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广论讲记(四)(中士道)▪P3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的种子嘛。烦恼没有断掉,随眠总是跟着你走的。前面我们《瑜伽师地论》的注解,粗重嘛,烦恼的种子,你是欲界,固然有欲界的烦恼种子,但是色、无色界的种子也跟着你身在跑,你跑到无色界最高了,但是欲界的种子、色界的种子同样还在你身上跑,没有少一个。那么它就是说,所依的种子都在,只要缘够了,它就会生出来了。

  二所缘者谓顺生烦恼境界现前。

  “所缘”,那么缘的境了。“谓顺生烦恼境界现前”,可爱的境就生贪心,不可爱的就生瞋心了。还有一些比较了之后,人家好的妒忌心,人家差的起轻慢心等等都会来。

  三猥杂者谓随学恶友非善士夫。

  “猥杂者”,猥杂就是说亲近恶知识恶友了。“谓随学恶友非善士夫”,跟了那些恶友不是善的士夫,跟他们去学了,这个关系很大。我们汉地,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”看你接近的哪些人,你就是一定受他影响的。“孟母三迁”,为什么?就是怕孟子受那些不好的影响,所以要搬三个地方,这个不要掉以轻心。有的人,感情作用很浓厚,只要这个人跟你讲得来,管他是好的坏的,不管,跟他分都分不开,一天到晚在一起,这个很危险。你要跟一个人亲近不亲近?要亲近善友善知识;恶友恶知识,要发愿永远不要碰到。前面《广论》已经讲过了,我们海公上师他们的教授也经常说,要经常要发愿,这个供曼茶的三个里边也有这一条,这都是修行的很重要的一个。就是恶友恶知识千万不要碰到;碰到之后希望他不要跟我说话;万一说话希望我听不懂。总是要发这个愿,不要受他影响。

  四言教者谓听闻邪法。

  “言教者”,第四个言教,“听闻邪法”了。亲近恶友恶知识嘛要听他的邪说了,听了之后就要受影响了。

  五串习者谓增长烦恼昔串习力。

  不断的串习嘛烦恼就不断的增长,这个力量,所以说这个烦恼不能经常去做了。你这个烦恼一次来,赶紧要断掉它。不断的话,一次两次越做越厉害,越做越厉害,串习就是修嘛。我们要修好的,多修多修它就起作用了。烦恼你多修,它的作用也会大,大了之后不可收拾,那就没有办法了。

  六作意者谓妄增益爱非爱相,及于无常妄执常等非理作意。

  总的来说非理作意。这个非理作意的来源呢,为什么非理呢?妄增益。这个境,本来是没有可爱不可爱的相,你把它增上去了:这是可爱的,那是不可爱的。

  我们最简单的说一个话,一张纸加些颜料,画一个画,它的材料都是纸跟颜料嘛,但是画的东西有的看了很可爱,有的看了很不可爱。这个是妄增益了。正因为你心里想象的构思所生的爱、非爱。实际上它都是颜料,除一张纸,没什么东西。

  那个电影也一样的。我们记得小孩子的时候也看电影嘛。电影演出的时候,有的时候很可笑,看戏的人会号啕大哭,干什么?这是光在里边闪来闪去的变化,你哭什么东西呢?这个奇怪了!

  我记得在文革的时候,一个侄子他从新疆插队落户回来一次,看了一本小说,边看边哭,奇怪了?入迷了。这个东西都是妄增益,本来一本书,两个字,骗骗人的,他看了大哭。这个世间上都是这样子。

  “增益爱非爱相”,无常的执为常相等等,常乐我净嘛。这个不如理作意在前,就会产生这些烦恼。如果你如理作意,知道是不净的、无常的,烦恼就生不起来。不是它的土壤和气候,它生不起。

  《俱舍》里边,就把里边六个因里边最重要的三个提出来了。那就是我们修行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的。一个是随眠,种子没有断;一个是生烦恼的境;一个是非理作意。那么邪知识、恶友了,听闻邪法了,这些就不提了,为什么?当你缘一个境的时候,你要知道你烦恼的种子还在的,这个境如果是顺了贪烦恼的,那你绝对要生贪烦恼,赶快回避。如果你回避不了的话,就提起正念,不要非理作意。如果非理作意一起,顺了贪的境一缘,好了,你肯定生贪烦恼。贪烦恼生起来,决定要做坏事,那么你就犯罪了,犯戒了。所以说要避免犯戒的话,远离!这是远离,是第一个。

  我们这里,多宝讲寺,一般说不准看电影,不准看电视,更不准看录象。好象是很枯燥,但是你烦恼不会生,不会犯戒。如果说,你去这些地方多亲近,那么很靠不住。我们是已经严格到电脑的网络都取消了,不准看。我们什么人都不能到电脑网上去工作,只有特殊的几个。而且电脑网络里边把这些都取消了,外边的都收不进来了。甚至于什么手机都不准用了,这是都能够可以有空子好钻的,看那些不健康的录像的,我们都给他堵住了。那么是可以保险一些了。否则的话,才出家的或者才修行的人是顶不过这些境的,是顶不过的。顶不过的话,你也就要犯戒了。古代的丛林为什么摆在山上去?也就是避免那个境了。在心里边非理作意,自己要掌握,而这个环境呢一定要远离。等到你有力量了,可以度众生了,才能到这个境界去。还没有这个力量的时候,不要充好汉。一充好汉你自己下水了,人家也救不了。本来是度人的,结果自己也掉下去了。不会游水嘛,人家掉在水里,你要救他,你要会游水嘛。你不会游水嘛叫人家去救嘛,或者想办法拿个船、拿个竹竿把他拉上来,你要自告奋勇,“砰”跳下去,他倒没救起,你也淹死了,这个有啥?划不来了。

  这个就是说,烦恼的因有六个。

  子四  烦恼过患

  第四过患者。

  这是重要的。烦恼为什么不要它?因为它的过失很大。没有过失的话,为什么要灭烦恼么呢?“第四过患”。

  谓烦恼纔生,先能令心杂染,倒取所缘,坚固随眠,同类烦恼,令不间断。

  烦恼的过患,只要生起烦恼好了,心就不干净了,“杂染”。“倒取所缘”,对所缘境的看法就颠倒了。本来是不净的,你说是净的;本来是无常的,说它是常的;本来是无我的,你说是有我的,那么颠倒取境。“坚固随眠”,本来的随眠使它更坚固,力量更强,烦恼种子弄得更坚固,生起来力量更大。“同类烦恼,令不间断”,这是等流果嘛,一样的烦恼使它不间断地生起来。

  于自于他于俱损害,于现于后于俱生罪,领受苦忧感生等苦。

  “于自于他于俱损害,于现于后于俱生罪”,对自己有损害,对他也有损害。对俱――自他都有损害。于现在有损害,于将来有损害,于俱――现在将来都有生罪。这是说烦恼的过失么。

  这里我们再补充一个,什么叫随眠?随眠简单说是种子。你要详细一点呢,《瑜伽师地论》八十九卷 ,有一个,“复次烦恼品所有粗重,随附依身,说名随眠”,我们说烦恼种子不是讲过吗?粗重嘛,属于烦恼一类的所有的粗重,它依附了我们有情的身体,相续。这个随了我们的,随附在我们有情的身上的,叫随眠。“能为种子,生起一切烦恼缠故”,它可以作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。有了种子就会生起现行了,这个是随眠。

  那么下边,接下去,于现在要生罪,于将来也要生罪,于现在将来都要生罪。“领受苦忧感生等苦”,有了烦恼就使你心里边受苦,身上受苦,心里受忧。那么感呢?因为烦恼呢造业嘛,就感到果报嘛,生老病死的苦都要出来。

  远离涅槃,退失善法,衰损受用,赴大众中,怯惧无乐,及无无畏,一切方所恶名流布,大师护法圣者呵责,临终忧悔,死堕恶趣,不能获得自己义利。

  “远离涅槃”,对涅槃越来越远。“退失善法,衰损受用,赴大众中,怯惧无乐及无无畏”,离开涅槃越来越远,善法都退了。起了烦恼就不会做善事了,善法就退了。“衰损受用”,善法一退,你受用也就减退了,就衰败了。受用什么呢?就是财富、地位等等,亲友那些,都衰退了。“赴大众中”,烦恼多的人,跑到大众里边就感到很胆小,又没有快乐,总怕人家说他。“及无无畏”,没有无畏的心,不会有。没有烦恼的,心里很直的,在大众中不害怕;烦恼重的,大众里边就感到很胆小。又不快乐,又是很畏惧,没有无畏的心。“一切方所恶名流布”,到处恶名流布,你的坏名声到处流布。“大师护法圣者呵责”,佛、护法、那些圣者(见果见道的),都来呵斥他。“临终忧悔,死堕恶趣”,临终的时候就死相现前,就感到忧悔,“死堕恶趣”,死了之后要堕恶趣去了。

  我们最近给人家讲了一个,定公上师不是在肃反的时候,人家说他是什么反革命嘛,那是冤枉的,一个冤案嘛。缘起是什么呢?他住的那个金刚道场,后面一个觉园,里边有个大池。那个大池里边,是当时国民党撤退的时候囤过兵的,这个地方后来撤退,跑台湾去了呢,那些兵把那些枪支弹药就扔在水池里就跑掉了。但是肃反的时候,有人就说,这个枪支弹药是定公上师藏在水池里边准备造反的。那么果然去把水池抽干了,发现很多的枪支弹药,这个枪呢刺刀都锈得来快断掉了,这个弹药也不能用了,怎么造反呢?但是这个东西发现之后,就是很严重了。开始判的死刑,后来很多人去担保。倪维泉的父亲他去保打了个大右派,保不出来。最后是落了个无期。总算“文革”之后,平反了,出来了。冤枉他的那一位呢,却是临终的时候,就是“哇!”大叫,地狱的火烧起来了,临终的时候地狱相现了,决定是堕恶趣了。“临终忧悔死堕恶趣,不能获得自己义利”,自己的暇满大义不能得到,这就是烦恼的过患了。这个要多想了,多想呢对烦恼起不好的、不要它的心,厌患的心。厌患它才能把烦恼锄掉嘛。你对烦恼很友好,那个烦恼怎么除呢?除不了。

  《庄严经论》云:「烦恼坏自坏他坏净戒,退损失利护法大师呵,斗诤恶名他世生难处,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。」

  这里边把烦恼的过患也把它集中在一个颂里边,“烦恼坏自”,坏自己,坏他人,也坏净戒。你烦恼起来之后,把自己也毁坏了,造恶。这个做坏事嘛,那个将来堕落,当下做了坏事嘛恶名流布,甚至于犯了法抓起来枪毙,“坏自”。“坏他”,起了烦恼,偷他东西杀他的命,这是坏他,或者断他的善根等等。“坏净戒”,那不要说了,起了烦恼好好的净戒,好不容易受到了…

《广论讲记(四)(中士道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