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律海十門講記▪P3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孔九個地方,都是不淨的。“九孔流不淨”,經常流不淨。我們鼻子有鼻涕,眼睛有眼屎,耳朵裏有耳屎,口裏有口水,乃至大小便,髒的東西,都是不淨的。瘡孔,都是好象一個瘡一樣的,經常流膿血、髒東西的。這樣子一個東西你去貪戀它幹什麼呢?九個地方都是不住的流不淨處,而你要“欲行欲行”。前面的“欲行”是動詞,下面的“欲行”是名詞,你要去做那些淫欲的行爲。這些不幹淨的地方,你偏偏要去做那些貪欲的行動,這些都是不應做的。像什麼呢?像“兩兩親附”,互相地戲樂,互相地調戲、歡樂,甚至于“支分倒行”,男女的支分倒行,做淫欲的事情。“趨入流轉”,這樣子流轉生死,叁惡道去。這樣子的事情,“如是乃至言思,我亦不應作意”,乃至說、思(心裏想)都不能去作意,就是心裏想都不要想,話也不要說,何況去做這些事情呢?這就要把戒學弄得很嚴格。

  那麼這些你要做得嚴格呢,非學教不可。不然你感的果報、中間一些關聯,你還搞不清楚,只是“不要做不要做不要做”,一百個“不要做”,心裏想做,管不住。你真正把那些因果的事情看清楚了,叫你做你也不敢做。

  有人到地獄去,看見兩個人,抱了一根銅柱,銅的柱頭,銅柱裏邊空的,裏邊燒了很大的火,兩個人就烤餅一樣地綁在柱頭上烤,身上的肉都烤得稀爛。那麼人家問他了,這兩個人到底幹了什麼壞事,造成現在這樣子?他說他們兩個以前在世的時候,是兩個沙彌,他們睡覺在一個床上睡,睡的時候互相擁抱爲樂,這樣子感的果報就是抱銅柱。你要抱的,就給你去抱好了,抱的銅柱。他還沒有做不淨行呢!就是擁抱,擁抱都不行,要感這麼的苦報。那麼做那些不淨行的話,那個苦更厲害了。

  所以說沙彌,比丘也有,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。因爲我們知道有些就是一些魔,破壞佛教的,他跑到佛教裏邊來,穿了袈裟,做淫欲事情。所以說對沙彌,尤其是年輕的沙彌、比丘一定要嚴格管理,客堂、糾察要特別注意這些事情。不准沙彌太親附,就是不要勾肩搭背的,太要好,一要好之後會産生不良的後果。

  丙四 盡形壽不妄說

  近事盡形壽不妄說,應作谛實語、正真語、如佛能作語、不異語、法語、時語、守護而轉,乃至雖爲生命故,亦不知而妄語也。

  第四、“盡形壽不妄說”,盡形壽不打妄語。

  近事不能說假話。當然了,大的妄語,自己說證果證道、得禅定、天龍鬼神來供養我等等,這是大妄語、根本罪;小的妄語,爲了生命的緣故,也不要亂說!那麼該說什麼話?“谛實語”,合乎四谛的、合乎那些實相的語;“正真語”,沒有錯倒的,不是世間上故弄玄虛的那些話;“如佛能作語”,就是“如語”,要跟佛一樣說的那個話,如如的語;“不異語”,前後不矛盾的話——不要今天這麼說,明天又那麼說了,你這個話就是自成矛盾了;“法語”,隨順法的語;“時語”,這個時候該說這個話,那個時候該說那個話,不要亂說。冬天的時候說冬天話,夏天的時候說夏天話,居士的說居士話,出家的說出家話。我們說“時語”,對居士來說,那些五會念佛、觀音菩薩的音樂、唱磁帶,好不好?對,你們可以聽了這個,對佛教感興趣,本來你們居士歡喜音樂的,以音樂的這個愛好,轉到佛教這邊來,這是好事情;當了出家比丘,你再五會念佛好,那些念佛的帶了音樂的好,你去唱,這個怎麼行呢?出家人不准歌音說法,我們將來講《根本阿含》就要講,說法的時候不能帶一點歌音,唱歌的音都不行,你怎麼都大唱起來了?這個要不得。

  這個,不妄語,“守護而轉”,這樣的話,經常要說這些話。就是要注意,要說這些話。“乃至雖爲生命故”,就是有生命的危險的話,“亦不知而妄語”,明明知道是這麼的,偏偏說那樣的,就是爲了救命的話,爲了自己生命的問題也不打妄語。這個我們說不是呆了嗎?一條命送掉了,你打個小妄語,不是解決了嗎?可以把命救了——你知道你打了妄語的果報是什麼?地獄!你把生命犧牲了,這輩子犧牲了,守戒而死的,將來決定人天,那就時間很快,馬上人天就受了。而你如果犯了戒到地獄去,什麼時候出來哪個知道你呢?出來之後能不能見佛聞法呢?又是一個問題了。所以說真正持戒的話,甯舍生命不犯戒,這個是經常看到的,原因也就在這裏。你不要貪現前的小便宜。現前的小便宜一貪的話,輕輕地把戒犯了,將來你果報卻是不好受的,而且你犯了戒之後,以後要見佛聞法,那就是難之又難的。你爲了持戒而死的話,你要見佛聞法,極容易。

  丙五 盡形壽不飲酒

  近事盡形壽不飲用諸酒物者,若種子酒、天然酒、人工合和酒、能作醉迷轉變飲物,棄舍、不飲、不用、不嘗、不齅、不醉,事無錯亂、言無錯亂,不發狂、不掉舉、不散亂、近念住、住正知、如如具足,所作能作。

  第五、“盡形壽不飲酒”。“近事盡形壽不飲用諸酒物者”,那些各式各樣“諸酒”。哪些屬于酒呢?“若種子酒、天然酒、人工合和酒”,這個,我們不是做酒的專家,就不太懂了。凡是酒,“能作醉迷轉變飲物”,能夠使人醉的、迷性的,把性改變的那些飲物、飲料之類的東西,都要“舍棄、不飲、不用”。這個“飲物”就包含塗的那些了,有些藥物塗了身上之後,會産生迷醉的,那些也不能用。“不嘗”,吃也不要吃,乃至“不齅”,聞也不要聞,“不醉”,不能醉。“事無錯亂”,要腦筋清楚,不能搞錯。“言無錯亂”,做事情不要做錯,說話不要說錯。“不發狂”,吃酒吃醉了,就要發狂了。“不掉舉”,吃酒吃醉了,手舞足蹈都會來了。“不散亂”,酒吃醉了,什麼亂七八糟都想起來了。所以要不吃酒的話,那就是事無錯亂及言無錯亂。

  我想起來,我們以前小孩子的時候,我的父親是教書的,一些大學生,到我們父親家來的大學生都是比較用功的,學問好的,老師才跟他親近了,來的時候都很威儀。但是有一天晚上,他們就是不曉得怎麼,吃晚飯吃酒了,吃酒之後呢,一個男的,……他不嫌酔,他自以爲沒有問題,他騎自行車來的,他跑回去之後,沒有十分鍾,敲門了,回來了,幹什麼?渾身是泥漿、血塊塊,怎麼?自行車蹬不好了,亂七八糟翻跟鬥,翻得一爬又是糊裏糊塗,路也辨不清楚了,最後趕快,沒有跑得好遠了,只有回頭,回到這裏,跑不回去了(笑)。還有一個女學生,那更糟糕。一般女學生都是高級知識份子,很講威儀的,吃酒吃醉了,蹲在地上大哭,這個醜態百出。那個吃酒的是把人的威儀都破壞掉了。從這點看,我們小孩子對他們的評價就變低了,平時很尊重他們,很用功的大學生,學問很好的,怎麼蹲在地上大哭大吵的?這個看了真是,威信就沒有了。我們說做特務的做那些工作的人,不能吃酒,也就是這個。你吃了酒,把人家機密泄漏了,不得了了,那國家就不好搞了。

  要“近念住”,要親近四念住而住,“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,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”,心裏要起這樣的念頭。“住正知”,正知正念,住在裏面。“如如具足”,不斷地這樣做,而且要具足地做。“所作能作”,這些所作的事情要能夠作,那就是說不飲酒裏邊,不但包括是不吃酒,還要做到下面的那些事情。

  我們說五戒是好受也不好受。也好受呢,這五條你做是蠻容易的,但是做到家的話,不容易。我們說真正做到家的,就是羅漢、佛了,一般的就是“學處”,從這個地方學,不斷地學。

  

  乙四 近事兼修性戒所余之六種

  

  近事兼修性戒所余之六種者 複次,此在家學處,根本五戒之受持習修,是一切妙善之根本,亦是無上正等圓滿菩提完全結攝之最要元素也。此外並當于彼所余之性罪六等,兼修斷除。

  如經雲:應專心殷勤,一不作離間語,並諸分別所攝之事;二不作粗惡語,說柔順語,出言悅耳,正直之語;叁不作遊詞绮語,作時語、正語、義語、法語、如理語、聖谛語、律語、善次語、再叁叮囑語,如是等應能作也;四不作貪心,且于一切有情,應作無邊義利安樂之意;五不作害心,而常被著忍力甲铠,于諸事理,能作正眞觀持;六離棄一切邪見之因,顛倒錯覺,順從一切諸佛聖人心意,正見而行,且非聖人,不作宗崇,如是等應觀也。

  “近事兼修性戒所余之六種者”,這五戒守住了,是不是完了?還不行,還有六個東西要作。近事兼修性戒所余的六種,前面的四個性戒——殺盜淫妄,一個遮戒——酒戒,這五條是近事的五戒,做到了是不是就夠格了呢?還不行,還有六條性戒要修的,就是還要學的,還要做到的。

  “複次此在家學處、根本五戒之受持習修,是一切妙善之根本,亦是無上正等圓滿菩提完全結攝之最要元素也”,這是總結前面的。這前面五條根本戒能受持、學習、熏修,是一切妙善的根本,一切善法的根本都在這個五戒上;不但是一切妙善的根本,無上正等菩提,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“完全結攝之最要元素”,就是達到阿耨多羅藐叁菩提的最重要的條件,也在這個五戒上。沒有這個根本的東西,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到的,那麼這個五戒的重要性也可想而知。

  這麼樣子說這五條戒很重要了,但是還不夠,“此外並當于彼所余之性罪六等,兼修斷除”,除了這五條之外,重要的五條之外,還有六個性罪,也要“兼修”,也要除斷它們,也不能做,要“斷除”。那麼哪六個呢?

  “如經雲:應專心殷勤”,經裏邊有這個話,要專心殷勤地去做上面的事情。

  第一,“不作離間語,並諸分別所攝之事”,“離間語”,挑撥離間的話,不要說。“諸分別所攝之事”,分別、離間的那些事情所包含的那些事情都不要做。就是有關于離間的那些事情,話也不要說,事也不要做。

  第二個,“不作粗惡語,說柔順語,出言悅耳,正直之語”,粗惡語不要說,不但不要說粗惡語,還要說柔順語,說的話柔和…
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薩戒略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