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孔九个地方,都是不净的。“九孔流不净”,经常流不净。我们鼻子有鼻涕,眼睛有眼屎,耳朵里有耳屎,口里有口水,乃至大小便,脏的东西,都是不净的。疮孔,都是好象一个疮一样的,经常流脓血、脏东西的。这样子一个东西你去贪恋它干什么呢?九个地方都是不住的流不净处,而你要“欲行欲行”。前面的“欲行”是动词,下面的“欲行”是名词,你要去做那些淫欲的行为。这些不干净的地方,你偏偏要去做那些贪欲的行动,这些都是不应做的。像什么呢?像“两两亲附”,互相地戏乐,互相地调戏、欢乐,甚至于“支分倒行”,男女的支分倒行,做淫欲的事情。“趋入流转”,这样子流转生死,三恶道去。这样子的事情,“如是乃至言思,我亦不应作意”,乃至说、思(心里想)都不能去作意,就是心里想都不要想,话也不要说,何况去做这些事情呢?这就要把戒学弄得很严格。
那么这些你要做得严格呢,非学教不可。不然你感的果报、中间一些关联,你还搞不清楚,只是“不要做不要做不要做”,一百个“不要做”,心里想做,管不住。你真正把那些因果的事情看清楚了,叫你做你也不敢做。
有人到地狱去,看见两个人,抱了一根铜柱,铜的柱头,铜柱里边空的,里边烧了很大的火,两个人就烤饼一样地绑在柱头上烤,身上的肉都烤得稀烂。那么人家问他了,这两个人到底干了什么坏事,造成现在这样子?他说他们两个以前在世的时候,是两个沙弥,他们睡觉在一个床上睡,睡的时候互相拥抱为乐,这样子感的果报就是抱铜柱。你要抱的,就给你去抱好了,抱的铜柱。他还没有做不净行呢!就是拥抱,拥抱都不行,要感这么的苦报。那么做那些不净行的话,那个苦更厉害了。
所以说沙弥,比丘也有,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。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就是一些魔,破坏佛教的,他跑到佛教里边来,穿了袈裟,做淫欲事情。所以说对沙弥,尤其是年轻的沙弥、比丘一定要严格管理,客堂、纠察要特别注意这些事情。不准沙弥太亲附,就是不要勾肩搭背的,太要好,一要好之后会产生不良的后果。
丙四 尽形寿不妄说
近事尽形寿不妄说,应作谛实语、正真语、如佛能作语、不异语、法语、时语、守护而转,乃至虽为生命故,亦不知而妄语也。
第四、“尽形寿不妄说”,尽形寿不打妄语。
近事不能说假话。当然了,大的妄语,自己说证果证道、得禅定、天龙鬼神来供养我等等,这是大妄语、根本罪;小的妄语,为了生命的缘故,也不要乱说!那么该说什么话?“谛实语”,合乎四谛的、合乎那些实相的语;“正真语”,没有错倒的,不是世间上故弄玄虚的那些话;“如佛能作语”,就是“如语”,要跟佛一样说的那个话,如如的语;“不异语”,前后不矛盾的话——不要今天这么说,明天又那么说了,你这个话就是自成矛盾了;“法语”,随顺法的语;“时语”,这个时候该说这个话,那个时候该说那个话,不要乱说。冬天的时候说冬天话,夏天的时候说夏天话,居士的说居士话,出家的说出家话。我们说“时语”,对居士来说,那些五会念佛、观音菩萨的音乐、唱磁带,好不好?对,你们可以听了这个,对佛教感兴趣,本来你们居士欢喜音乐的,以音乐的这个爱好,转到佛教这边来,这是好事情;当了出家比丘,你再五会念佛好,那些念佛的带了音乐的好,你去唱,这个怎么行呢?出家人不准歌音说法,我们将来讲《根本阿含》就要讲,说法的时候不能带一点歌音,唱歌的音都不行,你怎么都大唱起来了?这个要不得。
这个,不妄语,“守护而转”,这样的话,经常要说这些话。就是要注意,要说这些话。“乃至虽为生命故”,就是有生命的危险的话,“亦不知而妄语”,明明知道是这么的,偏偏说那样的,就是为了救命的话,为了自己生命的问题也不打妄语。这个我们说不是呆了吗?一条命送掉了,你打个小妄语,不是解决了吗?可以把命救了——你知道你打了妄语的果报是什么?地狱!你把生命牺牲了,这辈子牺牲了,守戒而死的,将来决定人天,那就时间很快,马上人天就受了。而你如果犯了戒到地狱去,什么时候出来哪个知道你呢?出来之后能不能见佛闻法呢?又是一个问题了。所以说真正持戒的话,宁舍生命不犯戒,这个是经常看到的,原因也就在这里。你不要贪现前的小便宜。现前的小便宜一贪的话,轻轻地把戒犯了,将来你果报却是不好受的,而且你犯了戒之后,以后要见佛闻法,那就是难之又难的。你为了持戒而死的话,你要见佛闻法,极容易。
丙五 尽形寿不饮酒
近事尽形寿不饮用诸酒物者,若种子酒、天然酒、人工合和酒、能作醉迷转变饮物,弃舍、不饮、不用、不尝、不齅、不醉,事无错乱、言无错乱,不发狂、不掉举、不散乱、近念住、住正知、如如具足,所作能作。
第五、“尽形寿不饮酒”。“近事尽形寿不饮用诸酒物者”,那些各式各样“诸酒”。哪些属于酒呢?“若种子酒、天然酒、人工合和酒”,这个,我们不是做酒的专家,就不太懂了。凡是酒,“能作醉迷转变饮物”,能够使人醉的、迷性的,把性改变的那些饮物、饮料之类的东西,都要“舍弃、不饮、不用”。这个“饮物”就包含涂的那些了,有些药物涂了身上之后,会产生迷醉的,那些也不能用。“不尝”,吃也不要吃,乃至“不齅”,闻也不要闻,“不醉”,不能醉。“事无错乱”,要脑筋清楚,不能搞错。“言无错乱”,做事情不要做错,说话不要说错。“不发狂”,吃酒吃醉了,就要发狂了。“不掉举”,吃酒吃醉了,手舞足蹈都会来了。“不散乱”,酒吃醉了,什么乱七八糟都想起来了。所以要不吃酒的话,那就是事无错乱及言无错乱。
我想起来,我们以前小孩子的时候,我的父亲是教书的,一些大学生,到我们父亲家来的大学生都是比较用功的,学问好的,老师才跟他亲近了,来的时候都很威仪。但是有一天晚上,他们就是不晓得怎么,吃晚饭吃酒了,吃酒之后呢,一个男的,……他不嫌酔,他自以为没有问题,他骑自行车来的,他跑回去之后,没有十分钟,敲门了,回来了,干什么?浑身是泥浆、血块块,怎么?自行车蹬不好了,乱七八糟翻跟斗,翻得一爬又是糊里糊涂,路也辨不清楚了,最后赶快,没有跑得好远了,只有回头,回到这里,跑不回去了(笑)。还有一个女学生,那更糟糕。一般女学生都是高级知识份子,很讲威仪的,吃酒吃醉了,蹲在地上大哭,这个丑态百出。那个吃酒的是把人的威仪都破坏掉了。从这点看,我们小孩子对他们的评价就变低了,平时很尊重他们,很用功的大学生,学问很好的,怎么蹲在地上大哭大吵的?这个看了真是,威信就没有了。我们说做特务的做那些工作的人,不能吃酒,也就是这个。你吃了酒,把人家机密泄漏了,不得了了,那国家就不好搞了。
要“近念住”,要亲近四念住而住,“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”,心里要起这样的念头。“住正知”,正知正念,住在里面。“如如具足”,不断地这样做,而且要具足地做。“所作能作”,这些所作的事情要能够作,那就是说不饮酒里边,不但包括是不吃酒,还要做到下面的那些事情。
我们说五戒是好受也不好受。也好受呢,这五条你做是蛮容易的,但是做到家的话,不容易。我们说真正做到家的,就是罗汉、佛了,一般的就是“学处”,从这个地方学,不断地学。
乙四 近事兼修性戒所余之六种
近事兼修性戒所余之六种者 复次,此在家学处,根本五戒之受持习修,是一切妙善之根本,亦是无上正等圆满菩提完全结摄之最要元素也。此外并当于彼所余之性罪六等,兼修断除。
如经云:应专心殷勤,一不作离间语,并诸分别所摄之事;二不作粗恶语,说柔顺语,出言悦耳,正直之语;三不作游词绮语,作时语、正语、义语、法语、如理语、圣谛语、律语、善次语、再三叮嘱语,如是等应能作也;四不作贪心,且于一切有情,应作无边义利安乐之意;五不作害心,而常被着忍力甲铠,于诸事理,能作正眞观持;六离弃一切邪见之因,颠倒错觉,顺从一切诸佛圣人心意,正见而行,且非圣人,不作宗崇,如是等应观也。
“近事兼修性戒所余之六种者”,这五戒守住了,是不是完了?还不行,还有六个东西要作。近事兼修性戒所余的六种,前面的四个性戒——杀盗淫妄,一个遮戒——酒戒,这五条是近事的五戒,做到了是不是就够格了呢?还不行,还有六条性戒要修的,就是还要学的,还要做到的。
“复次此在家学处、根本五戒之受持习修,是一切妙善之根本,亦是无上正等圆满菩提完全结摄之最要元素也”,这是总结前面的。这前面五条根本戒能受持、学习、熏修,是一切妙善的根本,一切善法的根本都在这个五戒上;不但是一切妙善的根本,无上正等菩提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“完全结摄之最要元素”,就是达到阿耨多罗藐三菩提的最重要的条件,也在这个五戒上。没有这个根本的东西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到的,那么这个五戒的重要性也可想而知。
这么样子说这五条戒很重要了,但是还不够,“此外并当于彼所余之性罪六等,兼修断除”,除了这五条之外,重要的五条之外,还有六个性罪,也要“兼修”,也要除断它们,也不能做,要“断除”。那么哪六个呢?
“如经云:应专心殷勤”,经里边有这个话,要专心殷勤地去做上面的事情。
第一,“不作离间语,并诸分别所摄之事”,“离间语”,挑拨离间的话,不要说。“诸分别所摄之事”,分别、离间的那些事情所包含的那些事情都不要做。就是有关于离间的那些事情,话也不要说,事也不要做。
第二个,“不作粗恶语,说柔顺语,出言悦耳,正直之语”,粗恶语不要说,不但不要说粗恶语,还要说柔顺语,说的话柔和…
《律海十门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