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夢一樣。過去的如夢,現在的如幻,刹那改變,如電,電是最快的,一下子就沒有了。這些東西都沒有實質,你在夢裏邊看到山河大地,你醒過來,哪裏有山河?你夢裏邊看到有大水,你醒過來,一點水都沒有,這都是如幻的。幻就是印度那些變幻把戲的,可以給你看到很多,各式各樣的幻像,實際上是他們變的。
內空就是自己本身,補特伽羅。外空就是一切環境,器世間。這些都是緣起,因緣和合而生的,它的開始沒有,它的來處也沒有。這幾個法和合,就現假象,就像水裏邊的月亮一樣。這是內空和外空。
叁、內外空
內外色皆空,但合集流注,
無實質實在,來去不可得。
“內外空”有幾個解釋,我們先看這裏。
“內外色皆空”,“內色”,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,意當然不是色法;“外色”,就是色聲香味觸,都是屬于色蘊的。這些內外的色都是空的。
“但合集流注”,“合集”,就是一切法因緣和合,其實一個假象。“流注”,時間的等流。一個是從空間來說,一個是從時間來說,不斷的相似相續的變化,跟流水一樣。我們看一個河,水不斷地流,每一刹那有一刹那的水過去,每一刹那有一刹那的新的水來,這個河就是每一刹那都不同的,都在變的。河裏的水,今天的水不是昨天的水,上一個小時的水不是現在這個小時的水,這一刹那的水不是前面一刹那的水,都在變,這是“流注”。雖然是在變,因爲它是相似,變的前個、後個,差不多的,我們看不出來。我們人從小孩子到老了,一看是變掉了。但是中間什麼時候變的,你去看嘛,你把這個人盯著看,從他養出來,一直看到他老,你從哪一個刹那看到他突然變的?沒有!你經常看的時候看不出他的變,但是你一段時間不見,一看到他是老得多了。那就是說這個變化很微細,相似相續,前後差不多,看不出來。但是時間長了,一比較就看出來了。這是“流注”。
“無實質實在”,沒有實在的東西,都是一切因緣的法和合起來,前後等流而貫注下去,沒有實在的。
“來去不可得”,那就是八不中道的不來也不出,沒有生沒有滅,沒有一沒有異......這些都沒有,這些概念在空性當中都沒有。
內外空,海公上師的說法,是唯識的“識”,這個識能變內的根身,也能變外邊的器世間,這個識是內外空。
那麼其它的像《入中論》,不講唯識,它跟唯識兩個是頂起的。它裏邊說根屬于內色,就是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,浮塵根跟器世間屬于外色。浮塵根既是在內,又不是內——在我們身上,但是根又不攝的,是內外法,這是內外空。這個說法各式各樣的,論裏邊有大同小異的說法,但是意思都差不多。一個是內,一個是外,還有內外——就是中間。昨天我們講的叁空解脫門,“空無相無願”,“空”就是外空;“無相”就是沒有我相,內空;“無願”,就是內外空。這是海公上師特別發揮它們的關系。
四、空空
緣諸法虛無,說名空非有,
緣空亦舍離,屍杖病愈藥。
“緣諸法虛無,說名空非有”,一切法,你知道它當體是空,沒有實在的自性,都是合集流注的,這是一切法空。“說名空非有”,一切法沒有自性,虛無的,叫它空,就是非有,不是有。但是這個空也不能執著。
“緣空亦舍離”,這個“空”是對治“有”的,空是一個藥,因爲你執這個有,就給你一個空,把它對治掉。你把有去掉了,又執那個空,那糟了,這又成了個空病,這個空也得要舍離。就是說因爲有有,要告訴你是空,但是你把這個有的執著放下了,這個空也得放下。
它的比喻,“屍杖病愈藥”,屍杖,印度在火化屍體的時候,不像現在這個電爐火力很大,在燒屍體的時候,用那個棍杖把這個屍體東翻西翻翻的。屍體這邊燒掉了,那邊還沒燒掉,就把它翻過去,那邊再燒一下。這樣子把它燒完了,這個杖還要不要?這個杖是撥屍體的,屍體都燒掉了,這個杖就不要了。如果把屍體都燒完了,你還把這個杖執住,那就是執空了。因爲對治那個有,才用空,有已經對治好了,空也不要了,也要放掉,跟屍杖一樣,你執那個杖幹什麼?又執了一個東西。
“病愈藥”,因爲你有病,才吃那個藥。當你病好了,再吃那個藥,你吃了,反而生病。就是說你本來是有的病,給你吃空的藥,把你這個病治好了,不執有了,那麼這個空也要放下。不放下的話,你執那個空,那還是成了個病,執空的病就是斷空了,所以這是兩個極端。兩個極端都要放下,一個是對治它的,對治好了之後也得放下。所以空還要空掉——空空。
《入中論》有個頌,比較明顯一點。“諸法無自性,智者說名空”,一切法沒有自性,有智慧的聖者——佛菩薩,就說叫空。“複說此空性,由空自性空”,再說這個空,它本身也是自性空。“空性之空性,即說名空空”,空這個東西的空,就叫空空。爲什麼要說空空?“爲除執法者,執空故宣說”,就是怕那些執著的人,你說有,他執有;你說這個有是沒有的,是空的,他又執著空。所以說爲了這些要執空的人,再說空也是空。那麼到底是什麼呢?不是沒有抓的了嘛?就是叫你沒有抓的,有個抓的就是執著,什麼都抓不住,那才是真的空。也不要來一個抓不到的是空,那又糟糕了,又執著一個東西。
五、大空
大空遍一切,無邊際遍時,
遍色處等故,時方不思議。
大空,如我們修叁歸依觀的,觀整個的法界遍一切都是空。“大空遍一切”,整個的法界一切都遍,這是講大。
“無邊際遍時”,沒有邊際,沒有方所。遍時,這個大空不但是空間的關系,時間的關系也包含在裏邊。“無邊際”,整個的空間;“遍時”,整個的時間。
“遍色處等故”,一切色處,像形色、顯色、那些處.....都遍有這個空性,所以遍一切。
“時方不思議”,時的概念也沒有,方的概念也沒有,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爲什麼說大空呢?外道執著有個大,有這麼個東西,能夠産生什麼什麼的,是一個最根本的因素,能産生宇宙。佛在世的時候在印度有很多外道,執水、執火是一切宇宙的根本的,執什麼的,各式各樣的都有,這裏又是執大的。那麼告訴你,這個大是空的。一切法,不管是色受想行識,眼耳鼻舌身,都有空性,這個當下,當體就是空。這個空,遍一切地方都有,叫大空。
這個講得簡略一點,《入中論》講得多一點。《入中論》先講大,再講空。分兩個說,第一個講大。
“由能遍一切,情器世間故,無量喻無邊,故方名爲大”,它能遍一切情器世間,它的數量是無可比喻的,無邊無量的,這個就叫大。這個是外道執的方,十方叫大。
“由是十方處”,這個十方的大,“由十方性空,是名爲大空,爲除大執說”,這個十方的遍一切世間的大,當體是空,這個就叫大空。爲什麼要說大空呢?“爲除大執說”,有的外道執著大爲一切宇宙的根本,對有這樣子執著的人說,這個大也是空。
六、勝義空
勝義空涅槃,解脫言苦盡,
苦空無我故,涅槃不可得。
“勝義空”就是涅槃,涅槃就是盡苦,就是一切苦解脫了,一切苦都沒有了。世間上的叁苦、八苦,乃至苦的因,煩惱、貪瞋癡叁毒,在那個裏邊,一切都沒有了,所以叫清淨,清涼。煩惱的、熱的,那些都沒有了,這是最清涼的涅槃境界。那麼既然已經是解脫,苦也沒有。什麼叫解脫呢?觀一切法,苦、法本性空,那麼就解脫了,叫涅槃。現在苦、法已經空掉了,沒有了,那麼除掉苦的涅槃還有沒有啊?也沒有了。所以說真正地把苦滅盡以後,涅槃也沒有了。這是相對的,因爲有苦,所以這個涅槃是盡苦的。如果苦都沒有,涅槃還存在嗎?當然就不存在了。
“苦空無我故,涅槃不可得”,苦是自性空,沒有自在的,空掉了,苦盡的涅槃當然也是空的,這個叫勝義空。
《入中論》裏邊這麼說,“由是勝所爲,涅槃名勝義”。這個“勝”就是聖者所證到的涅槃,叫勝義。是勝所得到的東西,叫勝義,勝義就是涅槃。“彼由彼性空,是名勝義空”,因爲涅槃本身就是自性空,所以叫勝義空。爲什麼要說涅槃勝義空呢?“爲除執法者,執涅槃實有,故知勝義者,宣說勝義空”,就是怕有人執著涅槃實在有,有這麼個涅槃,實實在在有這麼個東西,所以要說勝義空,勝義也是自性空。
佛教最高的應成派中觀見,世間上沒有一個法是有自性的,這才是徹底的空。如果說這些空,那些不空,這還是相對的,不是直截了當的空。天臺教裏邊判了很多,有偏空、但空,最後是圓空,圓空是最徹底的空。偏空就是執著有那麼個空,有那麼個東西。但空,也就是不徹底的空,裏邊還不能即空即色,還不能離開有無兩邊,做到中道。那麼真正的圓空是最徹底的空,當下就是空。這是勝義空,就是證到涅槃也是空,生死是空,涅槃也是空的。因爲有生死在,所以才有涅槃;生死都沒有了,涅槃在哪裏呢?
七、有爲空
有爲因緣生,四相無自性。
什麼叫有爲法?學過《俱舍》都知道,有生住異滅四相的那些法。生住異滅——不相應行裏邊四個相,一切法,凡是有生、有住、有異(要改變的)、要滅掉的,就叫有爲法。反過來說,沒有生滅的,那就是無爲法,沒有遷流造作的。有遷流造作的,有生住異滅的,就是有爲法。沒有遷流造作,沒有生住異滅的,就是無爲法,這個在《俱舍》都講過的。
有爲法是由這四個相來決定它是有爲的。而這四個相本身也是沒有自性的。它就是因緣和合而生,因緣和合而異,因緣和合而滅。哪有真正的有自性的四個相呢?你拿個生相給我看看。這個東西因緣和合才現出來就叫生,除了這個東西,你還有哪個是生相,哪一個生呢?所以這個四相本身沒有自性,四相沒有自性,那有爲法自性就是空了。跟做夢一樣的,夢中你心裏的一些反應,一些種子翻騰,就現了很多假相,有沒有一個實在東西呢?沒有。這個有爲…
《十地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