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四)(中士道)▪P3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那你要學過的時候才知道,不學過的時候,貪心起來了,哈!很高興,哪認得到是煩惱呢?那就受它害了。瞋心起來更顧不上了,打啊殺啊都來了,什麼煩惱不煩惱的,這個理智都沒有了,狂掉了。那麼這個自己要認識了。貪一起,瞋一起,馬上知道了。“噢,這就是煩惱了。現在生了,趕快跟它鬥。”

  須如是知。

  要這樣子。那麼這就是說,煩惱的過患知道之後,要把煩惱認爲是頭等的怨敵。那麼雖然是頭等的怨敵的話,你還要認它的相。沒有那個相,怎麼去跟它鬥呢?要認識到煩惱的相,就要學一學煩惱的體性、體相了,那就是《五蘊論》、《百法》都要學一下。所以說我們修行,前面也說過的,什麼有些人“老修行嘛不要學的,只要修好了。”有些人“學了很多可以跟人家講,修行的時候嘛另外一個方法。”這完全錯的,都是邪見。我們學的就是修的。學法相了,啥東西了,你不修你學它幹啥嘛?佛跟你開玩笑啊,叫你學些道理來嘩衆取寵,去賺一些名利啊?不爲這個事情的,學的東西都叫你修行用的。那麼這裏我們知道,學法相,學這些,都是要認識煩惱,對治煩惱。

  如何對治呢?對治方法也有了。跟它鬥,蠻幹?煩惱也看不到,你怎麼打?你拿拳頭打,拿槍打,怎麼打?打不到的。要對治法門,(這些)我們都有嘛。貪心煩惱來了,怎麼辦?不淨觀嘛,用不淨觀好好去對治嘛。貪心煩惱來了,我記得一個,小時候看到那些漫畫,諷刺畫,有一個大漢,他晚上睡不著覺,怎麼呢?他想一個女人,這個女人麼跟他有戀愛關系麼。翻來複去睡不著,他氣起來了,拿把槍跑過去,敲她的門。門一開了,這個女人不知道,以爲他來了很歡喜,哪知道他槍一舉,“砰”,把她打死了,回去就呼呼大睡。這種方式太粗了嘛,自己睡不著覺把人家打死就睡著了。這是錯誤的方式了,這是諷刺畫了。但是我們這裏卻是說,煩惱是哪個要認識到,煩惱不是人,煩惱是煩惱,把煩惱滅掉是對的,把人打死是不對的。你應該把你心裏的貪心滅掉,這才對了。“須如是知”。

  癸二 彼集業之理分二

  第二彼集業之理分二:一正明所集之業,二如何集業之理。

  下邊,“第二彼集業之理”,煩惱生起之後,怎麼造業了。這個講得很好啊,《廣論》確實是一個寶貝。那麼分兩科:“一正明所集之業,二如何集業之理。”

  子一 正明所集之業分二

  初中分二:一思業,二思已業。  今初

  這個“正明所集之業”又分兩科:“思業、思已業”。“今初”。這些都是法相了,有的人聽了就頭痛,又搞法相來了,我們說《廣論》是修行的,你又搞法相來了。你不搞法相你怎麼修嗎?這個話已經說透了,難道宗大師還會跟我們開玩笑嗎?

  醜一 思業

  如《集論》雲:「雲何爲思,謂令心造作意業,于善不善及無記中,役策心爲業。」

  這是思心所。那麼《集論》裏邊說,什麼叫思心所?思心所它有個作用,就是說策使我們的心去造意業。“于善不善及無記”,或者是造善的意業,或者不善的,或者無記的,“役策心爲業”。把這個心當一個我們的仆役一樣,策使它做事情,“你做這個事!”壞事好事都叫做,指揮的是思心所。

  謂令自相應心,于境轉動之心所意業。

  思心所嘛是心所法了,那麼相應的心王了,于境隨轉的心所的意業。對于所緣的境生起的心所法,這個就是意業。那麼思心所就是意業了。

  醜二 思已業

  第二者謂彼思發起身語之業。

  身語業,也是思心所發起的。

  《俱舍論》雲:「業謂思彼起,思即是意業,彼起身語業。」

  業,什麼叫業呢?就是“思”跟“彼起”兩個東西。“思”就是思心所了,思心所就是意業。“彼起”,思心所所發起的,就是身語業。那麼叁個業就很清楚了,就是說,意業就是思心所,它令心造作的,善不善的無記的,策使那個心去做,心嘛聽它的話,去做去了。主動的指揮的人呢是思心所了,它造意業的,策使心去造業的,這個意業就是思心所。那麼身語業呢,思心所發動的,發動身去造的,發動語去造的。

  那麼他引《俱舍論》的話,那麼《俱舍論》的原文呢,卻不是這麼翻的了。我們學的是玄奘法師的。原文是什麼呢?“世別由業生,思及思所作,思即是意業,所作謂身語”,這個思的差別呢,因爲各式各樣的業不同麼,就産生了很大的差別了。那麼這個業是啥東西呢?思就是給思所做的,思就是意業了,所做就是身語業。這是《俱舍論》的話。

  于身語業分爲二種,有表無表。婆沙師許唯是有色,世親論師破之,許爲與身語表俱轉之思,故二種業俱說爲思。

  身語業又分兩種:有表、無表。身語業裏邊:有表業、無表業。“婆沙師許惟是有色”,這個身表業,有部的師說就是色。這是怎麼說的呢?“身表許別行,語表許言聲”。

  《俱舍論頌疏》卷十叁:「有部計“身表許別形”,身表業形色爲體,由思力故別起如是如是身形,名身表業。形謂形色,猶如合掌,殺縛等形。形即是表,表善惡故。表即是業,有造作故。此之形色依身起故,名身表業。“語表許言聲”,謂即言聲,爲語表業。」

  這個在《俱舍》裏就是說,有部的看法呢所謂身表業,表業了就是有表業,是我們看的到的身業呢,“許別行”。別行就是說,身的形狀了,你拿了刀,刺過去那個樣子就是身業。語業呢就是言聲了,說話的聲音。這個說話的聲音裏邊,就是什麼好話壞話,離間語還是什麼粗惡語了。

  那麼我想起來了,我們不是印了本《俱舍》的講義嗎?“聲表許言聲”,裏邊刻錯了,刻了個“音聲”,大家有那個書的去改一下。這是言聲,說話的聲音,不能離開言。因爲我們說,語業都是說的話了,不是音聲了。音聲呢,樹上樹葉子風吹了,水流了都是音聲,這不是言。這個字大家改一下。

  “世親論師破之,許爲與身語表俱轉之思,故二種業俱說爲思”,世親菩薩呢,他是贊成經部的說法,他說身表業不是行動,語表業也不是言聲。他就是說,思心所,思心所與身表業、語表業同時生起的思心所,“故二種業俱說爲思”。所以說,身表也好,語表也好,這兩種業都說是思心所。

  這個裏邊就是說,我們好象筆記抄了吧?經部的說法呢,表業分兩種:身表、語表兩種。這個意業,我們先說意業,意業沒有說表不表的了。

  經部的說法,意業就是說思心所,這個思心所有名字的,不是一般的思心所,是“審慮思,決定思”。我們考慮問題,最後決定要怎麼做,這個思心所。所以有的人來問,他說他腦筋裏突然想起一個,晃出一個念頭,極壞,是不是造了業了?我們說,你意業要慎慮思,決定思。經過你考慮的,不是它自己冒出來的。考慮之後,還要決定,“哦!是這樣子的,我采取這樣子態度的。”那麼這才是意業。如果你說突然間冒個念頭,你沒有經過考慮,也沒有決定,那不是意業,所以不要害怕。這些是過去的種子顯了,也不是好事,過去的種子太多了,壞事做多了,它冒出來了。那麼真正的意業呢,慎慮思,決定思,這兩個思心所。

  身業是什麼呢?“動身思”,發動身的做事情的思心所。

  語業是“發語思”,發語言的那個思心所。

  那麼它的無表業是什麼呢?身語無表都是思心所的種子,這個是經部說的。那麼有部的說的呢,很多了,今天是來不及了,有部的說法我們還是比較一下。

  今天時間到了,下一次把有部的再介紹一下。

  第五十七講

  上一次我們講了煩惱的過患,就是說要把煩惱看成最大的敵人,毫不妥協地要跟它鬥。那麼要跟煩惱鬥呢,首先要認識煩惱。煩惱都認不到,無的放失,鬥了半天鬥了自己人,煩惱溜掉了,那就不好。所以說先要認識煩惱。那麼認識煩惱呢,至少要聽一些法相的一些名相,最起碼的呢,《廣論》裏就介紹了,《五蘊差別論》要聽一下,《五蘊論》、《廣五蘊論》這個我們都講過的。那麼把煩惱的相認識了,然後它出來之後,就是它,那麼沒有認錯,就跟它鬥了。

  下邊我們說,講業了。業到底是什麼?業是怎麼集起來的?就是說我們的業要分兩種了:一種思業;一種思已業。這裏邊又牽涉到很多的法相,那一天我們才粗粗介紹一下,因爲時間到了沒有仔細說,今天就要打開了。那麼我們還是看書上的。

  子一 正明所集之業

  “如《集論》雲”,《廣論》是引《集論》的話,什麼叫思?現在我們說什麼叫思?思是一個心所嘛。“謂令心造作意業”,能夠使心王造作意業的這個心所法就叫思。“于善不善及無記中,役策心爲業,它是推動那個心造業的:有的時候造善業;有的時候造不善業;有的時候造無記業。就看思心所它本身是怎麼的?善的思心所推動心王造善業;不善的就造不善業;無記的就無記業了。那麼這是原文。

  下邊宗大師解釋。“謂令自相應心”,這個思心所它自己相應的心王。“于境轉動之心所意業”,這個自己的相應的心,使它在境裏邊轉動,這個心所法就是思。它造的是意業了。就是說思心所本身推動心王造業的,這是意業。我們說叁業嘛,還有身業、還有語業,這是意業先講了。

  第二,“謂彼思發起身語之業”,這個照經部的說法呢,身語業也是思心所發動的。這裏引《俱舍》的話,“《俱舍論》雲:業謂思彼起,思即是意業,彼起身語業”,什麼叫業?就是思心所一個;一個彼起,思心所所發動的。思心所就是意業;彼起就是身語業。就是說思心所發動的身業,就是發動的身的造業的叫身業;發動語的叫語業。

  “于身語業分爲二種,有表無表”,身業語業裏邊分兩個,意業就不分了,意業根本不能表出來的。有表現于人的,別人都看到的。這個裏邊就要牽涉到一些有部、經部的說法了。“婆沙師許唯是有色,世親論師破之,許爲與身語表俱轉之思,故二種業俱說爲思”,這是世親論師采取經部的說法。有部他說的身業是行動,假使說殺人,拿起刀刺過去,這個行動叫身業;語業呢說的話、言聲都是色法了,我們說行色也好,音…

《廣論講記(四)(中士道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