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個馬起了性是要亂奔的,我們五臺山看得很多,馬它自己發起野性起來,它不管你什麼東西拖在後頭,它一直就亂奔,奔起來路也不管的。那麼這個時候,就要馭馬的人要用馬口沿的那個把它拉緊,它這個地方最怕痛,一拉緊它就站住,不敢動,動不了了。那麼象怎麼,象就是鐵錐子,鐵錐子往它後頭鑽進去。這是個調馬、調象的那些方式。
那麼我們比丘在路上,就是居士也一樣,就不要跟他們一路行,一路行就是倒楣了。還有瘋子!瘋子,不要跟他一路行,瘋子管你比丘不比丘也好,他把你抓住亂搞起來,那個真麻煩了。你跟他打架失威儀,你給他纏住又麻煩。所以說看到神經病、不正常的人也不要跟他一路走。
“不入雜鬧叢”,不要去那個鬧熱的地方,人多鬧熱的地方不要去參與。
“蹈棘刺逾垣,越坑塹山崖。”走路走平穩的路,有荊棘的地方不要走,走平路。“逾垣”,翻牆當然更不要,小的牆也不要跨過去,何況高的牆你翻一下,那像啥?一個比丘在爬牆,給人家看了拍個照片登起來才好玩。“越坑”,假使路上有坑坑窪窪的東西,不要跳過去。這個小孩子最歡喜跳那個坑坑窪窪,水溪跳過去,比丘不能跳,這都是威儀的問題。跳過去,第一個跳的時候就不威儀,再一個萬一你跳得不好,一下子跳了水坑裏,或者是跌了坑裏邊去,人家旁邊的人哄堂大笑,這個多倒架子,佛的弟子不能這樣做。
“不溺深險水”,深險的水不要踩過去,也不要去遊泳。水裏萬一出了危險,再一個你在水裏遊泳的話,比丘也不好看。“不履踐糞穢”,髒的地方,“糞穢”就是說垃圾、糞,髒的地方不要去踩。反正這都是走路的威儀,要遵守的。
月喻往施家 慚愧離驕傲 蕩滌自身心 遠利養恭敬
自得不高心 他得不妒嫉 乃至知量受 終不作邪命
受用不愛染 不耽嗜饕餮 迷悶堅執著 一一能正知
“月喻往施家”,也是兩個解釋。依海公上師解釋,就是到那些施主家裏去,不要經常去,偶爾去一次,受人家歡迎,經常去就討厭;那麼依《瑜伽師地論》,你去的心不要有熱惱,就是要很幹淨的心去到布施家。
“慚愧離憍傲”,去的時候要起慚愧心,自己是沒有功德,需要他們供養,到施主家裏去總是受供,要起慚愧心,不要憍慢。“呀,我是人天師,你該供養我什麼東西”,大兒八擺地進去,這個千萬不要。“蕩滌自身心”,心裏身口意的那些要注意,不要有惡的行動。“遠利養恭敬”,要遠離利養恭敬,不是爲了利養恭敬而去。
“自得不高心,他得不妒嫉”,這個前面都有的,所以正知而住,時存正知,就是前面的事情做的時候,要依正知來觀察。自己得到,不要高慢,人家得到,不要妒嫉。有的人乞食,自己去乞食這一家不給,而其他一個比丘,經過這個他一起乞食,不但給,而且很多給,他就起妒嫉心,對這施主家起嫌恨心。這裏肯定有原因的,或者你去的時候不合適,他們飯沒有燒好,他只好不給你,或者他們正在有事,他不能顧到你的事情,而後來去的那一個,他們飯纔燒好,或者他們閑下來可以供養了。有些事情我們怎麼知道,不要去以自己的心猜測人家,他看不起我,他對他有偏心等等。
“乃至知量受”,受供的時候,一般都是乞食,“知量受”,知量就是不多不少,少一點倒無所謂,不要不受——看到人家施主東西端來,我不愛吃的,把缽拿開走。這個對人家不起,人家好心供養你,你要吃也好,不要吃也好,總要拿起走。那麼也不要過分地受,人家一碗倒了你碗裏,不走,還站在那裏,還要加,這個也不好,要知足。“知量受”,大不要不受,不受不好,受了不夠盡等在那裏,還要受,還要加,這個也不好,太多地受也不好。有的主人很慈悲,恭敬很大,他看你站在那裏,盡量地給你加,你一個人又吃不完那麼多,好的東西盡擺在你那裏,不是浪費嗎?知量而受。
“終不作邪命”,不要做邪命的樣子。五邪命,各式各樣的方法去爭取利養。這個前面基本上都講了,所以說,我感到這個不會時間耽擱得很長,因爲都是前面有的東西,加個正知就完了。
“受用不愛染”,那麼得到之後不要有貪著的心去受用。“不耽嗜饕餮”,耽嗜,吃迷了,這個東西非吃不可,執著;那個饕餮,吃飽了還要吃,就是饕餮一樣,吃了脹到喉嚨眼了還要吞下去。“迷悶堅執著”,迷悶前面說過的,不知得失,管他對的也好不對的也好,不管他,只要拼命地吃,往嘴裏吞就完了;“堅執著”,堅,非吃不可。
“一一能正知”,這些事情做的時候都能知道,我這樣子做沒有堅執著,這樣子做不饕餮,不耽嗜,心裏都能夠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壞的沒有做、好的能如法來做。這些事情,前面做的都能夠正知,都能夠自己知道。
乙二 瞻睹
已往正往時 所見衆色相 應觀不應觀 當正知分別
戲笑諸妓樂 角力歌舞等 母邑盛妙年 形色並美好
諸障壞梵行 能起惡尋思 若次等色類 是所不應觀
“已往正往時……”,那就是到聚落裏去的時候,或者乞食的路上,已經往,就是到那邊去,或者正在去的時候,在路上看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東西,有些是應觀的,有些不應觀的,也要正知。那些應觀的就多看,不應觀的就不要看。
下面就是說哪些東西不應看的呢?“戲笑諸妓樂”,那些男女戲笑的事情,唱歌音樂的事情。“角力歌舞等”,那個鬥角、比武、歌舞等等不要去看。
“母邑盛妙年,形色並美好”,這些也不要看。“母邑”這個字,有一個老居士問我,這個詞是到底什麼意思?這個字,“邑”是一類,“母”一類的,就是女人。跟母親一類的人嘛就是女人了。“盛妙年”,年輕的女人,“形色好”,形色好、顯色好等等,不要看,不能看。
那麼凡是這些世間上歡喜看的東西,我們佛教徒,尤其是出家人不要去看,而且不能看。“諸障壞梵行 能起惡尋思”,這些要起障礙,或者破壞梵行的。障礙我們梵行,破壞梵行的東西,能夠起惡尋思,起不好的不如理的思惟的事情,我們不要去看。
“若此等色類,是所不應觀”,像這一類的色不要去看。哪一類色該看呢?
衰老年朽邁 伛偻憑杖行 上氣身戰掉 疾苦重病人
頭腹手足腫 皮膚色萎黃 瘡癰疥癞癬 徧身紅腐爛
身形萎不起 諸根極暗鈍 缺支體手足 是等所應觀
那麼反過來,世間上的人最不愛看的你卻是要好好看,哪些呢?
“衰老年朽邁”,那些年紀大的人,老得來是老不堪言的那些,走也走不動,坐也坐不住的那些人。“朽”就像機器壞掉的那個朽,這些人要看,老苦嘛。爲什麼要看呢?你現在是年輕,好象是沒有經過這個老苦,但是你能不能說你沒老苦呢?也許你沒老苦,你死得早(師笑),那個並不好,那個死苦。那麼假使你能夠活得長一點,這個老苦哪個也免不了。那麼這個人間是苦,每一個人都要經老苦的話,釋迦牟尼佛就是看到老人,東門見老人,就是起那個出離的心了。
“伛偻憑杖行”,這個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,上海的馬路那一個人,彎了個背,拿了個杖,在路上發抖地在走,走叁步就摔一跤,走五步又摔一跤,這樣子的人要看,不是看把戲,不是看到好玩,就是看苦,就是人老了之後就是老苦了。“上氣身戰掉”,上氣就是氣接不上,這個氣是很淺,呼吸很急,就是夯氣(川俚),身體,走路也走不穩,發抖地這樣子走,這些老人都會有這些表現。
“疾苦重病人”,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出南門看到的病人,極大的苦的病人,小病人看不出他什麼苦,重病人。那麼有些,“頭腹手足腫”,有的頭腫,有的肚子腫,有的手腫,有的腳腫。“皮膚色萎黃”,有些病得時間很長,皮膚的顔色就是像萎了的花一樣的,黃的,是面帶菜色,這個不好看的顔色。那麼或者生了皮膚病,有瘡,癰,疥,癬,癞,生癞病等等。那個癞病就是什麼病呢?就是那個麻風病,麻風病的病人看起來是嚇死人的,皮膚腫得像桔子皮一樣的,那個簡直不像人形了。但是還有更難看的,最近有一個居士他借了一本書給我看,是以前在上海,英文版的一本宣傳佛教的書,裏邊登了一個艾滋病後期的病人的像,那就是像一個貓頭鷹,身體的骨節、面貌全部改變,骨頭都縮起來,縮了就是貓頭鷹那麼一個樣子,沒有人相了。
“徧身紅腐爛”,那些有些病人,全身都是腐爛,發紅的,皮都破開來,紅的肉都露出來。這個你們去看看燒傷病人好了,有個病人要整容,整容科,專門是燒傷病人。那這個臉是害怕得很,燒傷的皮膚,燒傷的人,那個臉是極害怕的,那有的人小孩子看會嚇得要嚇死人的。
還有的病人——我們記得以前,這些都是因果。以前在文革的時候,不是武鬥麼,有一個青年,他參加武鬥的,大概武鬥殺了人,打死人的,那麼後來,他年紀很輕,文革還沒有過了好久,過一、兩年的時間,他就害一個什麼病,紅斑狼瘡病。這個病很不好治,結果死的時候,肚子脹得皮都脹開,脹得脹死的。這些都是很害怕的一些不治之症了。那麼這些都是因果,當然他現世有這個武鬥殺人的因果,過去世可能還有其他的各式各樣的兜攏來的,成這麼一個病,很害怕。這個聽了都害怕,不要說去看到了。因爲這個人是我們親戚的朋友,他們親戚去看了之後,回去他們講給人家聽,簡直聽得,哎呀,聽得都害怕,肚子的皮都崩開來,那個水出不出來,不能從小便裏排出來,就在皮膚裏屯在那裏。越屯越多,越屯越多,多得皮都受不了,都崩開了。
“身形萎不起”,他的身體,萎靡得不要說站起來,坐也坐不起,那個樣子,這是老得來快死的樣子。“諸根極暗鈍”,那麼老透之後,眼睛也看不清楚,耳朵也聽不清楚,什麼東西腦筋也糊塗,你跟他說的話也記不清楚。我記得有一個是我們父親的朋友,他是複旦大學什麼系的主任,他年紀大,在…
《定道資糧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