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這兩個,空性的道理,能證到是最好,如果不能證到的話,至少是要理解,能夠講得清楚的,這是一個條件。
第八個,是悲心。悲心就是說我們這些出家的,要做人家師父的,你做一切弘法利生的事情,徹底地是爲要度衆生的苦難,不是爲了自己,一點點也不能摻進去,爲了自己的名利心,不行!一有的話就是惡道的因,就是要下惡道的,很危險。所以說這個師父呢,他要有悲心,做一切度生的事情都是從悲心出發,沒有一點點是從自己的名利出發,要這樣的師父。
第九個,他的口才要好一點,講經說法能夠使人家聽得進去,能夠接受。口才太鈍了,講得人家聽不懂,那就得不到效果了。
第十個,在什麼情況之下,不退。再疲勞、再辛苦,利生事情是不退的!可以說這是考驗了。過去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能夠堅持不退的,這樣子的人是標准的。
那麼具備這樣子功德的人現在到哪裏去找呢?找不到幾個了,恐怕除了菩薩示現的、佛示現的,恐怕半個也找不出來。現在是末法時期了,那是正法時期的標准嘛,那麼現在該怎麼辦呢?我們的祖師,就是海公上師的師父康薩仁波切,他是當時西藏兩個大德——被稱爲太陽月亮的兩個大德之一,這是在西藏最有名的兩個大德,是修持和經教講得最好的兩位之一,他抉擇的方法就是說,這十個條件全部具足的,在現在找呢,是確實找不出來了。那麼哪些是必要的,哪些可以減除的,裏邊就有一個抉擇了。
就是說十條裏邊,第一個戒是不可少的,你找的師父持戒一定要精嚴的,如果持戒馬馬虎虎的人,不能爲師。持戒是我們脫離苦惱唯一的一個方法。大家知道,持好五戒叁惡道就不去嘛,如果你戒不好好持,你惡道還是要去,你怎麼說修證得果成佛呢?不可能了。所以說持戒這一條是不可少的,一定要持戒精嚴的。
第二個就是說,悲心是不能少的,如果作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情,專門爲自己的名譽地位著想的,那這個人就不可靠了,他爲自己的利益著想嘛。我們所做的一切弘法利生的事情都是從悲心出發,爲了度衆生苦。
那麼這兩個有了之後,其他八個一點都沒有,這樣的人呢,可以認他爲師,至少他說話不會害人,不會說錯了,都是從悲心出發的,依戒來做的。反過來,假使這個人他有時勇氣很大,說的話都是豪壯的話,經也學得很多,辯才也無礙,又是各式各樣的,其它八個都有,而偏偏沒有悲心、沒有持戒,這樣的人十分之八都占了,能不能作師父呢?不能!就是說這些雖然都有了,戒沒有、悲心沒有,再好也不能做師父。那麼反過來就是說,有悲心有戒的,哪怕你其它八個一個也沒有,也能做師父。因爲我們至少可以依他來學戒嘛,他也是依悲心,決定是以正確的方法來度我們嘛,不會爲自己著想。
那麼這裏補充一下的,就是說我們要認師父,最好要認這樣子的師父。在我們皈依的時候,要好好地想一想,是不是符合這些條件的,否則的話,當然了,對一切的出家師父都是要恭敬供養禮拜,這個是要做的,但是依止他學法、聽他的話呢,卻是要揀別了,一定要具足這些功德的才能做。
下邊我們再講一講,我們來之不易的皈依體怎樣保護它,我們前面講了,那麼它失掉,是怎麼樣失掉的呢?如果你把自己發的誓言違背了,就是說把哪怕犧牲生命也不放棄叁寶這一條放松了,你認爲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叁寶而把自己的命留下來的話,這一條你違背了,那麼你的皈依體也就沒有了。另外一個,你雖然沒有說要放棄叁寶,但是你把其他的,跟叁寶合不攏的、跟叁寶相違的外道(神廟等等),你認爲他的功德跟叁寶一樣,這個念頭一起,皈依體也就沒有了。所以說,我們這裏再重複一下,我們來之不易的皈依體,是可以使我們離開一切痛苦的根本,這個要好好保護。保護的方法我們前面說過了,但是它壞掉的那些因緣你也要知道,就是說你假使在生命危險的時候你要放棄叁寶的,那麼你的皈依體就沒有了,你爲保自己的命情願放棄叁寶,那皈依體就失掉了。那麼你雖然沒有遇到危險的事情,沒有要放棄叁寶的心,對叁寶還是要,但是另外還要一個,認爲這兩個是相同的——我們中國以前這個思想就很普遍的了,什麼叁教同源了等等,叁教看齊的;也有很多學佛的,又學道、又學儒家,認爲叁個都是一樣的,都是好的,好的程度層次也是一樣高的,那完了,你皈依體早就沒有了。我們說佛是最高的,前面我們就說過了嘛,能夠使我們脫離苦海的,導引我們到清淨的佛的最高的法身的,那是叁個寶,佛法僧嘛。你認爲還有一個其他的可以跟他並駕齊驅的、相同的,那你就違背了你的誓言了,你的皈依體馬上就沒有了,所以這個很危險。我們中國古代很多人就有這個思想,認爲叁教是同樣的了,還有些是自稱爲五教聖人的,把佛教、道教、儒家之外又加上基督教、伊斯蘭教,他說五教他都相信,他是五教的聖人,那麼這樣的人是不是佛教徒呢?根本不是佛教徒,也可以說你是外道!你信得太複雜了,佛教在你的眼光裏僅僅是跟其他的同等的看待的,那你根本不是佛教徒,我們佛教徒就是說佛教在我們眼光裏是至高無上的,哪怕犧牲生命也不能舍棄的,這個才能夠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。
所以在這裏呢,我們就要把這一些給大家講清楚,因爲這是做一個佛弟子最基本的知識,如果這些知識沒有呢,我們是不是佛弟子自己還不知道,可能早就不是佛弟子了,還在居士林等等地方混,甚至于出家人還在寺廟裏混,這個很危險。如果出家人的僧團裏邊有一個非佛教徒的出家人,他是賊住了,那是折福很厲害的。這個就是說我們做佛教徒的,一定要把它搞清楚。
那麼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,本人在這裏僅僅就這一點貢獻給大家。希望大家把這些知道了之後,做一個如法的佛弟子,在這個真正的佛教徒的基礎上,再加上戒定慧的功德,能夠早早地成佛成道;要求生西方的,決定穩速地就可以生到西方去,不受一切阻礙。我就講到這裏。
《甯波居士林開示錄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