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織腰帶本來是在腰部束緊他的藏袍,而將仍然束于衣物四周,仿佛仍有人在其中。貝瑪敦都都是極爲簡樸的行者。他居無定所,一生流離,修煉“能斷”法門。他亦是我的另一位師父,曾在黑關中度過了五十年時光的阿育康卓空行母的上師。
一九四九年另有一位虹化的例子。薩迦巴寺中寺規極嚴。其中一名僧侶卻與一位女子發生了關系。事情泄露後,寺中管事將他痛打一頓,逐出寺門。這僧人滿懷悲傷,無家可歸,流落西北藏邊。那裏,他幸運地遇到了藏巴竹欽。這位大圓滿法的導師育有十二個孩子,都是修行者。他們以遊牧爲生。那僧人同他們呆了兩年多,與他們同起同作,接受了許多教法。後來他決定重歸故裏。但因爲他的舊居是在寺廟之中,他無法獲取在其中居住。于是他只好在能望見寺廟之處自己結廬而居。那與他一度有過關系的女子前來與他共同生活,照料他的起居及牲畜。他們如是生活了若幹年,直到某日這位還俗僧人宣布說他將在七日之內死去。他去寺廟之中與主持們協商,使其一半財産在他死後能歸于那位與他同居的女子。因爲在西藏,按照律法,僧人的世俗所有之物在死後當歸于寺廟。當他的願望得到滿足後,他要求自己能在靜室之中不受打擾地度過一周。第八日黎明,廟中的僧人與主持都前去見證,雖然以往他們都曾批評過這個人,也未曾真正善待過他,當房門打開時,僅發現他余留下的頭發和指甲。寺廟中于是建金墓以保存這些遺物。
更近一些的例子是一九五二年我的叔父親眼目睹的一次虹化。在西藏離我居所不遠處,有一位以在石頭上雕刻明咒爲生的老人。年輕時他曾是一名裁縫,後來他爲一位著名的上師多柱欽當馬夫,大概從那裏接受了一些教法。在他死前,他將一切都留給其兒子所在的寺廟,並宣稱他將在一周內死去。每個人都大感詫異,因爲人們從未把他看成是一位修行者。然而當他要求在帳篷中被鎖閉七日時,大家方才明白他將虹化。第八日,許多人都爭相前去觀看,其中包括一些無宗教信仰的政府官員,他們確信可以通過這件事,一勞永逸地向當地信衆表面他們的迷信是多麼的愚蠢。然而當帳篷開啓之後,只是發現老者余留下了的指甲和頭發。
我記得當時我叔父在親眼目睹之後,含著熱淚說:“我認識他已有多年,卻從來不曾意識到他是如此道行高深修行者!”然而確實有許多大圓滿法的修行者就是如此簡單平實之人,往往不會表露出內在擁有的真正智慧。虹化是大圓滿修行的最高實現。它的作用與報身的顯現是不同的,因爲光蘊身仍然可以同其它的生命體聯系,並積極的去救度他們。這就仿佛肉體的物質元素被融入其光明的本質之後,再次以清淨次元重新組成的光蘊體而繼續存在著。而報身的顯現卻是被動的,因爲它們的顯現緣起于能觀瞻淨相的個體。
覺悟並非是可以依靠個人的行動和努力創造的。它指的是克服個體暫時性的蒙昧和障礙。傳承的傳授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最有效的辦法。在大圓滿,驅除障礙之道徑可以非常迅速。因爲通過傳承,行者可以很快達到明覺的境界。從狹窄的觀點出發,我們想到需要若幹世才能消除惡業時,可能會感到沮喪。譬如將我們所累積的惡業物化來看,善業可能只是惡業大山旁的一小塊岩石罷了。要清除這惡業需要多長時間?似乎無數的淨業梵行只不過能磨滅這座惡業大山的細微一角而已。
然而業果事實上並非物質的集合,也不依假外在的環境而存在。牽製我們的是它那些障礙智慧的功能。如果我們將業果和産生業果的無明比喻作一間黑屋子,原始狀態的智慧就如一盞明燈;它瞬息之間便可驅走黑暗,照亮一切。同樣的,如果修行者獲得了本初的智覺,便可能在一瞬之間克服一切障礙。
在一片思維混沌之中,開始尋求智慧明現的修行者好比盲人欲將線串過針眼一般。上師則如同明眼人那樣在旁邊幫助盲人安置其手。當盲人終于將線穿過時,他仿佛是雙目複明了一般。這譬喻傳承可以引導行者契入本初之狀態。
個體的狀態常被比作虛空,也無人能指明其起始與終結。它無處不在,猶如空,猶如人的原始狀態。基位就個人而言,仿佛是陶瓶內的空間。它雖然暫時地局限于瓶中,卻與外面的空間毫無二致。這種類似虛空的“空性”被稱爲體相。它超越一切思維概念意識形態。然而在這空性中卻兼有光明于個體的思維,以及種種悲能之中持續不斷。這種光明即是明覺狀態,如同晴空中的郎日。
太陽的光輝是虛空光明的顯現,虛空亦是這種光輝顯現的基本條件。因此天空中可以升起兩叁個乃至無數的太陽,但其自身永遠是不可分割的一體。同樣的,個體的明覺也是獨特和自立的,但其空性卻與一切衆生共同。
最後我們還要以雲層爲例。雲層代表的是阻礙我們顯現的原始狀態的暫時障礙。當雲層濃厚時,太陽仿佛消失。但事實上太陽一直存在著的。無論白晝黑夜,太陽恒久照耀,但其光芒並不能常照大地。同樣的,原始狀態的智慧也是從始就存在于個體自性,無論這個個體式達到了覺悟還是墮入輪回。智慧無法顯現是因爲我們的無明。覺悟或涅槃都無非是一種超越了一切障礙的狀態。這就好比站在高山之巅者,總可見到太陽一般。涅槃並非天堂,亦非極樂世界。它是超越了一切二元,包括歡樂與痛苦的境界。
當我們克服了一切障礙,發現自身處于全然的明覺狀態之中時,覺悟的智慧就像陽光的無窮光芒,毫無限製地自然顯現。浮雲散盡,陽光終于無羁絆地重照一切。
《大圓滿 第四章 傳承的重要性 (南開諾布仁波切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