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有真苾刍。
这是说汉地,如果说藏地,明朝的时候,永乐年,正是宗大师广行黄教的时候,正法住世五百几十年,那说没有真苾刍?那更不好说了。那么斯里兰卡、泰国,南宋以来,没有真苾刍啊?你去到他们国家去问问看,他根本不会承认你的。所以说南宋以后没有真苾刍这个话,只能够是对一般的,对苾刍戒不重视的那些人,是对他一个刺激而已,并不是真正说没有一个真苾刍。这个要搞清楚。
这个我们已经通过一个天津居士,他也碰到圆老,把这个事情提了,他们也同意这一篇演讲不要流通了,因为恐怕人家误解。弘一大师针对一些毛病说的话,他们认为是好象普遍性的话,那是成了一个问题了。所以这个他已经写信来说,那个圆拙老人已经同意这个方式,那就很好。因为弘一大师的著作是非常好的,我们说学习他很多地方,对我们极大贡献,但这一句话人家会误解,那么误解之后,反正都不是苾刍,那是对僧宝更不恭敬,那就会出极大流弊。
八个别解脱戒的体是四个。为什么四个体要八个名字?因为形不同的缘故。
己二 安立四律仪
从此第二,安立四律仪。论云:近事、近住、勤策、苾刍,四种律仪,云何安立?颂曰:
受离五八十 一切所应离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刍
“从此第二,安立四律仪”,怎么样子四个律仪,就是四个体怎么安立的?
“论云:近事、近住、勤策、苾刍,四种律仪,云何安立”,怎么安立这么这个四种的?既然八个里边是四个为体,实在的就是四个,那么我们讲四个就够了,其余的是形的不同而分出来的,所以把根本的四个体讲了就行,那么这四个体是如何安立的?
“受离五八十,一切所应离,立近事近住,勤策及苾刍”,那么这个颂,也很干脆,“受”就是受远离,远离就是戒,远离五个,远离八个,远离十个,“一切”就是所有的、具足的远离。那么这么安立就是近事戒、近住戒、勤策戒、苾刍戒。远离五条的就是近事戒;受了离开八条恶行的,那就是近住戒;受离开十个的,那就是沙弥戒;一切具足的,一切都离开的就是苾刍戒。那么我们说一切不是只有二百五吗?二百五就是概括一切,这二百五做到,基本上一切都在里头。所以苾刍戒不叫二百五十戒,叫具足戒,这二百五十把一切要行持的戒相都基本上包完,具足。所以这四个体就是这么安立的。
释曰:初两句标戒数;下两句立戒名。
“释曰:初两句标戒数”,这个颂前面两句标戒的数,近事五条,近住八条,沙弥十条,苾刍一切具足。“下两句立戒名”,那么离开五条的叫近事,……,就是安名字。前面是戒有几个戒,下面是几个戒叫什么名字。
谓若受离五所应远离,安立第一近事律仪。五所应离者:一者杀生,二不与取,三欲邪行,四虚诳语,五饮诸酒。
“谓若受离五所应远离”,五个事情应该远离的,你受这个就是受五条戒了。五个事情要离的就是杀、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,这五个东西应当远离的事情,你受了,远离这五个,那么就安立近事律仪。第一个就是居士戒。“五所应离者”,居士戒应当离开哪五样事情呢?那下边就是杀生、不与取、欲邪行、虚诳语、饮诸酒。杀生一条,不与取(偷盗)一条,邪淫一条,虚诳语一条。这个虚诳语,当然包括两舌、绮语、恶口。第五是饮诸酒,不管你什么酒,凡是有酒色酒香能醉人的都不能饮。
一个居士,是温州的,他来过之后,受了戒,他说“我基本上烟也不吃了,酒也不吃了,就偶尔吃一点啤酒,可不可以?”我说:“不行”。啤酒也是酒了,啤酒吃了也会醉的,多吃它一样醉的。这个真正要酒戒,那么(不管)什么酒,“诸酒”,果酒什么酒、谷子的酒都不能喝,严格的,而且照佛的戒律是茅草头,一点都不能喝。你说“我一点也不醉,我好喝的”。佛制的你不能喝你就不能喝了,你怎么跟佛辩论起来呢?佛的智慧比你大,佛说不能吃嘛,你还要去争什么东西,就不要吃就完了。我们听佛的话,学佛就学佛嘛,佛说的话你也敢辩论了,你还学什么佛呢?你是学自己呢,还是学佛呢?这成问题了。这个五条,能够离开的,那么就是居士戒。
若受离八所应远离,安立第二近住律仪。八所应离者:一者杀生,二不与取,三非梵行,四虚诳语,五饮诸酒,六涂饰香鬘歌舞观听,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,八食非时食。
“若受离八所应远离”,受持八条应当远离的事情,你受持它,那么这是第二个近住戒。哪八条应当远离的?“八所应离者,一者杀生,二不与取,三非梵行”,这个不一样了,前面是欲邪行,正式的配偶不计,但是也包含过分的,那些不正规的淫欲事情,这里八关斋戒,“非梵行”,这就是明确地指出是跟出家人一样,一切淫欲都不能做。记得在文化大革命后期,出了一本宗教字典,里边八关斋戒,他写一条,八关斋戒离八个,“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”,“不邪淫”?那就是外行人写的东西。第四是虚诳语;第五是饮诸酒,一样,也是各式各样酒不能吃。第六就加了,五戒没有的,“涂饰香鬘,歌舞观听”,身上涂那些香,戴那些首饰,花鬘之类的,花鬟就是指装饰品,那么歌舞观听,自己作歌、作舞,去听、看都不行。
第七,“眠坐高广严丽床座”,这个就是比较仔细了。有一个居士他写信问我,高广大床,他说“我家里的床蛮大的,怎么办?算不算高广大床?”这个旧的,不是华丽的,那个也不算,也可以,但是能够住一个小床,当然更好了。这里很明确的,眠也好、坐也好,高广的、严丽的床座,就是什么呢?席梦思、沙发之类的。所以我们受了八关斋戒,最好沙发不要坐了,不要说高广大床,一定要睡觉,“眠坐”,坐也不要坐,那么是严格地说,坐也不要去坐那些东西。我看到宝光寺,它的接待室,全是木头的,是木头的床,也是木头的椅子。我们这里的接待室也是木头的,没有沙发。有人叫我们买沙发,当然我们现在条件不够,房那么小,沙发怎么摆呢?等我们条件好了,大的接待室有了,我的看法,沙发还是不要买,因为苾刍出家人,自己不舒服嘛,也恐怕那些来的人,有受八关斋戒的,也不要使他坐那些东西。
第八,“食非时食”,中午以后的东西,凡是食(不是饮),就不能吃。那么这个也有很多人经常问:“下午我们能不能吃水果?”水果不是食吗?要咽下去的,还是食嘛。反正是饮料,就是水可以喝。那么最好是开水,但是茶,茶叶子不吃下去,也可以,一般说也没问题。那么这个非时食里边,沙弥戒里我们过的,还有含消药,含消药就是含在嘴里能化掉的,那么叫水净,把它化掉之后,一样可以吃。还有尽形寿药,那些丸药什么的……,你说你害了病,你下午不能吃药了?那个没有这个话,也是可以的,尽形寿药、治病的药,丸药也好,什么药也好,到了下午也可以吃,那么药水当然不成问题。
若受离十所应远离,安立第三勤策律仪。谓于前八,涂饰香鬘、歌舞观听,开为二种,复加受畜金银等宝。解云:讥嫌重故,开一为二,妨废修道,制畜金银也。
“若受离十所应远离,安立第三勤策律仪”,假使你受了十条应当远离的戒,那么就是安立第三种,沙弥戒。“谓于前八,涂饰香鬘,歌舞观听,开为二种”,沙弥是出家人,所以对这个东西要重视。本来是居士八戒,涂饰花鬘,歌舞伎乐,并了一条,而沙弥戒——出家人,这些事情是严重的,所以说把这个分了两条,涂饰花鬘,歌舞观听,两条分开。那么八条里边,一条分两条,九条了。再加上一条,“受畜金银等宝”,受持金银,这是出家人的戒。
“解云:讥嫌重故,开一为二”,因为这个涂饰花鬘、香鬘,歌舞伎乐,在家人呢,人家讥嫌要少一点,所以说合了一条;出家人你去做起这个来了,人家要讥嫌的。你说一个出家人,涂起香来了,戴起首饰来了,挂着项链,耳环子,那个不行的,那个人家……。你说出什么家呢?你搞这个东西啊!所以说这个讥嫌重,就要分两个。
还有歌舞观听,自己唱歌、跳舞。我们说穿了个袈裟,在台上唱起流行歌曲来了,人家看了都不顺眼。或者唱戏,或者是跳舞,更不成话了。我们苾刍的衣服为什么那么大,那么宽?就叫你不要乱动嘛。你说跳舞他穿一点点衣服才跳得起来,你那么大的袍子,那个裙子,你怎么跳?海青那个袖子,跳起来,这个坏了。歌舞伎乐是不准做的。不要说为了菩萨道开许开许,你开许了,人家骂了,你这个出家人干什么的?这个开许了之后,不是好的影响,效果是极坏,出家人跟在家一样的,怎么怎么说起来。你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效果,反而给人家骂一通,把佛教都贬低了,所以这个以不开为是。
我们讲过的,以前有一个学生,他们买电影票。我说:不要。他说:为什么不要啊?我们要。我说:你要来干啥了,跑去电影院干啥?他说:我们苾刍的样子给他们看看,培培福啊。这个话对不对头啊?完全是为自己要看戏做一个借口。你自己要看戏,你老实说,你烦恼重,想看戏,何必说给人家培福呢?人家培福,到电影院,看了个和尚光了个头在看戏,看的是一般的戏也好一点,看的是黄色戏,你看他们起什么念头,怎么还叫培福呢?谤僧都要来了,要谤三宝了,你这是帮人家造罪了呢,这个不合逻辑的话。
“开一为二,妨废修道,制畜金银也”,修道,“妨废”,妨碍,要废,甚至于把道给废掉。所以说钱,我们说藏地看到钱,要骂的:毒蛇!然后把它摆进去。有的人高兴得很,就喜欢你红包拿来。这个自己想想看,妨废修道。所以我们这里,人家说,钱没有,没有才好修道。你如果有了,修道……,有了金钱的话,……。以前我们不是有人吗?一个香港的居士,寄了两百块,给我扣下来了。我说买东西,发给人家买法器。唉呀!说我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