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乘五力往生法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了,都吃好了。

   這是一個比喻,也是個公案。你牛角尖裏糾纏,把大事都耽誤掉了。你去趕齋,就趕齋好了;這個橋,你利用他過去就對了。至于說哪個造的呢?好多錢呢?哪個工程師設計的呢?……不要問了!這樣問起來,哪裏會有個底?世間上的事情,你什麼都要去問,你一輩子連一個事情也問不完。——這個人幾歲了?他怎麼念書的?怎麼培養的?……把大事耽擱掉了:趕齋去的,齋趕不到,餓著肚子回去。這是一個很諷刺的公案,希望討論的時候不要鑽牛角尖。

   若人將死,應先修魔怨之消除,所有病人之物,應全部供養叁寶。喇嘛將圓寂之前數月,已將全部財物供養各寺院,求僧團誦戒之回向,以消滅戒障;喇嘛本無戒障,爲後人示範耳。如是發願再生早入清淨僧團,決能滿願。

  這裏邊五力。將死的時候,“應先修魔怨之消除”。前面說過的,魔怨要消除;就是供養它,使它不要作對。所有病人的東西,全部供養叁寶。“喇嘛”就是康薩喇嘛。海公上師把這個事情說了一下。康薩喇嘛圓寂之前的幾個月,把所有的財産全部供養各大寺院;因爲康薩喇嘛說了這個話的,不再轉世了,藏地不來了。供養佛、僧的目的,求僧團誦戒的時候回向,使“消滅戒障”。這是示現給大家看。我們的戒障——受了戒之後,你說你沒犯?可能犯了很多,你自己不知道;所以說要求大衆僧給他一起消災,消除戒障。“喇嘛本無戒障”,海公上師親近康薩喇嘛很久了,他是一個大成就者,有什麼戒障呢?“爲後人示範耳”,給後人示現的,叫後人要這麼做。

   “如是發願,再生早入清淨僧團”,你這樣供了僧之後,就發願下一輩子可以早一點進入清淨的僧團,早一點出家;“決能滿願”,你這個願決定能夠滿。這是已經把這些福德安排好了,那你下輩子要早些出家,到清淨僧團,決定滿願的。

   其次如造像刻經,回向功德亦大。最要者,一切所有,悉應舍完,若有纖毫保留,則四百四十病之病根尚在,不能立脫也。要有決死之心,方能往生。

   其次,如造佛像、刻經的功德也極大。最重要的,“一切所有皆應舍完”,就是說一切的自己的財富,全部要舍完,不要留一點點。“若有纖毫保留,則四百四十之病根尚在,不能立脫也”。我們不是講過,那個老修行,什麼都不要的,穿的衣服也破破爛爛的,但是二塊錢還要保留。爲什麼?死時火化要錢,他希望不要把他扔到山裏去,所以包了兩塊錢。這幺一點保留呢,——四百四十病的我執的痼疾還在,不能解脫。“要有決死之心,方能往生”,不要貪著財産。

   修定力之法,應觀心間獨德、或吽字、或光明、或本尊、宗大師,即是自己之識;一切全身毛竅,悉皆閉塞,別無出路,惟頂上有一孔如瓶口,如歸依觀中所修,即是往生出路;再想極樂之莊嚴,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召喚之聲,自心努力,極欲趨往;心識向瓶口彈射迸出,用力而修,二十四小時內即成就。

   “修定力之法,應觀心間獨德”,修定,這個力量怎修呢?就是觀“獨德”、或者一個“吽”字、或者光明……,這就是往生的破瓦法——傳過法的都知道,就是心間明點。這個明點可以是光明、或者一個“吽”字、或者本尊、《嘎登納甲》就是宗大師的相,就是自己的識、自己的命。再觀想全身毛孔、毛竅全部閉塞,別無出路。(一般密宗說一個人的識出去有九個地方,最不好是腳板心,那是下地獄的,這在《俱舍》裏有,其他的書也有。)其他地方全部閉掉,沒有出路,只有頂上開一個門,就是頂門,跟瓶口一樣,如《叁皈依觀》所修的,往生的時候就是這個門出去,我們學過破瓦法的都知道。再觀想極樂世界的莊嚴,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在喊,叫自己去了;自己努力,就是心裏有極踴躍的心,願意到西方去。“心識向瓶口彈射迸出”,就像一顆子彈一樣的,從頂門一氣沖上去,“用力而修”,好好地修,“二十四小時內即成就”。

   “嘿”一下子用氣力把他彈上去。平時“嘿、嘎”,就下來;到臨終的時候,“嘿”一下子,不“嘎”,就射出。但是不能太早;我們說過的,如果過早的修這個法,就是殺生,殺修行人,這個是犯戒的。這樣子修,就是修破瓦法,二十四小時就可以成功。“嘿、嘎”“嘿、嘎”修的時候,有人感到頭上有點癢、或者感到頭頂有點軟的感覺,就可以了;不一定要其他的,把孔雀毛插進去,怎麼怎麼的,不一定是這個;有一定的征相出來就是通了。通了以後,假使“嘿”一下子,那時候就出去了。這是一種。

   或觀上師心中光鈎,鈎攝自己心識而上亦可。

   或者是觀想上師心中的光鈎。這一種法海公上師講得很多,其他藏地的一些大德也講,是一樣的。上師在頂上,上師心裏放一個光鈎(不要想鐵鈎子,很痛的,),光所成的鈎,那是軟軟的,沒有物質的,就是一個光明,鈎攝自己的識心向上亦可。上師在自己頂上,從上師心裏放個光鈎下來,把自己的心、或明點、或者觀成的本尊,鈎上去,鈎到上師心裏邊,也可以。

   其修成之相,但頭頂骨軟,或發熱即是,不一定開孔也。

  “修成之相”,“頭頂骨軟,或發熱即是”,不一定要開口,不一定要打洞、插孔雀毛,不需要。海公上師也說,頭頂骨有點發軟、或者發燙、或者發癢,這個都可以了;也有一些修到後來流淌血、膿水等東西,這些都是開頂的現象;那就可以了,不一定要插。

   第二,應熟修度衆生之菩提心、與離我執之心。

  第二,“應熟修度衆生之菩提心”,這是重點。淨土宗也說,叁品往生都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。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,你沒有菩提心,連造作的、相似的菩提心都沒有,你哪裏相應呢?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從他的極大的菩提心出現的,你要跟四十八願相應,要四十八願度衆生,那你一定要與菩提心相應。你沒有真正發起來,也要跟他順、就是要知道。熟修度衆生的菩提心,天天要念,念的時候不要有口無心;這個心,要把他一層層的熏習,熏到後來這個力量就會強。

  “與離我執之心”:一個是要度衆生的菩提心;一個不要有我執。我執是菩提心的對立面,在《修心七義》裏邊,就是不要有我愛執。這兩個是重點,修菩提心,不要有我執。

   第叁應作黑業之洗除,即布施供養等。

   “第叁應作黑業之洗除,即布施、供養等”。再做布施、供養,就是六度的事情。

   若法身光明曾現一二次者,死時不必再修此法,以法身光明,與諸佛相應,可隨願力溶合,往生所求之淨土,或者金科現前,即入本尊金科。

   “若法身光明曾現一二次者”,那是修生圓次第,修到超死有、得法身的時候,現過一二次光明的,死時不要再修了,自然會顯現。“以法身光明與諸佛相應,可隨願力溶合”,就是說,已經現了法身光明的,前面那些方法不用也可以了——自然你跟佛相應了之後,可以隨願跟法身光明溶合一體;你要生西方就西方、往文殊淨土就文殊淨土、要升大威德金科就大威德金科,隨自己發願。或者,“金科現前,即入本尊金科”,有的修得好的,臨終的時候,金科在面前一現,你馬上就進去了。

   往生法者,乃爲無修行,或修行而恐力不足者,特設此補救方法也。四種加行,亦應具足。 

   “往生法者,乃爲無修行、或修行而恐力不足者,特設此補救方法也”,就是“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”。這是對那些修行沒有力量,沒有修行的、或者修行而恐力不足的——雖然修了,但力量根本不夠的,就是“諸道未竟”;或者是沒有修,或者是修了一點點,才用這個方法。已經現了法身光明的,到那個時候自然法身光明現,而與諸佛相應、溶合,隨願往生淨土。

   所以不要以爲密法修了一輩子,卻沒有一個淨土可去的,這些概念應當要打破。我們這一次所以要把這個講得廣一點也是這個道理。修行沒有的、或者修行力不足的,臨死補救的方法,——五力往生。

   過去的海公上師、現在的佛爺一樣的,——灌過大威德頂的人走了之後,不必爲他修往生法了。爲什麼?他已經有大威德的頂灌了,只要叁昧耶戒不破的話,自然會到金科去的、到淨土去的,並不需要再給他修往生法了。往生法就是我們七月十五修的那個,是爲了那些沒有修行的、或者修行沒有上路的、力量不夠的,這些人要生淨土,就送西方了。而且,這個往生法可以拔濟那些造無間罪的,可以先把他救出來;然後轉個彎,再送他到西方去。所以說,這個大威德的往生法,力量夠強了,那些人還不放心,還要去……

   死時往生,若有護法導引,易于成就,尤以康竹馬善于引攝中陰,隨其所好之境,而爲顯現,引至應生之處。

  “死時往生,若有護法導引”,假使護法菩薩給你帶路的話,這更容易成就。“尤以康竹馬善于引攝中陰”,康竹馬是我們大威德裏邊一個護法,他是最善于攝引,引攝這個中陰。“隨其所好之境,而爲顯現,引至應生之處”,你希望生哪裏,他就給你帶路,給你送上去。所以說修大威德密法的人,他的保證很多;有的人就死不放心,一定要追求會集本,就是很難理解。

   這裏講了四個“五力”了,但是有人數來數去,數不到五個。因爲前面一生的五力講過了,臨終五力和它不同的地方,打開給你講了,其他同樣的就沒有說了。在《續記》裏邊呢,五個力都說了。

  

  二、海公上師《上師供續記》

  

  

   “諸道未竟”一頌是破瓦法,各各本尊各有破瓦法。“平穩善巧”言不非時死,亦不極痛苦死。“五力”即往生之力,亦說四力或叁力;如淨土宗之信、願、行即是叁力。

  大家看看《續記》吧,他說“諸道未竟”這個頌就是破瓦法;“各各本尊各有破瓦法”。當然了,我們說“五力往生”,…

《大乘五力往生法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