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清淨道論 第十七 說慧地品▪P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)依經典及合理之故。即于經典之中,以「諸法隨心轉」151等的種種方法,便成就對于受等是以識爲緣的。次以合理:

  由已見的心生之色,

  證明未見皂色以識爲緣。

  即于心中欣喜或不欣喜之時,而見生起(與心)相合的色(如面有喜色及不悅之色等)。如是由已見的色而知未見的色,即當以可見的心生之色而推知不可見的結生色是以識爲緣的。對于業等起的(色),亦如心等起的色,是以識爲緣的,此說來自『發趣論』。如是「以緣」而知抉擇。

  --這是詳論「識緣名色」一句 --

  (4)(名色緣六處)關于「名色緣六處」的一句,

  叁蘊爲名,

  大種、所依等爲色。

  此等綜合的名色,

  是那同樣的六處之緣。

  即彼六處之緣的名色中,受等的叁蘊爲「名」。「色」即屬于自身相續的四大種、六所依及命根,如是當知「大種、所依等爲色」。那名、色及名色所綜合的「名色」,當知是第六處及六處所綜合的「六處」之緣。何以故?因爲于無色(有)中,此名只是爲第六處的緣,不是他處的緣,即如『分別論』說152:「第六處以名爲緣」。

  或有人問:如何得佑名色爲六處之緣?(答)因名色存在之時而(六處)存在故。即此名此色存在之時而有彼彼之處,非因其它。這種「此有故彼有」(的意義),將于(下面)論緣的方法中說明。是故:

  在于結生或轉起,彼爲彼之緣,

  並以何法而爲緣,智者應知之。

  此義之解釋如下:

  (1 名緣)(于無色的結生與轉起)

  于無色(有)的結生和轉起,

  最少,名是七種和六種的緣。

  怎樣的呢?先說于(無色有的)結生,此名對于第六處,至少由俱生、相互、依止、相應、異熟、有、不離去緣皂七種爲緣。但有些(名)則由因緣,有些亦由食緣,如是亦由其它的緣爲緣。當知如是由最多和最少的數目爲緣。

  次于(無色有的)輚起,異熟(名)亦由如前所述的(俱生等七種緣)爲緣。其余的(非異熟名)至少亦以如前述的七緣之中而除去異熟緣的六緣爲緣。但有些(名)則由因緣,有些亦由食緣,如是亦由其它的緣爲緣。當知這樣由最多和最少的數目爲緣。

  (于五蘊有的結生)

  名于他有的結生,

  對于第六處是同樣的。

  對于其它的(五處),

  由六種爲緣。

  即于無色有之外的其它的五蘊有(的結生),那與心依爲佯的異熟名,對于第六處,至少由七種緣爲緣,如于無色有中說。對于其它的眼等五處,那與四大種爲伴的(名),由俱生、依止、異熟、不相應、有、不離去緣的六種爲緣。但有些則由因緣,有些亦由食緣,如是亦由其它的緣爲緣。當知這樣由最多和最少的數目爲緣。

  (于五蘊有的轉起)

  于轉起,異熟爲異熟的緣是同樣的,

  非異熟爲異熟的第六處的六種緣。

  即于五蘊有的轉起,亦如于結生所說,而異熟的名對于異熟的第六處,至少由七種緣爲緣。而非異熟的(名)對于非異熟的第六處,至少由除去那七種之中的異熟緣的六種爲緣。這裏最多和最少的數目如前可知。

  于同樣的五蘊有,

  異熟是其它的五處的四種緣。

  非異熟也與此說同樣的。

  即于彼處(五蘊有)的轉起,依淨眼等所依的其它的異熟名,對于其余的眼處等的五處,由後生、不相應、有、不離去緣的四種爲緣。非異熟(對于眼等的五處)亦如異熟所說的一樣。是故種種的善等(心、心所)對彼等(眼等五處),當知由四種緣爲緣。如是當佑先說名于結生或轉起,是彼等何處的緣,及如何而爲緣。

  (2 色緣)

  這裏的色于無色有

  不成爲任何一處的緣。

  色于五有的結生,

  所依爲第六(處)的六種緣,

  大對于五處

  總說爲四種緣。

  即色于(五蘊有的)結生,所依色對于第六意處,由俱生、相互、依止、不相應、有、不離去緣的六種爲緣。其次四大種于(五蘊有的)結生與轉起,就任何生起的處,總而言之,對于眼處等五,由俱生、依止、有、不離去緣的四種爲緣。

  命與食在于(結生及)轉起,

  是此等(五處)的叁種緣,

  此等(五處)是第六處的六種緣,

  所依是它的五種緣。

  其次于(五蘊有的)結生及轉起,那色的命對于眼等的五(處),由有、不離去、根緣的叁種爲緣。食則由有、不離去、食緣的叁種爲緣。如以食而生活的有情的食物循環于怹們的身體,則此食共是于轉起的緣,不是于結生的。

  其次此等眼處等五,對于稱爲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識的第六意處,但于轉起不于結生,由依止、前生、根、不相應、有、不離去緣的六種爲緣。如是當佑色于結生轉起,是彼等何處的緣及如何而爲緣。

  (3 名色緣)

  名色二種是何處的緣,

  智者應知于一切處是怎樣的緣。

  即所謂先于五蘊有的結生,稱爲叁蘊及所依色的名色,對于第六處,由俱生、相互、依止、異熟、相應、不相應、有、不離去緣等爲緣。這只是說其要點;因爲依此方法可以知一切,所這裏便不詳示了。

  --這是詳論「名色緣六處」一句--

  (5)(六處緣觸)關于「六處緣觸」一句:

  略說觸有眼觸等的六種,

  詳說他們則有如識的叁十二。

  即于「六處緣觸」(的句中),略說觸有眼觸、耳觸、鼻觸、舌觸、身觸、意觸的此等六種。詳說則有眼觸等五種善異熟、五種不善異熟的十種及與二十二世間異熟相應的二十二種,153如是一切正如「行緣識」所說的叁十二種一樣。其次爲此叁十二種之緣的六處中:

  智者對于六處的主張:

  和第六處相共的眼等內六處與外六處。

  此中,先說那些人指出:因爲這是有執受(身心)的轉起論,只是屬于自己相續中的緣及緣所起的,依據經典所說154:「以第六處爲緣而有觸」,則是在無色有的第六處及包攝一切在其它(欲有色有)的六處而爲觸的緣,即取(第六處的)一部分的自性而含(六處的)一分,所以主張是「和第六處相共的眼等內六處」。這便是說第六處與六處共稱爲六處。

  其次那些人只指出緣生(果)是屬于(自己的)一相續的,而緣則屬于不同的相續的,只以那樣的處是觸的緣,所以主張包括于一切處和第六(處)相共的內(眼處等)及外色處等六處。這便是說以第六處與(內)六處及(外)六處一起合稱爲六處。

  這裏有人問:不能從一切處而生一觸,亦不能從一處而生一切觸,然而這「六處緣觸」是從單數說的,是什麼緣故?對他的答複如下:那是真的,從一切不能生一,從一亦不能生一切,但從多(處)而生一(觸)。譬如眼觸是從眼處、色處,稱爲眼識的意處及其它相應的法處而生的,如是亦可適當的應用于一切處。所以說:

  如如者(世尊)以單數之語而說法,

  指示一觸是從多處而生的155。

  「以單數之語而說法」,即是如如者以「六處緣觸」的單數之語而說法,以示從多處而成一觸之義。其次于諸處之中:

  于五是六種的緣,

  其後之一是九種的緣,

  外六于適當而發生,

  如是辨別它(意觸)的緣。

  這裏的解釋如下:(1)先說眼處等五(處)對于眼觸等的五種觸,由依止、前生、根、不相應、有、不離去緣的六種爲緣。(2)此後的一異熟意處對于各種的異熟意觸,由俱生、相互、依止、異熟、食、根、相應、有、不離去緣的九種爲緣。(3)于外(處)中:色處對于眼觸,由所緣、前生、有、不離去緣的四種爲緣;聲處等對于耳觸等也是同樣的。(4)其次彼等(現在的色等五處)及法處(所攝的色)156對于意觸亦同樣的(由四種爲緣)。(5)(非現在的色等五處及法處對于意觸)只由所緣緣157爲緣。所以說「外六于適當而發生,如是辨別它(意觸)的緣」。

  --這是詳論「六處緣觸」一句--

  (6)(觸緣受)在「觸緣受」的句中:

  依于門,故說受只有眼觸所生等六種,

  由于區別則它們有八十九。

  在『分別論』中解釋此句說:158「眼觸所生的受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所生的受」,這樣是依于門,故只說六種受。其次由于區別,因它們是和八十九心相應的,所以說有八十九。 

  在這些受裏面,

  這裏是說與異熟心相應的叁十二受的意思。

  此中,于五門(此觸)是五(受)的八種緣,

  此觸是其余的一種緣,

  于意門中也是同樣的。

  這裏,(1)眼觸等的觸,于五門中,對于以淨眼等爲所依的五受,由俱生、相、依止、異熟、食、相應、有、去緣八種爲緣。(2)其次這觸等的觸,于一一門,對于由領受、度、彼所緣(作用)而轉起其余的欲界諸異,只由親依止緣一種爲緣。(3)「于意門中也是同樣的」,即于意門,那稱爲俱生意的觸,對于由彼所緣而轉起的欲界諸異熟受,也是由樣八種緣爲緣。(此俱生意觸)于由結生、有分及死而轉起的叁地的159異熟受(由八種爲緣)。(4)其次意門轉向(心)相應的意觸,于意門,對于由彼所緣而轉起的欲界的諸受,由親依止緣的一種爲緣。

  --這是詳論「觸緣受」的一句--

  (7)(受緣愛)在「受緣愛」的句中:

  這裏的愛,由色愛等的差別有六種,

  由于轉起的行相,一一有叁種。

  于此句中,如『分別論』中說:160由所緣而得名的(渴愛),有色愛、聲愛、香、愛、觸愛、法愛。譬如說長者子、婆羅門子,此子是從父得名的。在彼等渴愛中,從一一愛而轉起的行相,有欲愛、有愛及無有愛的叁種。即色愛轉起以欲樂而享受現于眼的視線之前的色所緣之時,名爲「欲愛」;當它與認爲所緣「是恒是常」的常見共同轉起之時,名爲「有愛」--與常見作伴的而名有愛;當它與認爲所緣「是斷是滅」的斷朏共同轉起時,名爲「無有愛」--與斷見作伴的貪無有愛。于聲愛等的方法也是同樣的。如是則此等(六愛)而成十八渴愛。彼(愛)于內色等十八及外(色等)十八而成叁十六。如是過去…

《清淨道論 第十七 說慧地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