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五力往生法
多宝讲寺敏公上师讲解
目录:
一、海公上师《上师供讲记》
二、海公上师《上师供续记》
三、昂旺堪布《修心七义论讲记》
四、帕绷喀大师《掌中解脱》
五、密法里不共的往生法
诸道未竟死时俾能作 平稳善巧罪堕师遮举
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 往生清净剎土求加持
《修心七义》里边说的“五力”——五力门,又分两段:一段是平时一辈子要修的五力;一个是说临终的时候,亦需五力;——实际上是一个东西,就是临终的时候修,着重于一些如何往生的问题。这是一种修法,是共同道的大乘道以五力往生的一个教授。
另外一种是不共的——密乘道里的修二次第道、或者上师本尊瑜伽里边的往生法,是以五力为基础的往生法;这是不共道。
这两个教授,《上师瑜伽》里边都有。所以说《上师供》是宝贝。
《上师供》属于无上部;在藏地,那些初学的都不能念的,要经过无上部灌顶的才能念。我们在四川昭觉寺的时候,跟很多藏人有接触;有很多人欢喜藏地去住一段时间、去参学——这些现在很多。他们告诉我,藏人知道我们念《喇嘛却巴》,翘大拇指,“哦!你们了不得,念这个经了”。我们汉地的人呢,却自暴自弃,好象念《上师供》不够胃口,拼命要求《大威德》。这个已经是跟《大威德》同样的、配合的修法了,是海公上师的慈悲,才降低要求给我们的。这个不好好修,当他一个很肤浅的东西来看——实际上《五字真言》也不肤浅了,但是我们不识宝!汉人就是贪心不足,拿了宝贝,还再要宝。再要宝,拿不到的宝拿了,糟糕!出事!——把这个好好修起来,受用极大了;《上师供》修好的话,不但是现世,第二辈子的事情都能给你安排好了,不要着急了。
有的人不懂密法,以为年纪大了,密法不能修了,再修以后往生到哪里去也不知道了;赶快念阿弥陀佛去。这样的人有没有?我们这里很多。这个地方,就是针对这些人的思想。我们早就说过了,修一切法门的目的——在讲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的时候就讲了,一个是增上生,一个是决定胜。决定胜呢,现世或者后世能证到殊胜的佛果、或者是阿罗汉果,解脱、菩提,总是这个;而阿罗汉果也不究竟,最究竟的决定胜是成佛。增上生呢,在没有成佛之前,要找一个暇满的身体、殊胜的身体、能够修行的增上生;增上生里边,就包括净土,也包括藏地再来的佛爷——发愿在娑婆世界度生的。
海公上师讲很多的转世佛爷又来、再来……,这一辈子没有全部三身圆满,第二世又来,第三世又来。慢慢地,无行般,——就是已经修得很高了,不要努力,这辈子就成就了;就像六祖大师一样,前一辈子修得极好了,这辈子一句话就开悟了,一触即发,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马上就开悟了,这是无行般。有行般,以前的善根还差一点,还要用功,再证到即生成佛的双运位。
这些已经谈到往生的事情,就是第二辈转世的事情了。这里专门谈这个问题。
原文:《上师供》——五力往生颂
诸道未竟死时俾能作,平稳善巧罪堕师遮举,
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,往生清净刹土求加持。
“诸道未竟”,假使我们前面修的道,尤其是密宗道生圆次第,假使没有修好,还没有修成功,死亡到了,该怎么办呢?就是修五力,修往生了。“死时俾能作”,能作什么?能作“平稳善巧”。
一、海公上师《上师供讲记》
“俾能作”三字,应连下“平稳”二字读,死时平稳者,谓心清净安稳,无业障之昏沉痛苦也,若有业障,死时无知觉,虽有人为修往生,亦不能接受也。
海公上师在《讲记》里边讲了很多,在《讲记》的八十七页。“诸道未竟死时俾能作”,“俾能作”三个字,要连下去念,连“平稳”一起念。假使说“诸道未竟”,没修好,或者甚至说还没开始修,那么死来了,怎么办?藏地有这个办法,死相现前,可以修一个法把他解除,比如修长寿法解除。如果说业很重,解除不了的,就修往生法。
“俾能作”什么呢?能作“平稳”。“死时平稳者,谓心清净安稳,无业障之昏沉痛苦也”。就是说,在修行没有成就之前,要死了,怎幺办?要求心能够平稳下来。什么叫平稳?心清净、安稳,没有业障的昏沉、或者有剧烈的痛苦。有些人死的时候糊里糊涂,心智不清,什么法都修不起来,就跟着业跑了——跟着业障所现的相跑了。如果是极大的痛苦,也是修不起法。这个就靠平时了;平时如果修得好的,这个时候就会平稳。在《续记》里边,他怎么说呢?他说,“所谓“平稳善巧”,不非时死,亦不极痛苦死”。去马路上被汽车碰一下就死掉的,糊里糊涂,痛死了,那你什么法都修不起来了;这个希望避免。也不要极痛苦;有的病极苦,痛得什么都想不起来,也提不起心修了。这都是障碍,要除掉。希望加持心能够平稳。
我们曾在温州妙果寺住。他们这个庙,当时文革是几位老太太保下来的,她们当时就住在里边;后来开放之后,就能维持下来。所以她们是有功之人。妙果寺里边当她们功臣看待,很重视的。有一个老太,是不是她们中间一位就不知道了,她平时念佛。有一个时候她害病了,那时候我还在妙果寺住。人家以为她要往生了,结果她念佛都不要念,她说她不想死,——好象这个法门,对她不起作用了。可能她平时发的愿是不想要死掉的,不念了。后来好了,总算病好了。病好了,又开始念了。这个是极危险的事情,到关键时刻,把那个法放下来了,那糟糕了。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业障起来了。
死的时候没有知觉不行,极痛苦也不行,非时死也不行,要“平稳”。海公上师就说了,死的时候,假使你糊里糊涂,已经半昏迷状态了,“虽有人为修往生”,净土宗助念一样的,即使你给他助念,耳朵里给他塞录音机,他也听不进去了,他不知道你说啥东西。“亦不能接受也”,接受不了了。所以临终,一定不要有这些昏沉、痛苦,要平稳。
“善巧”者,心灵不迷,能自主宰,于五力能运用也。
““善巧”者,心灵不迷”,同样的,不要迷掉,“能自主宰”,自己能够作主,能够用五力。往生要靠自己五力来;净土宗要靠临终十念,你不念了,就像那个老太一样的,放下了,那就糟糕了。这里边就是说,要“平稳善巧”,不要有一些业障盖住,否则心智就糊涂了,用不起来了。五力能用。
有罪求师“遮”,谓遮止业障也。一切送往生,皆用大威德之法,以其遮止业障之力强也。“举”者,地狱相现,将堕落时,求师拔济也。平时于此求遮举之法,应有练习。无常之理,尤要修起,则死时能平稳善巧,此等法方能应用也。
假使有罪的,——“遮举”,这个就厉害了。“罪堕”,假使有罪的、要堕落恶道去的;“师遮举”,求上师能够把业障“遮”掉,从恶道里“举”起来。
“一切送往生,皆用大威德之法,以其遮止业障之力强也”,大威德往生法,遮止业障的力最强。有些人把这个法丢掉,另外去念会集本;这个有点儿对佛法太不了解了吧。这也不是我们这个法特有的。一切印度、西藏的法,管你显的、密的,修法都有两种:增上生跟决定胜。你能够修持成功最好;假使不行,可以换一个暇满身再修。马鸣菩萨的《起信论》后边就有:假使临终的时候修往生西方,就可以重新再来修。——这个是一样的。所以每一个法门都有往生法。
这里就是说,大威德法送往生,力量特别强。我们不是每年的七月十五烧一次往生吗?只要你自己不是坚定不去的话,护法菩萨决定送你往生到西方去。遮止业障的力量是特别强的,放心好了。
““举”者,地狱相现,将堕落时”,地狱相现了,已经要下去了;“求师拔济”,把他救出来。“平时于此求遮举之法,应有练习”。平时经常要求“遮”、求“举”,临死才有功能,可以想得起来;平时不练习的,不念的,临死的时候想也想不起来。怎么遮呢?平时念惯了这个咒,把念头一提起来,这就遮了。后头还有很多例子都会说这个问题。
“无常之理,尤要修起”,就是说要修无常;不要以为自己躺了,无事一样的,要经常想到无常。经常修起这个念头,死的时候当然平稳善巧了。因为平时经常在练,临死就不会匆匆忙忙地抱佛脚了。平时不练,临时抱佛脚,运气好的,有善知识帮助,也许会帮助你往生了。假使碰不上的话,那么不就是失去机会了?“此等法方能应用也”,平时要善巧,平时要练习。所以说无常的念头,平时都要用。
“五力”者,特指修往生之五力也。
“五力”,是什么“五力”?特指往生之五力。以前有些居士东看西看的,这个五力、那个五力,弄了很多,对来对去、纠缠不清。我们说《讲记》有五力、《续记》有五力、《慧行刻意》也有五力、《修心七义》也有五力、帕绷喀大师《掌中解脱》也有五力,大同小异——意思是相同的就可以了。不要纠缠于这一个名字、那一些内涵,对不上号等等,这些就不要去管。实际东西不用,就在牛角尖里钻来钻去,失去了好的机会。
就像有一个“问桥”的公案。一次有人打斋,一个僧人赶斋经过一座桥。过去没有这座桥,过河要靠船,很耽搁时间;桥一造,大家很快都过去了。那个僧人跑到桥边就问了:“这个桥什么人造的?什么时候造的?哪一位居士发心的?……”问了半天,人家说:“你不要问了,赶快去赶斋!你是赶斋去的,再问下去,时间过了,你赶不上了。”他还问“……”,问了一半时,人家赶斋的都回来了,过了午…
《大乘五力往生法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