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乘五力往生法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了——这是大乘的往生法,还没有加上破瓦法;如果破瓦法接上去,或者,是用不共的、密乘的、三身的合修法,那方法更多。

  法尊法师也举了一个,“哑巴斋”,就是专门修净土、精进行道的一种方式。一天吃饭,一天不吃,不说话,专门念咒。——这样,汉地还是没有看到过。这些法在藏地的密法里边,多得是。——这些过份的担心,是多余的;他不知道,也不能怪他;那幺学过知道了,该就是要放下心来了,不要再这么犹犹豫豫的。我们说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犹豫,要决定,要生胜解;胜解还要定解,力量才来。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力,这个力从胜解、定解来的,犹豫的就是没有力的。

  所以正好这个因缘。如果去宁波讲经的话,就不能把它广讲。这一次也是我们的殊胜因缘,可以把这一点,强调地多说一些。昨天我们说了,迁识法(往生法),在《上师供》的传承里边、我们这个教授里边,两种都有。一种,是共同的、大乘的,修心往生的迁识法;一种是不共的密乘的迁识法。这个《上师供》里边都包得有。

  那就是说哪怕你密宗还没有沾手,那你可以靠显宗、波罗蜜乘的往生法,也可以用。上一次呢,我们略略地介绍一下《修心七义论》的。今天,请大家把他带来了,就把这个地方打开来,仔细讲一下。这个是我们的重要的事情了,就不要怕耽搁时间了。

  

  三、昂旺堪布《修心七义论讲记》

  

  

   《七义论》里边,有一生修的五力,还有临终时候的五力。一生修的,我们前面讲自他相换的时候讲过了,——整个要从自己现世修行里边用的。

   万一修法未成,业报到了,该怎么办呢?这时我们也有往生的五力。这是在《昂旺堪布文集》第三册第一九十四页(单行本七十三页)。

   颂曰 :“ 大乘往生法 五力重威仪”。

   临终的时候,这五个力量可用来往生,这是很重要的事情。威仪可以用吉祥卧,就是佛涅槃的样子。——这里伽喀巴大师,提倡这个威仪。这里我们就看下去了。

   彼行气功,呼黑拍,破顶门之往生法,不如大乘法往生殊胜。此以五力为资粮,而成往生。彼无五力,徒修往生法者,如鸟系脚,虽飞不远。又恶业未净,虽获往生,而非善处。故修往生法,须依大乘,以五力为重也。

   “彼行气功,呼黑拍,破顶门之往生法,不如大乘法往生殊胜。”外道的气功,也有偷这个法的;密法里边、破瓦法里边,也是用气的——用宝瓶气,把他弹出去(或者用自己的悦乐心,这个我们后头还要讲。)

   这是先讲密法以外的,大乘里边的。这个破顶的往生法,固然是很好。但是如果没有内涵,单是把顶开了,也不一定往生;而真正的内涵、重点,就是大乘往生法的五个力。这五力是重要的;这五力就是往生的资粮——往生就靠这个。

   “彼无五力”,就是那些修破瓦法的,假使没有五力,即使你顶门打开了,能不能往生呢?“如鸟系脚,虽飞不远”,他顶门是开了,但是没有这五个力(力量不够),等于一个鸟,脚给人家捆住了——绳子多长,他只能飞多长;再远就不行了,绳子把它系住了。就是他自己的业、烦恼系住了,飞不过去了。这是说尽管你顶门开了,如果出离心、菩提心、这些大乘的往生法没有的话,你还是飞不远、去不了。所以说,不能单从破瓦法上边着力,其他的几个力,更重要。

   “又恶业未净,虽获往生,而非善处”。还有一个,这个殊胜的大乘往生法如果没有,你这一辈子造了很多恶业,虽然往生了;往的却不是净土,往的是恶道,那你糟糕了,——这个“往”,不往还好一些。所以说修往生法,一定要大乘的五力为重。破瓦法,我们不排斥,这是一种方法;但是没有大乘的五力,要么飞不远、要么往的地方不对头,那还是不能往生净土。

   所以说五力为重,这个颂里边“重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 于往生前,应先知死相。观察死相,其法甚多。死相决定,则修往生。若未了达死相,自无从修起。或死已到临,修已无及。

  “于往生前,应先知死相”,这个密法里边很多,可以自己观察死相:观气息、观影子等等都有。洛那佛爷的一些书里边看到的:太阳下边照影子,看的出自己的一些征相。——当时我看过一个,就是说看影子,照的时候,手看不到的,其他都有,那就不行;这些是洛那佛爷的。黄教里边很多。你真正修行的时候,自己会知道。“观察死相,其法甚多”,这个密法里边很多的。决定之后,再修往生。

   就是“若未了达死相,自无从修起”。没有到死相呢,不能修。——我们上一次说过了,修了就是自杀了;不单杀人了,还杀个菩萨。因为你是修大乘的,就是菩萨。你身上还有很多的生命,都给你杀害掉了。所以说,决定死相到了之后,才能修。这个一般有修行的人,自己会知道,会打招呼,——净土宗的,阿弥陀佛或者观音菩萨会打招呼;密宗的上师、本尊会给你个征兆。到了时候修,正好;没有到时候修,那不行,自杀。到了之后,来不及修,就是临时抱佛脚了,匆匆忙忙地就又不行了。

   藏中习俗,于死相未判明时,先以生时贪中所获财宝,供养布施及放生等,修遮死法后,如仍无望,则依白法善种子力,于未死前,为之集福。大抵供养布施放生等,广积福聚。行如是者,生前胜于死后。彼及生作者,得以白法善种子力,转诸不善业,而为善业,自能往生善处。若行于死后,则转业较难。

   “藏中习俗,于死相未判明时,……”你什么时候死,不去管他,先把一生的财物、财产全部布施、供养上师三宝。这个就是海公上师说的,他说喇嘛仁波切,就是海公上师的上师康萨喇嘛,在前几个月,已经把所有的财产全部供养各个大寺院的僧众;求他们诵戒的功德,消除灾障。供养、布施、放生等等。

   还可以修遮止,就是攘灾的那些方法。死相不决定的——可以避免的,可以修法把他去掉,前面我们讲过的。

   假使说实在去不掉,那也不着急,就准备五个力。“则依白法善种子力”,就是做点好事情,多做点好事。“于未死前,为之集福”,大致就是供养布施放生等等,这些事情多做一些,“广积福聚”。“行如是者,生前胜于死后”,有的人死之后,他子女、后辈给他做;或者他自己生前写好遗嘱:死后怎么处理。这个已经迟了。照规矩,要生前做,自己在的时候做;这个功德你自己阿赖耶识里很清楚了。如果死后呢,万一你已经投生了,就来不及了。所以说“生前胜于死后”。

   “彼及生作者,得以白法善种子力,转诸不善业,而为善业”。能够在生前做的,“彼及生作者”,一辈子做好事的,他白法的种子力(做的很多好事),可以把不善的业转过来,成了善业。——这个天平称一样的,哪一方力量重呢,就向哪一方倒。所以说这个果,看缘的:缘是白法的多,果就是倾向于白法的;如果缘里边黑业多,那果当然是不好的了。你尽量造白法的,那你可以转业,向善的一方面转过来。“自能往生善处”,既然是造善业呢,决定往生善趣。这是明业果决定的。

   “若行于死后,则转业较难”。死了之后要转就不好转了。假使投生了,你怎么转呢?异熟果成了。这个大家学过《广论》都知道,异熟果没有现前之前,能转;异熟果已经决定出现了,转是不行了。所以说呢,倒不如生前,把那些都做了。

   在昔印度鹿野苑中,有一居士,居积致富,所获财物,悉易黄金,装满七瓶,而营七窖,分别藏之。临命终时,以爱恋窖金,故世世受生为蛇,蟠在窖中,守护其金,曾不暂舍。至佛出世,此蛇业力,渐得轻减。因悟我受蛇身,为守金故。若以此金布施供养,我则不受此蛇身。彼时已知有佛出世,于行路中,获见一人,蛇遂人立而言,恳求其人,导至佛所,以一窖金而为供养。佛集大众,受其供养,并为说法,蛇闻法,欣喜信受奉持,复以余六窖金供养于佛。于命终时,顿脱蛇身,得生天界。此蛇以白法善种子力,生前集福故,得往生善处。

   这里举个公案:在过去印度鹿野苑里边,有个居士,他”居积致富”,就是说做生意,积了很多的钱,成了大富长者。他把他的财物都换成黄金(金子,体积小,又贵重。),装了满满的七瓶,那不少了。“而营七窖”,挖了七个地窖,把他藏在地下。“临命终时,以爱恋窖金,故世世受生为蛇,蟠在窖中,守护其金,曾不暂舍”。他因为贪着这个金子,就不愿意离开。(这个心就是贪心,“财贪”,对于财物贪,不肯舍。)结果呢,死了之后,投为畜生了,投一条蛇。这个蛇就在装黄金的地窖里边,蟠在里边住,守他的金子。蛇是毒的,哪个来了就咬。——这就是生前悭吝不肯布施;死后悭吝心还在,不准人家来动他的东西。

   一直到佛出世,这个蛇的业力慢慢减轻了,他就自己想为什么生蛇身呢?知道是因为黄金的关系。“若以此金布施供养,我则不受此蛇身”,他想我假使把金子布施了,再不会生蛇身。——他因为生了很多世的蛇,感到很痛苦。“彼时已知有佛出世”,这个时候它知道有佛出现。它在路上碰到一个人,蛇就跟人一样站起来,求那个人带它到佛的地方去,它要把他藏的一窖金子供养。这个人就带他去了。

   “佛集大众,受其供养”,佛就招集大众,受他的供养,给他说法。这个蛇,听了法之后,欢喜地信受奉行,把其他六窖的金子全部供养佛了。这样子呢,他的贪心没有了,舍掉了。这个蛇命终之后就脱蛇身,生天上去了。——供养了佛,这个福报当然很大,就升天了。“此蛇以白法种子力,生前集福故,得往生善处”。这个就是说,你布施、供养,这个力量,你就可以生到善趣,人天。过去因为不肯布施,堕落于畜生;现在布施、供养了,全部放掉了,马上就脱生,升到…

《大乘五力往生法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