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▪P7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施主,及身中蟲”,不但是我們吃飯饒益施主,還要饒益我們身上的蟲,身上有八萬四千蟲,對這些蟲,“ 現以財攝,于當來世,當以法攝”。現在我們吃飯,吃下去,身上的蟲也沾光,它也吃了,這是財攝。將來我們說法,能夠究竟解脫,法攝。那麼這就是說,現在財攝,跟它結了緣了,將來他就會跟你來學法。

  記得以前有個公案,有個出家人,修行很好,就是沒有弟子,後來有一個老修行告訴他,你每天把吃剩的飯,喂麻雀去。他就照這樣子做了,喂麻雀。過了十多年,他弟子很多,都是年輕的,哪裏來的?麻雀變的。你財施給麻雀,給它發願,他投人身了,他跟你有緣,他來做你弟子,他後來就有很多弟子。我們這個道場,很多人修《水陸供》,也是這個原因。 《水陸供》布施水陸的衆生,將來他也要找你,這是財攝,將來是法攝。所以也有這個關系在裏頭。這是饒益身上的蟲。

  “又應思惟當辦一切有情義利,而受飲食”。爲了一切有情義利,現前的利益,將來的成佛的究竟的果,要成辦這些事情,饒益有情的話,非要吃飯不可。不吃飯身體都支不住了,你怎麼成辦呢?所以說吃飯要考慮到這些,吃才是有意義的。單純爲了身體安住那是沒有利益的。

  《親友書》亦雲:“應知飲食如醫藥,無貪瞋癡而近習,非爲憍故非慢故,非壯唯爲住其身。”

  馬鳴菩薩著的《親友書》裏邊也說,飲食跟吃藥一樣的,不要去貪著它,“無貪瞋癡而近習”,我們親近飲食,不要以貪瞋癡心去吃。吃藥哪個喜歡,“我吃藥很好,吃藥吃上瘾了”,沒有這種人的。吃飯也跟吃藥一樣,不要以貪瞋癡的心去吃,是對治毛病而吃的。“非爲驕故”,不要産生驕逸,也不要産生我慢,也不是爲了身體強壯,“爲住其身”,要修行。

  這個《瑜伽師地論》裏邊講了很多,驕逸有無病的驕逸,少壯的驕逸,長壽的驕逸等等,各式各樣的驕逸都有。這個筆記裏邊也很多,《定道資糧》裏邊,“于食正觀資糧第七”講了很多。過患也講了很多,更仔細。回去可以仔細看一看。防護的過患也講了很多,父母 鬥诤 ,因爲飲食可以破壞親愛,兄弟姐妹、父子母女都爲了飲食互相爲非、鬥诤 ,甚至于刀杖等互相侵害、加害。他不得自在,吃人家飯的。假使一類爲王所使,叫他去打仗,受了很多的苦惱,打仗裏邊把銅燒化,互相地澆注,那就是澆到身上痛死的,這等苦都是不得自在而有的。全部一樣的,講得極廣。吃了之後不要驕逸,應住慚愧,遠離驕逸,不要自倨,不要驕傲。不輕蔑他,這個也講了很多。好,這個回去自己看一看。我們再接下去。

   庚四 悎寤瑜伽

 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,于眠息時如何行者。 《親友書》雲:“種性之主于永晝,夜間亦過初後分,眠時亦莫空無果,具足正念于中眠。”此顯永日,及其 夜間初後二分,若正修時,若其中間,如所應行。故行坐時,應從五蓋,淨修其心,令不唐捐,如前已說。

  “精勤修習悎寤瑜伽,于眠息時如何行者”。這是最後第四科。

  “《親友書》雲:“種性之主于永晝,夜間亦過初後分,眠時亦莫空無果,具足正念于中眠。””這個偈就是講“悎寤瑜伽”。“種性之主”,就是指那些具種姓的補特伽羅,那是有修行根性的人。“于永晝”,整個白天,印度是晝夜六時,白天分叁分,夜也叁分,永晝整個的白天,叁分都在裏頭;“夜間亦過初後分”,晚上包括初夜、後夜分,這是精進用功的時候。“眠時亦莫空無果”,中夜的時候要睡眠,也不要空無果,就是睡眠的時候也有方法,他不會空過。“具足正念于中眠”,這個方法,“具足正念”,睡覺的時候要有正念,這樣子睡覺不會空無果的。本來睡覺的時候,中夜分這幾個小時是浪費的,但是你具足正念而臥,那就是不空過。就是睡著也沒有空過,也在修善法。這是很便宜,睡覺也不耽擱。這是《親友書》裏的一個偈,那就是教我們修悎寤瑜伽的一個簡單的模式。

  “此顯永日,及其夜間初後二分,若正修時,若其中間,如所應行”。那麼就是說白天要修行的,整個的白天跟那個夜間的初後二分,是正修的時候,那麼他中間該怎麼做?“故行坐時,應從五蓋,淨修其心;令不唐捐,如前已說”。這個時候要麼是經行,要麼是宴坐,除五蓋,淨修其心,令不唐捐,這個前面已經說了。前面好象也沒有很詳細說,《瑜伽師地論》這個地方我們摘了一段,下午可以抄一下,《瑜伽師地論》二十四卷裏邊:

  悎寤瑜伽者,謂如說言,于晝日分經行宴坐,從順障法淨修其心。于初夜分經行宴坐,從順障法淨修其心。淨修心已,出住處外,洗濯其足。還入住處,右脅而臥,重累其足。住光明想,正念正知,思惟起想,巧便而臥。至夜後分,速疾悎寤,經行宴坐,從順障法淨修其心。

  什麼叫“悎寤瑜伽”呢?“謂如說言”,就是這麼說,“于晝日分”,白天,“經行宴坐”,兩個事情,要麼經行,要麼宴坐,結跏趺坐,“從順障法淨修其心”,坐了幹啥?順了那個障的法來對治他的心。“于初夜分經行宴坐”,一樣的,白天這樣子修,初夜分同樣修,“從順障法淨修其心”。初夜分過了,修好了,“出住處外”,從你坐的地方,房間裏跑出去,“洗濯其足”,把足洗幹淨,“還入住處”,回到你住的地方,“右脅而臥,重累其足,住光明想,正念正知,思惟起想,巧便而臥”,這是睡的時候的規矩。要右脅而臥,“重累其足”,兩個足是重起,累起,心裏麼作光明想,要起正念,正知,思惟起想,這後面都有,這樣子善巧而臥。“至後夜分”,那麼趕快起來,“速疾悎寤”,到後夜分馬上醒過來,“經行宴坐”,又是經行宴坐,“從順障法淨修其心”,從順障的法來修他的心。白天跟初夜後夜都是這樣子的,中夜是休息,作光明想。

  所言障者,謂五種蓋。順障法者,謂能引蓋,隨順蓋法。

  雲何五蓋?謂貪欲蓋,瞋恚蓋,惛沈睡眠蓋,掉舉惡作蓋,及以疑蓋。順障法者,謂能引蓋隨順蓋法。雲何順障法?謂淨妙相,瞋恚相,黑暗相,親屬國土不死尋思,追憶昔時笑戲喜樂承事隨念,及以叁世,或于叁世非理法思。

  什麼是順障法淨修其心呢?“所謂障者”,什麼叫障?“謂五種蓋”,五個蓋叫障,“貪欲蓋,瞋恚蓋,惛沈睡眠蓋,掉舉惡作蓋,及以疑蓋”,這是大家知道,五蓋。五蓋就是障。

  什麼叫“順障法”呢?能夠引起蓋,隨順蓋的這個法。那麼哪些呢?舉例,“謂淨妙相”,看到淨妙的相,這是會引起貪蓋。“瞋恚相”,就是看了一種可厭的樣子,引起瞋恚蓋。“黑暗相”,引起昏沈睡眠的。還有“親屬國土”,想家鄉,想過去的那些歡喜的事情,嬉笑等等,這就是屬于掉舉惡作蓋的。那麼考慮叁世有沒有,法非法這些,疑蓋。這些法生的時候,就用對治心,不給它蓋生起來,這就叫順障法淨修其心。那麼這個《瑜伽師地論》有,回去抄一下。

  “應從五蓋,淨修其心”。就是說不要産生五蓋。順著生五蓋的法,碰到之後要對治,使心幹淨,不要生起五蓋。這個時間“不”要“唐捐”,不要浪費時間。

  此與護根、正知叁中,皆具修時修後二法,此中所說,是修後者。眠睡現行是修後事,故此莫令空無果。

  “此與護根、正知叁中,皆具修時修後二法”。那麼“悎寤瑜伽”跟“密護根門”、“正知而住”這叁個裏邊,都有修時修後二個法。一個是正在修的時候;一個是修好之後,該怎麼做?

  “此中所說,是修後者”,那麼我們這裏說的是修後。就是說白天修的那些前面說過了,不廣說了,這裏要說的就是說,你這個白天初夜後夜經行宴坐之後,該怎麼樣子中夜的修行,這個是修後了,中夜修起來,這個要說一下。“此中所說,是修後者”。修後就是中夜眠息了。

  “眠睡現行是修後事”,“睡眠現行”,這個是修後的事情。“故此莫令空無果”,那麼這個睡眠是耽擱時間了,不修了,來休息了,那不是浪費時間了?那麼我們要利用休息的時候,也不要空無果,要使它也對善法有利。

  如何眠者,謂于永日及夜叁分,于初分中,修諸善行,過初分已至中分時,應當眠息,諸爲睡眠所養大種,由須睡眠而增長故。若能如是長養其身,于諸善品修二精進,極有堪能,極爲利益。

  “如何眠者”,該怎麼睡眠呢?“謂于永日及夜叁分”,整個一天晝叁分夜叁分,那麼永日是修行的時候。夜叁分裏面,于初分中,“修諸善行,過初分已至中分時,應當眠息,諸爲睡眠所養大種,由須睡眠而增長故”。有些四大種,是睡眠才能長養的,有些四大種,用飲食長養的,祗要吃飲食好了,四大種就長養起來了。那麼有些,非要睡眠才能長養,你不睡眠的話,單是吃還不行,它維持不了。所以需要睡眠,需要睡眠才能長養他。

  “若能如是長養其身,于諸善品修二精進,極有堪能,極爲利益 ”。假使你你睡眠,把它長養了,那麼你修善品的兩種精進,一般就是說經行、宴坐,這兩個事情就有堪能性。“極爲有利”,那麼這一點我們就說了,除非你是佛在世的阿羅漢,得了定的,你就不倒單,否則的話,你不倒單,你這個利益就沒有了,需要睡眠長養的大種,不能恢複的話,你這個由“善品修二精進”,就沒有堪能,就沒有利益。

  我們就看到叢林裏邊很多人,他是老修行,講不倒單。有的時候我去看了,晚上他是沒有倒單,但他的頭挂下來的,一個東西倒挂的一樣,跟那個身體平行的,氣脈都塞住了;也有歪歪倒倒的,歪歪扭扭的;還有的,甚至挂個繩子,挂在頸子上睡覺,這太危險啦。這樣子硬套的、硬搞的不倒單,第二天上殿的時候怎麼樣呢?就在睡覺。一座經沒有念清楚的,就是糊裏糊塗一座經,講經也是糊裏糊塗一座經,這樣子一天到晚糊裏糊塗,晚上睡覺雖然沒倒下去,也一個糊裏糊塗,白天也是糊裏糊塗。我們說我們修行,要覺,要智慧的覺,你這個智慧的覺沒有,永遠是糊塗,你怎麼能修行呢?所以說做不到的事情,沒有這個堪能性,就不要勉強的做…

《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