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以,宗大師的教下,見行合一的理論是極可貴的。西藏有一位很有名的翻譯師,名叫達倉洛雜瓦,他曾經說過這句話,他說:「藏人裏邊,或者唯有見,見地很正確,但是行持不夠;或者唯有行,行持很艱苦,能行苦行,但是見地不太清楚。那麼,見地既要正確,行持又能精進的,這樣子的人,只有宗喀巴大師一人。」這是當時對宗大師的評價。從這裏,我們可以看出:見行合一,是很不容易的。當時在西藏,佛法那麼盛的時候,一般的評價,說見行能夠全部結合起來的,見地又正,行持又好的,唯就是宗大師一個。我們幸運地在宗大師教下,能夠學到一點佛陀原來的意趣,經宗大師闡明的見行合一的理論,應當感到十二分的慶幸。
在我們學習佛教裏邊,經常聽說這句話: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。」佛的正知正見到底是什麼?這個問題,我們一定要探討一下。因爲,大家都知道「見地要正」,怎麼樣的見地叫正呢?佛教裏邊,講見地的也有好多宗派,不盡相同。在西藏大德分析,大概把它總歸納成類,成爲四種。
一種是有部的,講一切法都是有的,不講空的。就是說,把宇宙一切法講清楚,它的空性沒有提到,這是有部。如說:「叁世諸法,因性果性,隨其所應,次第安立,體實恒有,無增無減,但依作用,說有說無。」有部說「叁世一切有」,叁世——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的法都是有實體的,但補特伽羅是沒有的,說「無我唯諸蘊」。人我是沒有的,其實體就是法,由薩迦耶見錯執爲有補特伽羅,即所謂「法有人空」。這是佛陀對一般初機的人這麼說的,使他能證到人我空。他們也是有依據,不是隨便亂說的。對起步低的機,這麼說是契合的。因爲對每個法搞清楚了之後,就知道確實沒有一個「人我」存在。對外,破外道所執常一自在之我;對內,破凡夫執有獨立實有的我。這樣行持才不會錯誤,認真去修行。如果真的假的搞不清楚,有些人會不在乎,反正都是假的,不認真去做了。
第二種是經部。經部的理論,是在有部的基礎上提高了一步。他們不許叁世實有,只許現在。在蘊處界叁科中,他們認爲蘊處是假,唯界是實。又不許不相應行法爲實有,並且認爲叁個無爲法也非實有。在一切法中,安立了許多法非實有,爲大乘法空奠了基礎。
再進一層,第叁種唯識宗(或稱瑜伽行派)。唯識宗的見地說:不但過去、未來之法是空,就是現在法,所取的一切外境,連能取的心也是空的,都是唯識所現的。那就是說,把心外諸法能取所取都空掉了,只剩下依他起的識——阿賴耶識。
到第四種中觀宗,他們的見地,根本否定了阿賴耶識,說一切法,不論內外,都是自性空,那就是一空到底了。
以上所說,就是西藏的大德,對佛教宗派的知見。綜合的分析,大致可以分四大類:第一類說一切法都是實有的,唯「我」是假。第二類是同意色、心實有,而說心不相應行及過去、未來,及無爲是假有的。第叁類,不管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徧計執能所二取都是空的,只有依他、圓成是實在有的。第四類,是最高層次的,不但心外諸法空,內心也是自性空,沒有實體的。它說一切法,從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乃至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,連最高的無上正等菩提,都是自性空。這一切法,在《大般若經》裏反複地說,每一番都說了一大套,很多很多,這些法都是自性空,都是緣起安立,一點自性或自體也沒有的。見的問題,從淺深層次上分,大概有這麼四種。
我們說最高的中觀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?我們既然想要理解雲何「開示悟入佛之正知正見」,一定要把佛的正知正見,至少能夠大概的知道一些。否則的話,口上說了正知正見,心裏糊裏糊塗地搞不清楚到底什麼是正知正見。最高的正知正見,就是遠離斷常二邊的中道見。斷邊,說一切法都是沒有的,因果也是沒有的,這是很危險的見。斷邊,一定要除掉!常邊,是說一切法都是實在有的,因果當然是有的,但執著一切法實在有的話,就出不了叁界。我們要出叁界,一定要照見五蘊皆空,才能度一切苦厄。我們如果把法還是執得實實在在的話,固然因果不會錯,壞事就不會去做,但是由于執著實有的因果,這個好事做了會得什麼樂報,那個好事做了又有什麼報。既執著那個報,要出叁界是沒有希望的,還是在這個輪回裏流轉,而且煩惱還沒有斷,仍會造業,墮惡道。
所謂中觀正見,既要離斷,又要離常,即中道見。佛法就是講中道的。佛法裏面根本的理論是緣起,一切緣生法,都是因緣和合而生,既不是常的,又不是斷的。斷常二邊,一般認爲執有是常邊,執無是斷邊,這麼說,有的時候會感覺比較籠統、含糊。我們再說得精確一點:沒有的東西說它是有的增益執,這個叫常邊;有的東西說它是沒有的損減執,這是斷邊。中觀說一切法都沒有自性,唯由名言安立。若執一法稍有一點自性,不是由名言安立的,就是微細的實執。而緣起不謬的因果,名言安立的是有的。這二個不但不相違,且互相輔相成,這就是中觀的正見。我們天天念《上師供》:「生死涅槃纖毫自性無,緣生因果如如不虛誤,二互不違相助以出生。」就是這個意義,不落斷常二邊。
假如說我們這個世界上,大家看到的人和那個物。人——有情,本來是沒有自性的。你說有個流轉的生命體叫做補特伽羅,從這一輩子轉到下一輩子,即是一般外道執的靈魂了。很多人會這麼說:「人死掉了,靈魂又換個新房子住,老的房子壞掉了,那就不要住了,住新房子去了。」他們執的靈魂好象是一個純粹精神的東西,它可以在物質的身體裏面鑽進鑽出,舊的甩掉了,換個新的。這樣子所謂靈魂的這個東西,在佛教裏面說是沒有的。我們的身心,就是五蘊。這個五蘊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離開了五蘊,另外還有什麼靈魂這樣的東西——是常住的,不生不滅的,可以鑽進鑽出的,盡未來際能夠流轉生死的這樣一個東西,絕對是沒有的!這個就是增益執了,沒有的東西,說它是有,就是常邊。有的東西,如緣起法是有的。但有些人修空修錯了,他認爲一切法都是空的,因果也是沒有的,你做善事也是白做的。所謂善業得樂果,惡業得苦果,這是對那些初學的人,騙騙他的,叫他不要做壞事就行了,實際上一切法都是空的。這樣的人,就落于斷邊。本來是有的因果,他說是沒有的,撥無因果,這就是邪見(這一種見最危險)——斷見。
中觀的正見是說:一切法,它的自性是沒有的,並不是說它的現象沒有,作用沒有。我們睜著眼睛,看:大殿、燈光、花、香,還有佛像,怎麼說是沒有的呢?若是沒有,你眼睛看到的是什麼?這從世俗谛、名言上是有的,但是他的自性,是沒有的!什麼叫自性?這個法,他自己能夠獨立存在,不依靠其它一切緣起的,這叫自性。這個自性,是一切法都沒有的。我們說任何東西,燈也好,茶杯也好,它們都是用它的材料,經過匠人的工藝、工具或經過那些機器做出來的。各式各樣的因緣和合而有這個茶杯,或者這個燈。如果說這些因緣沒有,這些材料沒有,匠人沒有,電沒有,這個燈就亮不了的。所以說,一切所有的法,都以各式各樣的因緣把它兜起來的。如果你說燈,它自己有自性的,那它自己就該亮起來了,不要電就亮了,它本身也不需要製造,它自己這麼憑空,一個燈就出來了。而且自己會亮的,不要人點,也不要用電。這樣的東西,有沒有?沒有的。
那麼,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切法自性空,也就是一切法空,空什麼呢?空它的自性,空那個不需要因緣,自己能夠獨立存在,常住不變,如所謂靈魂之類的東西,那是沒有的。佛教不講靈魂,有情死了,轉爲中有身,由中有身投胎,這個中有,還是五蘊聚合,不是單獨不變的靈魂,但投生的現象是有的。同樣,因緣和合,假現這個燈像,而能起照亮的作用。又如我們修行,依戒定慧起斷煩惱的作用;這些法,依因緣和合,名言安立的法,是有的(依世俗谛)。所以說,有的,不能說它沒有,沒有的,不能說它是有。這樣子,就是中道,也就是佛的正知正見。
這個正知正見,從釋迦佛親傳下來,並授記,將來佛滅度後,有龍樹菩薩,能夠繼承發揚這個正知正見的。龍樹菩薩又傳他的弟子提婆論師,由月稱論師等輾轉傳到蓮花生大士,乃至阿底峽尊者,直至宗喀巴大師。這個傳承,是貫穿了這個正知正見的,也就是應成派的中觀見。其它的宗派或多或少地還沒達到這個高度,但一切宗派,凡是佛說的,都是沒有錯的,因爲有各式各樣的機,佛說的法就有權有實,權中複有淺深的不同,所以千變萬化,八萬四千法門,目的都是度一切衆生,皆共成佛道。佛說的叁藏十二部大小顯密,宗大師歸納成有次第的叁士道,其中上士道又分波羅密乘與金剛乘兩種,整個體系一致,毫無矛盾。這些都是通達證悟了應成的中觀見,也就是佛最歡喜的正知正見才能做到的。
這個見,我想再重複一遍:一方面既看到世出世間因果絲毫不爽,一點不錯,另方面又看到這些因果法的本身,是因緣和合,名言安立,一點自性也沒有的。雖然沒有自性,而緣起作用是一點不錯的。空是空它的自性,並不是說什麼都空掉了;有,是有它的現象,有它的作用,並不是有自性存在的有。正因爲它自性空,所以可以變出各式各樣的緣起。如果說有自性的話,緣起就變不掉了。譬如說種地,把稻種子種下去,經過陽光雨露,就會生芽,芽長成杆子,最後結稻谷。如果種子有自性的話,它不依靠一切因緣,自己能獨立存在的,那麼,種子丟下去,永遠是個種子,一切變化都沒有了。小孩子如果有自性的話,他永遠是個小孩子,也長不大了。衆生有自性的話,那就永遠是衆生,成不了佛了。天永遠是天,人永遠是人,地獄有情永遠在地獄,沒有出頭的一天,不是太糟了嗎?幸虧一切法自性空,地獄才能出頭,衆生也能成佛!
《六祖壇經》裏好象有這麼…
《上海居士林開示錄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