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四)(中士道)▪P3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的種子嘛。煩惱沒有斷掉,隨眠總是跟著你走的。前面我們《瑜伽師地論》的注解,粗重嘛,煩惱的種子,你是欲界,固然有欲界的煩惱種子,但是色、無色界的種子也跟著你身在跑,你跑到無色界最高了,但是欲界的種子、色界的種子同樣還在你身上跑,沒有少一個。那麼它就是說,所依的種子都在,只要緣夠了,它就會生出來了。

  二所緣者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。

  “所緣”,那麼緣的境了。“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”,可愛的境就生貪心,不可愛的就生瞋心了。還有一些比較了之後,人家好的妒忌心,人家差的起輕慢心等等都會來。

  叁猥雜者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。

  “猥雜者”,猥雜就是說親近惡知識惡友了。“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”,跟了那些惡友不是善的士夫,跟他們去學了,這個關系很大。我們漢地,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”看你接近的哪些人,你就是一定受他影響的。“孟母叁遷”,爲什麼?就是怕孟子受那些不好的影響,所以要搬叁個地方,這個不要掉以輕心。有的人,感情作用很濃厚,只要這個人跟你講得來,管他是好的壞的,不管,跟他分都分不開,一天到晚在一起,這個很危險。你要跟一個人親近不親近?要親近善友善知識;惡友惡知識,要發願永遠不要碰到。前面《廣論》已經講過了,我們海公上師他們的教授也經常說,要經常要發願,這個供曼茶的叁個裏邊也有這一條,這都是修行的很重要的一個。就是惡友惡知識千萬不要碰到;碰到之後希望他不要跟我說話;萬一說話希望我聽不懂。總是要發這個願,不要受他影響。

  四言教者謂聽聞邪法。

  “言教者”,第四個言教,“聽聞邪法”了。親近惡友惡知識嘛要聽他的邪說了,聽了之後就要受影響了。

  五串習者謂增長煩惱昔串習力。

  不斷的串習嘛煩惱就不斷的增長,這個力量,所以說這個煩惱不能經常去做了。你這個煩惱一次來,趕緊要斷掉它。不斷的話,一次兩次越做越厲害,越做越厲害,串習就是修嘛。我們要修好的,多修多修它就起作用了。煩惱你多修,它的作用也會大,大了之後不可收拾,那就沒有辦法了。

  六作意者謂妄增益愛非愛相,及于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。

  總的來說非理作意。這個非理作意的來源呢,爲什麼非理呢?妄增益。這個境,本來是沒有可愛不可愛的相,你把它增上去了:這是可愛的,那是不可愛的。

  我們最簡單的說一個話,一張紙加些顔料,畫一個畫,它的材料都是紙跟顔料嘛,但是畫的東西有的看了很可愛,有的看了很不可愛。這個是妄增益了。正因爲你心裏想象的構思所生的愛、非愛。實際上它都是顔料,除一張紙,沒什麼東西。

  那個電影也一樣的。我們記得小孩子的時候也看電影嘛。電影演出的時候,有的時候很可笑,看戲的人會號啕大哭,幹什麼?這是光在裏邊閃來閃去的變化,你哭什麼東西呢?這個奇怪了!

  我記得在文革的時候,一個侄子他從新疆插隊落戶回來一次,看了一本小說,邊看邊哭,奇怪了?入迷了。這個東西都是妄增益,本來一本書,兩個字,騙騙人的,他看了大哭。這個世間上都是這樣子。

  “增益愛非愛相”,無常的執爲常相等等,常樂我淨嘛。這個不如理作意在前,就會産生這些煩惱。如果你如理作意,知道是不淨的、無常的,煩惱就生不起來。不是它的土壤和氣候,它生不起。

  《俱舍》裏邊,就把裏邊六個因裏邊最重要的叁個提出來了。那就是我們修行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的。一個是隨眠,種子沒有斷;一個是生煩惱的境;一個是非理作意。那麼邪知識、惡友了,聽聞邪法了,這些就不提了,爲什麼?當你緣一個境的時候,你要知道你煩惱的種子還在的,這個境如果是順了貪煩惱的,那你絕對要生貪煩惱,趕快回避。如果你回避不了的話,就提起正念,不要非理作意。如果非理作意一起,順了貪的境一緣,好了,你肯定生貪煩惱。貪煩惱生起來,決定要做壞事,那麼你就犯罪了,犯戒了。所以說要避免犯戒的話,遠離!這是遠離,是第一個。

  我們這裏,多寶講寺,一般說不准看電影,不准看電視,更不准看錄象。好象是很枯燥,但是你煩惱不會生,不會犯戒。如果說,你去這些地方多親近,那麼很靠不住。我們是已經嚴格到電腦的網絡都取消了,不准看。我們什麼人都不能到電腦網上去工作,只有特殊的幾個。而且電腦網絡裏邊把這些都取消了,外邊的都收不進來了。甚至于什麼手機都不准用了,這是都能夠可以有空子好鑽的,看那些不健康的錄像的,我們都給他堵住了。那麼是可以保險一些了。否則的話,才出家的或者才修行的人是頂不過這些境的,是頂不過的。頂不過的話,你也就要犯戒了。古代的叢林爲什麼擺在山上去?也就是避免那個境了。在心裏邊非理作意,自己要掌握,而這個環境呢一定要遠離。等到你有力量了,可以度衆生了,才能到這個境界去。還沒有這個力量的時候,不要充好漢。一充好漢你自己下水了,人家也救不了。本來是度人的,結果自己也掉下去了。不會遊水嘛,人家掉在水裏,你要救他,你要會遊水嘛。你不會遊水嘛叫人家去救嘛,或者想辦法拿個船、拿個竹竿把他拉上來,你要自告奮勇,“砰”跳下去,他倒沒救起,你也淹死了,這個有啥?劃不來了。

  這個就是說,煩惱的因有六個。

  子四  煩惱過患

  第四過患者。

  這是重要的。煩惱爲什麼不要它?因爲它的過失很大。沒有過失的話,爲什麼要滅煩惱麼呢?“第四過患”。

  謂煩惱纔生,先能令心雜染,倒取所緣,堅固隨眠,同類煩惱,令不間斷。

  煩惱的過患,只要生起煩惱好了,心就不幹淨了,“雜染”。“倒取所緣”,對所緣境的看法就顛倒了。本來是不淨的,你說是淨的;本來是無常的,說它是常的;本來是無我的,你說是有我的,那麼顛倒取境。“堅固隨眠”,本來的隨眠使它更堅固,力量更強,煩惱種子弄得更堅固,生起來力量更大。“同類煩惱,令不間斷”,這是等流果嘛,一樣的煩惱使它不間斷地生起來。

  于自于他于俱損害,于現于後于俱生罪,領受苦憂感生等苦。

  “于自于他于俱損害,于現于後于俱生罪”,對自己有損害,對他也有損害。對俱――自他都有損害。于現在有損害,于將來有損害,于俱――現在將來都有生罪。這是說煩惱的過失麼。

  這裏我們再補充一個,什麼叫隨眠?隨眠簡單說是種子。你要詳細一點呢,《瑜伽師地論》八十九卷 ,有一個,“複次煩惱品所有粗重,隨附依身,說名隨眠”,我們說煩惱種子不是講過嗎?粗重嘛,屬于煩惱一類的所有的粗重,它依附了我們有情的身體,相續。這個隨了我們的,隨附在我們有情的身上的,叫隨眠。“能爲種子,生起一切煩惱纏故”,它可以作爲種子生起一切煩惱。有了種子就會生起現行了,這個是隨眠。

  那麼下邊,接下去,于現在要生罪,于將來也要生罪,于現在將來都要生罪。“領受苦憂感生等苦”,有了煩惱就使你心裏邊受苦,身上受苦,心裏受憂。那麼感呢?因爲煩惱呢造業嘛,就感到果報嘛,生老病死的苦都要出來。

  遠離涅槃,退失善法,衰損受用,赴大衆中,怯懼無樂,及無無畏,一切方所惡名流布,大師護法聖者呵責,臨終憂悔,死墮惡趣,不能獲得自己義利。

  “遠離涅槃”,對涅槃越來越遠。“退失善法,衰損受用,赴大衆中,怯懼無樂及無無畏”,離開涅槃越來越遠,善法都退了。起了煩惱就不會做善事了,善法就退了。“衰損受用”,善法一退,你受用也就減退了,就衰敗了。受用什麼呢?就是財富、地位等等,親友那些,都衰退了。“赴大衆中”,煩惱多的人,跑到大衆裏邊就感到很膽小,又沒有快樂,總怕人家說他。“及無無畏”,沒有無畏的心,不會有。沒有煩惱的,心裏很直的,在大衆中不害怕;煩惱重的,大衆裏邊就感到很膽小。又不快樂,又是很畏懼,沒有無畏的心。“一切方所惡名流布”,到處惡名流布,你的壞名聲到處流布。“大師護法聖者呵責”,佛、護法、那些聖者(見果見道的),都來呵斥他。“臨終憂悔,死墮惡趣”,臨終的時候就死相現前,就感到憂悔,“死墮惡趣”,死了之後要墮惡趣去了。

  我們最近給人家講了一個,定公上師不是在肅反的時候,人家說他是什麼反革命嘛,那是冤枉的,一個冤案嘛。緣起是什麼呢?他住的那個金剛道場,後面一個覺園,裏邊有個大池。那個大池裏邊,是當時國民黨撤退的時候囤過兵的,這個地方後來撤退,跑臺灣去了呢,那些兵把那些槍支彈藥就扔在水池裏就跑掉了。但是肅反的時候,有人就說,這個槍支彈藥是定公上師藏在水池裏邊准備造反的。那麼果然去把水池抽幹了,發現很多的槍支彈藥,這個槍呢刺刀都鏽得來快斷掉了,這個彈藥也不能用了,怎麼造反呢?但是這個東西發現之後,就是很嚴重了。開始判的死刑,後來很多人去擔保。倪維泉的父親他去保打了個大右派,保不出來。最後是落了個無期。總算“文革”之後,平反了,出來了。冤枉他的那一位呢,卻是臨終的時候,就是“哇!”大叫,地獄的火燒起來了,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了,決定是墮惡趣了。“臨終憂悔死墮惡趣,不能獲得自己義利”,自己的暇滿大義不能得到,這就是煩惱的過患了。這個要多想了,多想呢對煩惱起不好的、不要它的心,厭患的心。厭患它才能把煩惱鋤掉嘛。你對煩惱很友好,那個煩惱怎麼除呢?除不了。

  《莊嚴經論》雲:「煩惱壞自壞他壞淨戒,退損失利護法大師呵,鬥诤惡名他世生難處,失得未得意獲大憂苦。」

  這裏邊把煩惱的過患也把它集中在一個頌裏邊,“煩惱壞自”,壞自己,壞他人,也壞淨戒。你煩惱起來之後,把自己也毀壞了,造惡。這個做壞事嘛,那個將來墮落,當下做了壞事嘛惡名流布,甚至于犯了法抓起來槍斃,“壞自”。“壞他”,起了煩惱,偷他東西殺他的命,這是壞他,或者斷他的善根等等。“壞淨戒”,那不要說了,起了煩惱好好的淨戒,好不容易受到了…

《廣論講記(四)(中士道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