何地大种所造。颂曰:

  有漏自地依  无漏随生处

  “从此第三,明能造地别生”,这个能造的大种,在三界九地里边,是哪一地?这个问题也是很深细的。

  “论云:何地身语业,何地大种所造”,哪一个地(三界九地),这个地上的身语业,是哪一个地的四大种所造?九地里边怎么样子分配?

  “颂曰:有漏自地依,无漏随生处”,有漏的无表色,根据自地的大种;无漏的无表色,根据你身在哪里,你身体生在哪一界,就哪一界的四大种造。

  

  释曰:有漏自地依者,明有漏戒所依大种也。欲别解脱,及色定共,此二律仪,名有漏戒,各随当地大种所造,以有漏法系地定故。

  “释曰:有漏自地依者”,第一句话,“有漏自地依”,有漏的戒,不是道共戒,道共戒是无漏的。有漏的戒,包括别解脱戒、定共戒,它所依的四大种,自地。就是你人在哪一地,就是根据哪一地。别解脱及色界的定共戒,这两个律仪,叫有漏戒。那么有漏戒,就是包括这两个,欲界的别解脱戒,跟色界的定共戒,这两种律仪戒,是有漏的戒。

  “各随当地大种所造”,都就他当地的四大种所造,假使你是欲界的别解脱戒,欲界的四大种所造,假使你是色界的初禅的定共戒,那么是初禅的四大种所造,四禅的,那是四禅的四大种所造,“各随当地大种所造”。

  为什么原因?“以有漏法系地定故”,前面我们都讲过的,有漏法属于哪一地决定是哪一地,不能超越的,你是欲界系的,决定是只在欲界,你是色界的,那决定是色界,不能超越。有漏法就是系缚在它的那一地,本来有漏法就有执着的,你执着哪一地,就在哪里给你捆起来了,你不能跑开了。我们欲界的人,就不能到色界去,欲界东西把你捆住了,你要把它这个绳子解开,你要下大功夫,把欲界的五盖去掉,欲贪、瞋、昏沉睡眠、掉举恶作、疑,五盖除了之后,以寻伺来修,然后得到色界的初禅定,这个时候才离开欲界。这个是下很大功夫的;那你假使没有下功夫,那你就系在欲界了,转不动了。

  

  故论云:欲界所系,身语二业,唯欲界系,大种所造,如是乃至,第四静虑,身语二业,唯是彼地,大种所造。已上论文

  “故论云:欲界所系,身语二业,唯欲界系,大种所造”,欲界所属的身语二业,那么它是哪个大种所造呢?是欲界的大种所造。

  “如是乃至,第四静虑,身语二业,唯是彼地,大种所造”,那么欲界也好,色界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他们的造的身语业,都是当地的四大种所造,因为有漏法系属于它本地,这是规定的,不能超越的。

  

  无漏随生处者,此明无漏戒所依大种。道共无表,名为无漏戒。此无漏戒,随身生处,大种所造。谓生欲界,无漏现前,即是欲界,大种所造,此欲无漏,虽依色界六地而起,不依彼地,大种所造,以无漏法,不堕界故。

  “无漏随生处”,无漏法就不系了,无漏法是三界所不系的。那么它的四大种,是哪一界的四大种呢?“随生处”,你生在哪一界,就哪一界的四大种。“此明无漏戒所依大种”,无漏戒就是道共戒。道共戒既然是无表色,是色法,色法就有能造的大种,这个能造的大种,到底属于哪一个大种?无漏法是三界所不系的,那么这个四大种却是有漏法,那这个是属于哪一个的呢?那么是他生在哪里,就是哪里的四大种。

  “道共无表,名为无漏戒”,什么叫无漏戒?具体地说,就是道共戒,道共的无表色。这个无漏戒,“随身生处,四大所造”,生在欲界,证了道了,假使在欲界得初果,这个初果的道共戒,它的能造的四大,欲界的。如果你在色界证了三果的道共戒,是色界的四大所造。根据你生在哪里,哪一个地方的四大所造。

  “谓生欲界,无漏现前”,就是见道,生在欲界无漏法现前的时候,那么这个道共戒就是欲界的四大种所造。

  “此欲无漏,虽依色界,六地而起,不依彼地,大种所造”,这个我们前面讲过,我们在欲界要证果,有六个地可以证:未到地定、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再加一个中间定,以这六个地,可以证无漏法。那么既然以这些定来证无漏法的,是不是这个四大种,无漏戒的四大种,根据你所依的定来说呢?不是!根据你生在哪一个界,哪一个界的四大种来造这个无漏无表色。“不依彼地大种所造”,这个虽然这个无漏戒是依了色界的六地而起的,但是这个能造大种,却不是依它地的大种。

  “以无漏法,不堕界故”,无漏法不属于界所系的。你说哪一地得无漏的,哪一个定的四大种来造;就是根据你生在哪里,就是哪里的四大种所造。

  

  又无诸大种是无漏故,复不可说不系大种,由所依身,无漏起故。故随生处大种所造,如是乃至,身生第四静虑,无漏现前,唯是彼地,大种所造,随生处故,义准前说。

  “又无诸大种是无漏故”,第一,无漏法是不堕界,就是不系缚于界的,第二个原因,没有一个大种是无漏的,四大种都是有漏的。色法,色法又没有无漏的,我们前都讲过。那么只有一个无表色,却是有无漏的;其它的色法——前十五界,都是有漏的。

  “复不可说,不系大种”,也不能说有一个大种是不系的,是不属三界所系的,来造无漏戒,既然这些都没有。“由所依身,无漏起故”,依这个身体起无漏法的。“故随生处,大种所造”,假使你身体在欲界,你依了这个身起无漏法的,那么这个无漏戒的无表色,就是根据你生在哪里的四大种来造。

  “如是乃至,身生第四静虑,无漏现前,唯是彼地,大种所造”,那么欲界得了无漏法,这个无表色是欲界的大种所造,假使你生到第四静虑,第四禅天上去,在那里得了无漏法,见道,那么你这个无漏的无表色,就是第四禅的四大所造。就根据你生在哪一地,就用哪一地的四大种所造,这是无漏法。无漏法本身是不属界系,那就根据你生在哪里,就哪里的四大种所造。“随生此故”,根据他生的地方来说,“义准如前”,它的道理跟前面说的一样。

  

   乙二 诸门分别

  此下第二,诸门分别,就中:一约类以明,二约性界地辨。

  下面是诸门分别。在我们的界品里边也讲过,界的二十二门分别,中间有五类分别门,是异熟生、所长养、等流性、刹那、实有等等,以这个五个门来分,来看。“此下第二,诸门分别,就中:一约类以明,二约性界地辨”,先把五类分别地来看,第二根据它的三性、根据它的界、地来分。这是诸门分别里的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分析这些表、无表的这个东西。

  

   丙一 约类以明

  此下第一,约类以明。论云:此表无表,其类是何?复是何类,大种所造?颂曰:

  无表无执受  亦等流情数  散依等流性  有受异大生

  定生依长养  无受无异大  表唯等流性  属身有执受 

  此下第一门,“约类以明”,就是五类分别门。这个五类分别,一定要看前头。我们学过的是知道,五类分别门一说,就想起来了,异熟生、所长养、等流性,都来了;那么没有学过的,那就不知道了,不晓得哪个五类分别,哪个五类不知道了,那要看前头的。(79A)“约类以明”,约五类来辨这个表、无表色。

  “论云:此表无表,其类是何”,这个表色、无表色在五类里边,它属于哪一类?“复是何类大种所造”,这个问题更复杂。第一个说它本身是哪一类,第二是它能造的大种又是哪一类。这是两层问,越问越细。

  所以说学《俱舍》,没有一点分析的头脑,学不进去的,这个也是不勉强的。我们说世间上的人,学生,天然的有些学生数学是很精,但是有些学生对数学就是不通的,他再怎么用功,数学都是勉勉强强,考个及格就了不得了,自己要是对数学要产生很大的兴趣,自己能够发明一个,解难题等等这种事情,有独创性的那些思想,没有的,这个是人的根机的问题。那么世间上说根机问题,你是属于这一类根机、这样的天资你可以做这个的事情,你属于那个天资,你只好做那个事情,好象是死得,分掉了;但是佛教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