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的等等。他们饮食,有的是持牛戒的吃草的,持狗戒的就吃大便。这些威仪行相饮食等等,这叫禁。那么这个注解呢,什么叫戒,什么叫禁,把它也分了一下。
《广五蕴论》:「云何戒禁取,谓于戒禁及所依蕴,随计为清净,为解脱,为出离,染慧为性。戒者,谓以恶见为先,离七种恶。禁者,谓牛狗等禁,及自拔发,执三支杖,僧佉定慧等。此非解脱之因。又计大自在,或计世主,及入水火等,此非生天之因,如是等彼计为因。所依蕴者,谓即戒禁所依之蕴。清净者,谓即说此无间方便以为清净。解脱者,谓即以此解脱烦恼。出离者,谓即以此出离生死。是如此义,能与无果唐劳疲苦所依为业。无果唐劳者,谓此不能获出苦义。」
最后呢我们又引个《广五蕴论》的,这些都是宗大师他叫我们参考的那些论里边的。《广五蕴论》,就是说《释五蕴论》了,他们翻的《释五蕴论》,我们汉地叫《广五蕴论》,也是解释五蕴论的。
什么叫戒禁取?“谓于戒禁及所依蕴,随计为清净,为解脱”,这个他所执的戒,这个戒所依的五蕴,他总的合起来,说它是清净的、解脱的,出离的,“染慧为性”。
什么叫戒?“谓以恶见为先,离七种恶”,那就是说他离七恶就是身三口四了,这个外道也不杀、不偷盗等等也有。但是呢,他是“恶见为先”,我们是正见为先。这个就不一样了,性质不一样的。所以说有的人他说,一种不正的见,也就是说有一个糊涂的见了,他说:“一切宗教嘛都是好的,都叫人不要偷东西,不要杀人”等等,那就是说,恶见为先,正见为先就不分别了。也有一些教,它欢喜杀人的,它以杀人为功德的,这些也有。那么这些就是不正的了。离七种恶。
禁呢,“谓牛狗等禁”,持牛戒狗戒的:牛它做什么你也做什么;狗做什么也学狗一样。这个是什么原因呢?因为外道他有点小神通,他看到有的人前一辈子是狗,后来生天了,那么他们就胡思乱想了,生天的原因他们不知道,以为他前一辈子做牛做狗,苦受够了,就生天了。他们就持牛禁、狗禁,大家学他,学牛学狗受苦,他们认为苦受够了,受完了该生天了。这是他见都不正的,因为他因果看不出来,就执着一点点的关系,因为前一辈子牛后来生天了,就认为做牛的能生天的,那么所以持那个牛禁狗禁,或者自己把头发拔掉,或者拿一个三字叉,或者用种计算的智慧,算到后来一个数字他就解脱了。这些都是邪见。“此非解脱之因”,这些并不是解脱的因,他们认为是解脱的因。
“又计大自在或计世主,及入水火等,此非生天之因”,他们执为生天之因。他们崇拜大自在,或者崇拜世主,就象现在救世主等类的。或者有的人能看到某人跳到水里去生天了,他也跳水,或者跳河里边去。就像最近不是*轮功嘛,自焚他作为生天的,这些都是邪见。这个不是生天的因,他执为生天的因;不是解脱的因,他执为是解脱的因。那么就是叫戒禁取了。这个戒所依的蕴,就是戒禁取依的五蕴。
《广五蕴论》:「清净者,谓即说此无间方便以为清净。解脱者,谓即以此解脱烦恼。出离者,谓即以此出离生死。是如此义,能与无果唐劳疲苦所依为业。无果唐劳者,谓此不能获出苦义。」
执为清净,什么叫清净呢?“谓即说此无间方便以为清净”,这种方便认为清净的。他们以为我们持戒是清净了,他们持牛戒狗戒,自己跳水跳河认为是清净的。解脱的认为这样子做就能够解脱烦恼的。出离的认为他们这样子做呢会出离生死的。“是如此义,能与无果唐劳疲苦所依为业”,那么他结果的效果呢,无果唐劳,辛辛苦苦、一无所得。“无果唐劳者,谓此不能获出苦义”,没有果,出苦的果,解脱烦恼的了生死的果都不会有,只是白白地受苦完了。
那么这个里边,以前不是有嘛,有佛的弟子问佛了:“外道他很辛苦啊,持牛戒狗戒,那么他将来感什么果报呢?”佛说:“他们如果牛戒狗戒持了不犯的,那么下一步做牛做狗。如果是犯了,那就下地狱。”那么我们想想看,这是太划不来了。照最高的成就,做个牛,做个狗,畜生道,如果中间还要犯呢,还要下地狱。那就是太愚痴得不可说了。这是戒禁取。
邪见,“谓谤无前世后世及业果等”,客观上我们这个世间里边就是有前世后世流转。中间是业果来分判的,所感的果报好不好,就是看你造的善业或者恶业。那么这些他否定,是没有的,那就乱干了。否定这些业果,否定前世后世呢,他实际上内在的目的就是想乱干,反正干了之后也不受报的。反正做了之后,没有前后世的,这一辈子过了就算了。那么这些享乐主义,这样子出发的邪见就是会产生无前后世,没有业果等等。或者说,“自在及胜性等为众生因”,自在就是大自在天。大自在天呢有的他们执着,有个大自在天,他体,这个大自在天的体是常的、实在的、遍一切的,能够生一切法,是宇宙生的因。数论外道,又执着胜性能产生宇宙的一切,都是它生的因。那么这都是错的了。这是染污的慧为它的性。
“此十烦恼,是如《集论》、《瑜伽师地》、《释五蕴论》所出而说”,宗大师把这十个烦恼根据《集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释五蕴论》里边所说的摘下来的。那么我们的注解也根据这些论来注解了,那就不会有什么偏差的。
子二 如何生起之次第
第二如何生起次第者。
烦恼怎么生起呢?这里有两种观点了。一种:
如许萨迦耶见与无明异者,譬如盘绳,略降黑暗,于绳实体不能明了,于彼遂起执蛇之觉。如是障蔽明见蕴体,由无明暗误蕴为我,从此发生诸余烦恼。
这个里边就是说,那些论师里边分两派,一个是执着萨迦耶见与无明是不一样的,是两个东西,那么他有他的看法。一个呢是执着萨迦耶见,认为主张萨迦耶见跟烦恼是一个的,就一个东西的。那么他们的主张呢又是一种说法。在这个里边,我们就说,这两派都属于唯识的。
一种唯识派是依论的唯识派,根据论来的。那么根据什么论呢?根据《瑜伽师地》、《集论》,这都是著名的论。他主张无明和萨迦耶见是不同的,是两个东西。因为有无明,所以对五蕴的本体搞不清楚,执为它这个就是我,萨迦耶见。那么打的比喻呢。因为无明,天黑了,那么于一个绳子盘起来的一个绳子呢,他认为是一个蛇。盘起的绳子就是五蕴,因为天黑了,无明,看不清楚,把这个绳子看成蛇了。蛇就是萨迦耶见。蛇是没有的,那么因为天黑的关系,产生了一个在绳子上面产生一个蛇的见,那么这个无明跟蛇,萨迦耶见不是一个东西,这是两个。这是第一种。
如许彼二为一,即萨迦耶见为烦恼根本。
第二种呢,另外一派呢,他是依理的,他是依道理来推论的唯识派。一个依论的唯识派,一个依理的唯识派。那就是以法称论师为首的。他主张无明跟萨迦耶见是一个体的。就在五蕴上认为有实在的,执为实在就是一个我。我们说,我们的中观见,跟哪个相近呢?跟第二个相近的,无明跟萨迦耶见是一个。但是执着的情况不一样,唯识派就在五蕴上面执了个我,而应成派,我们的中观见,认为有一个实在的自性,在五蕴外执了有另外一个我,这个我是虚妄的增益的没有的,那么就是要破了的。
第二派他们怎么说呢?他们两个是一样的,就是萨迦耶见为烦恼的根本。萨迦耶见跟无明就是一个了,都是烦恼的根本。
此复由其萨迦耶见,执为我已,遂即分判自他差别。
从第一个来说呢,因为有无明,把五蕴执为自己了,那么就产生很多的烦恼。第二个呢,无明跟萨迦耶见就是一个,萨迦耶见就是烦恼的根本。那么这个两个,萨迦耶见是烦恼根本是一样的。第一个是萨迦耶见是从无明而产生的。第二个它本身就是无明。都是因为萨迦耶见产生很多的烦恼。那就是有了我嘛烦恼就来了,顺的就贪,不顺的就要瞋。“此复由其萨迦耶见,执为我已”,因为有个萨迦耶见,执这个是我自己,“遂即分判自他差别”,既然有我呢,那就是有他了。
如是分已,贪着自党,瞋恚他品,缘我高举,执我常断,于我见等及彼相属所有恶行,执为第一。
“如是分已,贪着自党,瞋恚他品”,自己一类的贪着,他们一类的就要瞋恨、排斥。“缘我高举,执我常断”,执着自己呢,慢心就起来了,高举。由邪分别,来看这个我到底是常的断的?这些烦恼都生起来了。“于我见等及彼相属所有恶行,执为第一”,这是见取了。就是说从萨迦耶见执了我之后,分自他。自他分了之后,自己的就贪,不是自己的另外一派的就瞋。缘自己的高举,就是贪瞋慢都来了,无明本身就是痴了。执我为断常,这是边见。萨迦耶见是有了,本来是我见了,我我所见了。“于我见等及彼相属所有恶行,执为第一”,这是见取。
如是便于开示无我之大师,及师所说业果四谛三宝等法,邪见谓无,或复生疑,为有为无,是耶非耶。
对开示无我的大师,就是佛了。及佛所说业果三宝四谛等等的法呢,他就起邪见,说是没有的。或者生疑,到底有没有,是不是对的,不对的?这烦恼就一个个跟着生出来了,邪见有了,疑也有了。
如《释量》云:「有我知有他,执瞋自他分,与此等系属,生一切过失。」
“如《释量》云:”《释量论》里边就是说,“有我知有他”,因为有我了,根本就是一个我嘛,烦恼。有我就有他了,对立面就是他。“执瞋自他分”,执我,爱执自己,瞋他,就产生分别心了。“与此等系属,生一切过失”,因为自他的关系,连带的关系,就生了很多的烦恼,就起烦恼。贪自己瞋人家,执什么的见就都来了。这烦恼生起的次第就是先有我见了;有我见之后,分自他;分自他嘛对自己贪,对他就瞋,然后各式各样烦恼都慢慢就生起来了。
子三 烦恼之因
第三能生烦恼之因分六。
“第三能生烦恼之因”,那么能够生烦恼,就是烦恼生起来有几个条件?他分了六个。
一所依者谓烦恼之随眠。
我们烦恼生起来,靠什么,依什么?依他…
《广论讲记(四)(中士道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