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▪P59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法誓,一白三羯磨,才能得戒体。没有得戒的人,再得戒体是不可能,羯磨什么都没有了,你怎么得戒呢?但是已经得戒的,并不因为法灭了,他戒体就自然消失,也不会。所以世亲菩萨认为,新得戒是不可能,但是已经得了戒的人,也不因为法灭了,他的戒体就舍掉了,这个不会。这个我们想想,也应当是这样子。他有什么原因舍戒呢?他没有原因舍戒。外边的羯磨什么没有了,法灭了,他可以不舍戒,他可以依旧行他的苾刍之道,那个没有妨碍。

  那么这里是舍别解脱戒的方式,里边又引了一些辩论。

  

   戊二 舍定道戒

  从此第二,明舍定、道戒。论云:静虑、无漏,二律仪等,云何当舍?颂曰:

  舍定生善法 由易地退等 舍圣由得果 练根及退失

  “从此第二,明舍定道戒”,定共戒、道共戒怎么舍?“论云:静虑无漏,二律仪等,云何当舍”,别解脱戒的舍法知道之后,那么三种律仪还有两种,定共、道共,它们两个律仪的如何舍呢?

  “颂曰:舍定生善法,由易地退等,舍圣由得果,练根及退失”,前两句是讲定共戒的,后面两句讲道共戒的。“舍定生善法”,定生善法就是定共戒。舍的时候,有三种方式。“由易地”,他下地生上地,这个是调了一地,三界九地,就是你从一地生到那一地去了,那个定共戒也没有了。“退”,定退掉了,这个定共戒也没有了。“等”,还有其它的一些条件也可以舍定共戒。“舍圣”,圣就是道共戒,舍圣道共戒,“由得果”,得了果了。那么你得了后边的果了之后,前面的也舍掉了。那么前面的道共戒舍,得后面殊胜的道共戒。“练根”,练根就是说,钝根可以练成利根,当你利根练成了,钝根的道共戒就舍掉了,得到利根的道共戒了。“及退失”,还有这个道退掉了。

  我们说得的果会不会退?这个有几种说法。一般说预流果不会退的。那么有部认为二果、三果、四果都会退。经部认为二果、三果可能退,阿罗汉果不会退。但是不论退不退,总是在这一生里边,他还能够恢复的。有退的说法也好,不退的也好,没有说退了之后死掉了,又投生去了,那个不会的。阿罗汉即使退了,他这一辈子还是很快会恢复的。那么退了之后,那道共戒也会失掉。下边广讲。

  

  释曰:舍定生善法者,标也。由易地退等者,明二缘舍。一、易地舍。谓从下地,生上地时,舍下地法也,或上地没,生下地时,舍上地法也。二、由得退。谓获胜定,还退失时。

  “舍定生善法者,标也”,这是定共戒,从定里生起来的善法,不但是定共戒,还有其它的一些善法都是一样的。

  “由易地退等”,三个方式,一个易地,一个是退,再加个等。

  先说易地舍,“谓从下地,生上地时,舍下地法也,或上地没,生下地时,舍上地法也”,假使你生在下地的,你生到上地去了,那么下地的定共戒就没有了,得到上地定共戒了。或者是上地的人,他死掉了,他生到下地来了,上地的定共戒也没有了,到下地去,下地假使是定地,还有定共戒,假使是欲界,那就没有。

  “二由得退,谓获胜定,还退失时”,得了定之后,退了,这个得退掉了,那么这个时候,定共戒也没有了。就是定退掉了,当然定共戒没有了。因为定共戒与定心俱,定没有了,定共戒也没有了。

  

  颂言等者,等取舍众同分,亦舍少分殊胜善根。少分殊胜善根者,唯暖等四,名殊胜善。若异生舍,命终时舍,或生当地,或生上地,皆舍暖等。既当地舍,故非易地,以易地舍唯上下故。

  “颂言等者”,最后一个等字,“等取舍众同分,亦舍少分殊胜善根”,这个时候,“等”,就是还有点意思在里边。“舍众同分”,众同分大家知道了,人有人的众同分,天有天的众同分,假使你众同分舍了,他不一定易地。欲界的人生到天,天生到人,这个地没有跳,但是众同分是舍了,人的众同分变天的众同分了,或者天的众同分变人的众同分了。这个时候也有舍一部分的善根,因为它的总的题目是舍定生善,就是有一些善根也要舍掉。

  什么叫少分善根呢?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四个叫善根。殊胜的善根,暖顶忍世第一,就是四加行,这是善根里边最殊胜的,得了世第一的时候,跟着就见道了,所以这是世间上最第一的善根。

  “若异生舍,命终时舍,或生当地,或生上地,皆舍暖等。既当地舍,故非易地,以易地舍,唯上下故,明舍定戒,由上三缘”,异生,不是圣者,那么暖顶忍世第一,还没有成圣者。假使他命舍的时候,这四个善根舍的时候,“命终时舍”,假使你得了暖顶忍,你死掉了,那么这个时候众同分没有了,要改变了,这个时候暖顶忍善根也舍掉了。或生当地,或者欲界的还生在欲界,或者生到色界去,这个暖顶忍的善根都会舍掉。

  “既当地舍,故非易地”,因为当地也有舍的,所以不叫易地,因为不一定要跳一个地,就是欲界生在欲界,也要舍的,所以这一个不叫易地舍,跟易地舍意思不一样。“以易地舍,唯上下故”,易地舍,就是第一个,舍那个定生的定共戒,地跳过了,就是上地生下地,或者下地生上地,这是地有上下的。这个就是说,当地,就是欲界也可以舍,不一定要跳地方。三界九地,欲界是一个地,那么初禅、二禅、三禅,乃至非想非非想,还有八个地。善根的舍呢,不一定要易地,就是当地也可以舍,易地当然也同样舍,只要死掉了,就舍。

  那么舍多少?四个善根,我们说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,那么忍里边又分上忍、中忍、下忍,暖、顶、忍,暖、顶跟忍的中下品,死掉了要舍的。忍的上品跟世第一不会死的,那个时候决定要见道的,所以不会死,也不会舍了,这个后边都要讲。没有说得了世第一死掉了,才要见道的一剎那死掉了,他决定法尔不会死掉的。

  这就是说假使修行,修到暖、顶、忍的下中品,那么死掉之后,这些善根都舍掉,都没有了。所以说要修长寿法也是这个原因,你的善根成就了,赶快这一辈子,再能够时间长一点,那么进入见道,见道就不会退了。所以说,就是西藏他们有修长寿法,也是主要为了这一些,修行要即身成就不退,那么就是要延长寿命,继续修下去。因为你调一辈子再修,毕竟是很花掉时间。小孩子投了生之后,什么都不懂。等到长大了,开知识,要教,要学,慢慢碰到善知识,再引上去,那就耽搁很长一阵时间。假如遇上不好的缘,还会退下去。

  

  明舍定戒,由上三缘。如色界定,由易地、退舍,舍无色定,亦如此也,唯无律仪,与色界异。

  “明舍定戒,由上三缘”,这里总结一下,定共戒舍的时候,三个缘。当然,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都是得了定的人。

  “如色界定”,打个比喻。“如色界定,由易地、退舍”,色界的定,他的定共戒有两种退,一种是易地,跳了个地了,上地生下地,下地生上地,原来地的定共戒就舍掉,得新一地的定共戒;那么退,定退掉了,当然也舍掉了。

  无色界的定亦如此也,无色界定也这样子,易地舍,退了,舍。但是没有律仪,与色界异。无色界里边没有定共戒,它的定如此,无色界定易地了也要舍掉了,退掉了,定也舍掉了,但是定共戒是没有的。为什么?因为它没有色法。它跟色界的不同,就是说定的退、舍一样的,而定共戒色界有,色界的定退了,定共戒没有了,色界的定易地了,它跳一个地方了,定共戒也没有了,在无色界没有定共戒。所以说,这个是不一样;定的失不失,退不退,跟色界定一样。这是定共戒讲完了。

  

  舍圣由得果,练根及退失者,明三缘舍圣也。一、由得果,若得后果,舍前果道,及向道故。二、由练根,谓转根时,舍钝根道故。三、由退失,退失果道胜果道故。向道名胜果道,趣胜果故。

  下边是道共戒。“舍圣由得果,练根及退失”,舍圣,圣就是无漏的。舍无漏的道共戒,有几种方式呢?一是得果,得了后面的果,前面那个果的道共戒就舍掉了,殊胜的新的道共戒得到了。练根,本来是钝根,钝根练到利根了,那么钝根的道共戒舍掉了,得到利根道共戒。这两个是好的。退失,那就不好了,果退掉了,道共戒也退掉了,没有了。“明三缘舍圣也”,三个缘舍了圣的无漏戒。

  “一、由得果,若得后果,舍前果道,及向道故”,我们说果,有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。那么在得四果之前,前面一个初果向、二果向、三果向、四果向,你得了一个果了,就把向道的,向的那个道共戒舍掉了。假使得了一个后面的果,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那么你把前面的初果、二果、三果的道共戒也舍掉了,舍掉一个低的,得到一个高的,这个舍是好的舍。

  我们走路一样的,你往前一步,你右脚踩过去,左脚一定要舍掉。左脚你如果还地上站在那里不动的话,你永远不能往前,只能站在那里不会动了。你如果要往前走的话,决定把左脚要舍掉,那个地舍掉脚提起来,然后往前再跨一步。你说左脚往前跨了,你右脚又舍掉,再要往前跨了,把后头的舍掉,得前面的,更前一步。这个修行一样的。你如果把前面的抓得紧紧的,不肯放得下,你后边也得不到,所以说我们修行不要执着了。你得了一点好处,不要执着,不肯放了,这是好得不得了。好是好啊,你后头好的还有啊。你前面的好,你舍不得放的话,你后头好永远得不到。有的人得了一本新的书,这个好的,藏起来不给人家看,自己装在那里。你不知道还有很多好书了,你这一本书藏了一辈子,你把它精通完了,你也不过是这本书的成绩得到了,后头还有好的书,你没有了。所以说我们好的也要舍了。这个舍当然不是乱舍了,就是说得了前面的果了,后头的要舍。《金刚经》一样的,说法如筏喻者,过了河了,你把这个船再背在身上跑得话,你太愚痴了,过了河了,船就不要了。一切法我们知道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