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-3 阿含經集上
一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時有生聞婆羅門往詣佛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沙門瞿昙!所謂一切法,雲何爲一切法?」
佛告婆羅門:「眼及色、眼識、眼觸、眼觸因緣生受 — 若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。
耳...。鼻...。舌...。身...。意、法、意識、意觸、意觸因緣生受 — 若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。是名爲一切法。
若複有言此非一切法,沙門瞿昙所說一切法,我今舍更立一切法者,此但有言數,問已不知,增其疑惑。所以者何?非其境界故。」
佛說此經已,生聞婆羅門聞佛說已,歡喜隨喜,從坐起去。
(大叁二一)
二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住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雲何知、雲何見,次第疾得漏盡?」
爾時,世尊告彼比丘:「當正觀無常。何等法無常?謂眼無常,若色、眼識、眼觸、眼觸因緣生受 —若 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,當觀無常。
耳...。鼻...。舌...。身...。意當觀無常,若法、意識、意觸、意觸因緣生受 — 若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,彼亦無常。
比丘!如是知、如是見,次第盡有漏。」時彼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作禮而去。
(大二0一)
叁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巴連弗邑雞林精舍。
爾時,尊者阿難、尊者跋陀羅亦在彼住。
時尊者跋陀羅問尊者阿難:「頗有法修習、多修習,令不淨衆生而得清淨,轉增光澤耶?」
尊者阿難語尊者跋陀羅:「有法修習、多修習,能令不淨衆生而得清淨,轉增光澤,謂四念處:身身觀念住;受;心;法法觀念住。」
時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還本處。
(大六叁0)
四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。
爾時,尊者阿難亦在彼住。
有異婆羅門來詣尊者阿難所,與尊者阿難共相問訊慰勞,問訊慰勞已,退坐一面,白尊者阿難:「欲有所問,甯有閑暇爲記說不?」
阿難答言︰「隨汝所問,知者當答。」
婆羅門問:「尊者阿難!何故于沙門瞿昙所出家修梵行?」
阿難答言:「婆羅門!爲斷故。」
複問:「斷何等?」
答言:「貪欲斷,瞋恚、愚癡斷。」
又問阿難:「有道、有迹,能斷貪欲、瞋恚、愚癡耶?」
阿難答言:「有,謂八聖道: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」
婆羅門言:「阿難!賢哉之道,賢哉之迹!修習、多修習,能斷斯等貪欲、恚、癡。」
尊者阿難說是法時,彼婆羅門聞其所說,歡喜隨喜,從座起去。
(大七八叁)
五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爾時,尊者舍利弗、尊者摩诃拘絺羅俱在耆阇崛山中。
尊者摩诃拘絺羅晡時從禅覺,詣尊者舍利弗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語尊者舍利弗:「欲有所問,甯有閑暇見答與不?」
舍利弗言:「隨仁所問,知者當答。」
尊者摩诃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:「謂無明者,雲何爲無明?」
尊者舍利弗言:「所謂無知,無知者是爲無明。雲何無知?謂眼無常不如實知,是名無知。眼生滅法不如實知,是名無知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亦複如是。如是尊者摩诃拘絺羅!于此六觸入處如實不知、不見、不無間等,愚癡、無明、大冥,是名無明。」
尊者摩诃拘絺羅又問:「尊者舍利弗!所謂明者,雲何爲明?」
舍利弗言:「所謂爲知,知者是明。
爲何所知?謂眼無常,眼無常如實知;眼生滅法,眼生滅法如實知。
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亦複如是。
尊者摩诃拘絺羅!于此六觸入處如實知、見、明、覺、悟、慧、無間等,是名爲明。」
時二正士各聞所說,展轉隨喜,各還其所。
(大二五一)
六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那梨聚落深林中待賓舍。
爾時,尊者散陀迦旃延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住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如世尊說正見,雲何正見?雲何世尊施設正見?」
佛告散陀迦旃延:「世間有二種依,若有、若無,爲取所觸;取所觸故,或依有,或依無。若無此取者,心境系著、使,不取、不住,不計我,苦生而生,苦滅而滅;于彼不疑、不惑,不由于他而自知,是名正見,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。
所以者何?世間集,如實正知見:若世間無者不有;世間滅,如實正知見:若世間有者無有。
是名離于二邊,說于中道:所謂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,謂緣無明行,乃至純大苦聚集。
無明滅故行滅,乃至純大苦聚滅。」
佛說此經已,尊者散陀迦旃延聞佛所說,不起諸漏,心得解脫,成阿羅漢。
(大叁0一)
附:
「我親從佛聞,教摩诃迦旃延言:世人顛倒,依于二邊,若有、若無。
世人取諸境界,心便計著。迦旃延!若不受,不取,不住,不計于我,此苦生時生、滅時滅。
迦旃延!于此不疑、不惑,不由于他而能自知,是名正見,如來所說。
所以者何?迦旃延!如實正觀世間集者,則不生世間無見;如實正觀世間滅,則不生世間有見。
迦旃延!如來離于二邊,說于中道:所謂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謂緣無明有行,乃至生老病死、憂悲惱苦集。
所謂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,謂無明滅則行滅,乃至生老病死、憂悲惱苦滅。」
(大二六二)
七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時有比丘名叁彌離提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所謂世間者,雲何名世間?」
佛告叁彌離提:「危脆敗壞,是名世間。雲何危脆敗壞?叁彌離提!眼是危脆敗壞法,若色、眼識、眼觸、眼觸因緣生受 — 內覺若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,彼一切亦是危脆敗壞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亦複如是。是說危脆敗壞法,名爲世間。」
佛說此經已,叁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(大二叁一)
八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時有比丘名叁彌離提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所謂世間空者,雲何名爲世間空?」
佛告叁彌離提:「眼空,常、恒、不變易法空,我所空。所以者何?此性自爾。若色、眼識、眼觸、眼觸因緣生受 — 若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,彼亦空,常、恒、不變易法空,我所空。所以者何?此性自爾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亦複如是。是名空世間。」
佛說此經已,叁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(大二叁二)
九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毗舍離猕猴池側重閣講堂。
時有長者名郁瞿婁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何故有一比丘見法般涅槃?何故比丘不得見法般涅槃?」
佛告長者:「若有比丘,眼識于色,愛、念、染著;以愛、念、染著故,常依于識,爲彼縛故,若彼取故,不得見法般涅槃。
耳...。鼻...。舌...。身...。意識(于)法,亦複如是。
若比丘眼識于色,不愛樂、染著;不愛樂染著者,不依于識,不觸、不著、不取故,此諸比丘得見法般涅槃。
耳...。鼻...。舌...。身...。意識(于)法,亦複如是。
是故長者!有比丘得見法般涅槃者,有不得見法般涅槃者。」
如長者所問經,如是阿難所問經,及佛自爲諸比丘所說經,亦如上說。
(大二叁七)
十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住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說現見法,說滅熾然,說不待時,說正向,說即此見,說緣自覺。
世尊!雲何爲現法,乃至緣自覺?」
佛告富留那:「善哉富留那!能作此問。
富留那!谛聽,善思,當爲汝說。
富留那!比丘眼見色已,覺知色,覺知色貪; 我此內有眼識色貪,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知。
富留那!若眼見色已,覺知色,覺知色貪;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知者,是名現見法。
雲何滅熾然?雲何不待時?雲何正向?雲何即此見?雲何緣自覺?富留那!比丘眼見色已,覺知色,不起色貪覺;我有內眼識色貪,不起色貪覺,如實知。若富留那!
比丘眼見色已,覺知色,不起色貪覺,如實知。色,不起色貪覺,如實知,是名滅熾然、不待時、正向、即此見、緣自覺。
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亦複如是。」
佛說此經已,富留那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(大二一五)
十一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時尊者舍利弗、尊者摩诃拘絺羅俱在耆阇崛山。
尊者摩诃拘絺羅哺時從禅覺,詣尊者舍利弗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
語舍利弗言:「欲有所問,甯有閑暇見答與不?」
尊者舍利弗語摩诃拘絺羅:「隨仁所問,知者當答。」
尊者摩诃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:「雲何尊者舍利弗!
眼系色耶?色系眼耶?耳、聲,鼻、香,舌、味,身、觸,意、法;意系法耶?法系意耶?」
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诃拘絺羅言:「非眼系色,非色系眼,乃至非意系法,非法系意。
尊者摩诃拘絺羅!于其中間,若彼欲貪,是其系也。
尊者摩诃拘絺羅!譬如二牛,一黑、一白,共一轭鞅縛系。人問言:爲黑牛系白牛?爲白牛系黑牛?爲等問不?」
答言:「不也,尊者舍利弗!非黑牛系白牛,亦非白牛系黑牛,然于中間若轭、若系鞅者,是彼系縛。」
「如是尊者摩诃拘絺羅!非眼系色,非色系眼,乃至非意系法,非法系意;中間欲貪,是其系也。
尊者摩诃拘絺羅!若眼系色,若色系眼,乃至若意系法,若法系意,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,得盡苦邊。以非眼系色,非色系眼,乃至非意系法,非法系意,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,得盡苦邊。
尊者摩诃拘絺羅!世尊眼見色若好、若惡,不起欲貪…
《基本佛經選集二 2-3 阿含經集上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