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手作定印者”。这个我们汉地不多,死的时候,把他坐起来,接个印,叫死威仪。伽喀巴大师他们的传承呢,认为这个不必一定要做。当然了,如果要做,其他的书上也有的,这是不勉强。但是呢,就是不要勉强做,坐不起的话,就是吉祥卧,他说这样子是一个极好的方式。“当如佛般”,就是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涅槃的时候右胁而卧,左手摆在左腿上,右手作枕,手掌托了脸上,无名指稍微碰上点鼻子。这个时候呢,修取舍法,这个修《修心七义》的人,“随风息安详而逝”。“如是往生,决得生殊胜善处”,决定生善处,要生净土就净土了;善处包括净土、兜率天等等。
如本论造论者伽喀巴,求生地狱,而净土现前也。又修心菩萨,临终惟修取舍,不必再缘空性。以取舍是菩提心,具殊胜善力故,决得生殊胜善地。
如本论的造论者伽喀巴大师,他是发愿代众生受苦了,“求生地狱,而净土现前也”。因为菩提心,决定是净土,这是客观的。“又修心菩萨,临终惟修取舍,不必再缘空性。以取舍是菩提心,具殊胜善力也”。这就是说你修取舍的时候,就修取舍好了。这是世俗菩提心,不一定要缘空性了;当然了,能够高层次的,缘空性,也更好。这里就是说,你不一定要勉强地去缘空性;取舍就是菩提心了,这个菩提心,有殊胜的力量,决定可以生殊胜的善趣,包括净土。
过去有母女二人,同堕水中,母愿女得生而已独死,女亦愿独死出母得生。母女均以此一善念,俱生兜率天中。
这里又举几个喻。过去有母女二人乘船,船失事坏掉了,同掉了水里边去了。这个时候母亲想到的呢,这个女儿能够活在那里,自己死掉也没关系;这个女儿呢,也想到自己死了没关系,最好母亲能够活起来,把她救出来。母女两个人都不为自己着想,没有我爱执,——他爱执!当然这个他爱执不大,但是也不是为自私了,也是好的。母亲为了女儿,女儿为了母亲,都不惜牺牲自己。学过《俱舍》或者其他法相的都知道,临终的时候,这个念头很重要。临终的念是善的,你生的地方就是善趣;临终起个恶念就讨厌了,你一生积了很多善,都会被这个恶念遮掉,生恶趣去了。所以这两个母女,就是临死的时候,以这么一个善念,都生到兜率天去了。
何况修心菩萨,于临终时,兴慈运悲,勤修取舍,以菩提心广大善念,乘愿往生,远过母女功德百千万亿,其受生殊胜善地,自不待言。
这个善念呢,我们看还是家庭的母女关系,尚且能生兜率天。为一切众生的修心菩萨(就是修这个《修心七义》的),你这个时候善心生起,生净土有什么困难呢?以菩提心广大的善念,乘愿往生,那是远远地超过她们了。所以说,这个不要担心了;“其受生殊胜善地,自不待言”,不要说了。
凡内道往生,略有五种。下士夫以皈依三宝往生。中士夫以出离心往生。上士夫则以现说菩提心往生。过此,则通之空性者,安住空性往生。更上则以金刚乘成就而往生。
“内道往生,略有五种”。这个总结了,我们佛教徒里边,往生的大概有五种。下士夫,最下的、最初级的、下士道的,皈依三宝往生,依靠三宝的力量;这个就是我们阿弥陀佛的,也是这一类了。皈依三宝,不一定特指某一尊佛,皈依药师佛生琉璃光净土,也有的,《药师经》我们天天念。所以说,以皈依三宝力量,至心地皈依三宝,依靠三宝为皈救处,以这个心往生,也可以。
中士道呢,出离心往生;那是高一层了,可以脱离三界的。以这个出离心来往生,那就是更高了。
上士呢,菩提心。所以说上士道的菩提心往生远远超过中、下士道了,你还怕什么呢?
“过此,则通之空性的”,就是通达空性的人。前面说你不要去缘空性,就是说你还没有到这个水平。你缘了个边际,反而把取舍的菩提心——世俗菩提心忘掉了,那就干脆世俗菩提心好了。假使真正通达空性的,空性往生那是更高的。
更上呢,金刚乘。就是修密法、修生圆次第的,那么更好、更高。这是五种。
修法者于往生时,即用平时常修之法,而求往生,不必另觅他法。以常修之法,串习力熟,易得用故。此中大乘往生,是用修心教授;故应以五力,依修心法而往生也。颂说之威仪,即指右胁而卧等,非于此外别有威仪。
“修法者于往生时,即用平时常修之法,而求往生”。这个又解决大家一个问题。我们平时修那些仪轨,往生的时候是不是要另外作一个法,不要的!你平时修的法,串习得最熟的,往生的时候就用这个法,就不要另外找个法,——这个力量对你说是最大的。这里说用平时用的法好了;我们念《上师供》的,就念《上师供》好了。
“不必另觅他法。以常修之法,串习力熟,易得用故”。你经常用的法,经常念,一提起来,下边都来了;你临时用一个法,想也想不清楚,反而力量小了。“串习力”,就是平常经常念的。我们说整个《上师供》里边,都是最殊胜的法;这样殊胜的法,你这个心,念了,你到哪里去了?决定是殊胜的地方。——要生净土就是净土了,不要担心的。
“此中大乘往生,是用修心教授;故应以五力,依修心法而往生也”。那么威仪呢,就是说右胁而卧;坐不起来,不必硬坐。就是说《修心七义》里边没有进密法的人,就五个力(这里没有破瓦法,已经五个力了。)。这五个力可以决定保证我们生善趣。如果你要生净土,有净土的本尊或者是佛的加持力。生西方,阿弥陀佛加持;东方有药师佛加持;文殊净土文殊本尊加持。
这平时要念。假使念《五字真言》的,你生文殊净土是最方便的,你平时经常在念;文殊菩萨十大愿也在念,十大愿成就就是文殊菩萨了,你跟文殊菩萨的净土是绝对有缘的。当然你要生西方,这个也有帮助。——《药师经》,东方的;一个东,一个西,好象是背道而驰。但是《药师经》念过之后就知道,你念《药师经》要生西方,八大菩萨送你到西方去。念《大威德》的,在《讲记》里边,大威德送往生的力量最强;送往生一般都用大威德法,就是用强力给你送过去。
哦,还有个给大家说一下,我们翻的是“诸道未竟死时俾能作,平稳善巧罪堕师遮举”。其他的版本你们可以参考,某仁波切的,或者是其他的几种藏语版本,他们怎么翻的呢?某仁波切的,“假使临终未入道,当修强令成佛法”,你还没有进道、还没有进门,就像吉林那个居士说,年纪大了,还没有修成,怎么办呢?“当修强令成佛法”,强迫你成佛的法,就是往生法。我们这个往生法,不但是有效,而且强迫你成佛哩,你不成还不行了,你还担什么心呢?“强令成佛法”,五力教授往生。其他的翻译呢,“正道未入”即是命终的时候,强令成佛。上师的迁识法,就是上师迁识。什么呢?就是清净五力教授,就是《上师瑜珈》的迁识法。这是强力使你成佛的一个方法,哦,不要担心了。强力成佛,你不成还不行,非成不可,你还怕什么?
四、帕绷喀大师《掌中解脱》
我们再看看帕绷喀大师的,他也是解释大乘的《修心七义》里边的往生法,也是没有入密乘的。我们很多人担心年纪大了,密法还没有修,没有修得怎么样;你只要不把菩提心忘记好了,“诸佛正法众中尊,直至菩提我皈依,……”,这个颂我们天天不晓得念几道,你顺了它的意思,没有跟他违,没有跟它反起来,已经顺了菩提心了。这个力量,天天念,天天念,到临终时候,就是这个力量可以给你带去。
这里我们把帕绷喀大师的再说一下,为什么?我们要引很多的书,来证明这个是有效的,而且是极强有力的。就是法尊法师说的,藏地的往生法可能还是胜过汉地的,不要担心。多引两本书的意思,就是这个意思。很多的大德,都这么说的;很多经论都这么说的,密法的经论这么说,显教的经论也这么说。有人说,我虽在这个道场,密法还没有进门,怎幺办?密法没有进门,就用这个法,这是显教的法。
我们就看帕绷喀大师的,下册的八百九十六页(新版《掌中解脱》的二百七十三页),“大乘迁识法”,大乘往生法,“迁识”就是往生。我们还记得吗?马尔巴上师最后进印度,那么大年纪,那么危险,大家都劝他不要去,他就是去,为什么?迁识法还没有求到。这个迁识法当然有高低了,但是这个可贵的价值也可以知道了。现在我们现成的,你不要;去求其他的,会集本,这个恐怕还要仔细研究一下吧。
至于临终五力,即是修心法门的“迁识法”,所谓:“大乘迁识法,五力重威仪。”修心迁识法中,虽然不需要念“嘿嘎”与“呸”,但与其他迁识法相比,此法却更为深奥。
“大乘迁识法,五力重威仪”,迁识法就是往生法。“修心迁识法中,虽然不需念“嘿嘎””,这是密法里边的,“嘿嘎”就是破瓦法了;这个后边要讲,跟那个五力结合起来的。我们传过佛爷传的往生法;定公上师在昭觉寺也传过,那个要长一点。——佛爷传的要简单一点,直接可以跟五力合起来修的,后边我们还要说。这里单是显宗的,不用“嘿嘎”;但与其他的迁识法相比呢,“此法却更为深奥”。其他的往生法很多,汉地也有;但是大乘的《修心七义》的五力往生,比较起来呢,要好,“更为深奥”,更深,更奥妙,就是更殊胜了。
五力的名目与前相同,其中“牵引力”,是指发愿自己在临终与中有阶段,能够不离菩提心。
“五力的名目与前相同”,前面是一生修行的五力;临终的时候就靠这个五力往生。名字是相同的,内涵有一点点不一样;一个是临终,一个是平时。
“其中“牵引力”,是指发愿自己在临终与中有阶段,能够不离菩提心”。前面是一辈子不离开菩提心;这是说临终到中有(死有之后是中有出现了)的时候绝对不离开菩提心。一离开菩提心之后,马上倒引鬼给你一引的话,恶趣要去的。
上一次我们讲个皮马褂;这个海公上师讲得很多。有一个人,也是死了还不知道,还…
《大乘五力往生法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