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基本佛經選集二 2-3 阿含經集上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;其余衆生,眼若見色若好、若惡,則起欲貪。

  是故世尊說當斷欲貪,則心解脫。乃至意、法,亦複如是。」

  時二正土展轉隨喜,各還本處。

  (大二五0)

  

  十二

  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夾谷精舍。

  爾時,尊者阿難亦在彼住。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,禅思思惟,作如是念:半梵行者,所謂善知識、善伴黨、善隨從,非惡知識、惡伴黨、惡隨從。

  時尊者阿難從禅覺,往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獨一靜處,禅思思惟,作是念:半梵行者,所謂善知識、善伴黨、善隨從,非惡知識、惡伴黨、惡隨從。」

  佛告阿難:「莫作是言:半梵行者,謂善知識、善伴黨、善隨從,非惡知識、惡伴黨、惡隨從!所以者何?純一滿淨,梵行清白,所謂善知識、善伴黨、善隨從,非惡知識、惡伴黨、惡隨從。

  我爲善知識故,有衆生于我所,取念覺分,依遠離,依無欲,依滅,向于舍;如是擇法覺分、精進、喜、猗、定、舍覺分,依遠離,依無欲,依滅,向于拾。

  以是故當知,阿難!純一滿淨,梵行清白,謂善知識、善伴黨、善隨從,非惡知識,非惡伴黨,非惡隨從。」

  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  (大七二六)

  

  十叁

  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。

  爾時,尊者鹿紐來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如世尊說,有第二住,有一一住,彼雲何第二住?雲何一一住?」

  佛告鹿紐:「善哉!善哉!鹿紐!能問如來如是之義。」

  佛告鹿紐:「若眼識色,可愛、(可)樂、(可)念、可意、長養于欲,彼比丘見已,喜樂、贊歎、系著住;愛樂、贊歎、系著住已,心轉歡喜,歡喜已深樂,深樂已貪愛,貪愛已厄礙。

  歡喜、深樂、貪愛、厄礙者,是名第二住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亦如是說。

  鹿紐!有如是像類比丘,正使空閑獨處,猶名第二住。

  所以者何?愛喜不斷、不滅故;愛欲不斷、不知者,諸佛如來說第二住。

  若有比丘,于可愛、(可)樂、(可)念、可意、長養于欲色,彼比丘見已,不喜樂,不贊歎,不系著住;不喜樂、不贊歎、不系著住已不歡喜,不歡喜故不深樂,不深樂故不貪愛,不貪愛故不厄礙。不歡喜、深樂、貪愛、厄礙者,是名爲一一住。

  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亦如是說。

  鹿紐!如是像類比丘,正使處于高樓重閣,猶是一一住者。所以者何?貪愛已盡、已知故;貪愛已盡、已知者,諸佛如來說名一一住。」

  爾時、尊者鹿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
  (大叁0九)

  

  十四

  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。

  爾時,尊者阿難往詣上座上座名者所,詣已恭敬問訊,問訊已退坐一面,問上座上座名者言:「若比丘于空處、樹下、閑房思惟,當以何法專精思惟?」

  上座答言:「尊者阿難!于空處、樹下、閑房思惟者,當以二法專精思惟,所謂止、觀。」

  尊者阿難複問上座:「修習于止,多修習已,當何所成?修習于觀,多修習已,當何所成?」

  上座答言:「尊者阿難!修習于止,終成于觀;修習觀已,亦成于止;謂聖弟子止、觀俱修,得諸解脫界。」

  阿難複問上座:「雲何諸解脫界?」

  上座答言:「尊者阿難!若斷界,無欲界,滅界,是名諸解脫界。」

  尊者阿難複問上座:「雲何斷界,乃至滅界?」

  上座答言:「尊者阿難!斷一切行,是名斷界;斷除愛欲,是無欲界;一切行滅,是名滅界。」

  時尊者阿難聞上座所說,歡喜隨喜,往詣五百比丘所,恭敬問訊,退坐一面,白五百比丘言:「若比丘空處、樹下、閑房思惟時,當以何法專精思惟?」

  時五百比丘答:「尊者阿難!當以二法專精思惟。」

  乃至滅界,如上座所說。

  時尊者阿難聞五百比丘所說,歡喜隨喜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若比丘于空處、樹下、閑房思惟,當以何法專精思惟?」

  佛告阿難:「若比丘空處、樹下、閑房思惟,當以二法專精思惟。」

  乃至滅界,如五百比丘所說。

  時尊者阿難白佛言:「奇哉世尊!大師及諸弟子,皆悉同法、同句、同義、同味。

  我今詣上座,名上座者,問如此義,亦以此義、此句、此味答我,如今世尊所說。

  我複詣五百比丘所,亦以此義、此句、此味而問,彼五百比丘亦以此義、此句、此味答,如今世尊所說。

  是故當知師及弟子,一切同法、同義、同句、同味。」

  佛告阿難:「汝知彼上座爲何如比丘?」

  阿難白佛:「不知,世尊!」

  佛告阿難:「上座者,是阿羅漢,諸漏已盡,已拾重擔,正智心善解脫;彼五百比丘,亦皆如是。」

  佛說是經已,尊者阿難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  (大四六四)

  

  十五

  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婆祇國設首婆羅山鹿野深林中。

  爾時,有那拘羅長者,百二十歲,年耆根熟,羸劣苦病,而欲觐見世尊及先所宗重知識比丘,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年衰老,羸劣苦病,自力勉勵,觐見世尊及先所宗重知識比丘,唯願世尊爲我說法,令我長夜安樂!」

  爾時,世尊告那拘羅長者:「善哉長者!汝實年老根熟,羸劣苦患,而能自力觐見如來並余宗重知識比丘。長者!當知于苦患身,常當修學不苦患身。」

  爾時,世尊爲那拘羅長者,示教、照喜,默然而住。那拘羅長者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禮佛而去。

  時尊者舍利弗,去世尊不遠,坐一樹下。那拘羅長者往詣尊者舍利弗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。

  時尊者舍利弗問長者言:「汝今諸根和悅、貌色鮮明,于世尊所得聞深法耶?」

  那拘羅長者白舍利弗:「今日世尊爲我說法,示教、照喜,以甘露法灌我身心,是故我今諸根和悅、顔貌鮮明。」

  尊者舍利弗問長者言:「世尊爲汝說何等法,示教、照喜,甘露潤澤?」

  那拘羅長者白舍利弗:「我向詣世尊所,白世尊言:我年衰老,羸劣苦患,自力而來,觐見世尊及所宗重知識比丘。佛告我言:善哉長者!汝實衰老,羸劣苦患,而能自力詣我及見先所宗重比丘。汝今于此苦患之身,常當修學不苦患身。世尊爲我說如是法,示教、照喜,甘露潤澤。」

  尊者舍利弗問長者言:「汝向何不重問世尊:雲何苦患身、苦患心?雲何苦患身、不苦患心?」

  長者答言:「我以是義故,來詣尊者,唯願爲我略說法要!」

  尊者舍利弗語長者言:「善哉長者!汝今谛聽,當爲汝說。愚癡無聞凡夫,于色集、色滅、色患、色味、色離不如實知,不如實知故,愛樂于色,言色是我、是我所,而取攝受。彼色若壞、若異,心識隨轉,惱苦生。惱苦生已,恐怖、障閡、願念、憂苦、結戀。于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複如是。是名身、心苦患。雲何身苦患、心不苦患?多聞聖弟子,于色集、色滅、色味、色患、色離如實知,如實知已,不生愛樂,見色是我、是我所。彼色若變、若異,心不隨轉惱苦生;心不隨轉惱苦生已,得不恐怖、障閡、顧念、結戀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複如是。是名身苦患、心不苦患。」

  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,那拘羅長者得法眼淨。

  爾時,那拘羅長者見法、得法、知法、入法、度諸狐疑、不由于他、于正法中心得無畏。從座起,整衣服,恭敬合掌,白尊者舍利弗:「我已超、已度。我今歸依佛、法、僧寶,爲優婆塞,證知我!我今盡壽歸依叁寶。」

  爾時,那拘羅長者聞尊者舍利弗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
  (大一0七)

  

  十六

  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。

  時尊者阿難與衆多比丘詣世尊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。尊者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此諸年少比丘,當雲何教授?雲何爲其說法?」

  佛告阿難:「此諸年少比丘,當以四念處教令修習。雲何爲四?謂身身觀念住,精勤方便,不放逸行,正智、正念、寂定于心,乃至知身。

  受...。心...。法法觀念住,精勤方便,不放逸行,正念、正智,寂靜于心,乃至知法。所以者何?若比丘住學地者,未得進上志求安隱涅槃時,身身觀念住,精勤方便,不放逸行,正念、正智,寂靜于心。受....。心....。法法觀念住,精勤方便,不放逸行,正念、正智,寂靜于心,乃至于法遠離。若阿羅漢,諸漏已盡,所作已作,拾諸重擔,盡諸有結,正知善解脫,當于彼時,亦修身身觀念住,精勤方便,不放逸行,正念、正智,寂靜于心。

  受....。心....。法法觀念住,乃至于法得遠離。」

  時尊者阿難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
  (大六二一)

  

  十七

  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  爾時,尊者阿那律陀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若有比丘住于學地,未得上進安隱涅槃而方便求,是聖弟子當雲何于正法律修習、多修習,得盡諸漏,乃至自知不受後有?」

  佛告阿那律:「若聖弟子住于學地,未得上進安隱涅槃而方便求,彼于爾時,當內身身觀念住,精勤方便、正智、正念,調伏世間貪憂。如是受;心;法法觀念住,精勤方便、正智、正念,調伏世間貪憂。如是聖弟子多修習已,得盡諸漏,乃至自知不受後有。」

  爾時,尊者阿那律陀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
  (大六二七)

  

  十八

  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。

  爾時,尊者阿難晨朝著衣持缽,入舍衛城乞食。

  時有生聞婆羅門,乘白馬車,衆多年少翼從。白馬、白車、白鞚、白鞭,頭著白帽、白傘蓋,手持白拂,著白衣服、白璎珞,白香塗身,翼從皆白,出舍衛城,欲至林中教授讀誦。

  衆人見之,鹹言:「善乘!善乘!謂婆羅門乘。」

  時尊者阿難見婆羅門眷屬衆具,一切皆白;見已,入城乞食,還精舍,舉衣缽,洗足已,往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今日晨朝,著衣持缽,入舍衛城乞食,見生聞婆羅門,乘白馬、車,眷屬衆具一切皆白。

  衆人唱言:善乘!善乘!謂婆羅門乘。

  雲何世尊!于正法律,爲是世人乘?爲是婆羅門乘?」

  佛告阿難:「是世人乘,非我法律、婆羅門乘也。阿難!我正法律乘、天乘、婆羅門乘、大乘,能調伏煩惱軍者。谛聽,善思,當爲汝說。阿難!何等爲正法律乘、天乘、婆羅門乘、大乘,能調伏煩惱軍者?謂八正道,正見乃至正定。阿難!是名正法律乘、天乘、梵乘、大乘,能調伏煩軍者。」

  爾時,世尊即說偈言:

  「信戒爲法轭,慚愧爲長縻,正念善護持,以爲善禦者,

  舍叁昧爲轅,智慧精進輪,無著忍辱铠,安隱如法行。

  直進不退還,永之無憂處,智士乘戰車,摧伏無智怨。」

  (大七六九)

  

《基本佛經選集二 2-3 阿含經集上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