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,顺人家的心。不要说话都是伤人家心的话,虽然你不是骂人,但是说一句话都是戳在人家心上,人家听了是感到很难受,好象把心割得,一刀一刀地,你说一句话,戳一刀,说一句话,又戳一刀……,听不下去了,发脾气了。要说柔顺语,要“出言悦耳”。说的话不是说音乐——我放音乐你耳朵听了好听,“悦耳”,听得人家入耳,听起来顺耳朵的,不要说些话人家听都不爱听的话,就是不讨厌的话了。“正直之语”,要实实在在的话。
第三是“不作游词绮语”,不作绮语。“游词”,那些不正规的黄色的话不要说,反正是不相干的、无义之语。“作时语”,“时语”,前面讲过的,这个时候该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。“正语”,正真的话。“义语”,有意义的话。“法语”,顺法的话。“如理语”,合理的话。“圣谛语”,合乎四谛、二谛的话。“律语”,合乎戒的话。“善次语”,合因明的话、合次第的话。“再三叮嘱语”,悲心再三叮嘱,不是跟你说了一道,管你听懂不听懂,不管了,再三地叮嘱,慈悲心的表现了。“如是等应能作也”,那就是说不但不作绮语的话,还要作这样子的东西,才算够格,你暂时不说那些话,后边好的不说也不行。坏的不能作,好的要作,坏的做了是不对,好的不做也不对。
第四,“不作贪心”,那么就是还有贪瞋痴三个,那就是十善,十恶的都不要做了。前面五条再加上后面的六条,十恶都完了,都不能做。“不作贪心,且于一切有情,应作无边义利安乐之意”,贪心就是把人家的东西、人家的安乐拿到我身边来了,贪他的东西。现在不但“不作贪心”,对一切有情,要给他要作无边的义利安乐,要使他安乐,把好的让给人家。这个,我们经上,我们在《上师供》里边这一类的话就很多了,就是把好的让给人家,坏的回给自己。而一般人就做不到,都是好的留给自己,坏的给人家。假使叫你散东西,把坏的都散完了,最好的留给自己,我自己要。这样的人是一般性的,但是也有好的。昨天我们一个乐清居士,她要请照片,我们给了八个人八个照片,我说你自己挑吧,你欢喜哪一个?她说:“我等他们去要完了,留下的给我。”这个心很好。一个胖胖的女居士,发了这个心,不简单。我们出了家,头剃了,比丘当了甚至于好多年了,能不能起这个心还成问题呢!这个好的东西让给人家挑,挑下来人家不要的东西我来拿,这样子就对了,这个是真正的不贪心。
第五,“不作害心,而常被着忍力甲铠,于诸事理,能作正真观持。”“不作害心”,不但不害人家,还要忍辱人家的害。“常被着忍力甲铠”,“忍”好象是我们的盔甲一样,人家来害你,你把盔甲一穿,害你不到了。人家来害你的话,你忍辱,那就是盔甲。如果人家害你,以拳报拳、以脚报脚的话,那你就是糟了,他固然做了坏事,你也一样做坏事。丛林里边打架两个人一起迁单,有道理的,你也打了人,人家打你是不对,但是你还手了,也是打人了,那就一起走,那是都赶出去了,不要了。那么你忍力铠甲穿起来,他打你,不报打,骂,不报骂,尽你去骂,尽你打,不回嘴,不还手,好,他迁单你不迁单。在因果上讲的话,你更便宜了,修了忍辱了,坏事也没有做,那他的过去的债也还清了,对你来说是大大的便宜。但是一般人就做不到,所以说要常被忍力甲铠。受了五戒做那么多事情呢,你们几个沙弥要注意了。五戒不是这五条不做就完了,要这些都要做到了,回去好好地看,要考的。考你们受了五戒之后哪些要做,哪些不要做,你都要说出来的。你说都说不出来你怎么做呢?做不到的。“于诸事理,能作正真观持”,一切道理呢,正真地观持,把一切缘起的道理能正真观清楚,能持,这样子照这个做。
第六,“离弃一切邪见之因,颠倒错觉,顺从一切诸佛圣人心意,正见而行”,“一切邪见之因”,邪见是拨无因果,邪见的因也要去掉。“颠倒错觉”,邪见怎么产生的?就是颠倒错觉,这些慢慢产生邪见的。“颠倒”就是四颠倒,无常谓常、不净谓净,这样子的东西。有了四颠倒、错觉,把事情搞错了,慢慢慢慢产生邪见,拨无因果。最大的邪见断善根的,这个不是好搞的。善根都给你断掉了,上品邪见断善根。那么邪见固然不能有,邪见的因,那些东西,都要去除。不但如此,还要“顺从一切诸佛圣人心意,正见而行”,要顺了一切佛、圣者——见道以上的人的心意,以这样的正见来行,行持。那么就是说,不但不要邪见,邪见的因也不要有,而且还要符合圣人、佛的那些正见要有。这个要学了,那么你说什么是邪见之因呢?什么叫圣人的心意呢?你不学,这么一条你就是背下来了,你也不知道什么圣人心意在哪里,你还不知道。但是这本书又是很浓缩的,很多道理都缩在里边,它是便于忆持,叫你记忆的,真正你要把它内涵打开来呢,要学教了。
圣人的心意是什么呢?你经教里才知道了。那简单地说──八正道,合乎戒的、合乎般若的。高深地说,中观见出来的,没有一个不是正道,都是合理的。那么你没有中观见,你还没有证到这个中观见,那你就是低层次的,那就是合戒,符合戒的都是对的,不合戒的都是错的。我们看《楞严经》五十阴魔里边,着魔的时候都是破戒,如果你不破戒就不会着魔了。都是先把你破了那个根本的那个戒,邪淫贪欲,偷偷地作男女的贪心的事情,这就是“师与弟子,俱遭王难”,师和弟子将来的后果是遭国家的王法,受起来。那是现报,将来的后报还要厉害,地狱恶鬼,地狱还要受苦报。那么这些都是破戒的,所以我们说,从初学来说呢,你只要把这个原则掌握好,佛说的戒符合的都是正见,八正道的见就是符合戒的见。如果你高深地说呢,你一切得了中观见,证了中观之后,空性之后,一切流露出来的都是正见。但是这个正见你还没有得到。这个流露出来的就是合戒的,戒就是佛的身口意。所以佛的身口意从佛的最高的般若——萨婆若海里流出来的,那不会错的。我们得不到佛的萨婆若海的这个高深的中观见,从戒下手,不会错。
“且非圣人,不作宗崇,如是等应观也”,那么我们崇拜哪些呢?崇拜圣者了,佛菩萨了。假使不是圣者,不要崇拜他。有的人崇拜什么大师、大艺术家,又什么什么的,这个,我们佛教徒,又是出家人,不崇拜那些。我们崇拜的就是佛菩萨、三宝、圣者。这些就是持了五戒之后,必须要做到的事情还有这六条。
乙五 近事发起慧行修心之法要
丙一 以出离心求取近事戒
一、以出离心求取近事戒,于此五根本学处,甚于生命冒险守护,兼制五根,不入非处。此律仪戒,必于人中方得,应思。
下面“近事发起慧行修心之法要”,这个更重要了,慧行刻意来了。我们要修近事五戒,我们心里要这么地观想,这是智慧的行。
我们取近事戒,有的人说近事戒嘛人天乘了,不要出离心的,只要是世间上的不做坏事就可以了。但是我们说真正求五戒要出离心去求,不但出离心,还有菩提心呢。以菩提心求近事戒,将来感的果才是菩提大果。如果单是出离心,也仅仅是那个声闻的涅槃,这还不够圆满的。所以说从我们初下手的人来说,菩提心高了一点,先从出离下手。要出离心求五戒,我们求五戒不是贪着世间的享受:“我今天守几条戒,将来可以享人天的福报,大大地享受,等于说做生意一样的,我花点本钱,将来能赚不少,一本万利。”以这样子的心去求五戒,那就不好。
我们“以出离心”求五戒,“于此五根本学处”,在这五条戒的地方,要“甚于生命冒险守护”,就是前面那个话,情愿是牺牲生命不要犯戒。我们跟你们授这个三皈的时候,“宁舍生命,永不皈依天魔外道”,那也是同样的意思。你生命牺牲了,固然这一辈子是死掉了,但是你是因为皈依三宝而死的,将来决定生在三宝的地方,能够闻法,见佛闻法修行,那感果报是不可思议。而假使你去皈依天魔外道了,你命倒保住了,我们说以前印度的佛教,佛灭度以后,不是受到外来侵略吗?他们就是以武力来征服这个佛教徒。要么是你改变信仰,信他的教,要不然就杀头,这个情况之下,你怎么办?杀头,痛得很,死掉了,什么都管不来了,马马虎虎地信他的教算了——行不行?不行的。你这一信的话,那你是以后永世沉沦,以后就不晓得哪一天见佛闻法了。你头砍掉了当下是痛一痛,你要知道,你砍不砍得掉,还是你过去业报有没有的问题。如果你过去没有砍头的报的话,也砍不了你的,他会放你的;如果你过去有砍头的报,即使你说你信他的教,将来还要碰到一个机会把你头又砍掉了,那你糟糕了,两边都不着,都没有靠到。我们要明因果的话,砍不砍掉头是因果的问题。过去有杀业的,那决定这个花报,正报还在地狱,那你会受到砍头的报;如果你过去没有那个业,不会害怕的,他要杀你也杀不了。
玄奘法师,他到印度去取经,路上碰到海盗把他们抓起来了,东西都搜了。海盗搜了很多做生意的人,有很多钱,大大地高兴,要庆祝,要感谢他们的教主,要把人祭,活的人祭,祭的人要最漂亮的、最好的人,挑来挑去,玄奘法师长得最好,就把玄奘法师抓起来要祭天去了。要杀了,玄奘法师也不害怕,他说你让我修一下定,他就一入定,到兜率天去了。定还没有出定,结果,那些……(8A)要杀玄奘法师,大大地震怒。那个船被波浪掀起来,掀得就要立起来了,东翻西翻地,都快要沉下去了,那些海盗慌得不得了。那些居士趁此就说了:“哎呀,你们要害这么好的出家人,天都发怒了,要惩罚你们了,赶快放下。”结果他们海盗就害怕了,不杀了,不但不杀,还来恭敬礼拜、磕头求饶呢。不该死的就不死的,所以说不要害怕。
“甚于生命”地“冒险守护”,应该把命还要看得贵,以这样子地不管有什么危险,都要守护这个五戒。这个做不…
《律海十门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