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羯磨”,白四羯磨,一白三羯磨,受戒的时候第三羯磨一白,这就是得戒了,戒体得到了。“遇胜缘已”,这个殊胜的缘得到之后,“从此加行思种子上,复更熏成根本思种”,本来是加行,还没得戒,是加行,现在第三羯磨一白,得到根本的戒,这个加行思种子之后,又熏成功根本的思种子(根本戒体),就是这个东西。“与前加行思种并起”,加行思种子还在,而上边又熏成功根本的思心种的种子。“初念七支种子,第二念,二七支种子”,第一念的时候七支,七个种子,每一支一个种子,不杀一个种子,不盗一个种子……,第一念七个,第二念又兴七个,两个七,第三念三个七,“乃至未遇舍缘,念念七支增长”,只要你没有舍戒,舍戒的缘没有碰到。舍戒的缘有很多,一个是破戒,一个是自己舍戒,一个就是命终舍戒(命终,别解脱戒要舍);菩萨命终不舍,前面我们讲过。那么只要舍戒的缘没有到的话,念念七支七支七支地长,就是每一念刹那刹那七支七支地增长。假使遇到舍缘,就不增长,就停了,就没有了。
“恶戒亦尔”,善戒是这样子,恶戒就是前面说恶律仪,杀猪杀羊的那些,也同样,只要你不舍,七支七支增长,第一念一七,第二念二七,第三念三七。
那么我们想想看,一天一夜有多少念,一念一刹那,一念,一刹那一念,每一念增长一个七,每一念增长一个七。你受了戒之后,只要你不舍,假使你一辈子,这个功德如何的?但是你要舍戒之后,也就没有了。所以说这个戒的功德,我们从这个七支七支的看,种子来看,不可思议,那就是无边地增长,不断地增长。如果你假使有不清净的,只要没有舍戒,没有犯根本的,诵戒的时候,半月半月诵戒,可以洗干净,有了脏的就洗,有脏的就洗。如果你重要的违犯,只要不是根本的,马上作法忏更好,哪里坏,哪里就洗,哪里破,哪里就补。这样子戒体还是清净,能够念念七支增长。但就是不要破戒,一破掉,还有破戒的罪。所以说戒的功德,我们还没有讲到其它的,单是从它的思心所种子来看,一个念头加七个种子,二个念头加二个七,那就不得了,你一天一夜有多少的倍数,假使你一辈子,假使你说二十岁受戒,你八十岁,或者是有的人寿长的一百岁,过去阿罗汉有一百二十岁的,乃至有更长的,那戒的功德就不可说了,你说也说不清楚了。所以从这一点看,我希望大家把戒律重视,那么戒的功德后边当然还要讲的,以后讲别解脱戒,那更要讲。菩萨戒的功德,我们讲过了。今天就讲到这里。
第七十一讲(第202页上第12行-第205页上第4行)
《俱舍论颂疏》。昨天我们讲到思心所的种子。受了别解脱之后,七支的种子刹那刹那地增加,第一刹那,在加行位就是三白羯磨没有完之前,是加行的思心种子,到第三个羯磨白了之后,这个时候成了根本的思心种子。那么这是加行的思心种子一起,下边的七支七支增长,都是根本以后的。初念就是第一个,三羯磨白了之后,第一念的七支种子,第二念之后两个七,第三念以后三个七。那么刹那刹那念念地不断地增长,七个七个增长。只要没有舍戒,舍戒的缘没有到,没有碰到那些缘,那么不断地念念地增长,七支七支增长。那么就是思心种子不断增长的话,那就戒的功德不断地增长。所以这个受戒之后,即使你睡觉也好,什么也好,种子还在增长的;除非你舍缘碰到了,那就停下来。这是一个解释。
又解,于一思种,剎那剎那,七支功能增长。大乘亦尔,然依大乘宗,熏第八识。若经部宗,熏于色心,即色心持种子,于色心上,有生果功能,假立种子,离色心外,更无别体。
“又解:于一思种,刹那刹那,七支功能增长”。前面一个解释,思心种子就是每一支有一个种子,那么七支有七个种子。现在另外一种说法,一个思心种子,它七支功德都含在一个里边,那么同样的,刹那、刹那地增长:一念一个,两念再第二个加上去。七支功能,每一念、每一念刹那增长。这个跟前面一个大体都是一样的,就是前面七支分开的,这是七支合在一个种子上,那么刹那刹那增长,这是一样的。这是经部的。
大乘就是唯识了。唯识也同样,也是这么的一个说法,也是刹那刹那增长。但是,经部是说熏在色心上,而唯识宗,他就更完整的体系拿出来,他是说熏在阿赖耶识上。阿赖耶识是一个最根本的,根本依,熏在这个根本的识上。那么这个阿赖耶识的问题,我们讲唯识的时候要广讲。
现在我们把经部的熏于色心,这个问题说一下。“若经部宗,熏于色心”,它不是阿赖耶识,经部宗,色、心都能受熏,而阿赖耶识里边,说色法是物质的东西不能受熏。但是阿赖耶识里边,本身就含有外器间的相分,阿赖耶识的相分就是山河大地都在里头。(78B)所以说你把它两个串通起来,意思还是没有矛盾的:他不过把识归纳于阿赖耶识;一个就没有建立阿赖耶识,把色、心两个分开。“熏于色心,即色心持种子”,心里边可以熏种子,可以保持种子熏在里边,色法里边也可以持,熏习它的种子。“于色心上,有生果功能”,色也好,心也好,种子熏上去后,有力量,这个力量将来都能够感生果的作用,果的功能都能生出来。“假立种子”,(生)果的功能,假一个名字叫种子,实际上就是思心所的种子。那么大乘的唯识里边,阿赖耶识,现行熏种子,种子熏种子,种子又生现行,那里边的关系很复杂。那么这里呢,就是思心所的种子,它的这个功能,它能够生果的功能,就叫种子。所以说什么叫种子呢?就是将来在色心上边所熏的那个力量,能感果的那个功能,就叫做种子。“离色心外,更无别体”,并不是说真的有一个种子,象米的、稻的种子一样,有一个实体的东西;就是在色心上边,它能够有一个感果的功能,这个就叫它种子。在大乘里边,阿赖耶识里边,他是专门打个比喻。就是说假使一个东西,用一种香料把它熏,熏了之后,这个布也好,什么也好,它这个上边就有香味道了,但是并不是有个香摆上去,还是那个布,但是因为熏过了,有这个香的作用,香的功能。那么种子也就是这么样的东西,并不是有一个硬梆梆的东西摆上去,就是在色心里边,经过思心种子的熏习,它有感果的功能,这个功能就假一个名字叫作种子,并不是实在有一个米、谷的种子硬有那么一个东西叫种子。离开色心以外,它并没有另外一个体叫种子的东西。
那么经部宗为什么说色心是种子呢?我们说当入无心定的时候,假使说入了无想定,入了无想定的时候,心没有了,它的种子在哪里?就熏在色上,就是他的身体上,色身上。那么假使到无色界的人,他是只有心,没有色法了,他色法种子在哪里呢?色法的种子就熏在心里边,当他从无色界下来的时候,色法种子就生起来,生到色界也好,欲界也好,它的根身,色法又生出来。那么在以前没有了,并没有断掉,这个功能在他心里边保持有。那么反过来就是入无想定的人,他心没有了,他的心法是不是断了呢?并没有断,心的种子,他的色法、他的身体可以持。所以说在经部里边,就安立色、心都能持种子,否则的话就不完整。那么色也能持,心也能持,这两个都能持。这个就是经部宗,他们立的学说。持种子是色、心都能持。那么唯识宗,就进一步了,是阿赖耶识这一个,另外一个东西,并不是色、心,就是离开色、心之外,还有一个阿赖耶识,它才是真正持种子的东西。但这个阿赖耶识也不离开色、心,一切色法、心法都从阿赖耶识里边转出来的。
丙二 明能造大种
从此第二,明能造大种,于中有三:一、明表无表大种异,二、明能造时同异,三、明大种依地异。
“从此第二,明能造大种”,这是无表色,无表色,造业的有身表,身无表,语表,语无表。那么这个表、无表,照有部的说法,都是色法。色法都是所造色,能造的是四大种,这个我们界品都讲过了。所造的表色、无表色讲完之后,那么说能造的四大种是怎么回事。所以说,“明能造大种,于中有三:一、明表无表大种异”,第一个造表色的大种,跟造无表色的大种是不一样的——一个粗、一个细,不能混淆。第二,“明能造时同异”,这个能造大种,跟所造的色,它的时候是一个时候,还是不是一个时候?第三,“明大种依地异”,它的四大种是依哪一个地的四大种造它的表色,或者无表色的?
丁一 明表无表大种异
且初第一表无表大种异者,论云:前说无表大种所造,为表大种所造?为有异耶?颂曰:
此能造大种 异于表所依
“且初第一表无表大种异者”,第一是表色的大种,跟无表色四大种,它是不同的。“论云:前说无表大种所造,为表大种所造,为有异耶?”前面我们说无表是四大种所造的,这个一开头在讲界品的时候,“大种所造性”,这个颂叫你们背,就是这个关系,后面要用的,你就看到这里,马上就冒出来了——“大种所造性”,无表色是大种所造的。这个无表色大种所造,表色当然也是四大种所造,那么这两个四大种是不是同样的?还是有不同的?“颂曰:此能造大种,异于表所依”,这个无表色能够造的大种,跟表色所依它而造的大种,“异”,不一样的。
释曰:此者此无表也,无表与表,异大种生。此无表色细,表色即粗,不可一四大种能生粗细二果,故须异也。
“释曰:此者此无表也”,这个颂里边的那个“此”,就是无表色。无表色是所造色,能造的大种就是四大种。它这个四大种,跟表色的能造的四大种不一样。“无表与表,异大种生”,无表色跟表色,它们的所依的大种不是同一类的,“异”,是不同的大种而生。“此无表色细,表色即粗,不可一四大种能生粗粗细二果”,无表色无见无对,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