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你再怎麼精進地修行,你只可以說是一個附在佛教內部的外道。這個話說得很凶啊,你還是個外道,雖然你披起袈裟,在佛教裏邊早晚課也做,但是你心裏沒有那個斷煩惱的心,那你還是外道啊。所以說這個很要緊!
我們不是講了這個般若經——不但是講這個般若的空,我們還補充兩個東西,就是出離心跟菩提心,這叁個東西是不能分開的,所以我們要加上去。在般若經裏邊,因爲佛講了很多了,這是濃縮的最高的東西,給你端出來,他講了空性,就統攝這個菩提心跟出離心了,因爲緣起性空,性空緣起,就在性空裏邊就能統攝一切萬法。那麼我們這個智慧還不如的人呢,知道這個性空,只知道空空空,到底裏邊含攝什麼功德?還不能自己領會的時侯,我們就得要補充兩個東西,一個是出離心,一個是菩提心,我們這一次講的時侯就把他加進去了。我們真正修行的人,這叁個東西是不可少一個的。
文殊菩薩在教化、現身指導宗大師的時侯,就是宗大師要著一本書了,文殊菩薩親身現身爲他說法,同時指出叁個要點:你寫書,诠一切佛教的經論、論典,一定要把這叁個核心記住,叫道之叁要(道就修道的道),有叁個要點,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性見,這叁個東西,修行是不能少一個的。如果沒有出離心,就是人天福報,修再大的功德,人天福報;如果沒有菩提心,最高的就是聲聞緣覺,自了漢;那麼一有菩提心之後,進入大乘之門,但是你有了出離心、菩提心,你要出生死的工具沒有的話,還是起不了作用,也了不了生死。這個了生死的工具,就是空性。所以這叁個東西,我們都要,不能少一個;少一個,什麼修行都不行,哪一宗、哪一派都不行,只能是凡夫,只能是二乘。而且,你假使這個空性沒有的話,二乘也得不到。我們不是說了嘛,聲聞乘的人不但有人空,還得要法空,一部分的法空,不是全部的法空。那麼歸到這裏,我們就把這個重點再提一下,我們要修行,要了生死,或者要生西方,叁個東西不能少,一個是出離心,一個是菩提心,一個是空性見;你即使沒有證到空性,你把空性的見解,這個理解要得到,不能有誤解錯解,誤解錯解就使你引入歧道。
正見如何生起?
我們再說一個話,這個正見如何生起?菩提心、出離心的生起法,我們講過了,出離心是觀苦,菩提心幾個次第,先是修平等舍心,然後是知母、念恩、報恩、慈心、悲心、增上心,增上心就把這個擔子擔起來,自己擔這個擔子,然後是菩提心生出來了,修法都有了。那麼空性見,怎麼修?空性見,不是拿了個般若經,天天念念念,空就來了。空性的見,要從緣起中求。這是文殊菩薩的一個關鍵的教法。怎麼緣起中求呢?持戒;依止善士;聽聞正法;滅除障礙,消障,就是忏悔業障了;還有集積福德、智慧資糧,就是多聞,多聞是智慧資糧,福德資糧就是培福了,供養、布施、贊歎、隨喜功德,這些都是福德資糧。要從自己真的緣起法就是清淨的緣起法才能進入般若的大門。所以說空性的見不是一天到晚拿一本書,“喔,空,這個空、那個空……”念一念,空就來了——沒有那麼容易!這個空來了之後恐怕不是真的空,是你想象的空。真正的空從緣起中求,就是要依法修行,持戒修定,多聞,從聞到思到修,要集積資糧、忏悔業障,這樣子慢慢慢慢一步步進去,才能夠通達空性,先生起空慧,然後生起般若,最後圓滿這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這是我們得到空性的一個辦法,離此別無他門,“只此一家”!其他的方便是沒有的,只能從這裏下去。所以說修行,決定要戒、定、慧,還是老一套。我們說聽都聽厭了,都是“戒定慧、戒定慧……”——就是那個原因啊,離開戒定慧不能了生死的嘛,一定要持戒,依戒生定,依定生慧;從戒開始生的定是正定,從正定生的慧是般若的正慧。如果不持戒,也能得定,這個定是邪定,邪定的智慧是邪慧或者說是狂慧,不能了生死的,所以說戒是第一個要緊。
戒是怎麼來的
我們再說,戒是怎麼來的?戒就是從佛的般若心源裏邊流露出來的,教我們身口怎麼做,直接從般若裏邊流露出來的,是佛的大悲心看到衆生犯錯,這個好壞的標准沒有,好的不幹,壞的盡幹,那麼給你一個標准,你要這樣子做——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,叫你把你身口的範圍壓在這個裏邊。那就是火車的軌道一樣的,你要坐火車,軌道給你造好了,你沿著這個軌道走好了,走下去你就會達到這個涅槃城;如果你要越軌了,你翻車,人死,這個不是我的責任,是你不聽話的事情。所以我們說戒就是軌道。現在很多人說,“佛的戒在我們二十世紀是不適合了,我們要改革佛教了”,那你是自取滅亡,你就翻車去好了,你把火車鐵道都翻掉了,你火車怎麼行?看看你好大的本事!我們是絕對要依戒修行。在末法時期,我們的戒怎麼辦?能持一戒持一戒,能持二戒持二戒,能持全的,全部都要持!不要因爲困難就退了,什麼都不持了,這個是大大的邪見。一切的魔,從這個樣子開始的。我們要修行,不要著魔,要上正路,一定要從持戒下手。這個是千古不易的,叁世諸佛都是依戒下手的,沒有第二個方法。能夠說第二個方法不要從戒的,那是魔說。
《心經》密說即咒文部分
甲二 密 說
下邊就是最後一句了:“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,即說咒曰……。”既然這個經就是咒,咒就是經,經的道理可以用咒表示,咒的功德也可以從經裏的文字上顯示出來,那麼我們前面是顯的文字道理教義講完了,把壓縮的秘密的組織——咒還得說一下,顯密一起說。
所以《心經》你說是密宗還是顯宗?不可說!顯他有顯,密他有密,顯密本來不可分的,合起來兩全其美,分開來兩敗俱傷。這個大家記住,不要把顯密分家,尤如水火,互相攻擊、互相誹謗,這個是自己在害自己,造誹謗佛教的罪,將來墮落地獄是不可設想的。我們說顯是佛說的,密也是佛說的,佛說的話,我們是佛弟子,只有相信,只有依教奉行,不要去誹謗、抵觸。那麼你不理解,可以,你不理解你就學顯教嘛,你不要去誹謗密法就是了;或者有的人歡喜學密法的,你也不要去誹謗顯教的人,他是這個根基,他隨他去學顯法好了;他念阿彌陀佛,念他的阿彌陀佛,能生西方極樂世界,將來他密法也會成就,阿彌陀佛是西方的蓮花部的部主,就是密法裏邊,並不是離開密法的,那麼你去了之後,你還是將來能成就。我們說顯密不要分家,這個很要緊!希望大家從此以後,不要以顯謗密,也不要學密法的人看不起顯教。這兩個都是自己在找麻煩,自己去造謗法的罪,決定要墮落。我們修行的,本來爬都爬不上去,你把自己開個負擔(包袱)沈下去,那就可惜了。
下邊就用密法的咒語來講這個般若,那就是密咒了,“故說般, 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帝揭帝,波羅揭帝,波羅僧揭帝,菩提薩婆诃。”在貢嘎佛爺的那本心經注解,大家也看到嘛,後邊他有藏文的咒:“達耶他,嗡,嘎帝嘎帝,巴曰+阿嘎帝,巴曰+阿桑嘎帝,菩提耶莎哈。”(77:01待與原書校對)這就是他藏文的咒,跟我們漢文一樣的,漢文是“揭帝揭帝,波羅揭帝,波羅僧揭帝,菩提薩婆诃”,一樣的,聲音差不多,沒有什麼大的變動。那麼這是第二段(密說),前面是顯說般若,講完了,現在是說秘密的般若,依密法的形式來講般若。
釋 咒 義
那麼這個咒怎麼說呢?
“揭谛揭谛”——“揭谛”是什麼意思?去,度,到彼岸去,就是深般若能夠通向那邊去的。再說“揭谛”,兩個揭谛,第一個揭谛,自己去、自己度;第二個揭谛,度他,揭谛、揭谛,自利、利他,自度、度他,這兩個,大乘嘛,我們大乘就是菩提心,從這個裏邊就看出來了,自度度他菩提心才有啊,所以說你把菩提心就含在裏邊了。我們講出來用顯
教的方式講了,他的密法的咒裏邊已經有菩提心的成分在裏邊:“揭谛”,自己度自己,去了,到彼岸去,再一個“揭谛”,度他;自己去的揭谛,是出離心,度他的揭谛是菩提心。
那麼去去去,到哪裏去呢?“波羅揭谛”,到“波羅”去,“波羅”是什麼?彼岸,涅槃的彼岸。——去,自己去;再一個“揭谛”,度他去,哪裏去?彼岸,“波羅揭谛”,“波羅”就是彼岸。去啊,去啊,自己去啊,大家一起去啊,到彼岸去。
再一個“波羅僧揭谛”(“僧”就是衆,僧衆僧衆,“僧伽”就是衆),自去、他去,一起去!一切衆生都度完,都要去,一個也不留。我們剛才說的,這個是冤家,我恨透了的,我把一切都度完,就把他一個留在這裏,行不行?不行的!波羅僧揭谛,一個都不能留,全部要度掉。這個就是菩提心了,留一個就不是菩提心,有一個留下是不行的。所以說“波羅僧揭谛”,這是徹底的跟你講了,這個咒就是意思很深,這還是最簡單的講法,如果從陀羅尼門進去,一個咒可以演出無邊的義,那麼我們沒有這個智慧,就講得簡單一點,波羅僧揭谛嘛,大家一起去,一個也不漏。
“菩提薩婆诃”,“菩提”就是彼岸了,涅槃、菩提,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;“薩婆诃”,疾速成就,決定成就,快快成就。
總的來說,這部《心經》,我們看《心經》的這個咒,跟前面的意思是不是一樣的?全部一樣的。“揭谛”,自己度、要去。“揭谛”,度他,也要他一起去。到哪裏去?“波羅揭谛”,到彼岸去。多少人去?“波羅僧揭谛”,全部都要去,全部都要度,一個都不留。那麼到那邊成就什麼東西啊?“菩提薩婆诃”,成就“菩提”,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趕快地、很快地成就這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這個就是心經的本懷,也就是用密法的咒語來表示《心經》的意思。這是簡單的說這麼個咒。
結 語
那麼我們以後早晚課的時侯,你們念心經,恐怕要高一層了,裏面的意思——什麼叫般若,什麼叫甚深般若波羅密多,什麼叫五蘊皆空,恐怕比沒有聽之前,理解的要深一層了。在念“揭谛揭谛,波羅揭谛……”的時侯,也不會馬馬虎虎地“揭谛揭谛波羅揭谛……”,念完了,好了,沒有事了——意思還多著呢!你還要想一想了。那麼這個講經的好處,也在幫助你們理解,一方面幫助你們發心,一方面也指示你們修行的方法,我們要修行就是要這樣子下手。
這一次我們是圓滿了。這一次法會,就是那個段圓圓duanyuanyuan(
81:55某個地名
)的幾個領導,他們的悲心,組織這個法會,邀請我來這麼跟大家結個緣。我是很慚愧,修法呢,雖然跟了海公上師,但是因爲智慧沒有,學得也不精進,得到的收獲可以說是太少了,要講經呢,是沒有這個能力,一般的經尚且講不好,何況講這個甚深的般若,所以說不免會講錯。講錯的過失,我慚愧,我負責,如果有一些好的,海公上師的或都其他的經論裏邊的有一些真實的地方,我希望供養大家,一起同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勝緣。
那麼這一次講經,我們大家一起回向:
世界和平、國泰民安;在法會的四衆,大家身體健康、壽命延長,消災免難,淨業成就,將來決定往生西方,早證無上菩提。
(第二十mp3.完 全文至此終)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