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▪P4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样的方式,那么这下边要详说。因为有十种得具足戒,有些不是他教的,所以加个等,那么怎样子的十种呢?下边要说。

  

  一、由自然。谓佛、独觉,自然是智,以不从师证此智时,得具足戒。

  第一、“由自然,谓佛独觉,自然是智,以不从师证此智时,得具足戒”,佛也好,独觉也好,他力无师智,他自己证觉的时候,不要求师的,所以佛、独觉,他不从师受的,证到这个智的时候,就得具足戒,他的无师智得到了,这个自然的智得到之后,就得具足戒,所以说我们释迦牟尼传里边没有看到释迦牟尼哪个给他授戒,没有。释迦牟尼他之前没有僧伽,也没有僧人,哪个给他授呢?他在成道的时候,就得具足戒。那么独觉也有这个情况,证到无师智的时候就得具足戒。这是第一种。

  

  二、由证入正性离生。谓憍陈如等五比丘,见道生时,得具足戒。

  第二,“由证入正性离生”,最高的在前面讲了,差的在后边讲。见道之后,他能得具足戒。佛在成道之后,到鹿野苑给憍陈如五个人说法,这个时候不是苾刍。给他们说法,说了之后,他们得法眼净,见道了,见道之后当下就是苾刍,得具足戒。我们看佛传里边,也没有说佛给他们剃头,给他们说戒,也没有。他们得了法眼净,证入正性离生,见道了,天然具足戒成就了。这是另外一种得戒的方式。“谓憍陈如等五苾刍”,他们见道的时候得具足戒。佛给他们说法,他们见道了,自然成了苾刍,具足戒得到了。

  

  三、由佛命善来苾刍,尔时得戒,谓耶舍等。正理论云:由本愿力,佛威加故。

  第三、“由佛命善来苾刍,尔时得戒”,这是很多了。佛见道,初八年里边,碰到那些善根好的,或者善来苾刍一说,须髪自落,袈裟着身,行住威仪如二十年老苾刍,当下自己具足戒得到了,形状也变了。这因为过去宿世的善根深厚,得了具足戒之后,袈裟不要做的,自己来了。我们这里要传戒的话,要买布,要找裁缝。有的地方,以前我们黄布买不到的,还要自己染颜色,要花很多钱。这个善来苾刍不要,也不要人剃头,头发自己下来了。威仪也不要大师父教,他当下行住威仪,二十年老苾刍,那就是很老的老禅和子,那些规矩全部懂了。所以这是过去宿世善根的表现。“由佛命善来”,佛说一个善来苾刍,他就得戒了。这是哪些人呢?佛在世的时候,“耶舍”,一个长者子,他就是这样子,那还有很多,这是举个例了,“耶舍等”。

  《正理论》里边说,他怎么叫善来苾刍呢?“由本愿力,佛威加故”,他自己发的愿力,他本来求戒的愿力,这个是“善”,这个愿力是好的了,佛的威力加被他,这是“来”。一个善是他本身的,善根,一个是来,是佛的外加的力量,善来苾刍,那就成就苾刍戒。

  所以说,我们看到加持加持,千万不要忘掉了,自己要具备那个加持的条件。善来苾刍自己不善的话,佛再怎么说来,你具足戒还得不到的。那么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求佛加持、加持,加持我赶快成佛,自己又不去追求成佛的条件,佛的戒定慧,那些又不去学,专门是偷懒,又不想学,什么都不要,经也不想看,定也不想修,乃至戒也不想持,甚至戒也不想学,听也不要听。你想你要成佛了,佛不断的加持你,你自己不善,加持不了的,所以说,还要自己努力。不要专门依靠那个外力,外力要通过你本身愿力才起作用,不要尽是自己懒惰,最好是自己睡在那里,叫佛给我加持加持,第二天醒过来了,成佛了。这个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的。

  

  四、由信受佛为大师,得具足戒,谓大迦叶也。

  第四,“由信受佛为大师,得具足戒,谓大迦叶也”,他起极大的信心,相信、接受佛是一个大师,是最高的标准的师,以这样子的心,可以得到具足戒,大迦叶就是这样得到的。大迦叶在过去,他在一个佛塔的旁边,就是另外一个过去的一个佛塔。他里边极诚恳地发誓,他说世尊是我的大师,修伽陀就是善逝 ,就是佛的别名,是我大师,这样子说了两遍,当下具足戒就得到,以这个至诚恳切的发誓的誓言,以佛为大师。我们说现在归依三宝,以佛为我们的归依,最高的依靠的师,这个我们可以在羯磨的时候,这样子说,得三归,那么迦叶尊者善根深厚,至诚恳切地,自己在佛塔边发了这个誓言,两次一称的话,具足戒得到了。所以迦叶尊者是信受佛为大师,也可以得具足戒。这都是佛在世的时候,早期的那些善根深厚的苾刍,他们有这些。

  

  五、由善巧酬答。谓苏陀夷,年始七岁,佛问:汝家在何?彼答言:三界无家。称可佛心,未满二十,佛许僧中羯磨受戒。

  第五,由善巧酬答,就可以得戒。“善巧酬答 ”,这是一种开许,就是佛在世的时候,一个叫苏陀夷的小孩子,只有七岁,佛就问他(因为这个人很聪明,佛就问他),他说:你的家在哪里啊?而这个小孩子聪明得很,他说三界无家,我没有家的,三界里不是我的家。他这个话非常之合佛的道理,“称可佛心”,很合佛的心。虽然他只有七岁,不到二十岁,佛可以开许,叫他僧里边受,羯磨,受戒。

  那么现在我们汉地就很多,有些十七岁受戒,乃至十二岁受戒的,你是不是苏陀夷?你不是苏陀夷,没有那么聪明的话,佛又没有给你开许的话,恐怕不得戒。所以现在很多的年青人来不及受戒,他的目的在哪里?戒牒拿到,到处可以跑。你是这样子的发心,你要受戒的话,不得戒。所以我们现在奉劝那些太早年龄受戒的,还是重受一次,如法地受。因为你不得戒的话,你始终是个沙弥,始终你是一个沙弥,假使你僧团里边受白衣,受沙弥的礼拜、供养,你受不了,折福。那么假使你是法师,那些大苾刍,乃至老年的修行很久的苾刍,在你登座的时候,都要给你顶礼,你怎么受得了?你是个沙弥,你没有这个福报。这个是自己折福,所以决定还是得了具足戒好。同时你沙弥戒得到了,具足戒没有得的话,你修行就有障碍,很多事情,不是苾刍,参加苾刍的羯磨,苾刍的什么说法,说戒、诵戒,乃至于参加苾刍的传戒,这都是有罪的,所以说没有得戒的人,不要冒充得戒,还是老老实实的好。

  

  六、由敬受八尊重法。谓大生主,梵云摩诃波阇波提。大梵天王,名大生主,生众生多故,从梵王边乞得,以所乞处为名。佛遣阿难为说八法,彼闻弥敬重,便即得戒。

  下边再一种,“由敬受八尊重法”,这也是佛在世的善根深厚的。“谓大生主”,大生主就是摩诃波阇波提,佛的姨母。这个大生主是翻成我们汉话,印度话就是摩诃波阇波提,摩诃就是大。为什么叫摩诃波阇波提呢?大梵天王的名字叫大生主,一切众生都是他生的,大梵天他们有这么一个说法,这是印度的一些印度教里边的说法,叫大生主。为什么佛的姨母叫大生主呢?因为佛的姨母是他的父母在大梵天王里边求孩子求来的,那么他就把她的名字叫大生主。

  (84A)“从梵王边乞得”,大概她父母没有孩子,就梵王那边求,他那个时候的印度教。佛的姨母生的时候,佛也没有出世,那时没有佛教的,都是拜神的,到大梵天里求。神有一定的神力,他也可以满足他的愿,就生了个孩子,就是他的姨母。那么他从大梵天那里求来的,所以就叫大生主,把她安个名字。

  佛出家,度众生,度苾刍,建立僧团,弘法,佛的姨母因为善根深厚,她也很想出家。她要出家,但是佛不度女人,因为佛说度了女人的话,将来佛的正法要少五百年,女人对佛法有害的。那么这个时候,佛没有度她。那么她(就是这个摩诃波阇波提),是很悲伤,就在这祗园,就是佛的精舍,祗园的外边,站在那里哭。这个时候,阿难是她的一个孩子,阿难就再三的向佛请求,佛就是说的,假使能够受八敬法的,那么也可以,那就给阿难说了个八敬法,叫他给她们说。那么这个阿难八敬法得到之后,就给摩诃波阇波提说了。佛的姨母一听之后,起大恭敬心,那就是当下得戒。

  那么现在,我听说台湾有人要废除八敬法,认为这个八敬法束缚女性的。你看看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,对八敬法起大尊重恭敬心得苾刍戒,那么假使你要反对这个八敬法,废除八敬法的话,那倒底得的什么后果呢?恐怕就不得戒了,戒就没有了。这个是因为尊重八敬法而得戒的,那你反过来当然这个后果也可以想了。所以佛订的制度,不要随便去以现在的凡夫的眼光来看,随便修改,这个很危险的。

  什么叫八敬法?我们简单地看一看,说一下。这个就是说现在他们反对,我们听一下内容就可以知道,为什么现在的人要反对它。

  第一条就是说一百岁苾刍尼,看到才安了居初岁的,一岁的苾刍要磕头。这个安居重要了,不安居的可以不磕头。那么一百个居的苾刍尼看了初岁的苾刍还得要顶礼,那你们看,对女人说起来,却是她们受不了了。她说:我这么大的或者是老法师什么,给你才出家的小青年,给你顶礼?但是要。因为避免正法(消灭),因为女人对正法有害,这样子才可以避免这个害处。

  第二,不准骂谤苾刍。不得骂苾刍,不得谤苾刍,苾刍的坏话不能说。所以这些都是现在反对的一些,他们说男女平等,这是反对的,依现在的世间目光来看。

  第三,不得举说苾刍过失。自恣的时候,或者其他羯磨的时候举过,苾刍尼不能举苾刍的过。

  第四,从大僧里受戒。你要受戒的话,单是苾刍尼不行,还要二部僧,还要从大僧里边受一次。这个她们都看到是对女人的屈辱。

  第五,半月半月要从大僧乞行摩那埵,为大僧办事,做事情。

  第六,半月里边要到僧团里边求教诫。我们诵戒的时候有求教诫,就是这个。

  第七,她安居,不能独立安居,要依僧团安居。那新乐庵她们跑到这里来,就是依止我们多宝寺僧团安居。

  第八,自恣的时候,也要到僧团里去自恣。

  那么这个就是八敬法,八条。如果行了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