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▪P3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断呢,你前面八品断了之后,第九品还在那里,不能说断完的,一定要第九品烦恼没有了,能缘它的东西没有了,那么才叫断掉。

  所以恶戒,我们说是不管你是有表的也好,无表的也好,都是色法,色法那就是要缘缚断的。缘缚断就是能缘的烦恼断完了,它才解放,有一个烦恼还没断完,还是把它勾住。

  我们说表业是色,身表是形色,语表是声音,都是色法,无表色也是色法。那么从有部的观点来说,色法不能自性断,烦恼是能自性断,色法只能缘缚断,能缘它的烦恼断完,才叫断。那么能缘它的烦恼,九品全部能缘它,第八品也能缘它,乃至八品断完了,还有一品,还能缘它,它还没有全部解放,最后第九品烦恼断完,它才是缘缚断,能缘它的烦恼没有了,那可以宣告解放。所以说前面八品只能断烦恼,对恶戒断不了,因为后边的烦恼还能缘它。最后第九品的烦恼,这一断的话,后边再没有了,第九品烦恼断了之后,那就是能缘这个恶戒的烦恼也没有了,那恶戒也断掉了,所以说这是缘缚断。

  这里简别一下,前面八个无间道,它这两个定共戒也好,道共戒也好,能把欲界的烦恼断掉,一品一品的断,因为能断,叫断律仪。

  第九无间道,不管是定共戒也好,道共戒也好,它们两个不但是断烦恼,本分,它一品断一品嘛,它断自己第九品的烦恼,同时因为第九品烦恼断完,能缘的烦恼没有了,也把那个欲界的恶戒也断掉了。所以从这个方面一个是断烦恼,一个是断恶戒,两个都是断,也叫断律仪。

  总的来说,断律仪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前八品都断烦恼叫断律仪,第九品既断烦恼又断恶戒都叫断律仪。那么总的来说都是断律仪,但是不一样,这个里边要分别。

  “以此恶戒是缘缚断”,为什么恶戒前八品不能断?第九品才能断呢?恶戒是色法,不能是一品一品断,是缘缚断,把能缘的烦恼断了之后,才能断掉。“要断能缘九品,惑尽名为断”,要把能缘的九品烦恼断完了,这才是断掉。所以说这个第九品的能断恶戒,也能断烦恼。

  断律仪它的意思要分清楚,前八品断的是烦恼,第九品断的是烦恼跟恶戒。那么前面八个无间道,每一个无间道断一品烦恼,欲界烦恼九品,一个无间道断一品,一个无间道断一品,断的只是烦恼。第九个无间道,本身也断一品烦恼,这个烦恼是最后一品,断完了,那么烦恼没有了,能缘恶戒的烦恼没有了,这个恶戒也断掉了,这是缘缚断。缘缚断怎么断的,“要断能缘九品尽”,能缘这个恶戒的烦恼九品断完了,一品也没有了,才是叫断掉。

  你有一品没有断,我们打个比喻,一个人捆起来的,九根绳子捆起的,一根绳子解掉了,没有用,他还是捆在那,两根绳子解掉了,还是捆住的,乃至八根绳子都解掉了,还有一根绳子在,他还是捆住的,没有断。缘缚断就是这样子,一定要第九根绳子解了,那么是解放了,他没有再捆起来了,这是断掉。

  所以这个恶戒,它是缘缚断,就是这样子的,九品烦恼全部能缘它,固然它没有断,你把它前面八品断完了,断掉了,第九品烦恼还在,那还能缘它,它还没有断掉;把第九品的烦恼断掉了,那么能缘的烦恼没有了,它也是断了,这叫缘缚断。能缘的烦恼没有了,它叫断掉了,有一个能缘的烦恼,它还没有断。那么这个断法跟自性断不一样,烦恼是自性断,它断一品算一品,断一品就算一品;这个恶戒,它要能缘的烦恼断完,一定是第九品。

  今天的意思,稍微转的弯弯多一点,也是稍微深一点点,我看可以把它的概念明确一下,明天再接下去。时间也差不多了,好,今天讲到这里。

  

  

  第七十五讲(第212页下第1行-第215页上第8行)

  

  《俱舍论颂疏》。昨天我们讲到断律仪,讲了一半,断律仪昨天你们讨论情况怎么样?如果没有问题那是最好,今天我们再略略地重复一下。

  “从此第二,明断律仪,论云:静虑、无漏二种律仪,依何义故,名断律仪”,就在静虑律仪,跟无漏的道共律仪,这两个律仪里边,根据什么条件,又叫它断律仪?就是说在静虑律仪跟无漏律仪中间,有某一些特殊的情况,这一些就叫断律仪。

  “颂曰:未至九无间,俱生二名断”,未至地定的九个无间道,“俱生二”,依未至地定九无间道同时生起的定共戒、道共戒,这两个律仪,叫断律仪,这是很明确了,这个颂。就是说定共戒、道共戒里边,有一部份属于断律仪的,哪一部份?就是跟未到地定九无间道同时俱生的两个律仪,这两种律仪我们安个名字,就叫断律仪。

  为什么叫断律仪?前面八个无间道能断欲界的烦恼八品,能作烦恼的对治道,叫断,第九个无间道,它能够断欲界的最后一品烦恼,同时可以把欲界的恶戒也断掉,这是缘缚断,烦恼是自性断,一品一品断,而这个恶戒却是要能缘的烦恼断完了,这个恶戒也就断掉了,这是缘缚断,能缘的烦恼没有了,这个恶戒就断了,有一品还系缚的,那还没有断掉,所以说前八品虽然断了,第九品还把它系住,这个时候不能叫断恶戒,一直到第九品的断掉了,那么再没有了,再没有系缚的烦恼了,这个时候这个恶戒断了。所以说,“释曰:未至九无间者”,未到地定的九个无间道,这个里边有断律仪,这个无间道,它静虑的道也可以,无漏道也可以,就是有漏的世间定,跟无漏的出世定,这两个里边,只要是未到地定的九无间道,都叫断律仪。

  “俱生二名断”,二就是静虑、无漏两个律仪,这个律仪跟未到地定的九个无间道,俱时而生,同时生起的,叫“俱生二”。这二就是定共戒,道共戒两个。这个两个戒为什么叫断?“此俱生二,以能永断欲缠恶戒及能起惑”,叫断律仪,它能够断欲界的烦恼,也能够断欲界的恶戒(恶戒就是不律仪,下面我们要说)。这个不律仪跟欲界的烦恼,就靠这九品的无间道来断的,所以这九个无间道叫断律仪。

  (82B)那么这是总的,具体还要分。“前八无间,俱生二戒,能断欲惑,名断律仪”,前面八个无间道,同时生起的定共戒、道共戒,它们能断欲界的烦恼,从最初的一品断起,断到第八品,叫断律仪,专是从断烦恼方面说,叫断律仪。第九品意思更广泛一点,除了能够断自己一品(最后的一品)烦恼之外,还能够断恶戒。“第九无间,俱生二戒,能断欲惑”,就是每一品,每一个无间道都能断的烦恼,但是一品一品不同;那么兼断恶戒,这个恶戒也能断掉,这个叫断律仪。它的断是两个断,一个断欲惑,一个断恶戒,前面八个无间道所断的是欲惑。

  为什么恶戒要第九品断呢?因为恶戒是缘缚断,恶戒属于色法。表业是身语表,是形色跟音声,是色法;无表业、无表色也是色法。这个色法不能自性断(自性断是断烦恼),要能缘它的烦恼断掉了,这个东西才叫断掉。那么前面八品,虽然断掉,还有一品能缘它,还没有断掉;第九品一断的话,欲界的能缘这个恶戒的烦恼已经没有了,一品也没有了,这个时候恶戒也就断掉了,叫缘缚断。

  昨天的作业题里边把缘缚断跟自性断区别一下,这个书上有,在后边,那么你字典也可以查,先把这个概念搞清楚,以后还要见面,讲烦恼品的时候还要见。要断能缘九品惑尽方名为断,要把能缘恶戒的九品烦恼断完了,这个恶戒才叫断,不像烦恼一品一品断,这个是要能缘的烦恼全部没有了,才叫断。

  “故前八品不断恶戒。唯未至地能断欲惑,故取未至地也”,所以前面八品不能断恶戒,因为还有一品把它系缚的,不能叫断。那么第九品一断之后,烦恼也断掉了,没有再能系恶戒的,能缘恶戒的烦恼没有了,这个恶戒也断了,所以第九品既断最后一品烦恼,又能断恶戒。

  “那么为什么要未到地定九无间呢?每一个禅定的近分定都有九无间,为什么一定要取未至地定的九无间道,因为是“唯未至地能断欲惑,故取未知也”,只有未到地定能断欲界的烦恼。我们说未到地定是欲界与初禅之间,把欲界的烦恼断尽之后,登入初禅。二禅的近分定,把初禅的烦恼断掉,进入二禅,乃至非想非非想定的近分定是断无所有处的烦恼,所以说断欲界烦恼的,只有未到地定,所以要取未到地定来作断律仪。

  “无间道断惑,解脱道证灭,故唯无间名断律仪”,那么我们说未到地定有九个无间道,也有九个解脱道,为什么这两个九里边单取九个无间道呢?昨天我们讲过了,烦恼断的时候,是无间道断的,解脱道是证到灭了,就是烦恼断掉了,证到择灭,这时候叫解脱道,也就是解放,宣布解放了,正在拼搏的时候是无间道。所以无间道是断惑的,解脱道并不断惑,它证灭,证到择灭。所以说我们抉择断律仪,决定取的无间道。所以“唯无间名断律仪”,所以说一定要是无间道,才能叫断律仪。

  那么这个断律仪的事情讲好了。先把断律仪是哪些,什么东西叫断律仪讲了。然后说:为什么这两个叫断律仪,一定要未至定?因为未至定能断欲的烦恼。为什么一定要九无间道?因为九无间道才断烦恼的,解脱道不断烦恼。那么这个未至九无间所以叫断律仪的理由充分地就讲完了。

  下边是阿毗达磨开智慧的问题,就是四料简的问题。

  

  有静虑律仪,非断律仪,应作四句。

  “有静虑律仪,非断律仪”,有的是定共戒,但不是断律仪,也有的是断律仪不是定共戒,也有是定共戒又是断律仪,也有既不是定共戒,又不是断律仪,这是一个四句。

  那么这个定共戒如此,无漏的道共戒也可以来这么一个四料简:有的是道共戒而不是断律仪,第二种是断律仪不是道共戒,第三种既是道共戒又是断律仪,第四种既不是道共戒,又不是断律仪。这个两种他这里讲了一个,其它一个自己去配,这一个知道了,另外一个很容易。

  那么先说这个四句,为什么说四句呢?我们说前面阿毗达磨答问法,我们讲过的,如果前面的那个范围大,那么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