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8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亲论主的解释是这样子,他按理来说呢,实际上圆生树是帝释天的最殊胜的树,这个树有如是德,因为这不是一般的树,在帝释天里边有名的名胜,是特别殊胜的一棵树,它就有这个德。什么德?就有这个功能,它出的香气,不但是顺风能熏,能逆风也能熏。这个跟人间不一样,虽天和风力所壅遏,虽然天上的风,天上没有暴风,都是和风,它把它壅同就是逆风吹过来了,但是也能够相续流布余方,逆了那个风,还是能够透过去,向远透过去。但是因为风是朝这边的,它渐劣渐微,慢慢的,就是这个香的味道一点点少下去了,慢慢少嘛,近处便歇,不能到一百逾缮那,到五十逾缮那的时候就停下来,再远没有,不行了。“非能远至,如顺风熏”,不是像顺风一样一百逾缮那可以,它祗能五十逾缮那,因为逆风力量把它阻遏,“遏”住了,所以香气熏出去要近一点。这是世亲菩萨认为,园生树,在天上的树跟人间不一样的,确实能逆风熏。

  

  又论云:如是华香,为依自地,随风相续,转趣余方,为但熏风,别生香气?问也:自地者,华也。香依华发,说华为自地也。 此义无定,诸轨范师,于此二问,俱许无失。答也:依华依风名二问也。

  “又论云:如是华香,为依自地,随风相续,转趣余方,为但熏风,别生香气”,这是又提一个问题,他问,这个华的香味道,还是直接从华上散出去的呢?还是这个华的香味道熏在空气上,这个空气的风,成了香的风了,吹出去,那有这个香味。问曰:这是小字,他说自地者,就是华本身,“香依华发,说华为自地也”,这是一种,说华自己本身发的香味。那么另外一种,是它香的味道熏在风里边,“此义无定,诸轨范师,于此二问,俱许无失”。这个回答,世亲菩萨的回答,这个意思倒不一定了。轨范师,就是过去那些大德们,可以作为规范的那些论师,对这两个回答都认为可以,华直接散出来也可以,熏在风里边也不错,这个两个都有,“答也,依华依风名二问也”。这两个问没有过失,都可以有。

  

  若尔者,何故?薄伽梵此云功德聚也。言:华香不能逆风熏,根茎等香亦复尔。善士功德香芬馥,逆风流美遍诸方。

  这里世亲菩萨答了这个问题,解决之后,那边又提一个问:你这个答案跟佛说的有违背,他说这个有问题,怎么违背呢?举佛的一首偈,假使照你这么说,香是逆风能熏的,那么佛有一个偈,里边跟你说的意思就不一样了。薄伽梵,这个我们知道,薄伽梵有六个意思,自在、炽盛、庄严、名称、吉祥、尊贵,有的人就翻世尊;多义不翻,这里还是用薄伽梵的意思,原名,这是印度话。

  佛曾经说一个偈,这个偈就证明你说的话不符合佛的意思。什么偈呢?他说“华香不能逆风熏”,华的香,顺风能够传出去,逆风不能熏出去的,这是佛说的。“根茎等香亦复尔”,不但是华的香如此,有根的香,茎的香,有些是根上有香,有些是它的枝干上有香,这些香同样,也是不能逆风熏的。但是“善士功德香芬馥”,善士,修行的人,它的功德香,一般指戒香,他的这个香却是不管顺风、“逆风”都能流布各方,到处能流布,“流美遍诸方”。那就是持戒的功德,当然也包涵定慧的功德,这些功德不管你是逆风也好,顺风也好,它的可以传播到各方去。流美,传出去,大家赞叹,欢喜。那就是什么呢?持戒的人,你赞叹也好,你骂他也好,都对他没有损害。结果你越是骂他,越显得他戒德高。现在不是很多人对现在持戒的人诽谤,说不合时宜,现在是什么时代了,是新的,现代化的什么太空时期了,还把二千五百年以前的老戒条拿出来不是太落后了吗?这些诽谤的话,你越是谤的厉害,持戒的人功德越是传播得远,为什么?持戒是大家欢喜的事情,你做的事情,把戒不要了,大家都不欢喜。如果一个出家人,吃酒吃肉,到处男女混合,到处玩乐,吃香烟打牌,这个人,哪个看得起呢?那这个反过显出持戒的高贵。所以说诽谤并不能损害持戒,那么定慧的功德也如此。所以说逆风,顺风都能吹,这是赞叹功德。但是他引这个偈却是来反驳,你说圆生树能逆风熏,这个跟佛的话不符合,佛都说清楚了,华香不能逆风熏,华的香不能逆风熏,根的香,茎的香,同样都不能逆风熏,那你这个话怎么说?圆生树的华能逆风熏呢?

  

  解云:引此颂意,难论主许华香,能逆风熏也。修善之士,名满四方,能逆风熏,华香不尔也。

  “解云:此引颂意,难论主许华香,能逆风熏也”,这是问难。“修善之士,名满四方,能逆风熏,华香不尔也”。这个善士的功德的名称呢,可以逆风能够熏得到,不管你赞叹,不管你毁谤,这个他的名气都能够传播出去,不因为你诽谤而受损。但是华香是佛说了不能逆风熏的。

  

  论主通云:据人间香,故作是说,以世共了无如是能。若据天香,能逆熏也。化地部经,说此香气,顺风熏满,百逾缮那。若无风时,唯遍五十。

  “论主通云”,论主他就解释这个问题,通释。“据人间香,故作是说,以世共了,无如是能,若据天香能逆熏也”,这是俱舍论主,他说的,他通前面这个问难,把它通释一下。他说佛说这个话,是人间说法的时候,大家看到的人间的香不能逆风熏的,以这个来比喻,因为你把天上的香作比喻的话,他们没有看到过,白白说了,所以说以人间的现实的事实作比喻,所以说不能是逆风熏,但是天上的香,确实跟人间不一样,能逆风熏。这是世亲菩萨解释那个问难,也没有妨碍,佛说这个话是依人间的常识来说,天上的香呢,能逆风熏的。

  “化地部经,说此香气,顺风熏满,百逾缮那,若无风时,唯遍五十”,那么化地部,是这个另外一部,他们的说法哟,他们经里说,这个香气顺风熏一百逾缮那,一样的。假使没有风,不说逆风了,没有风的话,五十逾缮那的地方能闻到,那么跟树界的意思差不多,他不说逆风。那么各个部有一些小的差异,那么世亲菩萨是赞成逆风熏的。

  

  城西南角,有善法堂,三十三天,于彼评论如法不如法事。

  下边城西南角有善法堂,“三十三天,于彼评论如法不如法事”,那么东北是有圆生树,这个城的西南角也有个名胜地方,叫善法堂。这个善法堂是三十三天,辩论那些世间上如法不如法的事情的地方,或者跟阿修罗有什么事情,他们联合讨论降服阿修罗的办法等等。就是讨论的大会堂、会议堂,就在这个城的西南角,讨论大事情的。这是忉利天的一些胜境,我们都讲完了。

  

  庚三 明空居天

  从此第三,明空居天。论云:如是已辨三十三天,所居外器,余有色天众所住器云何?颂曰:

  此上有色天  住依空宫殿

  释曰:此前所说,三十三天上有色诸天,住依空宫殿。谓夜摩天、都史多天、乐变化天、他化自在天,及梵众天等十六处,并前天合成二十二天,名有色天。二十住空居也。

  下边是空居天。四天王天在山腰,跟那个七金山的地方,根据都在山上的地居天。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上,也是依地而住,地居天。再上的夜摩天以上,不依地了,空居天,是空中而居。

  “从此第三,明空居天。论云:如是已辨三十三天,所居外器,余有色天众所住器云何?”前面已经把三十三天住的外器界讲完了,其余有色,有色就是简别无色,无色界没有器世间,不谈。有色界的天,他所住的地方是怎么样的?有色界就包涵欲界的跟色界的天。“此上有色天,住依空宫殿”,这个“此上”,忉利天以上的有色的天,它的住处,依空间的宫殿而住,就是不依地了。

  “释曰:此前所说,三十三天上有色诸天,住依空宫殿”。那么哪些天呢?“夜摩天、都史多天(就是兜卛天)、乐变化天、他化自在天”,这是欲界的四个天,还有“梵众天等十六处”,色界天,“并前天合成二十二天”,把前面四天王天、三十三天合起来,一共二十二个天,这些都是有色天。“二十住空居也”,这二十二个天,祗有四天王天、忉利天是住在地上的,山上,那么其余的都在空中而住,他们的宫殿不依地的,是在空间住的,空居天。

  

  己二 便显余义

  庚一 明六天行淫

  从此大文第二,便显余义。一明六天行淫;二明诸天初生;三明欲生乐生也。此即第一,明六天行淫。论云:如是所说,诸天众中,六天行淫云何?颂曰:

  六受欲交抱  执手笑视淫

  释曰:唯六欲天,受妙欲境。于中初二,依地居天,形交成淫,与人无别。然风气泄,热恼便除,非如人间,有余不净。夜摩天众,才抱成淫。都史多天,但由执手。乐变化天,唯相向笑。他化自在天,相视成淫。随彼诸天男女膝上,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,即说为彼天所生男女也。

  “从此大文第二,便显余义”,那么在下边,把天的器世间都讲完了,那么其它的事情顺便讲一下。第一明六天行淫,第二明诸天初生,第三明欲生乐生。

  “此即第一”,先讲第一个,“六天行淫”,为什么要讲这个?淫欲的事情是不值得在桌面上谈的事情,为什么要讲?这就是修行。我们说《俱舍》都是讲修行的,这地方就是修行的一个大大的问题。六天是怎么行淫欲的?越是上层淫心越轻,也就是说,要生上层天,必须修行节制淫欲。

  “论云:如是所说,诸天众中,六天行淫云何?”前面所说的六个天里边,六欲天,欲界的六天,既然是欲界就离不开男女,那么他淫欲事情是怎么的?

  “颂曰:六受欲交抱,执手笑视淫”,六个天他受欲的时候,他的情况是:“交”,四天王天跟忉利天都是交,跟人间一样,但是不泄精;“抱”,再上去,夜摩天就是互相拥抱;再上去“执手”;再上去是“笑”;最高的他化自在天,“视”,两个眼睛一看就是淫欲。

  所以说不要看到女人来了,跟她看看没有问题,看看就是淫欲,天上看就是搞淫欲的事情。那么执手,笑,拥抱更不要说了,那都是淫欲事情,是卑鄙的事情,天人看了吐口水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