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乘五力往生法▪P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以爲做夢;他就迷迷糊糊地在街上走,聽到一戶人家鑼鼓喧天,在唱、奏音樂,女的“哇哇”在唱,很好聽,——他是愛聽這些了,生前愛聽什麼,倒引鬼就用這個來鈎你。他跑到那戶的門口一看,門裏邊男男女女坐在裏邊吃喝,樂器了、唱歌了,很有勁地在……他在門口張望,裏邊的人看到了,“你進來,沒關系的,進來。”他就進去了。進去之後呢,他們就唱唱喝喝了,很高興。啪,一下子,豬胎,這幾個都是小豬。——上了當了,給倒引鬼引到豬胎去了。

  能引的就是你的煩惱;外魔是你內魔引起來的。你沒有這個貪心,不愛這些色情的音樂,也不會去。這是沒有菩提心;煩惱心。所以說中有的時候,一定要發願,不要離開、萬萬不能離開的是菩提心。生有也不要離開;但是中有是關鍵時刻、投生的關鍵時刻,牽引力是中有的時候,千萬不要離開菩提心。淨土宗你說離開菩提心行嗎?不行!是有這個話,“萬修萬人去”,——古今以來到底是不是萬修萬人去了?菩提心不夠、煩惱心重的,恐怕去不了。以後能去,這個是別時意趣。“萬修萬人去”,有別時意趣在裏邊。——去當然都要去的;但是有的是現在去,有的是多少生以後去,有的是一劫二劫後,那個時候再去。

  “白法種子力”,將自己最貪著的東西作上供下施等,布施給殊勝福田,或是將所有財物分成幾份回施他人。如此一來,心無貪著,這要比死後由別人代爲薦福好得多。

  ““白法種子力”,將自己最貪著的東西作上供下施等”,白法種子力,一般就是布施、持戒等等了。“布施給殊勝福田,或是將所有財物分成幾份回施他人”,布施他人,窮人了,等等;福田是叁寶。“如此一來,心無貪著,這要比死後由別人代爲薦福好得多”。這個前面講過的,死後已經決定你的命運了,再轉、難轉了。生前布施,將來中有的時候,就靠你這個白法種子力,可以往善趣裏邊去。這裏說是布施,當然還有持戒等等。

  以前有一個比丘,因貪戀缽孟而受生爲蛇,被佛陀驅入林中後,瞋火熾燃,焚毀樹林,自己也被燒死,墮入地獄。因此,這位比丘前後連續叁生的身體,爲叁種火所燒。

  這也是講公案了,講公案是使我們容易記住了。“以前有一個比丘,因貪戀缽孟而受生爲蛇”,作爲出家人來說,缽應當是跟眼睛一樣,應當保護了,這是爲了修行。但是你貪著也不行;因爲這個缽舍不得丟,死後生爲蛇。蛇有毒的,害人了。佛慈悲,叫他不要害人,弄到樹林裏去了。這個蛇呢,卻是瞋心太大,他不但不知道自己的過失,……

  我們凡夫也是這樣子。有的人做了壞事,人家勸告你,或者用一種方法阻止你;你不但不反省自己做了什麼壞事,還要大發脾氣,鬧得更凶。你想想,你後果是什麼?這個很危險的。這個蛇就這樣子。

  到了林子之後呢,瞋火更大,把整個樹林都燒了。樹林燒了,要燒很多衆生了,自己也燒了裏頭,下了地獄。爲什麼?你殺害了自己,你還殺害了很多的有情,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?這就是說要經常地檢點自己的心,不要糊裏糊塗啊,我們是學佛的人。——最近有居士,他寫信檢查自己,發現自己很多過失的地方;學到的東西能夠用到自己身心上來了,這個起作用了。

  如果學的,單是拿來跟人家辯論,拿來作爲你惡見工具的;那這個學,越學越糟糕。就是《藥師經》裏的:“有雖多聞,而增上慢,由增上慢覆蔽心故,自是非他,嫌謗正法。……複令無量俱胝有情,墮大險坑”,帶著人家都下火坑去了;自己也燒死了,下地獄了。這些公案呢,多方面的啓示:固然對往生說是一個障礙;對你自己來說,也是一個極大的警惕。要好好地看自己了。你修行修什麼?我們早就說過了,修行的人,檢查自己,煩惱、我慢減輕了,你修行進步了。如果你學了很多,會背很多的經,也是出家的,戒臘很高;我慢更高了,煩惱更大了,架子大了,能上不能下了,那你是修行退步了。哪裏是進步呢?你這個樣子裝模做樣的,裏邊是腐爛不堪了,那是最不好的果子了。外相是又光又好,裏邊呢,已經爛透了。(注:《親友書》說四種果子:“自有生如熟、亦有熟如生、亦有熟如熟、或複生如生,庵沒羅果中、有如是差別。人亦同彼四,難識王應知。”)

  這樣子的後果,將來是不堪設想的,好好地自己要檢查。趁沒有斷氣之前,要改的趕快改。人是無常的,不改的話,哪一天來不及,就完了;這就是說燒死了,下地獄了。這是一個公案。

  “因此,這位比丘前後連續叁生的身體,爲叁種火所燒”。本來是比丘,本來很好,因爲貪個缽,做了蛇;佛慈悲,帶到林子裏去,卻是不知道自己檢查,更大的火,燒死了,地獄。這個比丘前後連續叁生的身體爲叁種火所燒,不但是這輩子,後輩子,叁輩子連續都是燒,這是等流果。

  又如某人將黃金埋入地下,因爲貪著黃金,死後也受生爲蛇,後來將黃金供養佛陀。如果我們不願布施財物,結局可能與他們相同。

  “又如某人將黃金埋入地下,因爲貪著黃金,死後也受生爲蛇,後來將黃金供養佛陀”。這是昂旺堪布講過的。“如果我們不願布施財物,結局可能與他們相同”,至少也做個蛇。這還是好的了,是比丘;如果你本來不是比丘,你舍不得東西,恐怕蛇也做不到了,或者直接下地獄了,都可能的了。

  同樣的,如果貪著于自己的身體,將受生爲身中的寄生蟲。以前某湖邊有一具女屍,一條類似蛇的蟲子在屍體的口、鼻、眼、耳等各竅爬進爬出,纏著屍身不走。這是因爲那個女人的前世對自己的身體很貪戀,時常在鏡子前顧影自憐,死後變成蟲子留連不去。

  哦,這個講過了。以前湖邊有一個女屍,一條類似蛇的蟲子在屍體裏邊的口、鼻、眼、耳到處爬進爬出,賴著屍體不走。這就是他的前生,對自己身體貪著,不肯舍。在世的時候經常照鏡子,這個不淨的身體,皮、血、精、膿的東西,當成一個好東西。橫地照、直地照,照得不夠,還要什麼?到美容院去,什麼?畫眉毛了,裝高鼻子。唉啊,你幹啥嗎?就是貪著這個身體了。“時常在鏡子前顧影自憐”,自己好看得很。結果死了呢,就是蟲。這是貪的等流果,這個身體舍不得,他就不離開這個身體,自己吃自己的身體。哦,後來這個屍體呢,蟲吃了。

  所以說,我們在臨終時要積福、猛力發願求菩提心增長,尤其重要的是不可貪著自己的身體等。(帕繃喀仁波切又舉了另一個事例,有個出家人生前對銀錢十分貧著,死後變成一只蛤蟆,用爪子緊抱住銀塊不放。)

  所以說呢,我們臨終的時候,要培福、發願,要菩提心增長,絕對不能貪著財物、身體等等。帕繃喀說另外一個例子,海公上師說過的,一個出家人,對于兩塊錢舍不得。結果呢,變個蛤蟆,兩個爪子抓著錢不肯放(一說口裏咬住不放),舍不得那個錢。一個比丘,持銀錢戒的老修行,結果還是兩塊錢把他墮了畜生道去。要是不持戒的更糟糕。

  某些人因爲貪著的關系,臨終時很難斷氣。安多有位老喇嘛,平時愛吃油酥,死的時候很困難。貢唐绛貝央十分善巧,他要老喇嘛發願往生兜率淨土,並說那裏的油酥比他們寺院裏的好吃得多。老喇嘛聞言,立即斷氣。我們將來也可能會有類似的危險,所以,斷除貪著是極爲重要的。

   “某些人因爲貪著的關系,臨終時很難斷氣”,這個世間上的人都看到了。“安多有位老喇嘛,平時愛吃油酥,死的時候很困難”,就是不想去了。“貢唐绛貝央”,貢唐绛貝央是個大善知識,他很有善巧,他知道他所以死不下去,就是貪著這個酥油。他說:“你要吃酥油,到兜率天去好了,那裏酥油是最好的了,比我們廟裏的酥油不曉得好了多少!”他聽到之後,馬上就斷氣;他有所希望了,可以到兜率天去吃酥油去了。

   現在,我們現世的人,死不下去,要等某人,等啥東西了,都是這一類的,要放下!臨終的時候,什麼都要放下,不要去貪了。“我們將來也可能會有類似的危險”,所以說呢,一切貪心要放下。

   帕繃喀大師的《叁主要道》大家都看過,十個秘財,什麼都放下。哪怕修行的資具不夠都無所謂,只要修心就可以了。孔子也說過這個話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”早上能夠聽到做人的道理(孔夫子,就是這個道了。),下午死掉都劃得來。這樣就無所留戀了。只重在道,不重在享受了、財物了。伽喀巴的《修心七義》裏邊也說了,這一生要碰到《修心七義》這個方法呢,死掉也劃來了。就是這一輩子的目的已經達到了,不要留戀了。所以說應該重于道,不要重于那些財物,身更不要留了。所以斷除貪著,是極重要的。臨終的時候,千萬不要有貪著,財、色的貪都不能有。

   這是白淨種子力。

   “對治力”,是指臨終時要修強力的忏悔、防護。如果臨終者是密宗行者,屆時應修“自入灌頂”或求師灌頂,還淨菩薩律儀與密宗律儀。其他人則應盡力善修忏悔、防護,這在平時就很重要,臨終時尤其關鍵。否則,即便本來可以往生淨土,也將因爲這個障礙而去不成。

   下邊是對治力了,臨終的時候要忏悔、防護。我們過去造的罪,一定要忏悔掉;未來的防護,再不能犯。如果是修密法的,臨終怕叁昧耶戒不清淨,就修“自入灌頂”,或者請人家來灌頂了;這是還淨菩薩律儀和密宗律儀。菩薩戒、密乘戒跟叁昧耶戒——這是灌頂所受的,都把它還淨,就是說忏悔幹淨。“其他人”,不是修密法的人,依宗大師說的四力門去忏——這個《廣論》裏講得很多了,好好地去看了。

   《廣論》是我們一輩子修行不能離開的書,——不離開《廣論》,就沒有離開宗喀巴大師。克珠仁波切懷念宗大師,他說,過去宗大師在世的時候,有什麼問題,可以當面問;現在,宗大師示現兜率天去了,要問,問不到了,痛哭流涕。宗大師就現身,他說你用不著哭,我的話都寫到《廣論》裏去了;你看《廣論》,就看到我一模一…

《大乘五力往生法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