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▪P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掉下中熟的因,一個因,又生又滅,生滅相違。生跟滅是兩碼事,絕對不是一個東西。“豈容生因即能爲滅”,那裏能夠允許生的因就是滅的因呢?生、滅是兩碼事,兩個相反的東西,又是生因又是滅因,這個怎麼說呢?所以說你這個薪要待因滅的話,有毛病。“故以此理,顯彼成非”,以這個道理,顯出薪火之類要待因而滅的,不成立,“顯彼成非”,他有錯誤,非就是過失。

  

  論雲:故無有因令諸法滅,法自然滅,是壞性故,自然滅故,才生即滅,由才生即滅故。剎那滅義成,有剎那故,定無行動。 身表是形,理得成立。

  “論雲:故無有因,令諸法滅,法自然滅,是壞性故”,所以《俱舍論》來個結論,所以說,沒有一個因,可以使法滅掉的,就是說法滅掉,不要有因去滅掉它的,它自然會滅的。爲什麼原因?“是壞性故”,一切法本來是世間法,世間就是有壞,它本身就要壞的,我們不是學過世間名有壞。有兩種壞,一種是自性壞,一種是對治壞,不曉得你們還記不記得?這都不能忘記的,前面學的是後邊都要用的。它自然要壞的,本身就是壞性。

  “自然滅故,才生即滅”,既然是自然滅的,才生那就滅。“由才生即滅故,剎那滅義成”,自然滅的,當然不要待因,它生了之後就壞了,不要等,不要等待的。沒有因,它自己還要壞的,那麼就生了就滅。既然才生就滅的話,那我的道理,剎那生滅對了,成立了。你駁我這個剎那生滅不成立,那你不行,你駁的道理都有過失的,那麼還是成立我剎那生滅的意思。既然剎那生滅的意思成功了,那你行動絕對不行,身表業的體是行動,一定不對。

  所以說,故“剎那滅義成”,“有剎那故”,既然有爲法都有剎那性的,定無行動,那行動是不可能的,行動是假法,不是實在有體的東西。

  “身表是形,理得成立”,那麼既然把你身表是行動駁掉了,那麼我們有部的身表是形色,這個“理得成立”,理上決定能成立。

  這是有部跟正量部,反複地較量,最後正量部輸了,有部宣告勝利。他就是說什麼呢?就是身表業就是形色。

  

  形亦非實有者,是經部宗,標破有宗實有形色。

  好,才一宣布,馬上敵人又來了,經部跟他來辯論了。經部先來一個量,就說一個話,就是“形亦非實有”,你說它行動是假的,不是實在的,你這個形色也不是實在的。那你說,既然不是實在的,怎麼能說身表業體呢?也不成立。有部好不容易把正量部打下去了,結果經部又來了一個,把有部難倒了,這個難而且救不了,有部輸了的。

  下邊我們看下去。他說經部先來一個,“形亦非實有”。你說行動不是實有的,把它辯掉了,身表業不能是行動;你說形色是身表業的體,但是你這個形色,也不是實有的,那你不行了,那也不成立形色是身表業的體。

  “是經部宗,標破有宗”,這一句話,是經部論師他的宗旨,破有部的宗旨。實有形色,它有部裏邊,形色是實有的。我們前面記得的,“色二或二十”裏邊,顯色、形色都是實在有的東西,那麼瓶、茶杯等等是假有的。爲什麼?茶杯、瓶都是顯色,形色,合攏來的東西,把它一分析都是形色,顯色,沒有茶杯在這裏邊。現在,經部又把有部破了,他說你形色實有的,靠不住,形色也是假的。經部把有部的形色是實有的那個宗,把它破掉。既然不是實有的,作身表業的體,也不能成立。

  

  故論雲:然經部師,形非實有。謂顯色聚,一面多生,假立長色,待此長色,于余色聚,一面少中,假立短色。

  “故論雲”,《俱舍論》裏邊說,“然經部師,形非實有”,經部的論師,他們認爲形色也不是實在有的。“謂顯色聚,一面多生,假立長色,待此長色,于余色聚,一面少中,假立短色”,這個長、短,這個形色,就是顯色裏邊假安立的,就在顯色上面,就它一面多生,在這一邊很多,我們就安了長。反過那一面很少,就在顯色的裏邊,這裏邊比較少的,我們這個就叫短,長和短就是在顯色裏邊假安立一個假名字。它很長,很多很多連起來的,那就是長;它連得不多的,就是短了。所以短、長,形色,不是有實在的東西的,就是顯色裏邊的差別,假安立的,那就沒有體的。這是長、短都是假安立的。

  

  于四方面,並多生中,假立方色。于一切處,遍滿生中,假立圓色。所余形色,如應當知。所余形色,謂高下等,皆假立也。

  “于四方面,並多生中,假立方色”,那麼四面都是一樣多的,就是方的,正方形,四面一樣的。那麼還有,“于一切處,遍滿生中”,一切處比較圓滿,那就是圓了。我們說,我們把一個橡皮筋,你如果把它變成長的,圓的,各式各樣的形色都可以做了,裏邊最多的,就是裏邊要最多,那麼是圓形。你方的也好,長方的也好,叁角形也好,這裏邊的面積不大的,就是那麼個橡皮筋,那麼長的一根橡皮筋,要裏邊的面積最大,那是圓,所以說裏邊圓滿生,它成了一個圓形。長短方圓如此,“所余形色,如應當知”,那麼其它的形色,也同樣都是假安立的了,我們說形色有長短、方圓、高下、正不正等等,那就是各式各樣的形色,都是在顯色的聚裏邊,從它的一些差別來分它是長、短、圓、方等等。實際上,就是沒有實際體的,就是顯色的差別的假安立。

  

  如見火㷮,于一方面,無間速運,便謂爲長,見彼周旋,謂爲圓色,故形無實,別類色體。

  他再給你說一個理由,都是現量。這是最容易,勝于雄辯的,現量。“如見火㷮,于一方面,無間速運,便謂爲長。見彼周旋,謂爲圓色”,它這裏也證明,長、圓,根本是假的。他說拿個火㷮,火㷮就是火燒過的木頭,還亮的,木頭燒過了,火還在,那麼一頭是亮的,這一頭亮的,你朝了個方向,拿過去,我們就看到一條亮的、長的線。如果你把這個轉起來,就成了個圓形。那麼這個長,圓在哪裏啊?假的,運動之後,就變成長的,圓的,長、圓就是這個火光(這個木頭火炭上的火)的變化成的,實際上顯色,只是紅紅的一個火頭,這個火頭你把它很快地往一邊拉起走,它就是長形,如果你把它四面轉起來,它就是一個圓形,長了圓了是形色,形色是假的,就是一個顯色,一個紅的火頭,它顯色的變化出來的。那麼火頭的紅的顯色是真的,實在有的,長、圓乃至方、正不正等等的形色,都是假安立的,這是經部破有部的形色是實在有的,他舉了很多的例子來破它。

  “故形無實別類色體”,所以說形色,沒有另外一種體的,並不是另外一種色的體叫形色,實際上就是顯色,離開顯色沒有形色,這是一個理由。

  

  應二根取故者,是經部師正立理破,汝薩婆多,若謂實有別類形色,則應一色二根取過。如長等色,一眼根見,二身根觸。

  下邊再來一個理由,“應二根取故者,是經部師正立理破”,前面舉了很多喻,這裏正面地拿理來破它。“汝薩婆多,若謂實有別類形色,則應一色二根取過”,你們有部的話,假使說,真正有一類的色法叫形色的話,那麼你這樣子,就有過失了,什麼過失?一個色,有二根取。我們說一個境,色境只是眼根取的,聲境是耳根取的,乃至觸境是身根取的,你如果說形色實在有的話,你還不知道,裏邊有過失埋在裏邊了,什麼?一個色法有兩個根可以取了,那就成過失了。怎麼兩個根可以取?他說,“如長等色”,假使你說長、短、方、圓,一是眼根見,眼睛一看,知道它是長,另外一個是身根觸,你手一摸長的,手一摸是圓的,那麼一樣一個色——形色,怎麼眼根也能取,身根也能取,不是錯了嗎?我們說色境只能眼根取的,那麼身根碰的是觸境。觸有幾個,記不記得?十一個,觸有十一個。這個不能忘的,這是最根本的東西。我們說身根也能取,眼根也能取,那不是一個色境成了兩個根來取了?這是不允許的。這是個過失。

  

  以身觸時知長短故,由此應成二根取過。十二處中,理無色處二根所取,故知形色,本無實體。

  爲什麼?“以身觸時知長短故”,身體,手去一摸,也知道長,也知道短。“由此應成二根取過”,那變成一個色法——形色,眼根也能取,身根也能取,當然是不對了,那完全是錯了,這有過失。“十二處中,理無色處二根所取”,十二處,眼取色,耳取聲,乃至意取法,沒有說一個色兩個根所取的,沒有這個話,所以說你違背教理的,也違背事實的。

  “故知形色,本無實體”,從這裏看,那個形色是假的,決定是假的,不是有實體的。有實體的話,兩根取。

  

  論雲:然如依觸取長等相,如是依顯能取于形 。解雲:此文是經部立正義。言依觸者,以形是假,身根觸時,意識于中,依身根觸,取假長等,故言依觸,即是意識,依身根觸,取長等也。

  “論雲:然如依觸取長等相,如是依顯能取于形”,這就是經部給他來解釋了。經部的道理,好比你說你依了觸,你手一摸,知道它是長的,這個手一摸,摸到長的,這到底是手摸到的長,還是什麼呢?它並不是手摸了,他知道長,他手一摸之後,他意識裏邊,根據他手摸的東西,他知道這是長,這是意識來判斷,手不能碰到長短的,手碰到只是這是硬的,軟的,冷的。地、水、火、風,這個能碰到的,冷、饑、渴,也是我們觸能碰到的。長了,短了,那個手觸不到的,身體碰不到的,那是意識裏邊起的分別心。你摸了一下子,你心裏想,長的東西,你去摸一下,是這樣的事,眼睛一看是長的,那麼你這麼一摸,也一定是長的,這是意識的分別,不是手的。那麼現在怎麼樣子說呢?形色一樣,我看到的長的、短的、方的、圓的,就是顯色上面的差別,因爲顯色上面有這些差別,我們意識裏一分別,“哦,這是圓的”,顯色這麼一動,“這是長的”,這是意識的分別。意識分別,就是顯色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