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是力量最強的,叁個得都有。那麼這個別解脫戒是屬于中等的,只有法俱得跟法後得。
不律儀亦然者,此明不律儀無表,約世成就,如別解脫戒,故言亦然。謂至未舍惡戒已來,恒成現在。初剎那後,亦成過去。
“不律儀亦然者”,這個時候,講不律儀了。律儀就是別解脫戒,不律儀就是反過來,惡戒,下面要說,障這個律儀的戒,障律儀戒的叫做惡戒。
“此明不律儀,無表約世成就,如別解脫戒,故言亦然”,不律儀戒的無表色,它從叁世的成就來說,跟別解脫戒一樣的,所以說“亦然”這兩個字代替了。要是全部說出來的話,就是“未舍恒成現,剎那後成過”,一樣,就用亦然兩個字代了。
“謂未至舍惡戒已來”,惡戒沒有舍掉之前,現在世的總是成就的,第一剎那以後,也成就過去世,也有法後得。這個跟別解脫戒兩個是一樣。
得靜慮律儀,恒成就過未者,此明靜慮戒,未舍己來,恒成過去及與未來。恒成就過者,謂余過去生,所失靜慮戒,今初剎那,必還得彼過去定戒;恒成未者,隨心轉色,勢力強故,若未舍己來,恒成未來。
下邊是定共戒、道共戒的問題。“得靜慮律儀,恒成就過未”,定共戒、道共戒是心的事情,它力量強了。得了定共戒的總是成就過去、未來,這個力量強,法前得、法後得都有。那麼爲什麼說法俱得沒有呢?因爲靜慮律儀得到的人,不一定不一定永遠在入定,他出了定之後,法前得、法後得有,法俱得沒有。當下的,不在定中了,它沒有法俱得,但是法前、法後得這個得還有。所以說它過去、未來總是成就的;現在成不成就,有條件的,入定的時候有。
“此明靜慮戒,未舍以來,恒成過去,及與未來”,只要你沒有舍,定共戒沒有舍掉的話(定共戒怎麼舍呢?下邊要講的,你就碰到煩惱起來了,失了定之後,定共戒也沒有了),那麼它總是過去的跟未來的都成就的,就是有法前得,有法後得。
什麼叫恒成過去?“謂余過去生所失靜慮戒,今初剎那必還得彼過去定戒”,什麼叫過去得呢?你過去世(不是現世),過去世你修過定的,後來失掉了,當你現在得定的時候,過去生所失掉的定共戒,全部是恢複了,都生起來,這是法後得,是過去的戒都可以成就。“今初剎那,必還得彼過去定戒”,現在你一剎那得了定之後,過去失去的定共戒都成就了。
“恒成未者”,爲什麼經常成就未來的?“隨心轉色,勢力強故”,這不是不隨心轉的色,這是隨心轉的色。這個定共戒、道共戒無表色,定生則生,定滅則滅,跟了定心轉的,與定心共的,叫隨心轉色。這個前面講過的。它的力量就強了,不像不隨心轉的這個“亂心無心等”,它不受影響的,這個力量弱一點。隨心轉的色,力量強,所以說只要沒有舍之前,成就未來,有法前得,法還沒有生、在未來,得已經有了。
聖初除過去者,謂聖所住,無漏律儀,于初剎那苦法忍位,必成未來,不成過去。此類聖道,先未起故,過去既無,故不說成就。若第二念,恒成過、未,與定戒同也。
“聖初除過去”,那是道共戒,聖,聖者,見道以上的叫聖。
“謂聖所住,無漏律儀,于初剎那苦法忍位,必成未來,不成過去。此類聖道,先未起故,過去既無,故不說成就”,聖者第一剎那見道的時候,他的無漏律儀,這個指的道共戒,只成就未來,不成就過去。爲什麼?這一剎那苦法忍的時候,過去世從來沒有的。無始以來,沒有無漏法,這個見道的第一剎那,無漏法生起來了,既然無始以來,過去都沒有這個無漏法的,無漏的道共戒沒有生起過,那麼也不能成就過去,因爲它只有這第一剎那,過去沒有的了。那麼第二剎那以後就可以成就過去了。于初剎那,苦法忍這個時候,只能成就未來,不成就過去。未來是決定成就,因爲它力量很強,道共戒是無漏法了。
這一類的聖道,“先未起故”,從來沒有見過道了,如果你以前見過道的,你不會退了。如果見了道還退的話,就不要修了,這一輩子修了,下一輩子退掉了,那修啥東西?見道是不退。因爲無始以來沒有見過道,所以說過去的法前得不會生起來,過去沒有這個東西。“故不說成就”,過去既然沒有無漏道的,無漏的戒沒有的,那麼成就過去這個話就不好說了,不成就過去。
但是第二念以後,第二念,第一念就是過去了,成就過去了,未來總是成就的。“與定戒同也”,這個跟定共戒一樣的,第二念以後成就過去、未來,同的。但是定共戒,第一念也成就過去,因爲過去有過定共戒了。道共戒這個法,過去沒有過,所以說第一念只成就未來,不成就過去,第二念以後,成就過去、未來,跟定共戒相同,一樣了。
住定道成中者,住謂現住,中謂現在,過、未中故,正在定中,說名爲住。若在觀位,成現在戒,名爲成中;若出觀時,不成現在,以定、道戒隨心轉故。
那麼這是說成就過去、未來,爲什麼不說成就現在呢?那是有條件的。“住定道成中”,你入定的時候,成就現在,出定了之後,不能說成就現在。所以說前面說的恒成就,不管入定、出定,過去、未來都是成就的。那麼現在的,成就現在,要看情況了,入定則成就,出定現在就不成就,但是過去未來還是成就。
“住定道成中者,住謂現住”,現在正住在定裏邊。“中謂現在”,過去未來的中間叫中,就是現在。“正在定中”,現在正在入定的時候,叫住。“若在觀位,成現在戒,名爲成中”,假使你定裏在修止觀的時候,這個人也成就現在的道共戒,定共戒,這個叫成中,就是成就現在世,中就是現在。“若出觀時,不成現在”,假使出觀了,那這個無表色就沒有了,與定心俱的,出了定之後,這個無表色現在世就沒有了,但是過去、未來的得還在。所以說並不是出了定什麼都沒有了,這個力量就沒有了,不是,過去、未來的得還在;就是出定了,現在的那個得,法俱得是沒有。
“若出觀時,不成現在,以定道戒,隨心轉故”,定道戒是跟定心俱的,定心起它也起,定心不起它也不起,但是力量是有的,這是法前得、法後得沒有失掉,還是恒時成就的。
這就是說無表色,一個是律儀,一個是不律儀,一個是定共律儀,一個是道共律儀,這四種的成就,叁世的成就,這兩個頌講完了。
那麼下邊是講另外一個問題。
庚二 約世成處中
從此第二,約世成處中。論雲:已辨安住善惡律儀,住中雲何?頌曰:
住中有無表 初成中後二
“從此第二,約世成處中”,處中,這是另外一個律儀。我們前面一開始講無表,有律儀、不律儀跟非律儀非不律儀,這個處中就是既不是律儀,又不是非律儀,處在兩個中間,那麼這個是叫處中。
“論雲:已辨安住善惡律儀”,善的律儀跟惡的律儀(不律儀),這樣子成就,這樣子安住,講過了。非律儀非不律儀,處中,這個中就是中間,律儀跟非不律儀中間,既不是律儀,又不是不律儀,中間那個東西,它也有無表色。那麼這個無表色怎麼樣的呢?怎麼說呢?
“頌曰:住中有無表,初成中後二”,住在中間,非律儀非不律儀的話,也有無表色,但是不一定全部有,有的時候有,有的時候沒有。什麼時候有?力量強的就有,馬馬虎虎的心、糊裏糊塗的心做的善事惡事,就沒有無表色;以強有力的心做的,雖然不是律儀,也不是非律儀,但是它只要力量強,做的善惡就成就處中無表,就是非律儀非不律儀的無表色,這個是有。第一念成就現在,“初成中”;“後二”,第二念以後成就過去,成就現在,跟前面那個差不多。
釋曰:言住中者,謂非律、非不律也。有無表者,謂此住中未必一切皆有無表。或有無表,故標有言。若有無表,即是善戒,或是惡戒,種類所攝。
“釋曰:言住中者”,這個中代表的非律儀非不律儀。這是叁種,我們前面講無表色叁種,第叁支,第叁類。這個第叁類的非律儀非不律儀,有沒有無表呢?有無表。
“謂此住中,未必一切皆有無表”,處中的,就是既不是律儀,又不是不律儀的,並不是說什麼都有無表色的;就是凡是不是律儀的跟不是不律儀的一切業,都有無表,不一定。但是“有無表”,其中有一些是有無表的。“未必一切皆有無表”,並不是說所有一切都有無表,但是呢,有無表,裏邊某一些是有無表的,可以有無表,就是有一些或者是有無表的。“故標有言”,所以說頌裏邊標一個有的話,這個有並不是一切有,就是說某些有,某些沒有。
“若有無表,即是善戒,或是惡戒”,假使有的話,總是善惡的。無記的,它不會生無表的。那麼要麼惡的,要麼善的,這個惡,這個善,沒有那麼厲害。善的,不如律儀的無表;惡的又不如不律儀的無表那麼強,處在中間,力量是中等的,那麼叫處中的無表。但是既然是無表,決定有善惡,不能無記。“即是善戒,或是惡戒,種類所攝”,這樣子的無表色,或者善的,善戒所攝,或者惡的,是惡戒所攝,它這一類的所攝,但是力量沒有它們強,既不屬于律儀,也不屬于不律儀,但是種類是它們同類的、所攝的。
初成中後二者,住中無表,初成現在,初剎那後,成過、現二世也。
“初成中後二”,第一念成就現在。“住中無表,初成現在”,這兩個中,一個是代表現在,一個代表非律儀非不律儀,都是中間那個東西,所以都用中來代。那麼不要混淆,不要把現在講成非律儀非不律儀了,把非律儀非不律儀講成現在世了,那你這個怎麼講,烏七八糟了。第一念成就現在世,“初成中”,這個中是講的現在世了,時間的中;前面那個住中,是律儀非律儀的中。
“初剎那後”,第二剎那以後,既成過去,也成現在,跟律儀不律儀一樣。
下邊再講一科。
庚叁 明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