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法誓,一白叁羯磨,才能得戒體。沒有得戒的人,再得戒體是不可能,羯磨什麼都沒有了,你怎麼得戒呢?但是已經得戒的,並不因爲法滅了,他戒體就自然消失,也不會。所以世親菩薩認爲,新得戒是不可能,但是已經得了戒的人,也不因爲法滅了,他的戒體就舍掉了,這個不會。這個我們想想,也應當是這樣子。他有什麼原因舍戒呢?他沒有原因舍戒。外邊的羯磨什麼沒有了,法滅了,他可以不舍戒,他可以依舊行他的苾刍之道,那個沒有妨礙。
那麼這裏是舍別解脫戒的方式,裏邊又引了一些辯論。
戊二 舍定道戒
從此第二,明舍定、道戒。論雲:靜慮、無漏,二律儀等,雲何當舍?頌曰:
舍定生善法 由易地退等 舍聖由得果 練根及退失
“從此第二,明舍定道戒”,定共戒、道共戒怎麼舍?“論雲:靜慮無漏,二律儀等,雲何當舍”,別解脫戒的舍法知道之後,那麼叁種律儀還有兩種,定共、道共,它們兩個律儀的如何舍呢?
“頌曰:舍定生善法,由易地退等,舍聖由得果,練根及退失”,前兩句是講定共戒的,後面兩句講道共戒的。“舍定生善法”,定生善法就是定共戒。舍的時候,有叁種方式。“由易地”,他下地生上地,這個是調了一地,叁界九地,就是你從一地生到那一地去了,那個定共戒也沒有了。“退”,定退掉了,這個定共戒也沒有了。“等”,還有其它的一些條件也可以舍定共戒。“舍聖”,聖就是道共戒,舍聖道共戒,“由得果”,得了果了。那麼你得了後邊的果了之後,前面的也舍掉了。那麼前面的道共戒舍,得後面殊勝的道共戒。“練根”,練根就是說,鈍根可以練成利根,當你利根練成了,鈍根的道共戒就舍掉了,得到利根的道共戒了。“及退失”,還有這個道退掉了。
我們說得的果會不會退?這個有幾種說法。一般說預流果不會退的。那麼有部認爲二果、叁果、四果都會退。經部認爲二果、叁果可能退,阿羅漢果不會退。但是不論退不退,總是在這一生裏邊,他還能夠恢複的。有退的說法也好,不退的也好,沒有說退了之後死掉了,又投生去了,那個不會的。阿羅漢即使退了,他這一輩子還是很快會恢複的。那麼退了之後,那道共戒也會失掉。下邊廣講。
釋曰:舍定生善法者,標也。由易地退等者,明二緣舍。一、易地舍。謂從下地,生上地時,舍下地法也,或上地沒,生下地時,舍上地法也。二、由得退。謂獲勝定,還退失時。
“舍定生善法者,標也”,這是定共戒,從定裏生起來的善法,不但是定共戒,還有其它的一些善法都是一樣的。
“由易地退等”,叁個方式,一個易地,一個是退,再加個等。
先說易地舍,“謂從下地,生上地時,舍下地法也,或上地沒,生下地時,舍上地法也”,假使你生在下地的,你生到上地去了,那麼下地的定共戒就沒有了,得到上地定共戒了。或者是上地的人,他死掉了,他生到下地來了,上地的定共戒也沒有了,到下地去,下地假使是定地,還有定共戒,假使是欲界,那就沒有。
“二由得退,謂獲勝定,還退失時”,得了定之後,退了,這個得退掉了,那麼這個時候,定共戒也沒有了。就是定退掉了,當然定共戒沒有了。因爲定共戒與定心俱,定沒有了,定共戒也沒有了。
頌言等者,等取舍衆同分,亦舍少分殊勝善根。少分殊勝善根者,唯暖等四,名殊勝善。若異生舍,命終時舍,或生當地,或生上地,皆舍暖等。既當地舍,故非易地,以易地舍唯上下故。
“頌言等者”,最後一個等字,“等取舍衆同分,亦舍少分殊勝善根”,這個時候,“等”,就是還有點意思在裏邊。“舍衆同分”,衆同分大家知道了,人有人的衆同分,天有天的衆同分,假使你衆同分舍了,他不一定易地。欲界的人生到天,天生到人,這個地沒有跳,但是衆同分是舍了,人的衆同分變天的衆同分了,或者天的衆同分變人的衆同分了。這個時候也有舍一部分的善根,因爲它的總的題目是舍定生善,就是有一些善根也要舍掉。
什麼叫少分善根呢?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四個叫善根。殊勝的善根,暖頂忍世第一,就是四加行,這是善根裏邊最殊勝的,得了世第一的時候,跟著就見道了,所以這是世間上最第一的善根。
“若異生舍,命終時舍,或生當地,或生上地,皆舍暖等。既當地舍,故非易地,以易地舍,唯上下故,明舍定戒,由上叁緣”,異生,不是聖者,那麼暖頂忍世第一,還沒有成聖者。假使他命舍的時候,這四個善根舍的時候,“命終時舍”,假使你得了暖頂忍,你死掉了,那麼這個時候衆同分沒有了,要改變了,這個時候暖頂忍善根也舍掉了。或生當地,或者欲界的還生在欲界,或者生到色界去,這個暖頂忍的善根都會舍掉。
“既當地舍,故非易地”,因爲當地也有舍的,所以不叫易地,因爲不一定要跳一個地,就是欲界生在欲界,也要舍的,所以這一個不叫易地舍,跟易地舍意思不一樣。“以易地舍,唯上下故”,易地舍,就是第一個,舍那個定生的定共戒,地跳過了,就是上地生下地,或者下地生上地,這是地有上下的。這個就是說,當地,就是欲界也可以舍,不一定要跳地方。叁界九地,欲界是一個地,那麼初禅、二禅、叁禅,乃至非想非非想,還有八個地。善根的舍呢,不一定要易地,就是當地也可以舍,易地當然也同樣舍,只要死掉了,就舍。
那麼舍多少?四個善根,我們說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,那麼忍裏邊又分上忍、中忍、下忍,暖、頂、忍,暖、頂跟忍的中下品,死掉了要舍的。忍的上品跟世第一不會死的,那個時候決定要見道的,所以不會死,也不會舍了,這個後邊都要講。沒有說得了世第一死掉了,才要見道的一剎那死掉了,他決定法爾不會死掉的。
這就是說假使修行,修到暖、頂、忍的下中品,那麼死掉之後,這些善根都舍掉,都沒有了。所以說要修長壽法也是這個原因,你的善根成就了,趕快這一輩子,再能夠時間長一點,那麼進入見道,見道就不會退了。所以說,就是西藏他們有修長壽法,也是主要爲了這一些,修行要即身成就不退,那麼就是要延長壽命,繼續修下去。因爲你調一輩子再修,畢竟是很花掉時間。小孩子投了生之後,什麼都不懂。等到長大了,開知識,要教,要學,慢慢碰到善知識,再引上去,那就耽擱很長一陣時間。假如遇上不好的緣,還會退下去。
明舍定戒,由上叁緣。如色界定,由易地、退舍,舍無色定,亦如此也,唯無律儀,與色界異。
“明舍定戒,由上叁緣”,這裏總結一下,定共戒舍的時候,叁個緣。當然,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都是得了定的人。
“如色界定”,打個比喻。“如色界定,由易地、退舍”,色界的定,他的定共戒有兩種退,一種是易地,跳了個地了,上地生下地,下地生上地,原來地的定共戒就舍掉,得新一地的定共戒;那麼退,定退掉了,當然也舍掉了。
無色界的定亦如此也,無色界定也這樣子,易地舍,退了,舍。但是沒有律儀,與色界異。無色界裏邊沒有定共戒,它的定如此,無色界定易地了也要舍掉了,退掉了,定也舍掉了,但是定共戒是沒有的。爲什麼?因爲它沒有色法。它跟色界的不同,就是說定的退、舍一樣的,而定共戒色界有,色界的定退了,定共戒沒有了,色界的定易地了,它跳一個地方了,定共戒也沒有了,在無色界沒有定共戒。所以說,這個是不一樣;定的失不失,退不退,跟色界定一樣。這是定共戒講完了。
舍聖由得果,練根及退失者,明叁緣舍聖也。一、由得果,若得後果,舍前果道,及向道故。二、由練根,謂轉根時,舍鈍根道故。叁、由退失,退失果道勝果道故。向道名勝果道,趣勝果故。
下邊是道共戒。“舍聖由得果,練根及退失”,舍聖,聖就是無漏的。舍無漏的道共戒,有幾種方式呢?一是得果,得了後面的果,前面那個果的道共戒就舍掉了,殊勝的新的道共戒得到了。練根,本來是鈍根,鈍根練到利根了,那麼鈍根的道共戒舍掉了,得到利根道共戒。這兩個是好的。退失,那就不好了,果退掉了,道共戒也退掉了,沒有了。“明叁緣舍聖也”,叁個緣舍了聖的無漏戒。
“一、由得果,若得後果,舍前果道,及向道故”,我們說果,有初果、二果、叁果、四果。那麼在得四果之前,前面一個初果向、二果向、叁果向、四果向,你得了一個果了,就把向道的,向的那個道共戒舍掉了。假使得了一個後面的果,二果、叁果、四果,那麼你把前面的初果、二果、叁果的道共戒也舍掉了,舍掉一個低的,得到一個高的,這個舍是好的舍。
我們走路一樣的,你往前一步,你右腳踩過去,左腳一定要舍掉。左腳你如果還地上站在那裏不動的話,你永遠不能往前,只能站在那裏不會動了。你如果要往前走的話,決定把左腳要舍掉,那個地舍掉腳提起來,然後往前再跨一步。你說左腳往前跨了,你右腳又舍掉,再要往前跨了,把後頭的舍掉,得前面的,更前一步。這個修行一樣的。你如果把前面的抓得緊緊的,不肯放得下,你後邊也得不到,所以說我們修行不要執著了。你得了一點好處,不要執著,不肯放了,這是好得不得了。好是好啊,你後頭好的還有啊。你前面的好,你舍不得放的話,你後頭好永遠得不到。有的人得了一本新的書,這個好的,藏起來不給人家看,自己裝在那裏。你不知道還有很多好書了,你這一本書藏了一輩子,你把它精通完了,你也不過是這本書的成績得到了,後頭還有好的書,你沒有了。所以說我們好的也要舍了。這個舍當然不是亂舍了,就是說得了前面的果了,後頭的要舍。《金剛經》一樣的,說法如筏喻者,過了河了,你把這個船再背在身上跑得話,你太愚癡了,過了河了,船就不要了。一切法我們知道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