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广论讲记(四)(中士道)▪P3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一个如法的戒,破掉了,那完掉了。现在的这个时候,末法时期,要得一个如法的戒谈何容易?但是你烦恼一起,再好的戒被你轻易地破掉了。“退损失利”,“退损”,你起了烦恼里边,损失就很大了。在僧团里边,很多的东西,听闻正法这个学习这些事情,自己机会都会失掉。受用减退,失利,人家不供养你了。那么僧团的权利也享受不到了,居士对你也没有信心了,那个有什么好啊?“护法大师呵”,护法要呵斥你,大师佛也要呵斥你。“斗诤恶名他世生难处”,起了烦恼么要斗争了,恶名流布,现世是这样子,下一辈子呢,生难处,无暇,八无暇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了,最多就是这些地方。“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”,“失”,本来得到的一些功德失掉了;还要呢,本来能够得到的功德还没有得到的,得不到了。

  你说你在,好好的在丛林里学法,能够得到的什么呢?最起码的清净的戒品,那么闻思的智慧都会有。但是你烦恼一起,本来有的,假使你受了比丘戒了,失掉了,坏了。本来闻思的智慧有了,你烦恼一起了,退掉了。没有得到的,你才来,还没有得到,将来会得到的,烦恼一起,好了,将来也没有机会了,得不到了。“意获大忧苦”,你心里有极大的苦恼。起烦恼的人,心不会舒服的,很多人起烦恼,偶然做一些损恼人家的,扰乱大众的事情,但他自己心里边是不是很快乐呢?绝对不快乐,心里非常忧苦,非常愁闷,那么就是坏自坏他嘛。

  《入行论》亦云:「瞋爱等怨敌,全无手足等,非勇智如何,彼令我如仆,安住我心中,欢乐反损我,于此忍不愤,忍非处应呵。一切天非天,设与我作敌,彼不能令入,无间大火中。此大力惑敌,若遇须弥峰,且不留灰尘,能刹那掷我。如我烦恼敌,长时无始终,余敌皆不能,至如是久远。若随顺承事,悉为作利乐,若亲诸烦恼,返作苦损恼。」

  《入行论》第四卷里边说,“瞋爱等怨敌,全无手足等,非勇智如何,彼令我如仆,安住我心中,欢乐反损我”,这个瞋了、爱了就贪了,这些烦恼是我们的怨敌,跟冤家敌人一样的。这些敌人,它也没有手也没有脚,有手可以拿刀来杀我们,有脚呢用脚来踢我们,但是它又没有手也没有脚。“非勇”,也不是大力士,勇士,也没有智慧,但是呢,它怎么会使我跟奴仆一样听它的话,让它在我的心里安住?这样的敌人我放在心里边,安安地给它住起来,不给它赶出去。我讨好他,不去损恼它,让它住在我心里,“反损我”,反而对我做了很多损害。把我拋到地狱里去,甚至可以把我们拋到地狱去受苦去。这个烦恼的敌人,这是最大的敌人。

  我们学过《律海十门》,《定道资粮》,这些话都学过,但是用不用得起来,就不知道了。我们现在就是说烦恼的过患知道之后,就要把烦恼当作头等的敌人来看,不能跟着它。(要)不共戴天,就是要跟他拼的。它对我们这么坏,我们为什么要让它来叫我们受苦呢?

  “于此忍不愤,忍非处应呵”,烦恼对待我们这么不好,我们却是忍了,对它不起愤恨心,一点也不恨它。“忍非处”,不该忍的地方你忍了,该忍的就不忍。人家有情对你一点点不好,你大发脾气,甚至于把他杀掉。不该忍的你忍,该忍的你不忍。这样的人呢该呵斥。

  “一切天非天,设与我作敌,彼不能令入,无间大火中”,一切天上人,非天那些,人间的敌人了,有情了,假使说,都给我作敌人,但是他也不能使我跑到无间地狱去烧,最多拿刀剑砍了就完了。而这个大力惑敌,这个烦恼,力量极大的一个敌人呢,“若遇须弥峰,且不留灰尘,能刹那掷我”,它可以一刹那之间把我丢到一个什么地方去呢?燃烧极大的就是无间地狱的大火里边去。这个无间地狱的火呢,就是须弥山碰到之后,给这个火一烧,也烧得灰都没有了。那么厉害的火焰里边,这个地狱里边它却可以很轻易的一刹那之间就把我们丢进去。世间的敌人再多,天与非天全部作我的敌人,也不能把我到无间地狱的大火里边去。而烦恼这个敌人,却一刹那之间就可以把我们丢到这么大的火里边去。这是危害性极大。

  “如我烦恼敌,长时无始终”,这个烦恼的敌人,它给我们做敌人,长时间呢,没有一个头没有一个尾的,只要它存在的话,始终是你的敌人,不会友好的。“余敌皆不能,至如是久远”,其他的世间敌人不会那么长的,到了时候嘛解掉了,或者忘掉了。而烦恼却是无始无终,始终是你敌人,时间极长。

  “若随顺承事,悉为作利乐”,世间的敌人呢他不会跟烦恼一样无始无终地跟我们作敌的,假使你这些本来是敌人,你随顺他,承事他,他也可以就跟你解冤了,给你做利乐的事情了,不害你了。但是“若亲诸烦恼,返作苦损恼”,假使你说对待那些世间敌人一样,你拍他马屁,给他做好事,结果他会不会领情呢?他反过来,害你更厉害,比世间敌人还厉害,这个烦恼是不留情的。那么这样子:

  此说过患,皆当了知。

  这个烦恼的过患了知之后,起什么作用呢?这样子坏的烦恼,我们要跟它斗,不能听他的话了。有些人就是要走了,为什么?烦恼,起烦恼了。起烦恼嘛,斗啊。烦恼来了跟它跑了,你这个是怎么说啊?就是不知烦恼的过患嘛。明明自己知道是烦恼来了,你还是听烦恼的话走了,不是受了烦恼的害了吗?我们这里讲了那么多,宗大师那么悲心,就叫我们认识烦恼的过患,不要听烦恼的话了。烦恼的苦受够了,赶快要想办法再不要受它的过患了。

  又如阿兰若师云:「断除烦恼,须知烦恼过患、体相,对治生因。由知过患,观为过失,计为怨敌,若不知过患,则不知为怨敌,故如《庄严经论》及《入行论》所说思惟。」

  阿兰若师他这么说,断除烦恼呢一定要知道烦恼的过患,这是重点;同时要知道烦恼的体相,就是前面十个烦恼等等;还有对治的方法;生起的原因,这个都讲过了。那么知道过患之后呢,就知道烦恼的过失了,你把烦恼才看了敌人看。如果你不知道烦恼的过患,你把烦恼当亲人看,那么你受它的害了。亲人呢你亲他,他还给你点好处,烦恼呢你越是亲它,它越给你坏处,这是最划不来的一个怨敌。所以说应该把它看成最大的怨敌。若是你不知道过患,则不知道怨敌了,那你受他害了,所以说这个警惕性要生起来。烦恼是我们的怨敌,希望大家树立这个概念,烦恼是最大的怨敌。世界上的一切怨敌,再凶的害了你几百世的,也不如烦恼那么厉害。这个要把这个正确的概念树立起来。那么知道烦恼怨敌嘛,才能想断烦恼了。你要把这些明确呢,他就是说《庄严经论》,《入行论》,里边说的要好好地去思惟,思惟它的过患嘛。

  又云:「知烦恼相者,亦须听《对法》,下至当听《五蕴差别论》,了知根本及随烦恼。于心相续,若贪瞋等,随一起时便能认识,此即是彼,他今生起,与烦恼斗。」

  前面是过患叫我们去看《庄严经论》、《入行论》。还有体相呢,烦恼是什么体相呢?那么他又说了,你要知道烦恼体相的话,要听听《阿毘达磨》。《对法》就是《阿毘达磨》,《阿毘达磨》里都讲烦恼嘛。你最起码要听个《五蕴论》,《五蕴论》我们这里都讲过,《广五蕴论》,《百法明门论》等等都讲了,《俱舍论》也讲了,《俱舍论》讲七十五法。《百法》、《五蕴》讲一百个法,把烦恼,大烦恼,根本烦恼,随烦恼等等都讲了,大随了、小随了,这些都讲了。这个讲了之后,就是说敌人是怎么个相貌,你才认得到。本来说烦恼是敌人,你要消灭敌人,很好,但是敌人来了,认不到,你怎么消灭?

  我记得在解放前,上海是一个租界。英国人用了很多的印度人做警察。印度人很高大,站那里人家害怕嘛。实际上印度人呢,他是因为给英国灭亡了,他们这个警察呢,样子很高大,其实他们胆子很小的,看见高鼻子都害怕的。我亲眼看到一个,我们上海说的是一个“噜苏”的女人,“噜苏”的女人是最下等的洋人了。她犯了交通规矩了,一个印度警察跑去跟她讲道理了。她拿起一个包来在他头上乱打,把他头部都打散了。印度的警察一个手也不敢回,就是逃避,毫无用处。这个倒不去管它了,就是有一次在一个大楼抢劫,那个抢劫的盗他从大门里出去了,正好碰到个门卫,警察,印度人,他看见那个抢劫的盗犯出来了,他说:“强盗在哪里啊?”他还看不出苗头来。这么匆匆忙忙跑出来一个人,他问他强盗在哪里?他说:“噢!这里。”等他头一回去,“砰”,一枪打死了。你认不到强盗嘛你完了嘛,你就死嘛。

  这个烦恼敌一样的,烦恼是敌人,它来了你要赶快认得它,要跟它斗。一旦它来了,哎,不晓得,“烦恼在哪里呀?”你去问烦恼,好了,你也不是受它害了吗?所以说一定要认得到烦恼。认得到烦恼怎么认呢?《五蕴论》了、《百法明门论》了好好去学嘛,学了之后烦恼的体相就知道,它的作用也会知道,所以说这些一定要学。有的人说:“哎呀,这些是法相,我们修行的人不要学的。”不要学你这个烦恼怎么断呢?烦恼来了不知道,就像那个上海女居士一样,“烦恼我是没有了,我很快乐,家里儿子讨了个新媳妇,钱嘛退休工资也多,没有烦恼了。”没有烦恼了吗?两个月之后,忧愁苦恼地哭起来了,哎呀,媳妇对她不好。就是有烦恼嘛。所以说,哪个修行的人都要学法相。不学法相你烦恼认不到,你怎么断烦恼?修行第一个下手就是认识烦恼,断烦恼,跟烦恼要斗。这个《广论》里边说了好几次的。

  那么再下边他说,最少要听一个《五蕴论》,《五蕴差别论》,“了知根本及随烦恼”,根本的烦恼,小的那些随烦恼。“于心相续”(这个标点可能错了,要认识到根本烦恼跟随烦恼,这个该圆圈圈点断了),“于心相续。若贪瞋等,随一起时”,当我们心里边随便起一个贪,或者一个瞋,起这个烦恼的时候,马上就认得了,“哦!这是烦恼。”“此即是彼”,这就是烦恼。“他今生起”,它生起来了,好了,跟它斗吧,就要斗了。…

《广论讲记(四)(中士道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