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▪P6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是一开始就听的,某某师,某某师,某某师,他们几个,反正他们最早的是印度佛教,印度佛学是跟这俱舍有关的,是在前讲的,这几位都听过的,那么你们找这三位好了,他们比较听得多一点了。你们几位也是耐烦一点,他们假使有不懂的,找你来问吗,就是开始做法师了,这是练习做法师了,已经开始了,所以这个也是好事情,那么你们不懂,尽量问,如果他们再有问题的,再提过来,我来解答好了。

  那今天我们还接下去。接下去的,当然,今天比昨天要难一些了,难度要高一些了。

  

   戊五 舍非色善染

  从此第五,舍非色善染。论云:欲非色善,及余一切非色染法,舍复云何?颂曰:

  舍欲非色善  由根断上生  由对治道生  舍诸非色染

  “从此第五,舍非色善染”,非色的善法,非色的染法。非色就把五蕴里边的色法去开,那就是简别表、无表色。表、无表色,我们前面讲了很多。那么就是心法,这个非色善就是心法,心法里善的、染污的,怎么舍?

  “论云:欲非色善,及余一切非色染法,舍复云何”,前面说表色、无表色的舍,讲完了,这是色法的一个范畴;现在不是色法的范畴,是非色的,那非色就是心法,主要是心法,非色的染污法,非色的善法,又如何舍?这是问题。

  “颂曰”,回答,“舍欲非色善,由根断上生,由对治道生,舍诸非色染”,欲界的不是色的善法,如何舍掉?那就是两个,一个是根断,善根断了,一切善法当然也没有了;第二个上去,生到上界去了,欲界的善法就舍掉了,得上边的,好的色界的善法得到了,那是舍了一个差的,得了一个好的。善根断了,那是善法全部没有了,那就是不好的。

  非色染,染污法怎么舍?“对治道生”,你这是什么?假使贪欲,不净观去对治,瞋恨心,慈悲观对治,对治道生了,作用起了,这个染污法就舍掉了,那么一定要对治的。

  我们这里就是很简单一句话,不对治的话,烦恼去不了的。你说我等在那里,想一个方便法门把烦恼去掉了,这个没有那么简单的。烦恼要去掉,非对治不可,其它的法只能把你压一下,真正要解决问题,还是要起对治道。对治道起一个,断一个烦恼,起两个,断两个烦恼,没有便宜赚的。所以说佛教里边,踏踏实实,不取巧,也不偷懒,就是你下一分功夫得一分效,不下功夫就没有效,下了功夫不见效的,也不会有。

  

  释曰:舍欲非色善者,此有二缘。谓心等善,名非色善。一由根断,谓断善根。二由上生,谓生上界。

  “释曰:舍欲非色善者,此有二缘。谓心等善”,非色善,“心等”,“等”就是心王、心所,还有不相应行里边的那些得、非得之类的,它也有善。这个非色善法,两个缘。

  一个是根断,这个根就是善根,善根断了之后,一切善法就没有了,那么这是一种。舍欲界的非色的善法,第一个是善根断了,他就舍掉了。

  第二个由上生,“谓生上界”,当你生到色界去了,或者生到无色界去了,当然了,得到色界的法了,欲界的法舍掉了。欲界的法系属于欲界的,欲界当你离开了,这个法管你善的、恶的都舍掉了。那么你舍掉不是空了?不空,你色界的善法得到了,得了好的善法了,欲界的下劣的,当然不要了。这是上生,生到上界,色、无色界去的话,那你欲界的善法,当然也舍掉了。因为三界的有漏法属于界系的,你离开了这个界,这个界的法都离开你了。

  

  舍诸非色染者,诸谓三界。三界非色染者,心等法也。由一缘舍,谓由对治道生。若此品类,对治道生,当舍此中所有烦恼,及彼助伴助伴者,相应俱有能得也。

  第二个,染污法如何舍?“舍诸非色染”,非色染不是指欲界,三界的染污都在里边。“诸谓三界”,前面是欲,欲界,这是诸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三界的染污法。“三界非色染”,不是属于色法的,不律仪、表、无表色之类的是色法,这个是不属于色法的那些染污法。“心等法也”,也是心王、心所,跟那些不相应行里边个别的有善恶的。

  这个由一个缘舍,你要染污法要舍掉,没有其它方法,只有一个缘。“由对治道生”,你对治它,这个对治道生力量生起来了,染污法就断了。如果不生的话,断不了,所以一定要对治道生。

  所以说修行不要贪便宜。我们有的人呢,他总听人家讲,这个法好、这个法好,你自己没有学过教,到底好不好,你没有一个尺寸,你不知道他说的好了,(他说得)天花乱坠的,你就相信他好。学过教的,就没有便宜赚的。对治道不生,这个烦恼不会断的。那么你说好,它当然有它的好处,但是每一个法都有一定的功能,你不能说这个法好,其它的法就不要了。这个佛何必说八万四千法门,说那么多干啥呢?只要说一个好了,不是大家便宜,可以简单一些吗?所以要说那八万四千法门,就是有八万四千个毛病,八万四千的毛病要对治的话,就要这么多的对治道,所以说,有什么病吃什么药,不能强迫一切人都吃一个药。

  那么对治道生的时候,这个染污法就可以断掉,所以说由一个缘舍,“谓由对治道生”。对治道后边要广讲。

  “若此品类,对治道生,当舍此中所有烦恼及彼助伴”,烦恼是心所法,它的助伴心王,还有那些大地法等等,还有那些俱有法,得、四相之类的。那么这个就是说,一定要对治道生,才能把烦恼舍掉。

  那么想占便宜是没有的,你说我修往生了,往生西方,你到西方去之后,还得要修对治道,烦恼断了之后,才能到娑婆来广度众生。你带业往生,你业还带去的,烦恼也带去的,你不断掉的话,你永远还是成不了佛的。他这个西方去,西方的好处就是说不退,不退并不是等于说烦恼就断完了。不退,你是还要慢慢去断,西方的环境,就是在那里比较顺,退的缘没有,你可以不退堕,不堕三恶道。但是西方的人天不修行的话,还是断不了烦恼,还不能回娑婆度众生,更成不了佛。而且西方修行,稳是稳的,慢是慢的,这个佛经上也有的,你在西方世界修一百年,不如在末法时期修一天一夜,这个是经上明文有。

  那么总是一个法有利必有弊,不要说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法。密法固然快,但是也很危险。修密法的人有这个比喻:在竹筒里的蛇,竹筒子只有一条路,要么上,要么下,你往上爬,就成佛,往下掉,就到地狱。这是修密法就是经常用这个比喻的。所以说一切法里边,你不要只想一个什么毛病都没有的,就是你根器不同,就需要各式各样的法的。你假使不是那个根器,你勉强去修密法,那你往下堕,下地狱,所以这个要看自己根器。佛说的法一切都好,佛所说法,中边皆甜,没有一个法不好的,只要对根。印光法师经常说的,法无高下,那个法能对治毛病的,就是好的。没有什么这个法好,这个法不好,不要去评论它。就看你自己什么病,你是那个病吃这个药对头,这个法就是好。

  那么这里我们就是要提醒大家的,你假使有烦恼,你不修对治道的话,烦恼永远是舍不掉的,灭不了的。如何舍非色善呢?这个里边就叫我们修行,一定要用对治道,只有一个缘能舍。

  

   丁五 约处明成就善恶律仪

  从此大文第五,约处成善恶。论云:善恶律仪,何有情有?颂曰:

  恶戒人除北  二黄门二形 律仪亦在天  唯人具三种

  生欲天色界  有静虑律仪 无漏并无色  除中定无想

  “从此大文第五,约处成善恶”,在哪些地方可以成善、成恶?“论云:善恶律仪”,这个善恶指善恶律仪,善律仪、恶律仪前面讲过的,善的恶的那些律仪,哪些地方的有情有善的、有恶的?三界里边来看了。

  “恶戒人除北,二黄门二形, 律仪亦在天,唯人具三种,生欲天色界,有静虑律仪,无漏并无色,除中定无想”,那么恶戒只有人间有,人间三洲有,北俱卢洲没有,这是先说恶戒。因为恶戒里边,要做这些极恶的事情,要烦恼极重的人。北俱卢洲的人,他没有那么重的烦恼,所以不生恶戒,但是他又没有苦,善的戒也没有。所以我们说有利必有弊,虽然他是恶戒没有,他也不能修佛法,因为太舒服,不想离,没有苦,他就不想修了。

  “二黄门”是什么呢?二种黄门,就是不男,扇搋半择,这是两种,等一下我们要说。“二形”,男女二形合起的,那个都不能得恶戒,也不能得善戒。

  “律仪亦在天”,律仪是人间,只有人间有,天上也有,但是人间有三种,别解脱律仪、定共戒、道共戒都可以有。欲界天、色界有静虑律仪,别解脱戒没有。无色界无漏的道共戒还是有,那么定共戒,因为他没有色法了,他没有无表色的,定共戒没有。道共戒为什么有?法前、法后得,法俱得是没有,因为它没有色法。“除中定无想”,这个里边,中间定、无想定没有无漏法。

  那么下边广讲了,前面是略略说一下。

  

  释曰:恶戒人除北,二黄门二形者,明恶戒处。于人趣中,唯三洲有,除北俱卢,彼无极重无惭愧故,故无恶戒。于三洲中,除黄门等,亦无恶戒。扇搋半择,名二黄门。

  “恶戒人除北,二黄门二形者”,恶戒在哪里地方有?恶戒是人间有,但是要除北俱卢洲,只有三洲有,北俱卢洲除开。为什么?“彼无极重无惭愧故”,北俱卢洲的人都是心比较善良的,有惭愧心,要做坏事决定是极大的无惭愧心才做得下来,一般有点惭愧心,他坏事就不敢做。所以说烦恼重的人,只要有惭愧,他不会犯大的重戒。如果惭愧心没有了,那就是靠不住了。所以不怕烦恼重,就怕没有惭愧。有惭愧的人,尽管他烦恼重,他可以克制,可以不犯大事,没有惭愧的,肆无忌惮,那就是什么坏事都会做。

  所以说我们教育,经常要把好的那些克制的东西要教,不要教人家没有惭愧。这个无所谓,那个也没有关系,这个一讲的话,大家没有惭愧了,什么坏事都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