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乘五力往生法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了,都吃好了。

   这是一个比喻,也是个公案。你牛角尖里纠缠,把大事都耽误掉了。你去赶斋,就赶斋好了;这个桥,你利用他过去就对了。至于说哪个造的呢?好多钱呢?哪个工程师设计的呢?……不要问了!这样问起来,哪里会有个底?世间上的事情,你什么都要去问,你一辈子连一个事情也问不完。——这个人几岁了?他怎么念书的?怎么培养的?……把大事耽搁掉了:赶斋去的,斋赶不到,饿着肚子回去。这是一个很讽刺的公案,希望讨论的时候不要钻牛角尖。

   若人将死,应先修魔怨之消除,所有病人之物,应全部供养三宝。喇嘛将圆寂之前数月,已将全部财物供养各寺院,求僧团诵戒之回向,以消灭戒障;喇嘛本无戒障,为后人示范耳。如是发愿再生早入清净僧团,决能满愿。

  这里边五力。将死的时候,“应先修魔怨之消除”。前面说过的,魔怨要消除;就是供养它,使它不要作对。所有病人的东西,全部供养三宝。“喇嘛”就是康萨喇嘛。海公上师把这个事情说了一下。康萨喇嘛圆寂之前的几个月,把所有的财产全部供养各大寺院;因为康萨喇嘛说了这个话的,不再转世了,藏地不来了。供养佛、僧的目的,求僧团诵戒的时候回向,使“消灭戒障”。这是示现给大家看。我们的戒障——受了戒之后,你说你没犯?可能犯了很多,你自己不知道;所以说要求大众僧给他一起消灾,消除戒障。“喇嘛本无戒障”,海公上师亲近康萨喇嘛很久了,他是一个大成就者,有什么戒障呢?“为后人示范耳”,给后人示现的,叫后人要这么做。

   “如是发愿,再生早入清净僧团”,你这样供了僧之后,就发愿下一辈子可以早一点进入清净的僧团,早一点出家;“决能满愿”,你这个愿决定能够满。这是已经把这些福德安排好了,那你下辈子要早些出家,到清净僧团,决定满愿的。

   其次如造像刻经,回向功德亦大。最要者,一切所有,悉应舍完,若有纤毫保留,则四百四十病之病根尚在,不能立脱也。要有决死之心,方能往生。

   其次,如造佛像、刻经的功德也极大。最重要的,“一切所有皆应舍完”,就是说一切的自己的财富,全部要舍完,不要留一点点。“若有纤毫保留,则四百四十之病根尚在,不能立脱也”。我们不是讲过,那个老修行,什么都不要的,穿的衣服也破破烂烂的,但是二块钱还要保留。为什么?死时火化要钱,他希望不要把他扔到山里去,所以包了两块钱。这幺一点保留呢,——四百四十病的我执的痼疾还在,不能解脱。“要有决死之心,方能往生”,不要贪着财产。

   修定力之法,应观心间独德、或吽字、或光明、或本尊、宗大师,即是自己之识;一切全身毛窍,悉皆闭塞,别无出路,惟顶上有一孔如瓶口,如归依观中所修,即是往生出路;再想极乐之庄严,阿弥陀佛与诸上善人召唤之声,自心努力,极欲趋往;心识向瓶口弹射迸出,用力而修,二十四小时内即成就。

   “修定力之法,应观心间独德”,修定,这个力量怎修呢?就是观“独德”、或者一个“吽”字、或者光明……,这就是往生的破瓦法——传过法的都知道,就是心间明点。这个明点可以是光明、或者一个“吽”字、或者本尊、《嘎登纳甲》就是宗大师的相,就是自己的识、自己的命。再观想全身毛孔、毛窍全部闭塞,别无出路。(一般密宗说一个人的识出去有九个地方,最不好是脚板心,那是下地狱的,这在《俱舍》里有,其他的书也有。)其他地方全部闭掉,没有出路,只有顶上开一个门,就是顶门,跟瓶口一样,如《三皈依观》所修的,往生的时候就是这个门出去,我们学过破瓦法的都知道。再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,阿弥陀佛与诸上善人在喊,叫自己去了;自己努力,就是心里有极踊跃的心,愿意到西方去。“心识向瓶口弹射迸出”,就像一颗子弹一样的,从顶门一气冲上去,“用力而修”,好好地修,“二十四小时内即成就”。

   “嘿”一下子用气力把他弹上去。平时“嘿、嘎”,就下来;到临终的时候,“嘿”一下子,不“嘎”,就射出。但是不能太早;我们说过的,如果过早的修这个法,就是杀生,杀修行人,这个是犯戒的。这样子修,就是修破瓦法,二十四小时就可以成功。“嘿、嘎”“嘿、嘎”修的时候,有人感到头上有点痒、或者感到头顶有点软的感觉,就可以了;不一定要其他的,把孔雀毛插进去,怎么怎么的,不一定是这个;有一定的征相出来就是通了。通了以后,假使“嘿”一下子,那时候就出去了。这是一种。

   或观上师心中光钩,钩摄自己心识而上亦可。

   或者是观想上师心中的光钩。这一种法海公上师讲得很多,其他藏地的一些大德也讲,是一样的。上师在顶上,上师心里放一个光钩(不要想铁钩子,很痛的,),光所成的钩,那是软软的,没有物质的,就是一个光明,钩摄自己的识心向上亦可。上师在自己顶上,从上师心里放个光钩下来,把自己的心、或明点、或者观成的本尊,钩上去,钩到上师心里边,也可以。

   其修成之相,但头顶骨软,或发热即是,不一定开孔也。

  “修成之相”,“头顶骨软,或发热即是”,不一定要开口,不一定要打洞、插孔雀毛,不需要。海公上师也说,头顶骨有点发软、或者发烫、或者发痒,这个都可以了;也有一些修到后来流淌血、脓水等东西,这些都是开顶的现象;那就可以了,不一定要插。

   第二,应熟修度众生之菩提心、与离我执之心。

  第二,“应熟修度众生之菩提心”,这是重点。净土宗也说,三品往生都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,你没有菩提心,连造作的、相似的菩提心都没有,你哪里相应呢?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从他的极大的菩提心出现的,你要跟四十八愿相应,要四十八愿度众生,那你一定要与菩提心相应。你没有真正发起来,也要跟他顺、就是要知道。熟修度众生的菩提心,天天要念,念的时候不要有口无心;这个心,要把他一层层的熏习,熏到后来这个力量就会强。

  “与离我执之心”:一个是要度众生的菩提心;一个不要有我执。我执是菩提心的对立面,在《修心七义》里边,就是不要有我爱执。这两个是重点,修菩提心,不要有我执。

   第三应作黑业之洗除,即布施供养等。

   “第三应作黑业之洗除,即布施、供养等”。再做布施、供养,就是六度的事情。

   若法身光明曾现一二次者,死时不必再修此法,以法身光明,与诸佛相应,可随愿力溶合,往生所求之净土,或者金科现前,即入本尊金科。

   “若法身光明曾现一二次者”,那是修生圆次第,修到超死有、得法身的时候,现过一二次光明的,死时不要再修了,自然会显现。“以法身光明与诸佛相应,可随愿力溶合”,就是说,已经现了法身光明的,前面那些方法不用也可以了——自然你跟佛相应了之后,可以随愿跟法身光明溶合一体;你要生西方就西方、往文殊净土就文殊净土、要升大威德金科就大威德金科,随自己发愿。或者,“金科现前,即入本尊金科”,有的修得好的,临终的时候,金科在面前一现,你马上就进去了。

   往生法者,乃为无修行,或修行而恐力不足者,特设此补救方法也。四种加行,亦应具足。 

   “往生法者,乃为无修行、或修行而恐力不足者,特设此补救方法也”,就是“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”。这是对那些修行没有力量,没有修行的、或者修行而恐力不足的——虽然修了,但力量根本不够的,就是“诸道未竟”;或者是没有修,或者是修了一点点,才用这个方法。已经现了法身光明的,到那个时候自然法身光明现,而与诸佛相应、溶合,随愿往生净土。

   所以不要以为密法修了一辈子,却没有一个净土可去的,这些概念应当要打破。我们这一次所以要把这个讲得广一点也是这个道理。修行没有的、或者修行力不足的,临死补救的方法,——五力往生。

   过去的海公上师、现在的佛爷一样的,——灌过大威德顶的人走了之后,不必为他修往生法了。为什么?他已经有大威德的顶灌了,只要三昧耶戒不破的话,自然会到金科去的、到净土去的,并不需要再给他修往生法了。往生法就是我们七月十五修的那个,是为了那些没有修行的、或者修行没有上路的、力量不够的,这些人要生净土,就送西方了。而且,这个往生法可以拔济那些造无间罪的,可以先把他救出来;然后转个弯,再送他到西方去。所以说,这个大威德的往生法,力量够强了,那些人还不放心,还要去……

   死时往生,若有护法导引,易于成就,尤以康竹马善于引摄中阴,随其所好之境,而为显现,引至应生之处。

  “死时往生,若有护法导引”,假使护法菩萨给你带路的话,这更容易成就。“尤以康竹马善于引摄中阴”,康竹马是我们大威德里边一个护法,他是最善于摄引,引摄这个中阴。“随其所好之境,而为显现,引至应生之处”,你希望生哪里,他就给你带路,给你送上去。所以说修大威德密法的人,他的保证很多;有的人就死不放心,一定要追求会集本,就是很难理解。

   这里讲了四个“五力”了,但是有人数来数去,数不到五个。因为前面一生的五力讲过了,临终五力和它不同的地方,打开给你讲了,其他同样的就没有说了。在《续记》里边呢,五个力都说了。

  

  二、海公上师《上师供续记》

  

  

   “诸道未竟”一颂是破瓦法,各各本尊各有破瓦法。“平稳善巧”言不非时死,亦不极痛苦死。“五力”即往生之力,亦说四力或三力;如净土宗之信、愿、行即是三力。

  大家看看《续记》吧,他说“诸道未竟”这个颂就是破瓦法;“各各本尊各有破瓦法”。当然了,我们说“五力往生”,…

《大乘五力往生法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