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手作定印者”。這個我們漢地不多,死的時候,把他坐起來,接個印,叫死威儀。伽喀巴大師他們的傳承呢,認爲這個不必一定要做。當然了,如果要做,其他的書上也有的,這是不勉強。但是呢,就是不要勉強做,坐不起的話,就是吉祥臥,他說這樣子是一個極好的方式。“當如佛般”,就是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涅槃的時候右脅而臥,左手擺在左腿上,右手作枕,手掌托了臉上,無名指稍微碰上點鼻子。這個時候呢,修取舍法,這個修《修心七義》的人,“隨風息安詳而逝”。“如是往生,決得生殊勝善處”,決定生善處,要生淨土就淨土了;善處包括淨土、兜率天等等。
如本論造論者伽喀巴,求生地獄,而淨土現前也。又修心菩薩,臨終惟修取舍,不必再緣空性。以取舍是菩提心,具殊勝善力故,決得生殊勝善地。
如本論的造論者伽喀巴大師,他是發願代衆生受苦了,“求生地獄,而淨土現前也”。因爲菩提心,決定是淨土,這是客觀的。“又修心菩薩,臨終惟修取舍,不必再緣空性。以取舍是菩提心,具殊勝善力也”。這就是說你修取舍的時候,就修取舍好了。這是世俗菩提心,不一定要緣空性了;當然了,能夠高層次的,緣空性,也更好。這裏就是說,你不一定要勉強地去緣空性;取舍就是菩提心了,這個菩提心,有殊勝的力量,決定可以生殊勝的善趣,包括淨土。
過去有母女二人,同墮水中,母願女得生而已獨死,女亦願獨死出母得生。母女均以此一善念,俱生兜率天中。
這裏又舉幾個喻。過去有母女二人乘船,船失事壞掉了,同掉了水裏邊去了。這個時候母親想到的呢,這個女兒能夠活在那裏,自己死掉也沒關系;這個女兒呢,也想到自己死了沒關系,最好母親能夠活起來,把她救出來。母女兩個人都不爲自己著想,沒有我愛執,——他愛執!當然這個他愛執不大,但是也不是爲自私了,也是好的。母親爲了女兒,女兒爲了母親,都不惜犧牲自己。學過《俱舍》或者其他法相的都知道,臨終的時候,這個念頭很重要。臨終的念是善的,你生的地方就是善趣;臨終起個惡念就討厭了,你一生積了很多善,都會被這個惡念遮掉,生惡趣去了。所以這兩個母女,就是臨死的時候,以這麼一個善念,都生到兜率天去了。
何況修心菩薩,于臨終時,興慈運悲,勤修取舍,以菩提心廣大善念,乘願往生,遠過母女功德百千萬億,其受生殊勝善地,自不待言。
這個善念呢,我們看還是家庭的母女關系,尚且能生兜率天。爲一切衆生的修心菩薩(就是修這個《修心七義》的),你這個時候善心生起,生淨土有什麼困難呢?以菩提心廣大的善念,乘願往生,那是遠遠地超過她們了。所以說,這個不要擔心了;“其受生殊勝善地,自不待言”,不要說了。
凡內道往生,略有五種。下士夫以皈依叁寶往生。中士夫以出離心往生。上士夫則以現說菩提心往生。過此,則通之空性者,安住空性往生。更上則以金剛乘成就而往生。
“內道往生,略有五種”。這個總結了,我們佛教徒裏邊,往生的大概有五種。下士夫,最下的、最初級的、下士道的,皈依叁寶往生,依靠叁寶的力量;這個就是我們阿彌陀佛的,也是這一類了。皈依叁寶,不一定特指某一尊佛,皈依藥師佛生琉璃光淨土,也有的,《藥師經》我們天天念。所以說,以皈依叁寶力量,至心地皈依叁寶,依靠叁寶爲皈救處,以這個心往生,也可以。
中士道呢,出離心往生;那是高一層了,可以脫離叁界的。以這個出離心來往生,那就是更高了。
上士呢,菩提心。所以說上士道的菩提心往生遠遠超過中、下士道了,你還怕什麼呢?
“過此,則通之空性的”,就是通達空性的人。前面說你不要去緣空性,就是說你還沒有到這個水平。你緣了個邊際,反而把取舍的菩提心——世俗菩提心忘掉了,那就幹脆世俗菩提心好了。假使真正通達空性的,空性往生那是更高的。
更上呢,金剛乘。就是修密法、修生圓次第的,那麼更好、更高。這是五種。
修法者于往生時,即用平時常修之法,而求往生,不必另覓他法。以常修之法,串習力熟,易得用故。此中大乘往生,是用修心教授;故應以五力,依修心法而往生也。頌說之威儀,即指右脅而臥等,非于此外別有威儀。
“修法者于往生時,即用平時常修之法,而求往生”。這個又解決大家一個問題。我們平時修那些儀軌,往生的時候是不是要另外作一個法,不要的!你平時修的法,串習得最熟的,往生的時候就用這個法,就不要另外找個法,——這個力量對你說是最大的。這裏說用平時用的法好了;我們念《上師供》的,就念《上師供》好了。
“不必另覓他法。以常修之法,串習力熟,易得用故”。你經常用的法,經常念,一提起來,下邊都來了;你臨時用一個法,想也想不清楚,反而力量小了。“串習力”,就是平常經常念的。我們說整個《上師供》裏邊,都是最殊勝的法;這樣殊勝的法,你這個心,念了,你到哪裏去了?決定是殊勝的地方。——要生淨土就是淨土了,不要擔心的。
“此中大乘往生,是用修心教授;故應以五力,依修心法而往生也”。那麼威儀呢,就是說右脅而臥;坐不起來,不必硬坐。就是說《修心七義》裏邊沒有進密法的人,就五個力(這裏沒有破瓦法,已經五個力了。)。這五個力可以決定保證我們生善趣。如果你要生淨土,有淨土的本尊或者是佛的加持力。生西方,阿彌陀佛加持;東方有藥師佛加持;文殊淨土文殊本尊加持。
這平時要念。假使念《五字真言》的,你生文殊淨土是最方便的,你平時經常在念;文殊菩薩十大願也在念,十大願成就就是文殊菩薩了,你跟文殊菩薩的淨土是絕對有緣的。當然你要生西方,這個也有幫助。——《藥師經》,東方的;一個東,一個西,好象是背道而馳。但是《藥師經》念過之後就知道,你念《藥師經》要生西方,八大菩薩送你到西方去。念《大威德》的,在《講記》裏邊,大威德送往生的力量最強;送往生一般都用大威德法,就是用強力給你送過去。
哦,還有個給大家說一下,我們翻的是“諸道未竟死時俾能作,平穩善巧罪墮師遮舉”。其他的版本你們可以參考,某仁波切的,或者是其他的幾種藏語版本,他們怎麼翻的呢?某仁波切的,“假使臨終未入道,當修強令成佛法”,你還沒有進道、還沒有進門,就像吉林那個居士說,年紀大了,還沒有修成,怎麼辦呢?“當修強令成佛法”,強迫你成佛的法,就是往生法。我們這個往生法,不但是有效,而且強迫你成佛哩,你不成還不行了,你還擔什麼心呢?“強令成佛法”,五力教授往生。其他的翻譯呢,“正道未入”即是命終的時候,強令成佛。上師的遷識法,就是上師遷識。什麼呢?就是清淨五力教授,就是《上師瑜珈》的遷識法。這是強力使你成佛的一個方法,哦,不要擔心了。強力成佛,你不成還不行,非成不可,你還怕什麼?
四、帕繃喀大師《掌中解脫》
我們再看看帕繃喀大師的,他也是解釋大乘的《修心七義》裏邊的往生法,也是沒有入密乘的。我們很多人擔心年紀大了,密法還沒有修,沒有修得怎麼樣;你只要不把菩提心忘記好了,“諸佛正法衆中尊,直至菩提我皈依,……”,這個頌我們天天不曉得念幾道,你順了它的意思,沒有跟他違,沒有跟它反起來,已經順了菩提心了。這個力量,天天念,天天念,到臨終時候,就是這個力量可以給你帶去。
這裏我們把帕繃喀大師的再說一下,爲什麼?我們要引很多的書,來證明這個是有效的,而且是極強有力的。就是法尊法師說的,藏地的往生法可能還是勝過漢地的,不要擔心。多引兩本書的意思,就是這個意思。很多的大德,都這麼說的;很多經論都這麼說的,密法的經論這麼說,顯教的經論也這麼說。有人說,我雖在這個道場,密法還沒有進門,怎幺辦?密法沒有進門,就用這個法,這是顯教的法。
我們就看帕繃喀大師的,下冊的八百九十六頁(新版《掌中解脫》的二百七十叁頁),“大乘遷識法”,大乘往生法,“遷識”就是往生。我們還記得嗎?馬爾巴上師最後進印度,那麼大年紀,那麼危險,大家都勸他不要去,他就是去,爲什麼?遷識法還沒有求到。這個遷識法當然有高低了,但是這個可貴的價值也可以知道了。現在我們現成的,你不要;去求其他的,會集本,這個恐怕還要仔細研究一下吧。
至于臨終五力,即是修心法門的“遷識法”,所謂:“大乘遷識法,五力重威儀。”修心遷識法中,雖然不需要念“嘿嘎”與“呸”,但與其他遷識法相比,此法卻更爲深奧。
“大乘遷識法,五力重威儀”,遷識法就是往生法。“修心遷識法中,雖然不需念“嘿嘎””,這是密法裏邊的,“嘿嘎”就是破瓦法了;這個後邊要講,跟那個五力結合起來的。我們傳過佛爺傳的往生法;定公上師在昭覺寺也傳過,那個要長一點。——佛爺傳的要簡單一點,直接可以跟五力合起來修的,後邊我們還要說。這裏單是顯宗的,不用“嘿嘎”;但與其他的遷識法相比呢,“此法卻更爲深奧”。其他的往生法很多,漢地也有;但是大乘的《修心七義》的五力往生,比較起來呢,要好,“更爲深奧”,更深,更奧妙,就是更殊勝了。
五力的名目與前相同,其中“牽引力”,是指發願自己在臨終與中有階段,能夠不離菩提心。
“五力的名目與前相同”,前面是一生修行的五力;臨終的時候就靠這個五力往生。名字是相同的,內涵有一點點不一樣;一個是臨終,一個是平時。
“其中“牽引力”,是指發願自己在臨終與中有階段,能夠不離菩提心”。前面是一輩子不離開菩提心;這是說臨終到中有(死有之後是中有出現了)的時候絕對不離開菩提心。一離開菩提心之後,馬上倒引鬼給你一引的話,惡趣要去的。
上一次我們講個皮馬褂;這個海公上師講得很多。有一個人,也是死了還不知道,還…
《大乘五力往生法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