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樣的方式,那麼這下邊要詳說。因爲有十種得具足戒,有些不是他教的,所以加個等,那麼怎樣子的十種呢?下邊要說。
一、由自然。謂佛、獨覺,自然是智,以不從師證此智時,得具足戒。
第一、“由自然,謂佛獨覺,自然是智,以不從師證此智時,得具足戒”,佛也好,獨覺也好,他力無師智,他自己證覺的時候,不要求師的,所以佛、獨覺,他不從師受的,證到這個智的時候,就得具足戒,他的無師智得到了,這個自然的智得到之後,就得具足戒,所以說我們釋迦牟尼傳裏邊沒有看到釋迦牟尼哪個給他授戒,沒有。釋迦牟尼他之前沒有僧伽,也沒有僧人,哪個給他授呢?他在成道的時候,就得具足戒。那麼獨覺也有這個情況,證到無師智的時候就得具足戒。這是第一種。
二、由證入正性離生。謂憍陳如等五比丘,見道生時,得具足戒。
第二,“由證入正性離生”,最高的在前面講了,差的在後邊講。見道之後,他能得具足戒。佛在成道之後,到鹿野苑給憍陳如五個人說法,這個時候不是苾刍。給他們說法,說了之後,他們得法眼淨,見道了,見道之後當下就是苾刍,得具足戒。我們看佛傳裏邊,也沒有說佛給他們剃頭,給他們說戒,也沒有。他們得了法眼淨,證入正性離生,見道了,天然具足戒成就了。這是另外一種得戒的方式。“謂憍陳如等五苾刍”,他們見道的時候得具足戒。佛給他們說法,他們見道了,自然成了苾刍,具足戒得到了。
叁、由佛命善來苾刍,爾時得戒,謂耶舍等。正理論雲:由本願力,佛威加故。
第叁、“由佛命善來苾刍,爾時得戒”,這是很多了。佛見道,初八年裏邊,碰到那些善根好的,或者善來苾刍一說,須髪自落,袈裟著身,行住威儀如二十年老苾刍,當下自己具足戒得到了,形狀也變了。這因爲過去宿世的善根深厚,得了具足戒之後,袈裟不要做的,自己來了。我們這裏要傳戒的話,要買布,要找裁縫。有的地方,以前我們黃布買不到的,還要自己染顔色,要花很多錢。這個善來苾刍不要,也不要人剃頭,頭發自己下來了。威儀也不要大師父教,他當下行住威儀,二十年老苾刍,那就是很老的老禅和子,那些規矩全部懂了。所以這是過去宿世善根的表現。“由佛命善來”,佛說一個善來苾刍,他就得戒了。這是哪些人呢?佛在世的時候,“耶舍”,一個長者子,他就是這樣子,那還有很多,這是舉個例了,“耶舍等”。
《正理論》裏邊說,他怎麼叫善來苾刍呢?“由本願力,佛威加故”,他自己發的願力,他本來求戒的願力,這個是“善”,這個願力是好的了,佛的威力加被他,這是“來”。一個善是他本身的,善根,一個是來,是佛的外加的力量,善來苾刍,那就成就苾刍戒。
所以說,我們看到加持加持,千萬不要忘掉了,自己要具備那個加持的條件。善來苾刍自己不善的話,佛再怎麼說來,你具足戒還得不到的。那麼我們現在很多人就是求佛加持、加持,加持我趕快成佛,自己又不去追求成佛的條件,佛的戒定慧,那些又不去學,專門是偷懶,又不想學,什麼都不要,經也不想看,定也不想修,乃至戒也不想持,甚至戒也不想學,聽也不要聽。你想你要成佛了,佛不斷的加持你,你自己不善,加持不了的,所以說,還要自己努力。不要專門依靠那個外力,外力要通過你本身願力才起作用,不要盡是自己懶惰,最好是自己睡在那裏,叫佛給我加持加持,第二天醒過來了,成佛了。這個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情的。
四、由信受佛爲大師,得具足戒,謂大迦葉也。
第四,“由信受佛爲大師,得具足戒,謂大迦葉也”,他起極大的信心,相信、接受佛是一個大師,是最高的標准的師,以這樣子的心,可以得到具足戒,大迦葉就是這樣得到的。大迦葉在過去,他在一個佛塔的旁邊,就是另外一個過去的一個佛塔。他裏邊極誠懇地發誓,他說世尊是我的大師,修伽陀就是善逝 ,就是佛的別名,是我大師,這樣子說了兩遍,當下具足戒就得到,以這個至誠懇切的發誓的誓言,以佛爲大師。我們說現在歸依叁寶,以佛爲我們的歸依,最高的依靠的師,這個我們可以在羯磨的時候,這樣子說,得叁歸,那麼迦葉尊者善根深厚,至誠懇切地,自己在佛塔邊發了這個誓言,兩次一稱的話,具足戒得到了。所以迦葉尊者是信受佛爲大師,也可以得具足戒。這都是佛在世的時候,早期的那些善根深厚的苾刍,他們有這些。
五、由善巧酬答。謂蘇陀夷,年始七歲,佛問:汝家在何?彼答言:叁界無家。稱可佛心,未滿二十,佛許僧中羯磨受戒。
第五,由善巧酬答,就可以得戒。“善巧酬答 ”,這是一種開許,就是佛在世的時候,一個叫蘇陀夷的小孩子,只有七歲,佛就問他(因爲這個人很聰明,佛就問他),他說:你的家在哪裏啊?而這個小孩子聰明得很,他說叁界無家,我沒有家的,叁界裏不是我的家。他這個話非常之合佛的道理,“稱可佛心”,很合佛的心。雖然他只有七歲,不到二十歲,佛可以開許,叫他僧裏邊受,羯磨,受戒。
那麼現在我們漢地就很多,有些十七歲受戒,乃至十二歲受戒的,你是不是蘇陀夷?你不是蘇陀夷,沒有那麼聰明的話,佛又沒有給你開許的話,恐怕不得戒。所以現在很多的年青人來不及受戒,他的目的在哪裏?戒牒拿到,到處可以跑。你是這樣子的發心,你要受戒的話,不得戒。所以我們現在奉勸那些太早年齡受戒的,還是重受一次,如法地受。因爲你不得戒的話,你始終是個沙彌,始終你是一個沙彌,假使你僧團裏邊受白衣,受沙彌的禮拜、供養,你受不了,折福。那麼假使你是法師,那些大苾刍,乃至老年的修行很久的苾刍,在你登座的時候,都要給你頂禮,你怎麼受得了?你是個沙彌,你沒有這個福報。這個是自己折福,所以決定還是得了具足戒好。同時你沙彌戒得到了,具足戒沒有得的話,你修行就有障礙,很多事情,不是苾刍,參加苾刍的羯磨,苾刍的什麼說法,說戒、誦戒,乃至于參加苾刍的傳戒,這都是有罪的,所以說沒有得戒的人,不要冒充得戒,還是老老實實的好。
六、由敬受八尊重法。謂大生主,梵雲摩诃波阇波提。大梵天王,名大生主,生衆生多故,從梵王邊乞得,以所乞處爲名。佛遣阿難爲說八法,彼聞彌敬重,便即得戒。
下邊再一種,“由敬受八尊重法”,這也是佛在世的善根深厚的。“謂大生主”,大生主就是摩诃波阇波提,佛的姨母。這個大生主是翻成我們漢話,印度話就是摩诃波阇波提,摩诃就是大。爲什麼叫摩诃波阇波提呢?大梵天王的名字叫大生主,一切衆生都是他生的,大梵天他們有這麼一個說法,這是印度的一些印度教裏邊的說法,叫大生主。爲什麼佛的姨母叫大生主呢?因爲佛的姨母是他的父母在大梵天王裏邊求孩子求來的,那麼他就把她的名字叫大生主。
(84A)“從梵王邊乞得”,大概她父母沒有孩子,就梵王那邊求,他那個時候的印度教。佛的姨母生的時候,佛也沒有出世,那時沒有佛教的,都是拜神的,到大梵天裏求。神有一定的神力,他也可以滿足他的願,就生了個孩子,就是他的姨母。那麼他從大梵天那裏求來的,所以就叫大生主,把她安個名字。
佛出家,度衆生,度苾刍,建立僧團,弘法,佛的姨母因爲善根深厚,她也很想出家。她要出家,但是佛不度女人,因爲佛說度了女人的話,將來佛的正法要少五百年,女人對佛法有害的。那麼這個時候,佛沒有度她。那麼她(就是這個摩诃波阇波提),是很悲傷,就在這祗園,就是佛的精舍,祗園的外邊,站在那裏哭。這個時候,阿難是她的一個孩子,阿難就再叁的向佛請求,佛就是說的,假使能夠受八敬法的,那麼也可以,那就給阿難說了個八敬法,叫他給她們說。那麼這個阿難八敬法得到之後,就給摩诃波阇波提說了。佛的姨母一聽之後,起大恭敬心,那就是當下得戒。
那麼現在,我聽說臺灣有人要廢除八敬法,認爲這個八敬法束縛女性的。你看看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,對八敬法起大尊重恭敬心得苾刍戒,那麼假使你要反對這個八敬法,廢除八敬法的話,那倒底得的什麼後果呢?恐怕就不得戒了,戒就沒有了。這個是因爲尊重八敬法而得戒的,那你反過來當然這個後果也可以想了。所以佛訂的製度,不要隨便去以現在的凡夫的眼光來看,隨便修改,這個很危險的。
什麼叫八敬法?我們簡單地看一看,說一下。這個就是說現在他們反對,我們聽一下內容就可以知道,爲什麼現在的人要反對它。
第一條就是說一百歲苾刍尼,看到才安了居初歲的,一歲的苾刍要磕頭。這個安居重要了,不安居的可以不磕頭。那麼一百個居的苾刍尼看了初歲的苾刍還得要頂禮,那你們看,對女人說起來,卻是她們受不了了。她說:我這麼大的或者是老法師什麼,給你才出家的小青年,給你頂禮?但是要。因爲避免正法(消滅),因爲女人對正法有害,這樣子才可以避免這個害處。
第二,不准罵謗苾刍。不得罵苾刍,不得謗苾刍,苾刍的壞話不能說。所以這些都是現在反對的一些,他們說男女平等,這是反對的,依現在的世間目光來看。
第叁,不得舉說苾刍過失。自恣的時候,或者其他羯磨的時候舉過,苾刍尼不能舉苾刍的過。
第四,從大僧裏受戒。你要受戒的話,單是苾刍尼不行,還要二部僧,還要從大僧裏邊受一次。這個她們都看到是對女人的屈辱。
第五,半月半月要從大僧乞行摩那埵,爲大僧辦事,做事情。
第六,半月裏邊要到僧團裏邊求教誡。我們誦戒的時候有求教誡,就是這個。
第七,她安居,不能獨立安居,要依僧團安居。那新樂庵她們跑到這裏來,就是依止我們多寶寺僧團安居。
第八,自恣的時候,也要到僧團裏去自恣。
那麼這個就是八敬法,八條。如果行了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