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▪P1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釋曰:此頌有八證”,這個頌裏邊有八個證明,來說無表色是有的。哪八個?一“叁色證”,說叁色故,有叁個色來證明,說無漏色故證明,說福增長故證明,說非作成業故證明,說法處色(這個是等裏邊含的),法處色故一個證明,說八道支,就八聖道一個證明,說別解脫戒來一個證明,最後戒爲堤塘也是一個證明,這都是經上的話。

  

  說叁無漏色者,此舉二證,一說叁色證,二說無漏色證。增非作等故者,增謂第叁福增長證,非作是第四非作成業證,余四證等字收。

  “說叁無漏色”,這個一句話就是二證,這個兩個證,我們今天可以講完它。兩個證明,是經上有這麼兩個證明,“說叁色證”,“說無漏色證”,“增非作等故”,裏邊這是有六個證明。第叁,福德增長是增。非作第四,就是說非作成業,第四,“第四非作成業證”。“余四證等”,就是法處色證,八道支證,別解脫戒證,戒爲堤塘證,這四個證,用等字來代替了,“等字收”,等字一個字就收那個四個。

  

  第一說叁色證者,以契經說色有叁種,此叁爲處,攝一切色,一者有色有見有對色處是也;二者有色無見有對眼等五根,聲香味觸;叁者有色無見無對無表色也;此經既說有無見無對色,明知實有無表也。 

  “第一說叁色證者”,第一個叁色證,“以契經說”,這個說不是其他人說的,是佛說的,經裏說的,色有叁種,經裏說色有叁種,這個我們也講過的,不曉得你們記不記得?哪叁種?有見有對、無見有對、無見無對,這個大概都還記得吧。經裏說,色有叁種,“此叁爲處,攝一切色”,這叁種就包含一切的色法,這個前面界品都講過。那麼哪叁種呢?

  第一種有色,“一者有色,有見有對”,一種色叫有見有對的,它是眼根能看到的,又說有礙的,碰到手與手,手與石,兩個對碰了要阻礙的。這是第一種,有見有對的色。

  第二種,“無見有對”的,看是看不到,但是有質礙,那麼是五根,淨色根,我們看不到,肉眼看不到,但是東西是有的,有極微,聲香味觸,看不到的,但是有對礙。

  第叁種,有種色,叫“無見無對”,就是無表色,既然經裏也說,有無見無對色,那麼一定指的無表色,除了無表色之外,還有哪一種色是無見無對呢?既然經裏說有無見無對色的,那麼肯定是有無表色的,這是第一個證明。

  

  第二,無漏色證者,如契經說,無漏法雲何?謂于過去未來現在諸所有色,不起愛恚,乃至識亦然,是名無漏法。此經既言,有無漏色,明知無表體必實有,除無表外,更無有色名無漏也。

  第二個,“無漏色證”,經裏邊說,什麼叫無漏法?他有一個話,“謂于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所有色,不起愛恚,乃至識亦然”,他說過去的色、未來的色、現在的色,所有的色,不起貪瞋的,不起煩惱的,這就叫無漏色。那麼受也是,過去受、未來受、現在受,乃至想行識。五蘊來說,都有過去、未來,不起愛恚的,這叫無漏法。那麼,“此經既言有無漏色,明知無表,體必實有。除無表外,更無有色名無漏也”,既然經裏說有無漏的色,不是說無漏法就是受想行識,色法裏邊也有無漏的。那麼你說除了這個無表色之外,哪些色是無漏的呢?我們前面講過,色法,前十五個界,唯有漏,前十五界都是有漏的,那麼色是前十五界包的了。那麼哪一個無漏的呢?就除了無表色,沒有辦法了,只能是無表色了。

  從這兩個經上的話,明明地指無表色是有的,除了無表以外,哪一個色叫無漏色的呢?沒有的。所以說他從無見無對,你找不出一個色叫無見無對的。現在我們眼睛看到的色境,就是有見有對,那麼根,五根跟那個聲香味觸,那是無見有對,那麼這個是客觀的東西都擺完了,無見無對的色在哪裏?沒有的,除了無表色之外,哪還有呢?所以說決定有無表色。第二個無漏色,前面說的,色聲香味觸、眼耳鼻舌身,乃至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,這前十五個界,都是有漏(界品裏有,不曉你們記不記得?這一定要抓住的),那麼你說這些都是有漏的,那麼一個無漏色是什麼?經上明明說有無漏色,過去、將來、現在的,不生愛恚的那個,就是叫無漏。色也好,受也好,想也好,行也好,識也好,這五蘊裏邊,不起愛恚的,都是無漏法。那麼色這個無漏法,前面說過的,十八界裏邊,十五界都是有漏的,那你什麼色是無漏的呢?決定只有無表色。所以基于這兩個證明,無表色是決定有。

  這是開頭兩個證明,下邊還有六個,我們明天再說。

  

  

  第七十講(第200頁上第10行-第202頁上第11行)

  

  《俱舍論頌疏》。昨天我們講了身表業、語表業,有部的主張,正量部的主張,跟經部的主張,中間有部跟正量部的辯論,最後又是經部跟有部的辯論,那麼把語表業、身表業兩個講好了。後來又講無表業,有部說無表業是色法,經部說不是色法。那麼這個兩個裏邊又有辯論,經部說的無表色是沒有實在的,不是有實體的,而有部證明是有實體,他又舉了八個論證。

  昨天我們講了兩個:一個是叁色,一個是無漏色。叁色就是說經上有這麼說法,經上說色有叁種:有見有對,無見有對,無見無對。有見有對的色法——色處,就是我們眼睛看的對象;那無見有對的色法,那是眼等五根——淨色根,跟聲香味觸處,這個是極微所成,有對礙的,但是眼睛看不到;第叁種,無見無對,既是看不到,又是沒有質礙,這個色法,除了無表色,那就沒有其它的色了。所以說有部認爲這個無見無對的色,就是指的無表色。經上既然說有無見無對,那麼肯定是有無表色,這是第一個論證。

  第二個,無漏色。經上說的,于過去、末來、現在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不起愛恚的。這個昨天有人問,色本身當然不會起愛恚的,我們說有漏就是煩惱隨增,隨增有兩種,所緣隨增跟相應隨增,這個色法它是一個所緣的境,你緣它不起愛恚、煩惱,不隨增煩惱的,那就是無漏色。所以說這個色裏邊有不起煩惱的,乃至受、想、行、識裏邊,也有不起煩惱的,這些都叫無漏法。那就是說無漏法裏邊,五蘊都有,這個五蘊裏邊,凡是不隨增煩惱的,都叫無漏法。既然色法裏邊也有無漏法,那麼我們說,以前界品講過,前十五界(眼耳鼻舌身,色聲香味觸,乃至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身識、身識)都是有漏的,那麼這個無漏的色是什麼呢?肯定是指的是無表色,這是有部就把經上的所謂無漏的那個色,除了無表色之外,就沒有其它的了。無表色當然,無漏的道共無表,那是無漏的。所以說從這個第二個證明,說有無漏色,也是證明決定有無表色這個有實體的東西。因爲除了無表色之外,其它沒有無漏的色法,前十五是有漏法。

  

  第叁,福增長證者,如契經言,諸有淨信,若善男子,或善女人,成就有依七福業事,若行若住,若寐若覺,恒時相續,福業續起,無依亦爾。此經既言福業增長,福業增長,即是無表,謂彼施主,行施已後,或起惡心及無記心,或無心時,若無無表,依何法說福業增長?故知無表,實有體也。

  第叁個論證,“福增長證”,福德能夠增長。那麼他是怎麼說呢?也是引經。“如契經言,諸有淨信,若善男子,或善女人,成就有依七福業事,若行若住,若寐若覺,恒時相續,福業續起,無依亦爾”,經上有這麼一段文,他是先引經,然後解釋,通釋它裏邊,證明有無表色。經上怎麼說?他說,諸有淨信的那些,假使有些淨信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就是信佛的那些男子、女人,他“成就有依七福業事”,他做了七個事情有福德的業,有依的,還有無依的。什麼叫有依?什麼叫無依?下邊會說。那麼這七個有福的事情,他做了之後,他住也好、行也好、睡也好、覺也好,他的福德,恒時相續,不會斷掉。這個福氣,在他的身心上相續,“福業續起”。這個福業,它在身上不會斷掉的,不斷地在增長,繼續生起來。那麼有依如此,無依也是同樣。那麼先說有依,後說無依。先講了有部,引了這一部經之後,他然後說,“此經既言福業增長,福業增長即是無表,謂彼施主,行施已後,或起惡心及無記心,或無心時,若無無表,依何法說福業增長?故知無表,實有體也”,他就是證明,經裏邊說的有無表色,這個是有實體的,因爲經裏說了,善男子、善女人他們做了七樣好事情以後,不管行也好、坐也好、睡覺也好、醒了也好,這個福業,總是相續而生起的;既然是福業相續生長,那麼這個,決定就是無表色,爲什麼?因爲這個施主(這個七福業什麼都是布施的事情了),他做了布施以後,他可能起惡心。布施是善心,他或者起惡心,他不可能做了善事之後,永遠起善心,不可能,因爲凡夫,有的時候起惡心,發脾氣,或者是什麼,或者起無記心,平時一般的心,或者是無心——睡覺,睡得最熟的時候,那是什麼心,第六意識完全休息了,那就是無心。那麼這個時候,假使沒有無表色的話,這個福業怎麼會增長呢?它依靠什麼增長呢?心早就改變掉了。有的時候是起惡心,無記心,跟它相反的,有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心,睡熟了什麼都不知道,而這個福業,它依靠什麼來增長?如果沒有無表色的話,那是無所依了,它這個增長不了。所以說,從這裏邊說,既然經上說,他做了好事以後,不管你睡覺也好、行也好、坐也好,福業不斷地相續生起增長,那肯定有無表色在,這無表色有這麼一個實在的東西,福業寄托它那裏,可以繼續增長。因爲無表色,我們前面講過,“亂心無心等”,善心,他做善事是善心,亂心就是不善心,跟那個無記心,有心,他是做善事有心,也可以在無心中,睡熟的時候,沈睡的時候沒有心,這個無表色都能夠相繼相續存在,所以決定是有這個無表色的。沒有無表色,亂心的時候,無心的時候,造善的心早就沒有了,這個福業還會增長呢?這個就不可思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